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461579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6.08
(21)申请号 201721093199.2(22)申请日 2017.08.29
(73)专利权人 赵星星
地址 030600 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卜宜乡西
卜宜村创新路6号(72)发明人 赵星星
(74)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深弘广联知识产权代
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9
代理人 向用秀(51)Int.Cl.
A45B 19/00(2006.01)A45B 25/02(2006.01)A45B 25/08(2006.01)A45B 25/16(2006.01)A45B 25/2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A45B 9/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反向型雨伞(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向型雨伞,包括伞柄、伞杆、伞架和伞面,伞柄位于伞杆的最下端,伞架一端固定在伞杆的上端,另一端可在伞杆上自由运动,伞架包括折叠时方向朝向伞柄的正向伞架和折叠时方向朝向伞柄相反方向的反向伞架,正向伞架包含多个正向伞骨,反向伞架包含多个反向伞骨,正向伞骨的一端连接在反向伞骨上,将反向伞骨分为第一反向伞骨和第二反向伞骨,反向伞骨通过连接杆与正向伞骨连接,将正向伞骨分为第一正向伞骨和第二正向伞骨,第一正向伞骨与连接杆的总长度之和的范围在6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正向伞骨的另一端与伞杆连CN 207461579 U接固定,伞面包括覆盖于正向伞架上的正向伞面和覆盖在反向伞架上反向伞面;整个雨伞使用方便,覆盖范围广。
CN 207461579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反向型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柄、伞杆、伞架和伞面,所述伞柄位于所述伞杆的最下端,所述伞架一端固定在伞杆的上端,另一端可在伞杆上自由运动,所述伞架包括折叠时方向朝向伞柄的正向伞架和折叠时方向朝向伞柄相反方向的反向伞架,所述正向伞架包含多个正向伞骨,所述反向伞架包含多个反向伞骨,所述正向伞骨的一端连接在反向伞骨上,将反向伞骨分为第一反向伞骨和第二反向伞骨,所述反向伞骨通过连接杆与正向伞骨连接,将正向伞骨分为第一正向伞骨和第二正向伞骨,第一正向伞骨与连接杆的总长度之和的范围在6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所述正向伞骨的另一端与伞杆连接固定,所述伞面包括覆盖于正向伞架上的正向伞面和覆盖在反向伞架上反向伞面,所述伞面撑开直径范围可达1.2米至1.8米;
所述伞杆上设置有滑块、弹簧和定位结构,所述滑块分为上滑块和下滑块且两者均环套在伞杆上,所述上滑块与反向伞骨一端直接相连,下滑块通过连接支杆与反向伞骨相连,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使用强力压缩弹簧连接;
所述第二正向伞骨为支撑环结构,第二正向伞骨一端环套在反向伞骨上,在反向伞骨上自由移动,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一正向伞骨枢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型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开有小孔,小孔内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卡扣和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一端连接在伞杆的内部,另一端通过小孔与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可在小孔内自由伸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型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柄为“J”型或者“I”型中的一种,所述伞柄上开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复位弹簧、连接件和开伞按钮,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在伞柄内,另一端与按钮相连,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在按钮上,另一端在伞杆内部与卡扣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向型雨伞,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杆和伞架为高强度纤维材料,伞架和伞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件铰接。
