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四、说说自己的愿望。 1、上课要求 1)遵守课堂纪律,不随便说话,走动,有问题举手发言。 2)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发言时声音要洪亮。 3)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 4)对当天学习内容及时进行复习,不懂就问。对即将学习新内容进行预习。 2、安全教育 教师要热情鼓励,肯定、赞许学生的愿望。 五、小结: 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我们这个班有那么多小朋友,又互相帮助,大家都要为实现自己的愿望而努力!老师看谁的行动快。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生 活 动 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个性活动 交流自己的愿望 明确上课及课后要求 入学教育 小组学习、课外观察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第一单元导航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教学目标 观察的进行。有更多的认识。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植物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具学具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观察记录纸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认识、合作交流、归纳总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 教学内容分析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生 命体的基本特征设计的 。(现行课标中 的生命世界内容) 内容有: 1、我看到什么 看书了解第一单元的2、校园的树木 教学内容,明确观察的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着重点放在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科学观察的理解之上。学生将学习用感官进行观察,用简图进行记录和描述,用韦恩图帮助进行整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二、 教学措施与方法 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 目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 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初步认识植物,展开一段生命世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三、 课时安排 1、我看到什么————1课时 2、校园的树木————1课时 3、大树和小草————1课时 4、观察水生植物————1课时 5、植物的叶————1课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1课时 7、植物的共同特点————1课时 8、机动————1课时 界的学习旅程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第一单元导航 1、我看到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我看到了什么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 3)课时 韩旭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教学目标 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具学具 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记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引言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 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 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 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仔细看图,发现有关这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你能发现几株梧桐树的特点。 点?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 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学生汇报 三、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 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不一样吗? 树,我曾经看到过什2、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么? 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 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 3、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大树时,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是还有其它东西?) 1、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的内容? 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录下来。 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3、评价: 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的树。 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我看到了什么 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校园的树木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 4)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能客观地记录观察教学目标 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具学具 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描述、记录、讨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讨论交流:可以用哪些完成一篇观察笔记。 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观察记录记得更好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吗?(先用简单的词语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拓印树皮图案的方上反复按压, 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整理成观察笔记。) 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这棵树真大!展示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树皮拓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新的内容? 3、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 2、描述: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 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哪一棵树吗? 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 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思考、交流:我们观察了哪些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和不同? 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板 书 校园的树木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设 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计 教 学 后 记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大树和小草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5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体会到教学目标 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具学具 几种常见的小草,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表格。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讨论、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2、要求学生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3、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观察的狗尾草。 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不同。
学 生 活 动 交流 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个性活动 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学 生 活 动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个性活动 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相同和不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不同之处。并记录下来。 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 大树和小草 板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书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设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计 分、阳光和空气。 教 学 后 记
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观察水生植物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 6)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新-课-标-第-一-网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教学目标 观察中提出问题,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具学具 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记录、思考、比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 说说课外调查到的水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生植物有哪些?曾经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补看到过哪些水生植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物? 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 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 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 3、探究: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有什么发现? 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思考: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似之处? 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新课标第一网 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要什么条件? (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亡等。)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完成对植物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生命体特征的梳理。填写维恩图 水分和空气等)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观察水生植物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植物的叶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 7)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教学目标 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 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教学难点 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具学具 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法和 学法指导 新-课-标-第-一-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学 生 活 动 说说是怎么收集树叶 的。 个性活动 种树叶。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叶?观察到了什么,才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它们有 特征有哪些呢?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什么相同和不同?是呀,新鲜的叶是活 的,而落叶是死的。 思考:长在树上的新鲜叶与落叶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2、(如叶芽、小叶片、嫩叶、成熟的叶、的最大的不同表现在哪里? 老叶、将枯的叶等)能从几张叶的不同 生长阶段去推测一片叶的生长过程?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吗?能找到这条树枝上有几种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不同的生长阶段的树叶吗? 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www.xkb1.com 描述: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植物的叶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 8)课时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1、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2、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重点 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 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具学具 尺子,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菊花,狗尾草。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讨论、描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学 生 活 动 说说校园里的植物发 个性活动 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生了什么变化? 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 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讨论:我们可以观察植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物的哪些变化?我们化?(可结合第2课的课外作业及学生的怎样观察? 精彩发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首先得测数数每天有多少落叶。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我们得在树干的同一菊花的花苞长得怎么高度连续测量三次,取接近值;过一个阶样了? 段再同样测量进行记录。能不能看出树干狗尾草会枯死吗?樟的变化呢? 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树的果实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测量一条树枝上的最大叶子、最小叶做好记录,看一个阶段子和中间大小的叶子的长度或宽度。 三、实地观察记录植物的茎、叶 1、活动:根据讨论的结果,我们分小 后它们分别有什么变化?观察树叶的其他变化。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组按计划到校园内进行观察,记录下第从一棵树的树叶大小不同、软硬 一手资料。(活动时间约15分钟) 2、交流:落叶的数量说明什么问题?不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从一片树叶的颜色变化过程中,一条树枝上有大小不同的树叶,说明什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么问题?如果以后测量得到的数据变汇报我们的观察数据,思考这些化很大,说明什么?如果变化不大,又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怎样理解? 四、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我们还可以就这样一直观察你所 同时观察田野、路边和家里的植选择的那棵树或草,你能做到吗?这样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坚持下去,我们就可以知道大树一年四观察一种草或一棵树在秋冬季季中的变化。 的变化,一个月观察一次,把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植物的共同特点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9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2、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具学具 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比较记录纸,植物一生的图片。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回忆、思考、交流、整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我们已学 生 活 动 回忆:知道哪些陆生植 物和水生植物?记录个性活动 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 在记录单里。 2、出示记录单 陆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水生植物的生长需要: 二、了解植物的一生 我们能找出向日葵一生的几个典型思考: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交流。 补充阅读P21的“植物需要阳光”。 用唯恩图记录下它们生长阶段吗?(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生存需要的共同点。 结果,这是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 思考:植物的一生经历看图:一棵大树的一生,你们能找出与向了哪些变化? 日葵一生的相同和不同吗?对了,主要不看图:向日葵的一生 同是寿命的长短不同。是呀,无论是百年
