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总复习教案

来源:爱站旅游
第八单元:总复习

教材分析:本单元复习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小数乘法、位置、小数除法、可能性、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植树问 题。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等得到进一步巩固,提高 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复习课不只是把知识重现一次,最主要的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复习查缺补漏,获得自身能力的提高。五年级的学生 已经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课前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整理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在复习时再 引导学生联系相关的数学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数学思考:通过进一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通过系统化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 教学难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课时安排:4课时

1、小数乘、除法复习………………………………1课时 2、位置复习…………………………………………1课时 3、简易方程复习……………………………………1课时 4、多边形的面积复习………………………………1课时

课 题 :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知 识 与 能 力 教 学 目 过 程 与 方 法 标 主备: 辅备: 帮助学生建构小数乘法的知识网络,并能理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能熟练、正确地进行笔算小数 乘法,按照要求截取积的近似值,并能解答有关的小数乘法应用题。 重 点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PPT 准备 通过题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概括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交流, 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正确率及速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更深刻知道积与因数的联系。 通过合作题组练习,使学生自我意识中建立小数乘教 学 重 点 法的知识网络,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表达各个知 识点 ,在思维中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 学 难 点 循环小数 教 师 复习归纳,质疑引导 学 生 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第 一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13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第2、3、13、14、21题。 教学流程 导 案 学 案 1、学生独立做一做 。 12.5 3 0.98 一、复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扩大10倍 复习导入 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扩大100倍 交流小数点的移动的规律。 缩小10倍 缩小100倍 2、练习:完成教材第113页第1题(1)。 二、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1、从清单中你得到了哪些信1、出示购物清单:苹果每千克2.5元,买了4.8千克; 买了3件同样的玩具,共用73.5元;糖果每千克1.2元,共用22.32元; 息?根据信息你可以解决哪2、算一算苹果的总价和玩具的单价。 自主练习 些数学问题? 说说2.5×4.8是怎样算的。计算小数乘2、交流苹果的总价你是怎么法的方法是先 ,再 ,最解决的? 后 。 3、玩具的单价你又怎么解决 的?学生说73.5÷3是怎么5.98÷0.23 19.76÷5.2 8.84÷1.7 21÷1.4这几道题在计算时该怎么转化算的。一起回忆数除数是整呢? 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3、同学们刚才算的三道题到底对不对4、算算糖果的单价。算完后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说验算的方法。 汇报方法。 4、练习:板演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5、除法法则:一看:看看除五第2题。 数是几位小数。二移:把除5、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3、13题。 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6、用40米彩带做花环,彩带每卷长右移动相同的数位(把除数7.5米。 (1)需要买几卷彩带? 转换成整数)。三对齐:商的(2)一卷彩带3.18元,一共需要多少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钱?(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齐。 (3)每1.5米做一个花环,40米彩带三、整理和复习小数乘除法可以做多少个花环? 的简算。 (取近似数就有三种方法,同学们可要刚才我们用竖式算出了苹果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的总价,请同学们仔细观察7、练习:完成教材第117页练习二十这两个数的特征,你还可以五第14题。 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 四、复习取近似数。 1、作业:教材第113页第1题8、比比看谁算的快。 4.6+5.4÷0.27 3.2×25 ÷8 拓展练习 (2)练习二十五第3、5、6、162、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21题。 题 小数乘、除法复习课 因数→整数 计算方法 先 ,再 ,最后 板书设计 除数→整数 一看、二移、三对齐 运算定律 小数乘除法运算顺序与整数的相同 循环小数——无限小数 近似数:四舍五入法 进一法 去尾法 课后反思 课 题 :位置复习课

