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集体备课中的“同课异构”方式探讨

集体备课中的“同课异构”方式探讨

来源:爱站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集体备课中的“同课异构”方式探讨

作者:李建生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08年第12期

“同课异构”是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独立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在“异构——交流——实践——研讨——反思——创新”的螺旋式进程中互相比较、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形式。“同课异构”以打造个性化教学、彰显教学本色、张扬教师风采、体现学生个性为特色,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内涵,凸显了校本教研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同时也优化了教研方式,增强了教师集体备课的热情。

以往的教师集体备课形式是以一课或一单元内容为主,相关教师一起备课,然后由一人主讲,其他教师的任务是课后分析研讨。由此,每当新学期开始,老师们便开始忙着听课与评课。然而,匆匆忙忙间听了课,留下印象的并不多,能够提供借鉴和帮助的内容便更为有限。在评课研讨环节上,有的教师由于所听的课既不属同一学科又不属同一年级。所以听过之后没什么意见可发表;而对于同年同组的其他老师来说,由于自己不是主讲教师,所以对课程准备得不够深不够透,对于该涉及到的关键内容,往往因为研究思考的不够深入,最终只能给些面子上过得去的评论。长时间大面积的分散听课,更造成了教师的“审美疲劳”,使教学研究的新鲜感受到了影响。由于这样的集体备课是事先确定了主讲教师的集体备课,就在无形中区分出了主要和次要的关系,形成了主动备课和被动备课、主讲教师和被动听课教师两相分离的局面。久而久之,使得一部分教师丧失了主动意识,客观上助长了依赖性。

而“同课异构”能触发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题”的教学与研究,大家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这样,老师们一改以前的备课态度,都意识到能否上一堂好课跟自己有直接的关系,于是努力备课,积极思索,竭力找出与其他教师讲课的不同,来突出自己教学的特点和风格。 “同课异构”下的集体备课彰显了以下优势:

一是研究目标集中。教师就教学中同一文本或共同关心的问题选定课题内容,可以是文体类的“同课异构”,比如,以同教《一碗阳春面》,探讨小说的教学;以同教《长亭送别》,探讨戏曲的教学。可以是专题(主题)类的“同课异构”,比如,以同教《我很重要》,研究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生命意识;以同教《把栏杆拍遍》,探讨如何进行民族精神的渗透。可以是基于知识技能类的“同课异构”,比如,以同教《师说》,讨论文言文教学中如何落实实词与虚词的积累与运用。可以是基于过程与方法类的“同课异构”,比如,以同教《荷塘月色》,探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味与理解来体会文本的意蕴与内涵,体验作者的思想与情感;以同教《故都的秋》,探讨如何让学生掌握探究文章思路的方法;以同教《世间最美的坟墓》,探讨主旨如何把握;以同教《六国论》,探讨同一题材不同主题思想文章的比较与鉴赏教读法(当然其中也包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等等。不同教师对同一文本或同一主题的深入钻研与探讨,营造了良好的集体备课的氛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是激发教师潜能。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是有着独立价值、尊严和独特个性的人,不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执行者,而应该以一种主人翁的方式来对待教育教学活动。而“同课异构”正是基于此背景下的彰显教师个人魅力的校本教研形式。集体备课的前提是个人的独立钻研,“同”中要显“异”,要“求同存异”。“同课异构”,“异”在何处?从表象看,同一教材文本,不同的教师从对课程内容的挖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运用怎样的语言风格,都可以是不同的;从本质意义上说,一是“异”在备课预设或课堂上充分考虑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二是“异”在教师自己根据对课程的理解,对课程内容的再开发,彰显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意识和特有风格;三是“异”在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在自我解读过程中的理解和运用,反映出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每位参与“同课异构”的教师都会在此过程中“各显神通”,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三是营造探究氛围。由于“同课异构”是全体教师或同一备课组教师共同参与“同一课题”的教学与研究,大家既是研究者,也是被研究者。教师会努力备课,积极思索,会在自己教学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竭力在教学内容上“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在教法上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些备课中冒出来的新鲜的东西,必定会反映在课堂实践这一环节中,也为课后的共同讨论与自我反思环节提供教学探究的依据。而参与活动的老师在自我反思过程中,只有立足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发展自我,超越自我”,才能寻找到适合自我个性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才能一步一步扎实而有效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切实有效地提高常态教学的效益。

总之,“同课异构”下的集体备课,让教师的主动意识增强了,积极备课的热情提高了,这样的集体备课,真正做到了集体研究,集思广益,这样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上好课,提高教学质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