一棵大树的一生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植物的寿命有长有老树,还是一年草本植物,它们都会死看资料库:亡,这是自然规律,也是生命的特征。 三、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短”,说说有什么体会? 交流:从这些植物的一生中,我们明白了什么? 整理:翻看前几课的唯恩图记录,思考:说出植物的哪些共同特比较各共同点,然后整理记录于纸上。 点?整理记录于纸上。 总结:植物作为生命体有许多重要特征,有共同的生长需要量,有生长发交流: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育、繁殖、衰老死亡等特征,还有适应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都有环境(水葫芦)的结构特征等。 相同的基本结构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植物的共同特点 板 书 设 计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第二单元导航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0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文字、图画记录观察内容。运用维恩图处理观察内容,整理描述的教学目标 结果。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对不同动物的研究兴趣。培养保护自然环境中的动物的意识,能爱护自然环境下的小动物。 教学重点 发展探究动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具学具 图片、记录表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探究、讨论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从自己所饲养的小动单元的影响,但平时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生老病死的过程物的认识。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中,体会到生命的可主要是: 贵,显现出对生命的关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切之情。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本单元对生命体所具有的遗传、变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和进化的特征很少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将在以后再进行学习。 二、 教学措施与方法: 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 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种动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观察研究,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征的认识。 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三、 课时安排: 每一课1课时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第二单元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寻访小动物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1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教学目标 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 教学难点 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 教具学具 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简单的记录表。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回忆、整理、寻访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 一、理解小动物 动物?”“‘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物?”“‘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 大动物和小动物。 存在的动物的为例。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 指范围。 2、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知识 1、 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 2、 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内见过那些小动物。 初步认识动物的多样性。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 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 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2、 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法。 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 四、到校园里寻访小动物 1、 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2、 关注: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是否爱护小动物,是否用一定的方式作记录。 进一步增强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获得更多的信息。 明确组内的分工。 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寻访。 板 寻访小动物 书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蜗牛(一)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2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经历和体验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教学目标 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按照教科书介绍方法饲养蜗牛,做好记录。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 教学重点 经历对蜗牛外形、运动、反应等方面的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学生观察过程中对蜗牛的态度及对观察到的信息的整理。 教具学具 2-3只蜗牛、放大镜、树枝、绳子、玻璃、饲养槽。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整理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蜗牛 1、 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一个初略的认识。 2、 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 他动植物。 讨论观察蜗牛的身体二、观察蜗牛的身体。 的顺序,讨论记录的方1、 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问题和给法。新-课-标-第-一-网 予指导。 观察、记录蜗牛的身2、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组织纪律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性,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的运动和反应。 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1、 组织学生讨论观察蜗牛运动的方法和特点。 记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生
学 生 活 动 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 个性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问题和给与指导。 2、 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用到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观察、记录蜗牛的运动。并在观 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适度刺激的方法观察蜗牛的反应,学生 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认识蜗 牛运动的特点:靠腹足运动,爬过的地 方有粘液,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四、饲养蜗牛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饲养、观察蜗牛并记录发现1、介绍饲养蜗牛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和产生的新问题。 2、关注:饲养过程中是否坚持观察、在饲养过程中了解更多有关蜗记录。 牛的信息。 蜗牛(一) 板 1、 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运动、身体构造等多方面。 书 2、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躲进壳内以躲避设 危险等。 计 3、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蜗牛(二)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3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2、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过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教具学具 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3、 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丛书上看到的。 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交流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 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1、 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吃什么的实验。 2、 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3、 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么和不吃什么。 性;学生观察过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四、 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 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 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要性。 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www.xkb1.com 学 生 活 动 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个性活动 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四、继续观察蜗牛 1、 注意在学生饲养过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的信息。 2、 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蜗牛(二)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蚯蚓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4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1、能用简图画出蚯蚓的形态结构,能用维恩图比较相同和不同。 教学目标 2、喜欢蚯蚓这样的小动物,树立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地观察态度,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www.xkb1.com 教学重点 经历对蚯蚓的观察,初步理解动物身体结构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对蚯蚓的细致的观察,对蚯蚓身体结构的认识。 教具学具 几条蚯蚓,一只浅水碟子。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认识、理解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课前布置学生捉蚯蚓 1、提醒学生注意在那里捉到的蜗牛,捉到蜗牛的地方有什么环境上的特点。 2、关注:学生捉蜗牛是否伤害蜗牛和其他动植物。 二、观察蚯蚓的身体 1、组织讨论观察蚯蚓的身体的顺序,讨论纪录的方法。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解答学体。并在观察过程中提生问题和给与指导。 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2、关注: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是否注意到 肛门、扣、和环带,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认识蚯蚓的身体结构流和记录情况。 特点。 三、观察蚯蚓的运动和反应。
学 生 活 动 捉蜗牛,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初略的认识。 ww w.x k b1.co m 个性活动 观察、记录蚯蚓牛的身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1、观察过程解答学生问题和给予指导。 讨论观察蚯蚓运动的方法和记2、关注:学生是否用到适度刺激(比录的方法。 如用水刺激)的方法观察蚯蚓的反应,观察、记录蚯蚓的运动。并在观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交流和记录情况。 四、比较蚯蚓和蜗牛的相同和不同 1、回顾维恩图的用处。小结蚯蚓和蜗牛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察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新的问题。 认识蚯蚓运动和反应的特点:靠环节间的缩放运动,能对刺激做出反应。 把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五、鼓励学生饲养蚯蚓,以获取更多有把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关蚯蚓的信息。 里,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板 书 1、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 蚯蚓 设 2、 蚯蚓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如对外力刺激的反应、对水的反应。 计 教 学 后 记
新-课-标-第-一-网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蚂蚁 参与教师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5 )课时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2、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具学具 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蚂蚁,小盆子、小石块。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讨论、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课前布置找蚂蚁 学 生 活 动 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 个性活动 1、 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蚁的窝。ww w.x k b1.co 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 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为观讨论交流观察蚂蚁可察蚂蚁找到合适地点。 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二、观察蚂蚁 蚂蚁的方法。 (一)室外观察蚂蚁 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1、 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察蚂蚁。 补充观察的注意事项。 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2、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蚁在身体结构、吃食、结构、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息,是否认真记录。
