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S-B与空管监视雷达的融合处理方式研究摘 要:在空中交通管制和监视中,雷达系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利于实现ADS-B与空管监视雷达的充分有效融合,很好地解决当今飞行流量不断提高的要求,在提升空域安全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巨大优势。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雷达系统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分析了ADS-B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ADS-B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优势,解释了雷达一体化对空中交通管制的可能性,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和融合处理方式,以便有效促进空管监视工作的顺利进行。关键词:ADS-B;空管监视雷达;融合处理;综述1 概述
在民航空管系统中,雷达系统多被用于监视航空器,但是在一些特殊地区,雷达系统无法安装使用。为了改善航空器的协同避撞性能,强化监视管理空域的整体效果,现在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illance - Broadcast,ADS-B)建设工程已经在航空领域全面启动。同时,随着现在飞行流量的持续增加,空管监视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ADS-B能够克服雷达的盲区,将ADS-B和雷达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大幅度提高了空域监视管理的整体水平,将危险发生的概率维持在较低水平。
2 ADS-B在空管监视中的优势2.1 ADS-B基本情况
如图1所示,ADS-B从表面上看,完全不需要人力的投入,机载设备能够自动提供各种信息,为目标位置和用户提供监控设备,并以广播的方式将数据传输给所有使用合适装备的用户。ADS-B的工作原理是将飞机的四维位置信息及其他识别信息,即机载设备使用数据链系统,向地面站、同一区域内其他飞机传输,通过广播这个传输媒介,传输给管制员,让其能够实时监控飞机的飞行状态。目前,ADS-B的使用主要包括3种传输链路格式:UAT,1 090ES和VDL-4。(1)UAT是专门为ADS-B服务而开发的。它的系统结构不仅十分简单,还非常稳定,可在单个宽带信道上运行,传送率为1 Mb/s。(2)1 090 ES。该传输线在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很多应用,传输速率也是1 Mbps,下行频率是1 090 MHz。脉冲编码是一种特殊信息格式。Asterix Cat021格式用于消息传递。(3)VDL-4。该通信模式主要使用VHF频段,传输速度为19.2 kb/s。2.2 ADS-B的应用优势
ADS-B充分融合了通信技术、定位导航技术、地面设备技术以及民用航空机载设备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高了仪器的性能、观察区域的覆盖率和飞行员、管制员的风险洞察能力,也在提升航空安全水平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ADS-B的应用优势具体如下:(1)ADS-B地面站的适应性非常强,不受地形的限制,并且成本也很低,维护和部署工作的
作者简介:何升恒(1990— ),男,广西贵港人,助理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空中交通管理。
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广西分局 何升恒
难度也较小。(2)ADS-B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对于提高和强
化航空器之间的协同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还有助于减少飞行间隔,从而间接地增加空域容量。(3)ADS-B为地面管制人员和飞行员提供适当的监测信息。换句话说,可以确保空中与空中、地面与地面以及空中与地面之间良好的监视效果。ADS-B能够应对雷达不能在所有地形中进行安装的情况,顺利推进空中管制工作。
图1 系统总体设计UML
3 ADS-B与空管监视雷达的融合处理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将ADS-B与航空监视雷达融合。一种是优选法。管制终端选择显示出ADS-B的踪迹或者雷达的踪迹,在显示设备上用不同的符号、颜色简单地加以区分,这种方法使用起来比较简单,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只能显示出一种消息,不能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并且没有办法实现ADS-B和雷达区域系统的航迹警告功能。另一种是使用融合法,这种方法的使用效果要明显优于优选法。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融合法。3.1 构建ADS-B和雷达数据融合模型
