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最好的老师》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我最好的老师》教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

  4.进一步学习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刻画人物说明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怀特森老师运用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具有怀疑精神的做法。

  2.进一步学习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刻画人物说明道理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预习课文,了解《画家和牧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两个故事。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单元主题,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善于发现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他是作者心目中——齐读课题《我最好的老师》。

  二、读阅读提示,提取信息

  1.请同学们翻到114页,自由读阅读提示,想想你从中获取哪些信息?

  2.全班同学交流。

  三、疏通课文

  1.老师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怎么样?这里有一个词语小盘点,谁来读一读?(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词语掌握情况)

  2.读和正音为主,红色词语以理解为主,解决多音字“糊弄”。

  四、整体感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我最好的老师是——怀特森先生(板书)

  2.那么本课围绕怀特森先生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从三方面进行概括:(1)怀特森给我们上了一堂什么课?(关于猫猬兽的一切)  (2)经过随堂测验,结果怎么样?(全班都得了零分)  (3)通过这个教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3.请同学把这三点融合在一起就是本篇的课文内容了。

  五、理解“最好”

  过渡:把握主要内容还不够,还要走进文本中,理解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1.快速看课文,找出作者评价怀特森先生的一个句子。

  (1)指名朗读。

  出示句子:“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2)说说作者眼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

  (3)那么课堂上发生的哪些事情让作者出乎意料,也是你所没想到的?默读课文1---5小节,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一会儿我们小组交流。

  2.全班学生交流

  (1)“他把卷子发下来的时候,我惊得目瞪口呆,因为在我写下的每一个答案后面,竟然都被画上了红叉叉。我得的是零分!可这不公平,因为每一道题都是根据我的课堂笔记回答的。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

  ①作者为什么“目瞪口呆”?指生回答,并读出惊讶的情感。“目瞪口呆”的只是作者一个人吗?(全班)从哪里可看出。(“而且,吃惊的并不是我一个人,我们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得了零分。”)。引导学生读出全班同学的那份惊愕来。

  ②一次考试居然全班得了零分,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可这是为什么呢?

  (2)交流句子:

  “很简单”,怀特森先生说,“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编造出来的。这种动物从来就没有存在过。因此,你们记在笔记本上的全是错误的信息。”

  ①对老师的这种解释,“我们”有什么反应?从哪看出来的?(“不用说,我们全班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先生又算哪门子老师?”)

  ②假如你是怀特森的学生,你现在怒火中烧,你回到家中,你会怎样向你的妈妈去学这一番话?那就读出来。

  ③我们全班都气炸了,但怀特森一点都不理我们的感受,为此他特别强调

  (3)“为此他特别强调,本次测验的零分记录都将写进每个人的成绩报告单。同时,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①将零分写进成绩报告单,对一个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②为什么要给我们打零分呢?

  写作方法点拨:同学们发现了吗?在这三个重点句子中,不仅有怀特森先生的语言、行为的描写,作者还及时的融入了他的心理活动,他的惊讶,他的愤怒,他的恍然大悟。(板书)这样就塑造了更为生动形象的人物,一个与众不同的怀特森先生。

  3.但他的这种做法并不是所有人都接受,当我把怀特森老师的做法告诉朋友时,朋友是这样评价我的老师出示:

  “他怎么能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你们认为他是在糊弄学生吗?(不是)他在课堂上教的根本是没有的内容,我们按照他的讲课笔记考试了却得了零分,并且把我们的成绩记住成绩报告单里,这不是糊弄吗?

  4.因为怀特森先生就是要让我们明白:(展示句子)

  齐读“这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教训。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终身受益”可以换个词“受益匪浅”“一身受用”。这个终身受益的教训就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二年级学的《画家和牧童》中敢于给大画家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这些都是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例子。所以这不是一个糊弄学生的老师,而是一个——最好的老师。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仅了解了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还要学习作者通过一件具体的事例,刻画人物的言行,及时融入人物的心理活动,最后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

  六、小练笔

  在生活中,相信你们也有许多你喜欢的老师,我们也可以借鉴作者的这种写作手法,把你对老师的感谢,对老师的怀念写下来。相信一定会是一片非常好的习作。

  板书设计:

  21※我最好的老师

  怀特森先生         “我”

  (言行)         (心理活动)

  不要迷信书本     不要迷信权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