m 交流有关蚂蚁的经验。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蚂蚁 参与教师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5 )课时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1、 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教学目标 2、 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教具学具 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蚂蚁,小盆子、小石块。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讨论、交流 的信息。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二)室内观察蚂蚁 1、 “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整理学生的意见。 2、 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结构、运动方面信息并记录。 讨论方法 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ww w.x k b1.co m 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身体结构、运动 四、 交流发现 等方面的信息。 1、组织学生并适当提问使学生交流更 顺畅和清晰,适当提供信息以帮助学生交流观察中的发现。 解答观察中的问题。 2、关注学生对同学意见是否愿意倾听。 蚂蚁的信息。 养成倾听的习惯;获得更多有关板 书 蚂蚁 1、 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角,胸上长有六只脚。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 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金鱼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6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1、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自己的猜想。 继续利用维恩图比较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目标 2、 3、培养喜爱小动物的感情,培养用实验证据证明猜想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金鱼的生活,了解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难点 学生有想法时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教具学具 2-3条金鱼装载玻璃缸里。1只滴管、少许调制的红水、少许鱼食。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比较、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了解鱼类的生活环境 1、 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 2、 关注:“鱼生活在水里”的理解。 二、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动 1、 适时告知鱼鳞、鱼鳍等及其作用。 2、 关注:学生对金鱼形态的关注和对金动。了解金鱼在外形和鱼运动方式的关注。 运动方面的信息。 三、观察金鱼的吃食和呼吸 1、 根据学生的交流与讨论作出提示:喂食观察金鱼的吃食;用红水观察金鱼呼 交流金鱼在吃食和呼吸方面经验。 举例其他的水生生物。为进一步观察与作铺垫。 观察金鱼的外形和运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吸。(如需要可以演示在水中放红水方法) 讨论、设计观察金鱼吃2、 适时指导并提供信息:水中有少量的空气。 食和呼吸的方法。 学生观察并记录。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3、 关注: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了解金鱼吃食和呼吸方面的信 的看法时是否干扰金鱼;是否观察到更息;培养“用实验方法验证看法”多信息:如排泄等。 四、比较金鱼和蚂蚁的相同和不同 回顾维恩图的用处。 1、 小结蚯蚓和蜗牛相同点和不同点。 蜗牛的特点写在左边圆圈里,把2、 关注:学生比较的信息的多寡。 蚯蚓的特点写在右边的圆圈里,的意识。新-课-标-第-一-网 五、把观察后的金鱼养在各班教室,方划去各自相同的特点。 便学生继续观察,获取更多信息。注意 平时的看护,保证金鱼存活。 初步体会动物具有相同的特点。 板 金鱼 书 1、 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具有生命体的基本特征。 设 2、 金鱼用鳍游泳,用腮呼吸。 计 3、 金鱼和蚂蚁具有相同的生命特征。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动物的共同特点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7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1、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动物的共同特征。 2、通过对动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 整理已经观察、分析、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概括和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 学生提供的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学生无证据信息对整理的干扰。 教具学具 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图片。 教法和 学法指导 比较、分析、概括、总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讨论动物的共同特点。 1、 把汇报结果记在黑板上。 果。 2、 教师或学生举例某种动物,看是否具讨论四种小动物的共有上面的共同特点,如果某一种动物不具同特点,把结果记在课备上面四种动物的某个共同特点就删去,本上。 这样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小组汇报 3、 关注:学生交流信息是否有证据支持。 了解动物所具有的共二、感受生物的多样性 同特征。 1、 讲解到校园观察学校动物和植物的注分组到校园静静的观意事项。 察校园的植物和动物。 2、 关注:是否能做到安静的观察、不打回教室汇报。 扰校园的动植物。 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三、总结生物的共同点
学 生 活 动 整理本单元的学习成 个性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1、 在动物和植物相同的圈里写上“生集体用维恩图比较动物和植物 物”两个字,并告诉学生,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都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 2、 关注:学生在过程中提出的问题。 四、讨论人与其他动物、植物的共同特生物,都是活的,生活在一定的点 环境里,会生长繁殖、最后都会1、 指着动物、植物的共同点问:“人有死亡。这是生物的特点,也是生这些特点吗?” 命的基本特征。 2、 关注:人是否是生物的理解。 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理解什么是生物。新课标第一网 归纳小结:人和动物、植物都是板 书 动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设 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计 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第三单元导航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8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认识材料的硬度、吸水性、柔韧性等几个性能。了解金属、塑料、木教学目标 材、纸、砖、陶瓷在其它方面的特性。认识到节纸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认识物质世界的丰富性。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内化形成重视证据的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 使学生形成爱惜材料,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具学具 各种材料。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提问、实验、搜集整理信息、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单元内容分析 1、调查常见材料的应用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 《谁更硬一些》 《比较柔韧性》 《它们吸水吗》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3、运用研究所知材料的特征 《砖和陶瓷》 看单元内容介绍,了解单元的学习内容。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给材料分类》 特点是:研究常见材料的特征和认识 常见材料并进。 《谁更硬一些 》 认识金属 《比较柔韧性 》 认识塑性 《它们吸水吗 》 认识纸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认识木头 收集材料或物品 二、教学方法和措施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发动学生收集材料或物品,有利于学生认识更多的材料的特性。 2、这个单元要对一些材料进行持续的对比研究,因此做好和利用实验记录十分重要。 3、上好第一课《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最后一课《给材料分类》十分重要。既有助于发展学生对材料认识的深度,又是一个评价的良机。 三、课时安排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课时 《谁更硬一些》 1课时 《比较柔韧性》 1课时 《它们吸水吗》 1课时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1课时 《砖和陶瓷》 1课时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1课时 机动 1课时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各种材料 制成的物品。新-课-标-第-一-网 利用各种简单工具进行测量,扩展观察活动。 通过验证探索材料的物理性质。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分类和排序。 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19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具学具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辨认、描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学 生 活 动 说说知道哪些材料的 个性活动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板书“材料”。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种材料做的? 书出来。 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2、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同学,身上穿的、佩戴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格中。 3、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问题: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有没有出错。 材料?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③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用途,并记录下来。 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 2、要求学生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 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举例说说想法。 板 书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设 的材料。 计 教 学 后 记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谁更硬一些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0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会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教学目标 理特性,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具学具 木头、纸、金属和塑料,铁、铜、铝等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法和 学法指导 测量、比较、发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比较硬度 学 生 活 动 说说它们谁更硬一 个性活动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些?你是怎样观察到2、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①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软硬。说说自己的原先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观察结果。 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①如再给你种材料:塑料,它的软硬又会痕迹。学生猜测。 是怎样的?②可以怎样检测它的软硬?③怎样做到有序观察?看书上的记录表 说说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④根据回答、教师补充,出示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 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2、能导电 :演示,将木条、塑料、金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是否发亮?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讨论 :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 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在易拉 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产生哪些问题? 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的生产过程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比较柔韧性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1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简单测量方法检验材料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不同物理特教学目标 性,选择适当词语定性描述材料。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被观察和测量观点,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具学具 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教法和 学法指导 测量、比较、发现、描述www.xkb1.com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柔韧性的认识 学 生 活 动 两位同学上来各 个性活动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料条和木条。请两名学生上来演示,(木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其它同学观察,然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 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找一找它们分别1、提供三种物体。(木头、塑料、不锈钢) 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用自己的方法来比3、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 韧性是不公平的。
汇报比较结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4、出示宽度、厚度相同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可以怎样研究它们柔韧性? 5、小结、演示操作步骤:⑴把木条、 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 压住,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前端弯下去了多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学 生 活 动 小组讨论、汇报。 个性活动 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距离时,眼睛要料制品? 平视。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后前端弯下距离,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三、认识塑料 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板 书 气泡图上。 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比较柔韧性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设 浮能力。 计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它们吸水吗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2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选择适教学目标 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发展对物质世界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具学具 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红墨水、滴管、放大镜、筷子、棉布 。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实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出示木头、纸、铁、塑料。)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料,并简单说明理由。 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 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 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各一片。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红墨水、滴管。你们打算怎么做?(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
