教学内容: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垂直线段的性质的探索过程,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2、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体会数与形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4、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教学准备 练习设计与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1、提问: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特殊情况?特殊在哪儿?
2、谈话:请大家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较远处画一个点a,并利用工具经过a点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学生画图,指名到黑板上板演。指出垂足。
3、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垂直的重要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1、刚才大家过a点作直线的垂线,那么,从a点到垂足之间的这条线是线段?还是射线?还是直线?
2、教师指出:从a点到垂足之间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指明学生说说什么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认识垂直线段的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画了从a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你能从a点向直线画几条不垂直的线段吗?任意画几条。
2、把这些线段的长度与刚才那条垂直线段的长度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
4、指名交流。
5、小结:正因为这条垂直的线段最段,所以“点到直线的距离”其实就是指这个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直线段的长度。
三、 巩固练习:第45页上的想想做做
第1题:
1、出示题目,谈话:题目要求我们量出点到直线的距离,那么什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
2、学生动手作图,测量。
3、汇报测量结果。
第2题:
1、指明说明题目要求
2、学生操作
3、交流操作结果。
4、你发现了什么?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指名交流。
5、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可以画无数条垂直线段,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都相等。我们也可以说: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个结论很重要,而且在生活中广泛的运用。
6、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研究了关于图形距离的三种情况:(1)两点之间的距离
(2)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你能画图表示这三种距离吗?
学生画图表示,同桌交流,展出学生画图情况。
第3题:
1、谈话:你能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这样测量吗?
2、学生交流
第4题:
1、读题理解题目要求
2、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
3、画图表示你的想法。
4、展出画图情况,交流:为什么这样画?
课前思考:
本节课的重点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堂上要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确:一个点到一条直线可以画出无数条直线,但是这个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只有一条,而这条就是可以借助画垂线得到,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亲自测量、比较自己得出结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
本节课还有一个不是新授的重点是画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需要让学生在动手画垂线的过程中体会,(1)像这样的垂线可以画出无数条,(2)当一条垂线与一组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垂线与另一条直线也是垂直的,(3)通过测量发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处处相等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不是新授的重点是画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需要让学生在动手画垂线的过程中体会,(1)像这样的垂线可以画出无数条,(2)当一条垂线与一组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这条垂线与另一条直线也是垂直的,(3)通过测量发现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处处相等的。
教后反思:
第44页例题从a点向一条已知直线画出了一些线段,其中有一条线段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他线段都不和已知直线垂直。让学生量一量画出的这些线段的长度,学生能发现垂直线段的长度最短,并体会到这个发现是合理的。教材适时告诉学生“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是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并通过第45页第1题巩固这个知识。第45页第2题在两条平行线中间,画几条与平行线都垂直的线段,并量量画出的线段的长度。学生能从中发现,画出的这些线段的长度都相等,从而进一步体会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为什么永远不会相交,也为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增添了新的操作方法。第3题通过测量身高和测量跳远成绩的照片,学生能体会生活中确实存在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个知识的实例。第4题在人行横道线上的a点画出穿过马路的最短路线。
教后反思:
教学中发现学生垂线得画法很成问题,没有良好得学习习惯,总喜欢随便画画,这方面需要通过同学间的互帮互助,互相学习,进一步练习画垂线的方法,做到每个同学都能掌握方法。但有些学生比较马虎,不那么严谨,画的垂线总有些偏差,在老师的身旁画,就画得很好。点到直线的距离还是有学生画出点外的,和垂线有混淆。
可能知识的空间感比较强一些,学生很难自己进行想象,组织一起探究学习,比老师讲的效果明显得多,教师进行适当得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这样得探究范围里,有各方面提高。
课后反思:
本课的新授是点到直线的距离,课堂上学生们用画垂线的方法求距离很是容易,关键在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些学生马虎了事:有漏标垂足的,有随便用三角板一画,不求精确的,与邵老师课堂碰到的情况比较类似。我常常要求学生当着老师的面的重新画一条垂线,来纠正他们的态度,让人郁闷的是很多时候学生都是单独自己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也比较差,看来怎样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经迫在眉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