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WR(wide range)型燃烧器
WR:宽调节范围,美国CE公司开发。我国300MW以下机组用的较多。 特点:1、双通道,水平肋板
2、两个可摆动喷口或内置V型或波形扩流锥(钝体)扩流锥2α
=20~25°,h/b≈2
3、阻流棒
4、锥形扩口,β=30~60°
二、EI(enhaced ignition coal nozzle tips)型燃烧器
EI:强化着火煤粉燃烧器,APU(Alston Power USA)开发,300MW及以上大机组用的较多。与LNCFS系统配合使用。 特点:1、可摆动喷口
2、阻流棒 3、锥形扩口(分流板) 4、隔板、钝体
三、P2煤粉喷嘴(Phase2 Coal Nozzle Tips)
P2:第二阶段煤粉喷嘴,美国环保协会第二阶段要求的喷嘴,一种类似EI喷嘴,主要用于改造。与LNCFS系统配合使用。 四、PM(pollution minimum)型燃烧器 PM:污染低的,三菱重工技术,哈锅厂引进。 特点: 1、浓淡分离,低污染,一般配直吹制粉系统 2、分管内有调节挡板
3、凸块H/d=0.225浓淡效果最好
1
五、水平浓淡燃烧器
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发,用于300MW 以下机组锅炉较多,燃烧器切圆布置,适用于难燃煤种。 六、钝体燃烧器
非流线形物体即为钝体,以往主要用于改善气体和液体燃料的燃烧,1982年由华中理工大学用于煤粉燃烧并取得成功。主要用于四角切圆布置的300MW 以下机组锅炉,燃用劣质烟煤、贫煤、无烟煤。钝体易磨损、烧损。
七、火焰稳定船燃烧器
清华大学八十年代中期研制,主要用于四角切圆布置的300MW 以下机组锅炉,燃用劣质烟煤、贫煤、无烟煤。 八、夹心风燃烧器
由西交大和武锅厂共同研制,分为对称型直喷口(Ⅰ型),非对称型单折边扩口(Ⅱ型),非对称型双单折边扩口(Ⅲ型)三种形式。主要用于四角切圆布置的300MW 以下机组锅炉,燃用劣质烟煤、贫煤、无烟煤。 九、PRP燃烧器
由清华大学研制成功,历经二十年的研究,近年才得以应用于工程。特点是:弯头浓淡分为浓相喷口和淡相喷口分别送入炉膛,类似PM燃烧器;浓相喷口为上偏置结构,类似上偏置大速差燃烧器;上偏置区域有一进风管与炉外大气相通并有一调门控制进风量,进而通过控制上偏置部分的负压大小来控制热烟气卷吸量,从而适应不同的煤种。主要用于四角切圆布置的300MW 以下机组锅炉,燃用各种煤种。石家庄南郊热电厂2*300MW贫煤机组使用此燃烧器。
2
使用直流燃烧器四角或墙式布置切圆燃烧系统(或技术) 一、 单纯的CFS (concentric firing system) 系统
CFS:同轴燃烧系统,ABB-CE公司开发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有两种形式:
1、 CFS-Ⅰ:一次风和二次风同轴同向旋转。 2、 CFS-Ⅱ:一次风和二次风同轴反向旋转。 单纯同轴燃烧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实例很少。
二、APU公司LNCFS(low NOx concentric firing system)系统 LNCFS:低NOx同轴燃烧系统,ABB-CE公司并入APU公司,由APU公司开发,上锅厂引进,华电福建可门电厂、上海吴泾二厂、国华盐城陈家港电厂应用。有五种形式: 1、 LNCFS P2 2、 LNCFS LEVEL Ⅰ 3、 LNCFS LEVEL Ⅱ 4、 LNCFS LEVEL Ⅲ 5、 TFS2000R
TFS2000R (tangential firing system 2000 retrofit) :切向燃烧系统2000改进版。
五种LNCFS系统一、二次风喷口形式及燃烧器布置方式参见: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现代电站锅炉技术及其改造》 LNCFS系统中的相关术语: OFA—over fire air 燃尽风。
CCOFA—close-coupled over fire air 紧凑燃尽风。
3
SOFA(AA) —separated over fire air (addition air) 分离燃尽风又叫附加风。 三、MHI (Mitsubishi)低NOx燃烧技术 MHI (Mitsubishi):三菱公司
MHI 低NOx燃烧技术与ABB-CE的LNCFS低NOx燃烧技术原理基本相同,改进之处在于采用了PM燃烧器或A-PM(advanced-PM)燃烧器,即改进型PM燃烧器。再加上合理的燃尽风匹配就变成了“三菱公司改进的燃烧技术”:MACT—Mitsubishi advanced combustion technology。哈锅厂引进,中电投徐州阚山电厂、常州电厂应用、华能福州电厂。
旋流燃烧器
一、 传统旋流燃烧器 1、 蜗壳型旋流燃烧器 2、 叶片调节旋流燃烧器
二、HT-NR系列低NOx燃烧器(或燃烧技术)