学 生 活 动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 个性活动 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学生小组设计实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什么有关? 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 导语:纸的吸水性最强,有些同学猜想①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 之、塑料和铁最弱。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3、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 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观察。 板 它们吸水吗 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 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 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一泡……)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顺序。 有空隙。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书 1、物理性质可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设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造纸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3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纸的制作过程。 教学难点 培养节约用纸的意识。 教具学具 浸泡好的废报纸、古代造纸的录像。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制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介绍造纸术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 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似的地方? 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 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二、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 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 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三、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思考、总结。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造纸 学 科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参与教师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4 )课时 课 题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主备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教学目标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具备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具学具 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教法和 学法指导 实验、比较、发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 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 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 一、导课 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材料做的。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 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2、引导学生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沉,哪些会浮?填写实3、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验记录单(沉可用“↓”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表示,浮可用“↑”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示),并进行全班交流。 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4、分发水槽,。 5、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 次,注意做好记录。 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识。 不同。 三、认识木头 1、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从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识木头这种材料。 2、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砖和陶瓷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5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具学具 砖与陶瓷,铁钉、水、滴管。 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导课 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老师将和 同学们一起,对大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观察这些都是由什么二、砖和陶瓷 材料制成的? 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制品的图片。 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陶瓷? 1、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 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哪些特性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 和所需实验器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 一杯水、滴管。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汇报交流。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注意: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砖和陶瓷。 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四、黏土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质疑。 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2、质疑。(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较。 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②都由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特性不一样?) 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过程中,五、课堂小结 :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起的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砖和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特性。 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关注我们身边的材料,课后做个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板 书 设 计
小调查。 砖和陶瓷 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参与教师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6 )课时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体和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将学习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教学目标 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完善自己的原有认识。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回顾和反思,不断完善自己对材料的认识。 教学难点 把物体和材料联系起来,会从物理特性的角度看待物体和材料。 教具学具 可再利用材料的资料。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自制复合纸。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回顾、反思、描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给我们生活中的物品分类 学 生 活 动 小组合作,根据各种物 个性活动 1、出示各种用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图片。体使用材料的不同进2、小结: ①不同物体是由不同的材料制行分类,填入书本P61成的,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表中。 用途。 ②同一物品的不同部位可能由不汇报交流。 同的材料制成,这也是根据使用要求和材 料特性造成的。 小组填写表格(在水中二、对所学过的材料按物理性质进行总结沉还是浮用“↓”或归纳 “↑”表示,其它部分出示表格。这些是我们这单元研究过用“√”或“×”表示。 的材料,它们都有哪些特性呢?我们来进 行一次盘点总结。 三、材料与环境 汇报交流,注意不同材料之间的横向比较。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皮革等,这些材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料我们可直接使用,根据它们各自特性 制成相应物品;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 料,像塑料、砖、陶瓷和橡胶等,人们 把自然界里物质进行加工,使它们具备 了我们需要的一些特性,再拿来使用。 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 2、有些材料可回收后再利用,有些材 料却不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关于可再 利用材料的资料,和同学来分享一下。 3、小结:可再利用的材料可以大大节 约资源,又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阅读资料库:“材料的发展历史”染,在功能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提及“复合材料”。 倡使用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的物品。 四、进一步了解材料,拓宽视野。 课后进行复合纸与普通纸的对展示自制复合纸。这一单元结束比研究。 了,我们对材料的研究却还没有结束,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有关材料希望大家能有更多的发现! 的问题展开探索。
学 生 活 动 说一说知道的哪些天然材料,哪个性活动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第四单元导航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7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对液体、固体和气体进行系统的比较观察。借助其他媒介和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教学目标 观察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和测量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 识别并通过观察比较认识水、空气和其他液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口头、书面的形式,有目的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的交流。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观察、比较、实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单元内容分析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水和空气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两种物 质,也是液体和气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 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和空气的 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说说对水和空气的了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刮风是空气快速地流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解 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 如何将学生对水和空气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呢?水和空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什么又是气体的基本特征呢?这些是我们期待学生们关注和探究的问题。探究的基本方法是不断地对比观察和从实验中获取证据。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提供机会展示学生有关水的初始想 法,形成有关水的知识网状图。 二、教学方法和措施 2、从多个侧面(颜色、气味、黏度、认识、概括、比较固体、液体、密度、表面张力等)认识到水和其他液气体的基本特征。 体的不同之处,同时对它们的相同点进 行概括提升。 3、在实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水、石 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对比。 三、教学课时安排 每课1课时,共7课时 浏览一下所学内容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水和空气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8 )课时 水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教学目标 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积极参与研讨,发表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具学具 袋子、石头、木头、树叶、分类用图纸、醋、牛奶、网状图记录纸、资料。教法和 对比、分析 学法指导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 2、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 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录。 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汇报交流。 4、播放一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猜测、思考 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实践,运用多种感观进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 行感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交流讨论:猜测的结果如何?猜 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测的依据是什么? 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2、巡回指导学生,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3、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为什么? 4、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实践、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5、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情况,告诉学类,交流汇报自己的理由。 交流,人们这样进行分类的理由生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是什么。举例,生活中常见的固的一种。 板 书 体、液体和气体还有哪些。 水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设 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参与教师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29 )课时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运用不同感官仔细观察比较水和油;用图表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尊重事实、重视证据。 教学重点 观察、描述水和食用油。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教学难点 运用不同感观比较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记录纸、塑料杯、玻璃、蜡光纸、筷子、试管、木条、玻璃杯、塑料瓶、教具学具 水槽。 教法和 学法指导 用图表的方式记录比较的结果,并进行分析和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观察水和食用油 1、水是一种液体,你们知道的这些液体液体? 是否都一样呢?今天我们以水和食用油仔细观察水和食用油为例,进行研究。 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2、提供给每组一杯水和一杯食用油(提把观察到的结果填写示:在科学观察中,一般不用尝的方法)。 在维恩图中。 3、板书展示。 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二、滴液比较 些相同和不同。 1、水和食用油除了我们刚才所观察到的 不同之外,还有不同之处吗?比如,我们猜测,并讨论:在实验分别把水滴和油滴滴到蜡纸、玻璃片和报中需要注意什么? 纸上,它们的状态一样吗?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2、提示:每一次将液滴滴在不同的物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实践,将观察到的液滴状态画下 体上时,为了实验的可靠,需同时多滴来,并注明液滴是在什么物体几滴;每一滴的量要控制,不要太多。上。 (简单演示:要注意观察水滴和油滴在展示记录,并交流讨论。 不同物体上后形成的形状是否一样) 三、比较水和油的轻重 1、水和食用油相比,那种物质更重?我们有什么办法比较? 2、提供材料实验(这一实验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演示实验)。 交流方法,并讨论、判断方法的可行性。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法进行实践,判断水重还是食用油重。 交流实验结果,并尝试根据实验3、将观察所得的结果补充到维恩图中。 现象进行解释。 四、借助多种容器,进一步观察水和食观察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用油的相同点 交流、小结。将两者的相同点补演示,将水和食用油分别倒入一些形状充到维恩图中 不同的容器中。 五、总结提升新-课-标-第-一-网 全班交流:水和食用油有哪些不同之处,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对于水是讨论它们的相同之处其他液体怎样的一种液体,你们又有哪些新的认也具有吗?这些相同点,固体具识?