主备: 辅备: 知 识 与 能 力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 点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使学生能够准确地、熟练地用数对表示位置。 经历用数对表示位置的过程,掌握将数对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用数对确定位置。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 师 组织练习,质疑引导 学 生 练习体验,小组交流 PPT 第 二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14第4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题。 教学流程 导 案 一、练习导入 1、谈话:为了更有利于同学们的学习,老师想调整一下同学们的座位。出示座位示复习导入 意图: 已知(1,4)表示小亮的位置。 2、出示一幅街区平面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3、老师想把小刚排在(5,3)这个位置上,请你在图中标出来。 二、回顾整理 学 案 1、小明、小丽和小红的位置用数对分别可以表示为( , ),( , ),( , )。 2、 3、从小明的位置向左数2列,再向后数1行就是小强的位置,小强的位置是( , )。 4、五爱城所在的位置可以用(2,7)表示,它在火车站⑴像上面那样描述一下其他建筑物的位置。 ⑵星期六,小刚的活动路线是(6,4)→(2,7)→(4,3)→(5,7)→(7,6)→(9,4)→(11,1)→( 11,8)→(6,4)。他这一天先后去了哪些地方。 1、运用平移的方法加深用数对确定物⑴图中点A的位置可用数对(1,1)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列,体的位置。 按要求完成题目。 那么平移平行四边表其他各顶点自主练习 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表示,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 的位置分别怎样表示? 横排叫行。 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⑵写出平行四边形向上和向右平移的写出平移后的各顶点的公交车表示列,再表示行。先用括的图形,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位置。 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 如 :(7,9)表示第7列第9 行。 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2、教材第114页第4题。请观察题中你能用数对来准确地表示出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的情境图,在同一列上。如:(2,4)和图上的棋子的具体位置吗? (2,7)都在第2列上。 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的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 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 平移的格数。 拓展练习 教材第115页练习二十五第1题 位置复习课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先表示列,再表示行。 板书设计 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 物体向上、下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加上或减去平移的格数。 课后小结 位置可以由数对来确定,要注意数对的规范写法,逗号前面表示列,逗号后面表示行。 课后反思 课 题 :简易方程复习课

主备: 辅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运算定律 、数量关系;渗透初步的代数思想,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理解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正确列出方程,并熟练的运用 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知 识 与 能 力 教 学 目 过 程 与 方 法 标 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分析能力,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的知识 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重 点 难 点 教学 方法 教学 准备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难 点 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正确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 师 复习回顾,质疑引导 学 生 小组合作与独立学习相结合 PPT 第 三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页第3题及练习二十五第17、18、19、思考题。 教学流程 导 案 沟通联系,构建网络。 出示教材第113页第3题(3) 生齐读题。以前我们用算术方法解学 案 复习导入 这一类题,学习简易方程后,又1、教材第113页第3题(3) 能用列方程来解答,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简易方 程”(板书课题) 1、 复习方程与解方程。 ⑴复习方程 ①当x =5时,这个数是多少呢? 师:当x 有一个具体的值时,这个含有字母的 ⑴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也可以表示一个数,那这个字母“X ”可以表示多少?这个字母可以表示所有的数。⑵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比x 的4倍 自主练习 式子也有一个具体的值。 ②如多13的数”,怎样表示呢?这个含有字母的果“比x 的4倍多13的数是45。”式子除了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什么?用含有现在又该怎样表示? 这样的等式我们把它叫做…?(方程。)谁来说说什么叫方程?方程与字母的式子既能表示一个数,又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⑶这些含有字母的式子分别表示什么?用等式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⑵复习解方程 刚才同学们解了你们能解吗? 学生解方程,汇报。 3、出示练习: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17题。 4、复习用方程解决问题。(1)复习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解方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列方程解决问题有哪些基本步骤?在这几步中(2)复习数量关系。请你们找出它们的等量关系,并说出方程。 (3)对比质疑突出优化。 看教材第118页第19题,注意分析题题目的意思,同学们会列方程解答吗?独立完成,反馈。这题与求地球赤道长度那一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线连起来。 列方程解决问题第一步都是要干什么?用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2ɑ与2ɑ相加 ɑ+2b 2ɑ与2ɑ相乘 4ɑ 2 ɑ与b的和的2倍 4ɑ ɑ与b的2倍的和 2(ɑ+b) 2、练习:教材第118页练习二十五第17题。 3、① 一个梯形的面积是265平方米,上底是20米,下底是33米,高x 米。 等量关系式: ②小明买了8个作业本,每本x 元,付给营业员5元,找回2.6元。 等量关系式: 列方程式: ③甲筐有桔子60千克, ,乙筐有桔子多少千克? 设:乙筐有桔子X 千克。 列出方程是:2X +4=60 A、甲筐比乙筐的2倍还多4千克 B、乙筐比甲筐的一半少4千克 C、乙筐比甲筐的2倍还多4千克 D、甲筐比乙筐的一半少4千克 (你们补上的条件,正是这道题的关键句子,它能帮助我们找到等量关系。) 4、教材第118页第19题 一道方程,这里还有3道方程,字母x 表示未知量。 你们认为哪一步是最关键的? 列方程式: 考虑到火车自身的长度,通过大1、教材第113页第3题(1)(2)及练拓展练习 车长,根据“路程=速度× 时间”习二十五第18题。 2、教材第118页思考题。 可设这列火车车长为x m,可列方程: x +2400=900×3 简易方程复习 桥所走的路程包括大桥长度和板书设计 字母——量、数、数量关系 等式的基本性质 关键——等量关系 课后反思 课 题 :多边形的面积复习

