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面具文化

中国面具文化

来源:爱站旅游
作者: 周林生出版物刊名: 美术大观页码: 16-17页

主题词: 面具文化;现代文明;各民族;甲骨文;形状特征;中国历史;人类童年;经济手段;主要特征;原始先民

摘要: 在现代文明人面前,一个木雕的面具,除了引起某种审美怏感和对历史陈迹的朦胧追忆,并不存在更多的实用价值。这说明面具已经降低甚至丧失了它的作用和地位。历史上却不然,在浩瀚的中国史籍中,对面具的称呼不下二十种。倛、象、相、颠面、颠头,拔头、钵头、大面、代面、假面、幻面、装面、鬼脸、脸子、脸壳、神面等等,全是面具的别名;在甲骨文和钟鼎文中,曾有过被专家们考为'颠'的象形字(图1)都有明显的人戴面具的形状特征。尔后,在各朝各代的史籍、诗歌、散文及方志中,均不乏关于面具及使用面具的记载。中国历史上各时代,各地区,都有以戴面具为其主要特征的傩祭、傩舞及由此而发展成的傩戏。其覆盖面之广、规模之盛、延续时间之长,可谓我国文化史上一大奇观。人类童年时期,各民族都有过以狩猎和采集为经济手段的发展阶段。根据现存原始部族的习俗,以及考古资料中提供的蛛丝马迹分析,原始先民在狩猎活动中,一般都有过使用假形装扮的历史。所谓假形,就是将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