有吗?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谁流得更快一些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30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进行预测并用对比实验进行验证;理解公平实验,为保证公平,需要认识到公开的、民主的讨论有助于辨识教学目标 保持除变量之外的其他条件相同。实验的准确性;小组内分工合作对开展实验是十分重要的。 教学重点 简单设计对比实验,描述并简单解释液体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影响。 教学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理解公平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教具学具 1杯水、1杯油、1杯洗洁精、1块玻璃、3个滴管、实验记录表、维恩图。教法和 学法指导 实验、对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设计流动比赛 1、展示上节课的维恩图:水会流动,油会流动,它们流动的快慢一样吗? 2、其他液体也会流动。比如洗洁精,这也是一种液体。(出示三种液体)这三种液体流动速度一样吗? 3、有什么办法证明? 学 生 活 动 回顾上节课学习的主 要科学概念:水和食用油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推测,谁会流得更快一些? 设计“流动比赛”的方案,小组内成员交流:个性活动 引导:如果要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怎样做才能保证流动最好进行一场公平的液体流动的比赛。 4、全班交流比赛方法,围绕“保证比赛比赛是公平的?哪个方法最好,为什么?讨的公平、可行”进行讨论,鼓励生生质疑,论后确定一个比赛方完善比赛规则。 二、实验、思考 法。www.xkb1.com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提示学生重复做几次实验。 2、全班交流,汇报,包括:一共进行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小组成员根据自己选择确定的 方案进行流动比赛,并记录。 了几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何,每次实全班交流,汇报。 验的结果都相同吗,大概是什么原因导思考:液体的流动快慢跟什么有致实验结果不一致等。 三、液体、固体比较 关? 关注以板书的水和食用油的维小结:三种液体的相同点,固体具恩图记录,明确水和油具有的共有吗?固体和它们相比,有哪些不同?同特点,并思考洗洁精是否同样师生讨论交流,完成固体和液体比较的具有这些特点。 维恩图记录。 讨论交流,对于“水是怎样一种液体”,我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 谁流得更快一些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黏度的影响。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31 )课时 比较水的多少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教学目标 积。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 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具学具 3个塑料瓶、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法和 学法指导 比较、分析、总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 2、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学 生 活 动 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 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个性活动 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观点是正确的?并说的多样性。 3、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1、现在我们已知2号瓶中的水最多,但明为什么这么想。 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 它比其他瓶中的水多多少,知道吗?有什 么办法可以知道? 2、追问:杯子上的刻度有什么用? 讨论测量方法 1:用有刻度的杯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假如没有有刻度的杯子,该怎么办?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2:借助一些更小的容器帮助测 追问:用小杯子量了,还多出半杯怎么量。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 办?如果想知道得更精确,还有更好的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办法吗?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3、自制刻度线测量 下来。 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1、介绍量筒,提示“测量要求”,量筒呢?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刻度上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为什么量筒要平放?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题? 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 2、(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吗?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 板 书 设 计
比较水的多少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我们周围的空气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32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的物质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们的存在;用多种观察它们的相同和不同。明白科学的结论需要客观教学目标 方式对物质进行比较,事实(证据)来加以证明。 教学重点 了解空气确实存在,知道空气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存在,比水轻,也会流动。 教具学具 透明塑料袋、玻璃杯、水槽、香、打火机、吹泡泡器、洗洁精或肥皂水。教法和 学法指导 实验、交流、汇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我们知道的空气 学 生 活 动 把自己知道的内容填 个性活动 1、还记得我们上次“猜测水在哪个袋里”写到气泡图中。 的活动中,是怎么知道空气在哪的? 2、关于空气,我们还知道什么? 3、整理,形成班级的大气泡图。 二、空气的存在 1、空气真的存在吗?我们都说袋子中有交流。 思考,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需要进一步证实的? 分组讨论证实空气存空气,怎样才能证明袋中确实装有空气? 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2、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或许能帮助大家证明空气确实存在。 3、渗透“有些东西我们看不见,但并不是不存在”这一科学观念。 三、比较空气和水 操作一下,请注意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验的结果。 汇报交流证实空气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既然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和水相比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 (出示关于水的维恩图) 2、有什么办法证明水和空气的不同?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在的方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及结果,说明是什么事实证明袋中空气确实存在。 回顾所知道的关于水的一些特比如:空气和水,谁轻谁重?水会流动,征,根据这些特征对水和空气进空气会流动吗? 3、比较空气和水的相同和不同点,并行有联系的比较,扩大认识视角。 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到维恩图中,全班进讨论证实的方法,重点对“空气行交流。 会流动吗?”进行展开。 板 我们周围的空气 书 设 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种物质,可以被我们感知;空气和水相比,有计 许多的相同和不同。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33 )课时 空气占据空间吗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教学目标 行观察;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教具学具 玻璃瓶、玻璃杯、注射器、吸管、纸巾、橡皮泥。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合作交流、实验证实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空气占据空间 学 生 活 动 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 个性活动 1、“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操作演示。会上升呢?如果不用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水上升吗? 子) 分组实验,观察并思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考:橡皮泥有什么作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 4、指导学生,提示学生注意 5、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 1、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用?如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如果想让瓶中水不断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 上升,办法是什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2、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 的思考。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里面。 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1、出示注射器。 2、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注射器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中的水和空气,在活塞下压或上拉时,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有何不同。请学生思考,注射器里的空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气在活塞向下压和向上拉时,可能会有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变化,并尝试结合图来进行解释。 