2
CN 207461579 U
说 明 书反向型雨伞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反向型雨伞。
背景技术
[0002]伞是人们出行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不管是天晴还是下雨,伞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和伞的形状,伞被分为多种,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
[0003]然而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伞,通常都是只含有一个伞面,依靠伞骨将伞面撑开;但在下雨天,人们在使用雨伞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在开伞时需要比较大的范围才能将雨伞完全撑开,但在人较多的时候很不方便,撑伞的过程中很容易就对周边的人造成干扰;同时伞被使用完毕后,伞面被雨水打湿,在收伞后打湿的伞面裸露在外,会沾湿接触物。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伞无需较大空间,收伞后不会沾湿接触物。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向型雨伞,其特征在于,包括伞柄、伞杆、伞架和伞面,所述伞柄位于所述伞杆的最下端,所述伞架一端固定在伞杆的上端,另一端可在伞杆上自由运动,所述伞架包括折叠时方向朝向伞柄的正向伞架和折叠时方向朝向伞柄相反方向的反向伞架,所述正向伞架包含多个正向伞骨,所述反向伞架包含多个反向伞骨,所述正向伞骨的一端连接在反向伞骨上,将反向伞骨分为第一反向伞骨和第二反向伞骨,所述第一反向伞骨通过连接杆与正向伞骨连接,将正向伞骨分为第一正向伞骨和第二正向伞骨,采用矩形环将第一正向伞骨和第二正向伞骨连接,所述第一正向伞骨和第二正向伞骨分别固定在不可形变的铁质矩形环的两端,且同时使用弹簧将两者进一步连接,所述连接杆一端与第一反向伞骨连接,另一端连接固定在铁质矩形环的中部,第一正向伞骨与连接杆的总长度之和的范围在6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且大于反向伞骨的长度;所述正向伞骨的另一端与伞杆连接固定,所述伞面包括覆盖于正向伞架上的正向伞面和覆盖在反向伞架上反向伞面,所述伞面撑开直径范围可达1.2米至1.8米。[0006]进一步,所述伞杆上设置有滑块、弹簧和定位结构,所述滑块分为上滑块和下滑块且两者均环套在伞杆上,所述上滑块与反向伞骨一端直接相连,下滑块通过连接支杆与反向伞骨相连,上滑块与下滑块之间使用强力压缩弹簧连接。[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正向伞骨为支撑环结构,第二正向伞骨一端环套在反向伞骨上,在反向伞骨上自由移动,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一正向伞骨枢接。[0008]进一步,所述伞杆开有小孔,小孔内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卡扣和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一端连接在伞杆的内部,另一端通过小孔与卡扣固定连接,所述卡扣可在小孔内自由伸缩。[0009]进一步,所述伞柄为“J”型或者“I”型中的一种,所述伞柄上开有通孔,通孔内设有
3
CN 207461579 U
说 明 书
2/3页
复位弹簧、连接件和按钮,所述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在伞柄内,另一端与开伞按钮相连,所述连接件一端连接在按钮上,另一端在伞杆内部与卡扣相连。[0010]进一步,所述伞杆和伞架为高强度纤维材料,伞架和伞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件铰接。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双层伞骨的设置,保证在大风大雨情况下雨伞不会被吹翻,结构稳定;其次在雨伞在撑开的过程中所占用的空间小,不会对周围的人员造成干扰;然后雨伞在收起过程中,带有雨水的伞面被收入折叠到雨伞内,不会沾湿接触物;还有就是雨伞的正向伞骨之间的比例确保整个雨伞张开后所覆盖的范围更广;最后就是整个雨伞为半自动结构,方便人员的使用。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框架图;[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结构图;[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展开结构图。