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如何认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的作用,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呢?下面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谈谈小组合作学习的初浅认识:
一、 转变观念,更新方法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有的教师就认为所有的课都应该有学生的讨论,所有的知识都应该由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告知学生现成的知识就是与新课程理念相悖。因此新课程在提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时候,非常强调合作学习,但是很多教师因为没有把握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真正要义和精髓,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追求形式的多,实际效果差。
因此许多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开展起来了,学生也都参与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但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些课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热热闹闹,为活动而活动。学生的思维深度不够,学生缺乏实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价值没有体现出来。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如果把自主、合作、探究形式化、绝对化,把探究变成一种模式,变成机械、刻板的操作。这样做实际上是把新课程的理念简单化,是机械套用。
教师要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应从发展学生的思维入手,明确合作目的,通过组内互动,形成问题意识,要组织学生有目的地去活动、去参与。
二、 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要有事做
究竟怎样合作?首先是要有分工,要有一个适合于探讨的问题,而且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参与进来,每一个人都要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是每一个人做同样的事情,而是为解决共同的问题,每一个学生做不同的事情。自主、合作、探究,好像是孤立的,实际上是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合作,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小组合作学习,特别是分组实验时,常会出现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学生无目的活动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注意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让他们在组内有话说。 2.要设立小组目标。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 3.个人的职责要明确。
4.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 三、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时下的许多科学课,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理解得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但是一味叫好,廉价表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让每个小组的合作真正动起来,在活动中避免“活动有余,而思维不足”的现象,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