什么不同。 3、介绍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运用,如交流自己的想法。 皮球、喷水瓶、气枪等(让学生进一步) 感受压缩后的空气的特性。 4、把这节课所了解的关于水和空气的知识在维恩图中进行补充。 板 空气占据空间吗 书 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设 计 张)的。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空气有重量吗 新授 备课时间 总第(34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教师 在称量的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学习准确称量。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设计实验证明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教学难点 设计多种方法,重复验证空气有重量,但很轻。 、细线、橡皮泥、气球、皮球、托盘天平 教具学具 长细木条(或竹条)教法和 学法指导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空气有重量吗 1、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有重量吗?有什么办法证明? 学 生 活 动 讨论交流,提出采用自 制的小天平来证实空气是否有重量。并讨论个性活动 2、指导学生自制小天平。(建议:天平上自制小天平的方法。 的图钉教师可在课前帮学生固定好。) 给气球充气,观察并记3、小天平调平。(先将气球挂上,另一端录小天平的变化。(分挂上重物,想办法使小天平平衡) 二、改进小天平的测量效果 讨论交流改进小天平测量的方法 组实验) 交流小天平变化情况,思考:所有小组实验结方法1: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挂果都一致吗?可能是在小天平的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平哪些原因引起实验结保持平衡,再将其中一个气球的气放掉,果不同?有什么办法观察小天平的变化。 改进实验,使效果更明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方法2:同时将两个充足气的气球学 生 活 动 显,结果更精确? 个性活动 挂在小天平两端,并调整天平,使小天 平保持平衡,在天平一端再挂上一个或选择方法进行实践,并讨论解释几个充足气的气球,观察小天平变化。 所观察到的现象。 三、天平称量皮球的重量 1、为了让我们的实验结果更精确,更有说服力,我们可以利用实验室的天平多少?思考:说明了什么? 称来进行研究。演示:将一只充满气但注意充足气后,皮球的大小是否未充足气的皮球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发生变化,为什么要保持皮球的出重量(让学生来看),然后用气筒给大小一致) 皮球充足气。 观察对比,托盘天平和自制天平2、演示测量充足气的皮球的重量。 有哪些主要区别。 3、托盘天平不仅可测出空气是否有重量,而且可较准确测出到底增重多少。 帮助观察重量是否增加,增加了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空气有重量吗 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是重量很轻。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第一单元小结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35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新-课-标-第-一-网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巩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 1、像樟树这样的植物叫( )植物, 它的茎叫( )。 说一说,填一填。 2、像狗尾巴草这样的植物叫( )植 物,它的茎叫( )。 3、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 )植物, 水中生长的植物叫( )。 4、叶是由( )和( )两部分结 成。 5、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过( )、 ( )、( )、( )等过程。 二、 辩一辩。(对的打“√”,1、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 ) 错的打“×”, 2、大树和小草的茎都一样坚硬。( ) 3、车前草和水花生都是水生植物。( ) 4、浮萍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 ) 5、春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 ) 6、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 ) 7、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花。( ) 8、有的树生长时间长,永远都不会枯死。 把正确答案( ) 对号入座。三、 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一些大树看不到它的根,它应该( )根。 A、有 B、没有 2、蒲公英属于( )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 )。 A、玉米 B水葫芦 C、狗尾草 4、植物的叶是( )。 A、有生命的 B、无生命的 5、树叶变黄的季节是( )。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6、陆生植物的生长( )水份。 A、需要 B、不需要 7、变硬的树叶一般是( )。 A、绿色的 B、枯黄的 四、 1、植物需要哪些条件才能正常生长? 2、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把你观察的一棵大树的内容记录下来。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生 活 动 研究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个性活动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第二单元小结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 36)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 1.蜗牛的背上有一个( ),身体软软的,头上有( )对触角,用( )爬行。 2.蚯蚓一般生活在( )、( )等土壤中,它与蜗牛一样喜欢( )、( )的环境。 3.蚯蚓的身体是由( )、( )、( )三部分组成。 4.金鱼的全身都长有( ),用( )划水,用( )呼吸。 二、 1.在砖块下我们容易找到蝗虫。( ) 2.观察小动物时,我们要爱护它们,不伤害它们。 ( ) 3.蜗牛的一对小眼睛长在它的一对触角上的。 ( ) 4.蜗牛喜欢吃蔬菜,不吃水果。( ) 5.看到哪里有蚯蚓的粪便,就容易找到它。 ( ) 6.蚂蚁的胸部长有四对足。 ( ) 7.蚯蚓可以在水中生活很长时间。( ) 8.金鱼是水中的动物,不要呼吸。( ) 三、
学 生 活 动 说一说,填一填。 辩一辩。(对的打“√”,错的打“×”, 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个性活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可把它( ) A、弄死 B、养起来 C、放回原生活的地方 2、看小洞里是否有小动物,( )手指进去摸。 A、可以 B、不可以 3、蜗牛头上长有( )触角。 A、一对 B、二对 C、三对 4、蚯蚓一般生活在( )。 A、松软的土壤里 B、较硬的土壤里 5、蜗牛遇险后,会( )。 A、逃跑 B、把身子缩进壳里 6、给金鱼喂食要( )。 A、少一点 B、不过量 C、越多越好 7、鲫鱼的鳃不断张合,是它在( )。 A、喝水 B、呼吸 四、 1、在观察小动物的活动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2、蜗牛喜欢吃那些食物?(举3种以上) 3、动物都有些什么共同特点?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生 活 动 研究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个性活动 新-课-标-第-一-网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第三单元小结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37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巩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 1、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 )、 说一说,填一填。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 )、( )、( )、塑料等。 2、材料的硬度( ),就越能防止别的 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3、木条、金属条和塑料条三种材料, ( )的弯曲程度更大,说明了 ( )的柔韧性强。 辩一辩。(对的打“√”,4、你所在教室大门用到了( )、( )、( )等材料。 5、造纸是我国古代的( )发明之一,它的发明者是( )。 二、 1、铝可以做成饮料瓶,主要利用了金属的坚硬性质。( ) 2、塑料不易被分解,所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 ) 3、木头和纸相比,木头的吸水性要好得多。 ( )
错的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4、废纸变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 打浆、抄纸、压平晒干。( ) 5、人类只能使用材料,而无法制造新的材料。 ( ) 三、1、下面材料最容易着火的是( ) A塑料 B干木头 C酒精 2、喝完了饮料,我们应该( ) A把饮料瓶放进垃圾桶 对号入座。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B把饮料瓶随便丢在地上 3、柔韧性最好的是( ) A木条 B金属条 C塑料条 4、下面纸张吸水能力最强的是( ) A卫生纸 B铜版纸 C报纸 回忆所熟悉的两种常见材料,把四、 它的特征写下来,让同学读了就五、1、请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知道它是什么材料。 硬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 —( ) —( )—( ) 研究一下,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它是什么标志?我们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3、我们在学习中有许多用过的废纸,应该怎样对待它? 4、说说你的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教 学 后 记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在括号里。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第四单元小结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38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1、我们把物体分为( )、( )、( ) 三类。 2、( )和( )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 要的物质,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 说一说,填一填。 3、水是( )、( )、( )的液体。 4、专门用来测量水的多少的仪器叫( )。 5、空气是( )、( )、( )的气体。 6、我们在( )时可感觉到有风。 7、生活中( )、( )、( ) 等运用到了空气可以被压缩了的性质。 8、水、石头有一定的重量,占据一定的辩一辩。(对的打“√”,空间,空气也有( ),也( )。 二、 1、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 2、有几瓶不知名的液体,我们可用尝的方法判断哪瓶是水。( ) 3、水是白色的液体。( ) 4、沙子也能流动,它也是液体。( ) 5、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