HT-NR:解释1:high temperature NOx reduction 高温NOx降低 解释2:Hitachi NOx reduction 日立NOx降低 最初是由日本Babcock Hitachi公司于1985年研制成功的。
经历了HT-NR,HT-NR2,HT-NR3的发展过程,东锅厂引进,东方日立公司生产,华能太仓电厂、国电鹤壁电厂三期应用。 HT-NR3煤粉燃烧器具有以下特点:
1、 结构上有导流环、延迟混合器、稳燃环、导流锥体、拉法尔缩口。 2、 中心布置启动大油枪,外二次风道布置点火油枪。 3、 内二次风直流,外二次风切向旋流。 HT-NR燃烧技术(整个炉膛配风)的特点:
4
1、 采用紧凑和分离燃尽风。
2、 燃尽风喷口采用三层进风结构,中心直流、外层及最外层均为切向旋
流。
三、DRB系列低NOx燃烧器(或燃烧技术)
DRB:(dual register burner)双调风燃烧器,美国B&W公司1972年研制成功,北京巴威公司引进。 衍生产品:
1、 EI-DRB型燃烧器
EI-DRB:enhanced ignition -dual register burner 强化着火双调风燃烧器。较DRB型减小了一次风动量,其他无区别。 2、 DRB-XCL型燃烧器
DRB-XCL: dual register burner-Axial control low NOx 双调风燃烧器-轴向控制低NOx。较DRB和EI-DRB型,二次风由径向进风改为轴向进风和控制。
3、 DRB-4Z型旋流燃烧器 (4Z的含义不详),较DRB-XCL型在一次
风和内二次风之间增加了一层直流二次风。
4、 DRB-4ZTM型旋流燃烧器 (4ZTM的含义不详),和上面三种比较
增加了总风量可测量和控制功能。
特点:所有型号均无中心大油枪,但在弯头后燃烧器入口处设有锥形
扩散器。
四、LNASB低NOx燃烧器(或燃烧技术)
LNASB:low NOx axial swirl burner 低NOx轴向旋流燃烧器,由三井-巴布科克公司(Mitsui Babcock)开发,哈锅厂引进泉州、平凉、崇
5
信电厂使用。
结构特点:1、稳燃齿、稳燃环、导向叶片、浓缩器、碳化硅喉口。
2、一次风蜗壳旋流。
3、中心大油枪独立配风,风筒直径较大。
炉膛配风配有上部燃尽风,中心直流、外层旋流。 四、FW旋流燃烧器,美国F&W公司开发
结构特点:1、采用CF/SF喷嘴(control flow/separated flam,可控流分
离火焰喷嘴)
2、一次风筒内衬陶瓷、防涡流杆、防旋肋等结构。
3、一次风口锥形可调风速内筒、浓淡喷嘴。 4、一次风蜗壳旋流,中心大油枪 山东某电厂5#、6#亚临界压力锅炉使用。
五、WSF双旋流燃烧器,美国B&W公司设计制造。 特点:1、有中心风、一次风、内二次风、外二次风,一次
风直流,内外二次风旋流。 2、设有中心大油枪
3、一次风口锥形可调风速内筒、浓淡喷嘴。 西安某电厂1#/、2#炉两台罗马尼亚ICPET锅炉厂制造的 锅炉上使用。
六、PAX ( primary air exchange burner ) 燃烧器
PAX:一次风可置换的燃烧器,美国B&W公司在旋风分级燃烧器基础
上开发出来,北京B&W公司引进技术。
特点:1、采用偏心导管、弯头及分离挡板进行浓淡分离
6
2、乏气被分离出来另开喷口送入炉内
3、浓相喷口通过增压风机引入热二次风,提高一次风温 4、浓相喷口设有内外二次风,内二次风轴向旋流,外二次风径向旋流。
七、IHI-WR(IHI-wide range)型旋流燃烧器
IHI-WR: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株式会社—宽范围,是由日本石川岛播磨重工株式会社(IHI)研制。
特点:1、燃烧器上方有卧式旋风分离器
2、设有高、低负荷喷嘴及相应通道、转换挡板及隔离挡板。 3、从二次风箱通过引出管引出风箱外,再送入燃烧器低负荷一次风管外侧通过固定切向叶片旋转送入炉膛。
4、中心大油枪。
八、NSZ型及NSW型波兰采用的燃烧器,哪个公司开发的不详 NSZ型特点:
1、NSZ型燃烧器前设浓淡分离器,浓粉流由燃烧器送入炉膛,
淡粉流作为三次风送入炉膛。
2、二次风分为两股,均以旋流方式送入炉膛。
NSW型特点:
1、 是在NSZ型燃烧器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2、 燃烧器前设浓淡分离器,淡粉流被引入到浓粉喷口的外侧送入炉
膛。
3、 二次风分为两股,均以旋流方式送入炉膛。 九、两种俄罗斯的旋流燃烧器
7
一次风旋流燃烧器: 特点:1、一次风蜗壳旋流
2、二次风切向旋流,与一次风旋向相反 3、中心大油枪,引二次风作为中心风
烟气再循环的蜗壳-叶片式调风旋流燃烧器: 特点:1、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之间设有烟气再循环管 2、中心风、一次风、烟气再循环风、二次风均旋转 3、四种风的旋转均通过靠近喷口的旋流叶片实现 4、中心风筒内设有中心大油枪
辽宁某电厂一期工程采用俄罗斯塔干罗格锅炉厂提供的两台800MW超临界压力锅炉上采用了此型号燃烧器。
2008-7-9 于福州连江可门电厂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