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优美的文句。
3.通过对文本的品读,感受父亲和鸟之间那种相知相融,和谐无间的感情,领悟到大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师:你们的记忆中有哪些美好的回忆?指名说。
2.师:是呀,那些美好的回忆将伴随着我们成长。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父亲和鸟》(出示课题)是留在一个孩子心灵深处的美好回忆。记得那是一个清晨,一个雾蒙蒙的清晨,我们经过一片树林(课件出示清晨有雾的树林)
师:清晨的树林,它让你感觉到了什么?
(当学生说到有雾时,先出示“雾”,然后再出示“蒙蒙”并带音节“méng”。教学“蒙”,积累词语。)
师:在这样一个雾蒙蒙的清晨,在这片茂密的树林里,父亲和鸟之间会发生什么呢?(课件先出示“父亲”和“小鸟”图,后两者之间“?”)让我们走进书本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1)读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树叶”读准字音,并多读几次。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词语,纠正字音。
(3)准备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的朗读成果。)
2.检查词语。
(课件逐个出示):
雾——雾蒙蒙——雾蒙蒙的树林——我们在雾蒙蒙的树林里行走。
喃——喃喃——喃喃地说——他喃喃地说:“林子里有不少鸟。”
味——气味——浓浓的气味——我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味。
腾——热腾腾——焐得热腾腾——羽毛焐得热腾腾的。
猎——猎人——可怕的猎人——可怕的猎人在捕杀动物。
黎——黎明——
3.检查初读课文情况。指组接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
1.师:这是一片美丽的有着清新空气的树林,我和父亲朝着小路经过这个树林,他朝着树林……
(1)(出示卡片:望了又望 闻了又闻)你来读读这两个词语。
(2)我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回到句子中去读读。(出示:父亲突然站定,朝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
a.生自由读。
b.指名读。
c.齐读。
(3)师:那父亲望见了什么呢?又闻到了什么呢?好好地读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到第8自然段,然后与大家来交流。
a.(当学生说到望见树叶在动时引导)那他就知道了什么了?我就站在父亲的身边知道树林里有鸟吗?我必须怎样才能知道树林里有鸟?而父亲呢?
b.(当学生说到父亲闻到鸟味的时候)鸟味是怎样的?你知道吗?你能闻得出来吗?谁能闻得出来?为什么我们大家都闻不出来而父亲却能闻出来呢?
c.父亲为什么对鸟的味道这样熟悉呢?(长年累月的感觉,他也许每一天都要那样地望一望,闻一闻。)
(4)请试着读读这句话,读出它们之间那种熟悉的感觉。
(5)我们再来读读这两个词语,它们中的“又”是什么意思?
a.那听你们这么说,我感觉到有点不对了,父亲对鸟很熟悉,应该望一下就知道,闻一下就能闻出鸟味才对,为什么要“望了又望”、“闻了又闻”呢?
b.你面对怎样的东西会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c.小朋友说了这么多理由,父亲对熟悉的树林望了又望,闻了又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自由试读)
(6)这种感觉真的不一样,让我们回到3-8自然段,把这种感觉连起来感受一下。
学生自由试读。
(7)师:读完的小朋友向老师看一眼。父亲呀,每次来到这片树林,都会情不自禁地朝这片树林望望。父亲说鸟要唱歌了,瞧,我们刚坐下鸟儿就唱了起来。(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并播放小鸟的叫声。)
师:小鸟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8)师:是啊,这是树林和小鸟最快活的时候。(课件出示:父亲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带着你的快乐来读读这两句话。(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引导领会快乐。)
(9)师:你们说此时父亲的心情怎样?(高兴)读9—12自然段,读给同桌听,把你的快乐传达给你的同桌。(同桌互读)
(10)师:就在我最快活的时候父亲却说了这么一段话(课件出示:父亲又对我说:“在鸟最快活的时刻,在鸟飞离树枝的那一瞬间,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生自由读。
师:再读这句话,思考:父亲的心里除了快活,还有什么?
(指名读)
师:此时,父亲的内心感受有很多很多,请你们带着自己体会到的感受,在座位上自由地读。
(11)父亲已经把它们融入自己的生命,小鸟快乐他快乐,小鸟危险他担心,你觉得这样的父亲可能成为猎人吗?为什么?
板书:父亲和鸟。
n是啊,所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课件出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
n那如果父亲是猎人的话会怎么样?
n如果父亲是猎人那真是太可怕了,幸亏父亲不是猎人,请你再来读读这句话。
n难道我仅仅是在高兴父亲一个人不是猎人吗?我的内心有更大的愿望你知道吗?
三、总结提升
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跟父亲一样,用自己的真心去善待我们身边的生灵,我们的生活才会处处充满温情,大自然与人类的情感才会日益密切,日益和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