错的打“×”, 教 师 学 生 活 动 三、 1、下列是液体的物体是( )。 A、石头 B、牛奶 C、筷子 2、把下面液体倒入水中,可能会沉下去的是( )。 A、洗洁精 B、植物油 C、汽油 3、流得最快的液体是( )。 A、水 B、食用油 C、洗洁精 4、空气是一种( )。 A、单一的气体 B、由三种气体组成 C、混合气体 5、用量筒测量水的多少,正确的读数方法是( )。 A、 B、 C、 四、填表(在你认为是物质属性的表格里打“√”)。 形 状 固定 不固定 石头 水 空气 占据空间 体 积 能 不能 易压缩 不易压缩 流 动 能 不能 重 量 较重 很轻 五、观察实验(先填空,再回答问题)。 1、在自做的天平上,右侧拴上一个小木块,左侧拴一个没充气的气球,我们发现( ),然后把气球吹胀再系上,发现( ),这说明了空气( )。 2、你有什么办法使天平两端保持平衡? 六、拓展。在生活中,你能用哪些方法使空气流动?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39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ww w.x k b1.co m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巩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 植物 1.( )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的信息,( )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2.描述一棵大树的方法有( )。 3.植物的叶由( )和( )构成。 4.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植物的共同特点有( )。 5.叶是有生命的,它们也有( )和( )的完整过程。 二、 动物 1.秋天,我们在校园里找到了许多小动物,比如( )。 2.蜗牛用( )爬行,金鱼用( )游泳。 3.蚯蚓的身体上有( )。 4.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 )等几个部分。 5.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动物的共同特点有( )。 学 生 活 动 回顾总结。 熟悉理解科学知识。 个性活动
教 师 活 动 三、 我们周围的材料 学 生 活 动 回顾总结。 1.我们周围最常见的材料有( )。 2.一般来说,木头、塑料和金属比较,( )比较 硬,( )比较柔韧,( )比较容易浮在水面上。 3.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比如( ), 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比如( )。 4.像塑料等材料不容易分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 )。 5.我国古代的( )在造纸技术上有突出贡献。 说一说。 四、 水和空气 1. ( )和( )是地球上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 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地球才被人们称为生命熟悉理解科学知的摇篮。新课标第一网 2.我们把石头、树叶称为( ),把水、牛奶称为识。 ( ),把空气称为( )。 3.我们周围常见的液体有( )。 4.水和食用油比较,( )流动得更快一些。 5.( )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即液体的体积),液体的体积单位是( )。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0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单元植物 命的物体。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1. 植物是生长在一定环境里的,是有生说一说 用感官、测量,拓印来2. 观察要用各种器官,还有时要借助简描述一棵树。 单的工具。 3.树的器官包括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用维恩图来区别常见生存需要。 的草本植物和木本植4.大树和小草都有生命,都需要阳光,水,物。 空气。区别在于: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 同。 总结植物的共同特征:5.树的叶是多种多样,叶由叶片和叶柄组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成,叶片上有叶脉。叶也是有生命的。 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6.植物在不断地变化,其变化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7.植物分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 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它生存依赖于环境。 说说蚯蚓对外界刺激作相应的反应(如水、2.蜗牛对外界刺激会作相应的反应,蜗牛光等)。 靠腹足爬行,蜗牛的生活习性:运动、休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眠、呼吸、吃食、排泄等。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总结动物的共同特点,生活在一 3.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份。 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4.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 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维持生命,会排泄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会生长发1.物体由多种材料组成,常见材料有:育,会繁殖后代。 金属、木头、纸、塑料、玻璃、陶瓷等。 2.用刻划法比较硬度。材料的硬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3.有些材料在水中是沉,有些是浮。 描述常见材料的性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或浮。 4.材料分天然材料和人工材料。人工材对常见材料进行描述和分类。 料在制造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 原有特征。 四单元 水和空气 用维恩图比较水和油相同和不同(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1.物体分为固体,液体,气体。知道它重量等)。 们的区别。(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了解用量筒进行测量的基本方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 2.液体都是可以流动的,流动快慢与黏法——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度有关,液体都是有一定体积的,在测量时要利用标准单位毫升。 可以被我们感知。 4.空气可占据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 5.空气有一定的重量,但很轻。 教 学 后 记
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3.空气是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种物质,保持水平,然后读出体积数。 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可占据空间。(如杯中的纸未被打湿)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1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ww w.x k b1.co m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巩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一、 1、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组成。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填空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5、人们常用金属做水壶、锅等炊具,是因为它的(导热性)好。 6、我们使用的材料有的是天然材料,像(木头)、(黏土)、(棉花)、(牛皮)等。有的是人工制造的材料,像(金属)、(塑料)、(陶瓷)、(橡胶)等。 7、我们应该(合理)使用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8、物体形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 9、地球表面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面积被(水)覆盖着。 10、测量液体的体积工具是(量筒或量杯),液体体积单位是(毫升)。 11、空气有一定的(质量或体积),空气占据(空间),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12、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教 师 学 生 活 动 二、我会选择 1、下面( C )不属于水生植物。 A水葫芦 B浮萍 C狗尾草 2、下列现象说明树有生命的是( C )。 A、树上有鸟窝 B、树干可以做家具 C、树会生长 3、蜗牛爬过的地方( A ) 。 A会留下粘液 B会留下脚印 C什么也不会留下 4、下列材料中,不含纤维的材料是( C )。 A、纸 B、布料 C、塑料 5、下列材料中,( C )不属于金属材料。 A、钢 B、铜 C、铅笔芯 6、在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 C )的方法比较物体。 A、摸 B、闻 C、尝 7、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能帮助物体燃烧的是空气中的( B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8、和石头相比,水的主要特征是( C )。 A、摸得到 B、比较重 C、会流动 9、把一滴水放到半瓶油中,过一会儿这滴水会( A )。 A、沉在瓶底 B、浮在油上 C、以上都有可能 10、影响液体流动快慢的因素是( C )。 A、颜色 B、气味 C、黏稠度 三、我会判断 ( × )1、植物不能运动,所以是没有生命的。 ( × )2、站在远处用眼睛看一棵大树,就可说是在观察大树了。 ( × )3、比较树叶的大小只能用数方格的方法。新课标第一网 ( × )4、植物叶子的形状虽然各不相同,但叶脉是一样的。 ( √ )5、在观察活动中,我们要保持动物栖息地的原貌,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 ( × )6、蜗牛两对触角一对长一对短,眼睛长在短的触角上。 ( √ )7、蚯蚓的身上有很多的环节。 ( √ )8、吸水性从强到弱依次是:纸、木头、金属。 ( √ )9、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尽量让材料能重复使用。 ( √ )10、“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是因为空气流动把桂花的香气传播出去的。 ( × )11、看不见的东西,说明它就是不存在的。
