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中学音乐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国古曲《春江花月夜》-中学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熟悉我国民族乐器的音色,了解民族音乐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2、通过小组学习,分析诗中重点句子含义,讨论作者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并提高学生欣赏水平。

  3、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同时引起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诗中所出现的乐器,例如:琵琶、箫等的音色以及其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

  情景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巩固知识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复习古代描写月亮的诗句,并讨论所列举的诗句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而导入新课《春江花月夜》。

  (二)朗读品味,整体感知

  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诗歌意境,同时让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来对文章进行翻译,使学生了解文章大意。

  2、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教师再次范读,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停顿,语气变化,并用斜线标注。使学生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即月之初上迷离、美妙——高亢,月下遐思——平缓,思妇对月徘徊——低回,游子梦回故乡——哀怨,梦醒月残倍孤寂——悠长。

  3、要求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同时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并设置问题:该诗都具体描写了什么内容,一共可分为哪几部分?

  学生得出:全诗可分三层解读,第一层(前8句):月之色,第二层(中8句)月之问,第三层(其余句)月之情。

  (三)深入研读,感悟哲理

  引导学生逐层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赏析,依次一下问题

  1、让学生诵读第一层(前八句),并设问:作者写了哪些意向?描绘了怎样的场景?它们分别都有怎样的特点呢?

  2、诗人在赏月的过程中,有抒发了自己怎样的感慨?与之前所学苏轼,王羲之等人所感慨的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诗句,有哪些异同?

  3、诗中所写的思妇怀人、游子思归,采用的那种抒情方式?并借助了哪些意象来烘托的?

  4、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深情朗读,并分析该句好在哪里,老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点评。

  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明确:诗歌描写春、江、花、夜、月,重点写月。描绘了一幅壮丽、宁静、优美的春江花月夜风景图,从而概括出所描绘的`景色美,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引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生发了“宇宙永恒,明月常在,生命个体虽然短暂却又代代相传”的感慨,从而概括出心理美。然后诗人把我们引入一个情思浓郁的诗境,感受游子思妇两地相望、相思之情。但诗人又不直说游子思妇的思念,而是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们的相思之情,继而概括出情感美。

  (四)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引导学生列举之前所学诗中描写“明月”“江水”“落花”的诗句,分析与本诗所写有什么不同,进而总结出这些景色的寓意,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与点播。

  (五)小结归纳,布置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学生总结,老师补充,总结出本诗描绘春江花月夜美景,尽情讴歌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将之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优美深邃的境界。

  作业:

  借助想象,将这首诗歌改写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