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思考

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思考

来源:爱站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思考

作者:王 琦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第09期

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个年头了,和以前的“添鸭式”教学方法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最明显的改变是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资料的来源渠道也多了。特别是教师们对中文幻灯片软件Power Point的熟练使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于是利用power Point来进行教学成了一种“时尚”,与之相关的讲课、听课、评课开展得如火如荼,各级部门组织的观摩课也都要求教师使用Power Point课件。时间久了,教师们几乎都以为这样就是“走进新课程”了,从而忽视了对新的教法的探究,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新课程的真正含义就这样被曲解了。在渐渐熟悉这种教法之后,教师们费尽心思搜罗的图片、精心设计展示的问题就再也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了。最后,学生就会“你教你的,我做我的”,教学活动重新陷入一潭死水。表面上看起来是采用了新的教法,实际上仍然是在“穿新鞋,走老路”,新教材,老教法,只不过是这个教法换了个方式而已。

那么,到底要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学生,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感情,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环节。“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传统教育的最大缺陷就在于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始终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以传授知识为最终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被重视,学习方式的选择自由得不到尊重,学习效果因此也没有保障。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它来创设情境、提供知识信息,以及进行练习等,使教学更生动活泼。因此,对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要正确看待,决不能夸大。在教学过程中要很好的贯彻实施新课标,同时也必须注重对文本的利用。要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在本班内成立书法兴趣小组,由字写得好的同学担任小组长,定期检查同学们练字的情况,十天作一次总结,一个月评比一次,对有进步的同学进行表彰。可以口头表扬,也可以进行物质奖励。还可以成立阅读小组,通过阅读课内外资料丰富同学们的写作材料;成立普通话小组,培养语感,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成立写作小组,精选优秀的文章推荐发表,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深钻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要真正贯彻落实新课标的改革精神就必须要深入钻研教材,通过对教材灵活的运用、全面而准确的解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每天都有新鲜感,长时间保持学习语文的热情。但这个任务仅仅靠教师借助于中文幻灯片软件的使用是无法完成的。如果教师长时间的拘泥于一种模式化的教学方式,不仅学生会觉得厌倦,就连教师自己的思维也会被这样的方式束缚住。这样,教学过程往往就会变成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参与的程度就会大大降低。语文课常常会因此变成历史课、地理课,或是资源展示课。归根结底,还是教师忽视了对教材的利用,将解读教材的方式单一化、程式化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教法的创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创立了许多独特、新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激趣法、启示法、点拨法、讨论法、谈话法、讲练法、诵读法、串讲法等。这些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实际工作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果从教材出发,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 1.抓关键句子。文中的关键句子可以是文章的领起句,也可以是总收的句子,还可以是过渡的句子。抓住了这样的关键句子以后再来和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内容,学习文章的写法,品味文章的语言,赏析文章的结构,这样,学习过程才有一个中心。例如,在学习布封的《松鼠》的时候,就可以抓住文章的第一句话:“松鼠是一种漂亮、驯良、乖巧的小动物。”根据这一句话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写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句子,然后再来品味、赏析、仿写。这样的方法简明、直观,目标明确,重点也很突出,可操作性强。

2.灵活质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课文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并能作深入的思考。同时还可以让大家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荔枝蜜》这一课时,就有同学提出这样的疑问:作者远眺时看见远处的农民在地里辛勤的分秧、插秧,觉得“他们也是在酿蜜,在酿造生活的蜜”,作者想到农民酿造的“生活的蜜”是什么?还写到作者“梦见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作者真的做了这样的梦吗?顿时,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的说这样写好,有的说这样写不好。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同学们终于明确了:作者最后写自己也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既是作者感情的升华,也是文章结构的需要,作者是在表达自己对蜜蜂的赞叹,对蜜蜂精神的赞叹。作者以蜂喻人,赞扬了劳动人民,歌颂了他们的奉献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多多鼓励学生提问,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阅读水平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3.拓展延伸法。在学习新课文的时候,既要善于利用文本,也要不拘泥于文本。可以选择恰当的切入点开展语文活动。如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适当增补:可以增加情节、增加描写、增加小标题等等。可以对文章进行改写,改换人称、改换结构、改换例子、改换写法。相应的也可以删去文本中的一些细节、人物等内容。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笔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假如作者的父亲没有来,作者自己该怎么办?”“假如来的是作者的母亲又会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是课堂内容的积极延伸,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探究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也要根据文章的体裁和具体内容而定。例如在学习《变色龙》这一课时,对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的分析就可以用到对比法,同时还可以用表演法活灵活现的展现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他见风驶舵的性格特点。再如,学习《斑羚飞渡》这篇课文时就可以采用绘画法,画出斑羚临空飞渡时的感人情景,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习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时就可以采用表格法,找出老师关怀我的具体事例,利用表格对比,深入理解师生情意。学习《乡愁》就可以采用仿写法,等等。

三、抓住机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个职业要求我们必须终身学习,教师只有自己成为溪流,学生才会得到源源不断的清泉。而现在,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改革的年代,以往落后的教育方式早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需要了。我们只有放下架子,虚心学习,认真学会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加强交流,努力学习并积极创新教法、学法,这样,我们才不会落伍,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