[0015]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0016]1、伞柄 2、伞杆[0017]3、伞骨 4、伞面[0018]11、开伞按钮 21、下滑块[0019]22、强力压缩弹簧 23、上滑块[0020]24、定位结构 31、第一正向伞骨[0021]32、第二正向伞骨 33、第一反向伞骨[0022]34、第二反向伞骨 35、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0024]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反向型雨伞,包括伞柄1、伞杆2、伞架和伞面4,伞柄1位于伞杆2的最下端,伞架一端固定在伞杆2的上端,另一端可在伞杆2上自由运动,伞架包括折叠时方向朝向伞柄1的正向伞架和折叠时方向朝向伞柄1相反方向的反向伞架,正向伞架包含多个正向伞骨,反向伞架包含多个反向伞骨,正向伞骨的一端连接在反向伞骨上,将反向伞骨分为第一反向伞骨33和第二反向伞骨34,第一反向伞骨33通过连接杆35与正向伞骨连接,将正向伞骨分为第一正向伞骨31和第二正向伞骨32,采用矩形环(图未示)将第一正向伞骨31和第二正向伞骨32连接,第一正向伞骨31和第二正向伞骨32分别固定在不可形变的铁质矩形环的两端,且同时使用弹簧将两者进一步连接,连接杆35一端与第一反向伞骨31连接,另一端连接固定在铁质矩形环的中部,第一正向伞骨31与连接杆35的总长度之和的范围在6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且大于反向伞骨的长度;第一正向伞骨31的另一端与伞杆2连接固定,伞面4包括覆盖于正向伞架上的正向伞面和覆盖在反向伞架上反向伞面,伞面撑开直径范围可达1.2米至1.8米。其中,伞杆2上设置有滑块、弹簧和定位结构,滑块分为上滑块21和下滑块23且两者均环套在伞杆2上,上滑块21与反向伞骨一端直接相连,下滑块23 通过连接支杆(图为标)与反向伞骨相连,上滑块21与下滑块23之间使用强
4
CN 207461579 U
说 明 书
3/3页
力压缩弹簧22连接。使用铁质矩形环将两个正向伞骨连接起来,同时加以弹簧辅助连接,确保了第二伞骨能在反向伞骨上自由运动的同时不会对整个伞骨结构造成损害,弹簧的设置同时保证雨伞在收起的过程中第二正向伞骨能及时复位;使得修改了支撑点的位置,接头向外延伸,将整个伞骨的长度进行了调整,连接杆和第一正向伞骨的总长度之和在60厘米至110厘米之间,保证了伞面张开覆盖的直径能到达1.2米至1.8米之间;其次双滑块和强力压缩弹簧的设计使得该反向伞为半自动结构,用户在开伞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动开伞和手动开伞两种开伞方式,使用更加方便。[0025]请参阅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正向伞骨32为支撑环结构,第二正向伞骨32一端环套在反向伞骨上,在反向伞骨上自由移动,另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一正向伞骨31枢接。进一步,伞杆2开有小孔,小孔内设有定位结构11,定位结构11包括卡扣和连接弹簧,连接弹簧一端连接在伞杆1的内部,另一端通过小孔与卡扣固定连接,卡扣可在小孔内自由伸缩;伞柄1为“J”型或者“I”型中的一种,伞柄1上开有通孔,通孔内设有复位弹簧、连接件和开伞按钮11,复位弹簧一端连接在伞柄1内,另一端与开伞按钮11相连,连接件一端连接在开伞按钮11上,另一端在伞杆2内部与卡扣相连。伞杆 2和伞架3为高强度纤维材料,伞架3和伞杆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件铰接。将第二正向伞骨设计为环套结构,在开伞和收伞的过程中,环套可在反向伞骨上运动,使得开收伞的过程更加顺滑,同时不会对伞骨造成损坏;将伞杆和伞骨的材料由一般的铁质材料变换成纤维材料,整体的质量得以有效降低,但总体的强度不会有丝毫的减弱。
[0026]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0027]1)设计了双滑块和强力压缩弹簧结构,将雨伞改变成半自动结构,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实现手动和自动开伞两种方式,方便用户使用;[0028]2)改变了连接点的位置以及伞骨的长度,第一正向伞骨和连接杆的长度之和比一般的反向雨伞要长1厘米到20厘米,雨伞覆盖的直径范围能到一般反向雨伞所无法达到的1.2米至1.8米之间,覆盖的范围更广;
[0029]3)雨伞的伞杆和伞骨进行了加长加粗处理,但由于使用的材料由传统的铁质材料变换成高强度纤维材料,雨伞的整体质量得到降低,但是总体的强度没有产生减弱的效果;[0030]4)第一正向伞骨和第二正向伞骨之间采用铁质矩形环进行连接,同时辅以弹簧结构,确保了第二伞骨能在反向伞骨上自由运动的同时不会对整个伞骨结构造成损害,弹簧的设置同时保证雨伞在收起的过程中第二正向伞骨能及时复位。[0031]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例如将雨伞的材质进行改变,采用玻璃纤维等其他材料或是新型材料,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5
CN 207461579 U
说 明 书 附 图
1/3页
图1
6
CN 207461579 U
说 明 书 附 图
2/3页
图2
7
CN 207461579 U
说 明 书 附 图
3/3页
图3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