( × )12、把一瓶密封的空气抽去半瓶后,瓶里只有半瓶空气了。 ( × )13、生活在水里的动物不需要空气。 ( × )14、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眼睛的视线要和水面对齐。 ( × )15、量筒只能测量水的体积。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2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2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交流 一、我会思考 用气泡图记述纸、金 1、纸的特性:柔软 易吸水 质量轻 可回收 易燃 有纤维 属、塑料、木头的特性。 金属的特性:(坚硬)、(有金属光泽)、(有延展性)、(易传热)、(能导电)、 (吸水性差)等。 塑料的特性:具有(柔韧性)、(绝缘性)、 (耐腐蚀性)、(不容易传热性)、(质 轻)、(重复利用性)等。 木头的特性:(质轻)、(比较坚硬)、(容易加工)、(具有柔韧性)、(能浮 在水上)、(具有承重力)等。 2、没有颜色 没有气味 没有味写出所知道的有关空道 气和水的知识。 透明 会流动 能占据空间 有质量 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用韦恩图将水和食用3、我们将水和食用油这两种液体进行比较,发现了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把观油这两种液体进行比察到的结果填写在下面的圈图中。 透明 占据空较。新-课-标-第-一-网 间 半透明 较重 没有固定形状 较轻 黏度小 会流动 黏度大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2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交流 水 油 二、我会实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1、取两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空气和水,然后堵住管口用力把活塞往下压,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2、三个分别标有1、2、3号形状大小不同的瓶子里装有水,怎样比较水的多少? (1)我需要的材料:量筒一个,记录纸。 研究的过程:把3个瓶子的水分别倒量筒里,然后记录各个瓶子水量的多少,然后再知道它们的多少了。 (2)我需要的材料:准备3个一样的杯子。 研究的过程:把3个瓶子的水都倒入杯子里,然后按顺序放在一起,就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 (3)我需要的材料:一根记号笔,一个杯子。 研究的过程:先在一个大点的瓶子中记下原来水的位置,标上序号,然后把瓶子中的水倒到杯子里,把另外的2个瓶子的水分别倒入并同样做好记号。然后就可以比较出水的多少了。 教 学 后 记 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装了水的 注射器活塞只能压进去一点点,而装了空气的注射器活塞很容易压进去,大概有一半多,但也不能压到底。 这个现象说明了空气和水都会占据空间,都能被压缩,空气比水容易被压缩。 学 科 课 题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3 )课时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巩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树是一种______,是有______的物体。植物按生长环境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一片叶子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构成,叶片上有______。用量叶片的______和______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小。 3、金鱼的身体可以分为_ 头部 _ _、_ 躯干 部 __、__ 尾部 _三部分,身上长有_____,用_ __呼吸,用_ __帮助游泳。 4、请写出你认识的三种植物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 6、蜗牛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 7、在观察蜗牛和蚂蚁时用到的观察工具是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填空,说一说,记一记。 个性活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8、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 看, 用 摸,用 听,用 闻。 还可以用_____来测量等。 9、在校园里,我发现了蝴蝶、 、 等动物。 10、我们观察了各种各样的叶子,虽然填空,说一说,记一记。 它们的大小、颜色、形状不同,但它们________。 相同的结构都有_______和______。 11、植物生长都需要 、 、 和营养。 12、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 , , 三部分。头上有______,它长有 对足,都长在 。 13、樟树是_______植物,它的茎叫______茎;狗尾草是 植物,它的茎叫 茎 14、蜗牛用_________爬行,金鱼用_________呼吸。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4)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1、植物的生长与周围的动物、植物和环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境有关。( ) 2、植物的叶具有相同的基本特征。( ) 3、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根、茎、叶、 花、果实、种子等方面。( ) 4、蜗牛爬行时会分泌粘液是因为周围环 境太湿,流汗了。( ) 判断,并说说理由。 5、世界上大约有一百万种动物。( ) 6、养金鱼时,应大量喂食,否则金鱼会变瘦。( ) 7、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 ) 8、当我们想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 9、蝗虫和蜗牛都是动物,它们既有相同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点,也有不同点。( ) 10、蜗牛的身体很柔软,伸缩自如,没有固定的大小,所以不能测量蜗牛的大小。( ) 11、要观察树叶时,我们可以任意去树上摘需要的树叶。( ) 12、金鱼在不断喝水,会涨破肚皮。( ) 13、蜗牛壳很硬,是不能长大的。( ) 14、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不同的动物可以用相同的方法观察。( ) 15、为了便于观察蚂蚁的身体,我们可以把蚂蚁毒死再进行观察。( ) 16、蚂蚁能排着整齐的队伍,是因为它们的视力特别好。( ) 17、蜗牛有嘴巴,但没有牙齿。( ) 18、生长在水下的植物不需要阳光。( ) 19、在秋天,树木的树干没有长大,说明树已经死了。( ) 20、蚂蚁在行进过程中,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到后面蚂蚁走相同路线。( ) 教 学 后 记
学 生 活 动 判断,并说说理由。 个性活动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5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巩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学 科 课 题 主备教师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5 )课时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巩固 1、下面不是水生植物的是( ) 新-课-标-第-一-网 A.水葫芦 B.浮萍 C.狗尾草 2、观察一棵大树不会用到的工具是( ) A.量筒 B.放大镜 C. 尺 A.河蚌 B.田螺 C.乌龟 4、下面运动方式与其他不同的是( ) A.蚂蚁 B.蜗牛 C.金鱼 5、下列不可以用来识别梧桐树的特征的是( ) A树叶 B树皮 C很粗 6、蚂蚁是用( )来交流信息的。 A触角 B声音 C气味 7、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是( )。 A它很轻 B它的叶柄内有气囊 C它是水生植物 8、下列属于水生植物的是( A樟树 B水母 9、蜗牛适合生活在( )。 C水葫芦 回忆所学知识,选择 3、和蜗牛最相似的动物是( ) 填空。 )的地方。 A阴凉、潮湿B高温、干燥 C高温、潮湿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10、金鱼游泳时不断地张嘴是因为( )。 A它要不停地喝水 B它在寻找水里的食物 C它在呼吸水里的氧气 11、在自然界中观察小动物时,我们不 应该( )。 A安静地观察 B抓在手上观察 回忆所学知识,选择填空。 C不打扰它们的生活 12、下列四种动物是鱼的是( A甲鱼 B乌龟 )。 C鲫鱼 13、水葫芦和蒲公英的相同之处是( )。 A都长在水中 B都需要水、空气、阳光 C叶片和茎的形状一样 14、在春天里能体现大树和小草进入生长期的现象有( )。 A有许多落叶 B长出嫩绿新叶 C果实自然落入土中 15、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有( C自己制造营养 教 学 后 记 )。 A根、茎、叶等的结构 B茎的软硬 学 科 课 题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6 )课时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幻灯、图片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幻灯出示: 蜗牛的运动 蚂蚁的运动 蚯蚓的运动 金鱼的运动 金鱼 蚯蚓 蜗牛 蚂蚁 土中 地面 水中 草中 用尾巴运动 用腹足波浪式爬行 用脚爬行 用身体伸缩爬行 连一连 写出它们各部分名称并填空。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二、幻灯出示 蜗牛图、蚯蚓图 1、蜗牛和蚯蚓的运动方式分别为 、 。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是 、 3、蜗牛和蚯蚓的相同地方 有 、 、 、 等。 三、 把蚂蚁和金鱼的相同和不同点①用脚爬行 ② 生活在水中 2、蜗牛和蚯蚓对外界的刺激反映分别③用鳍游泳 ④吃食物 ⑤ 对外界刺激有反映 ⑥ 会排泄 的番号填入下面圆圈中。 ⑦ 会繁殖后代 ⑧ 生活在地下 ⑨有鳃 ⑩有触角和眼睛 蚂蚁 金鱼 教 学 后 记 学 科 课 题 科学 册数 三(上) 课型 复习题
复习 备课时间 总第(47 )课时 主备教师 参与教师 三年级全体科学老师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目标 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 教学难点 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教具学具 教法和 学法指导 复习、巩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一、简答题 1、在观察活动中,我们应注意什么? ①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回忆所学内容,简答。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②运用各种感官进行观察,还要运用已有 的知识经验、技能,想各种办法进行观察, 其中包括运用工具进行观察。 ③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 来。 2、在观察小动物时,我们应怎样做,才能 珍惜生命、保护环境、注意自身安全呢? (书上P26) 说说植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个性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