主备: 辅备: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多边形的含义,理解和掌握知 识 与 能 力 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应用公式解决一 些问题。 教 通过整理,感受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完善知识结构学 过 程 与 方 法 ,进一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目 标 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空间观念,渗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变换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感 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 整理完善知识结构,灵活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点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 学 难 点 沟通多边形面积公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 教 师 归纳整理,演示讲解 方法 学 生 复习回顾,巩固练习 教学 PPT 准备 第 四 课 时 教学内容 教材P113第2题及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教学流程 导 案 一、构建网络,新知汇总。(板书课题:多边形面积的复习) 我们是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复习导入 积推倒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呢? 二、查漏补缺,错误汇总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三、综合练习,巩固提高 (一)按要求解答。(只列式,不计算) 讨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你们在利用公式解决问题时有什么容易出错的地方或是需要大家注意的地方? 学 案 自主练习 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中米,求它的面积? 然后集体订正。(计算图形米,求它的高? 出示第2题,引导学生看题。 1、平行四边形底是4分米,高2.7分互相检查。 教师指名板演,2、三角形面积是30平方米,底8分面积时,底和高要对应) 3、梯形的面积是84平方米,高10米,(1)组织学生用剪刀把正上底5米,求下底? 方形纸片按题目要求剪一(二)判断题: 剪。 (2)算一算剩下的面积1、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是多少。 (3)组织学生在小半。( ) 组中讨论:怎样计算这个图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形状是相同形的面积呢? (4)组织学生的。( ) 汇报:以下几种方法: ①将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方格中的图形分割成几个简平行四边形。( ) 单的基本图形,分别求出基4、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本图形的面积,再求和得出就相等。( ) 所求图形的面积。②已知小5、把一个长方形的木条框架拉成一个方格的边长为1cm,则每个平行四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都不变。小方格的面积为1平方厘( ) 米,通过数方格来确定图形(三)解决问题 的面积。 (3)全班交流,集1、教材第113页第2题。 体订正。 2、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9题。 3、教材第116页练习二十五第10题。 拓展练习 教材练习二十五第7、20题。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关键在于熟练地运用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对于复杂的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在于巧妙地将组合图形分割或添补成若干个基本图形,课后小结 进而通过基本图形面积的和或差得到组合图形的面积;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可以将它分割或添补成已学的简单图形,或是用方格纸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估算。 课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