要想把雷达系统和ADS-B系统很好地融合起来,就必须建构一个专业性非常高的、含有校准、相关、识别、估计等功能的数据融合系统,其中,识别和估计环节是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环,校准和相关都是为识别和估计做基础的。这个模型必须要有多个雷达系统做支撑,还要和ADS-B系统密切融合,只有这些条件得到保障,才能真正最大限度地发挥空域监管效果。中国某民用航空企业采用了三雷达数据融合系统,并把它作为空管监视的一个主要形式。这3个雷达都各有分工,监测着不同的目标区域,完成监测后,将全部信息进行整合,进行数据校准工作,并确保数据相关,在这个基础上,将它纳入到状态估计和目标识别环节中,为最终开展行为估计工作和提出正确的方案做铺垫。
3.2 ADS-B和空管监视雷达数据融合的方式
监视数据显示(Surveillance Data Display,SDD)系统主要通过飞行器的飞行痕迹,来为相关用户提供一些信息,例如观察飞行器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地理状况等。另外,它可以显示相关的指挥数据,并且可以正确地执行人机交互。已安装SDD的最终用户可以使用SDD更好地了解飞机的飞行条件,以便该系统进行有效的指挥控制。SDD系统拥有3个工作模块:用户命令接口模块、航迹监视视图模块和状态信息显示模块。
- 23 -
工艺设备科学大众·Popular Science2019年2月
SDD系统模块的分离主要是由于SDD系统的内部功能相对复杂。为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各方之间的充分互动,系统的性能提高,因此,进行模块划分势在必行。ADS-B在进行报文解析时,主要是针对自己接收到的进行解析,它只能以自己接收到的报文版本信息作为依据,间接地提取报文中的数据。3.2.1 分布式融合雷达系统应用情况
大家普遍了解的数据融合系统的融合方式主要是混合式、集中式、分布式这3种类型,ADS-B和雷达融合更加适用于分布式类型。因此,本文着重讨论这个问题。在分布式融合系统运行期间,以现有的多国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为基础和前提条件,将ADS-B集成到新的信息源中,以促进信息源的整合。使用ADS-B和雷达分布式融合系统时,首先,需要彻底检查从每个雷达和ADS-B接收的数据,并及时删除一些错误数据,形成航迹数据,以获取需要的目标数据,达到预期结果。其次,不仅需要进行坐标变换,还需要全面细致的时空对准,这样才能降低ADS-B的不准确性,确保所有信息都是科学有效的。最后,为了成功整合ADS-B和雷达监视,需要重点分析已经得到的各
个系统的航迹信息[1]
。
3.2.2 前端雷达数据处理方式
民航管理中心提供的信息包括各种雷达和ADS-B数据,这些数据的格式存在很大差异,再加上传统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出现错误数据。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各项数据的格式进行细致分析,并进行分类整合,最终制定出统一的格式规则,以便于后续的数据校验工作,也有利于在剔除错误数据之后,提高处理正确数据的效率,如图2所示。
图2 算法说明
3.2.3 单个雷达和ADS-B数据融合处理方式
如果使用单个雷达和ADS-B处理数据融合,(1)要确保正确识别信息数据的格式。(2)根据数据类型,进行分类整理,并对其进行一致有效的转换,使它符合制定的格式规则。融合数据系统内部因为要对飞行器进行定位,所以会涉及大量的经纬度坐标信息,因此,除了要对格式进行统一之外,还需要对坐标进行转换[2]。
3.2.4 多雷达和ADS-B数据融合处理方式
使用的雷达越多,那么空管雷达监视和ADS-B的数据融合程度就越深。在实现它们的融合时,首先,要明确不同雷达的操作存在相当大的差异,例如时间参考点、空间和参考坐标。因此,内容不统一,就会导致缺乏一致的参照标准。其次,单雷达和ADS-B航迹在进行传输信息、开展处理工作前,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校准各项信息和数据,确保格式是统一的,例如,校正正东方向、对准时间轴、转换坐标位置等,保证每项数据都能在同一个时空参考坐标系中找到,最大限度地控制数据融合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多雷达系统和ADS-B数据融合系统可以在单个雷达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转换成单一格式。为了创建会聚系统的结构模型,雷达收集的这些数据需要发挥分布式传感器的效果。开展航迹处理、跟踪处理工作时,必须确定是否可以通过检测相同目标来获得每个雷达的轨迹,
- 24 -
同时还需要有效地结合多个地方报告的目标。当然,这些站点
目标包含的类型有限:(1)目标位置存在相关性;(2)二级代码或24 bit地址代码之间有联系,且存在着仅有的一个相同的二次代码;(3)与目标量有相关性;(4)与目标速度有轻微的相关性。要想实现雷达数据ADS-B数据的合并,就要制定相关的合并原则,加强ADS-B中的24 bit地址码的相关性。最后,数据融合系统使用ADS-B和雷达信息时,会存在一些位置误差。在产生所需要的航迹之后,系统MST(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模块)良好关联飞行计划和系统航迹。如果航迹中存在二次代码,它与飞行计划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航迹标牌显示为拥有飞行计划的航班号,如图3所示。
图3 监视数据显示系统架构设计
4 结语
目前,中国民航当局十分重视空中交通管制监视工作,并且已全面开展ADS-B建设项目。对于ADS-B来说,它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空中飞行流量逐步上涨的情况,并且能够填补雷达系统的漏洞,提高定位的精度,提升飞行器的协同避撞能力,为飞行器的正常飞行创造了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为了加强ADS-B与空管监视雷达的融合深度,必须重点注意这两种监视方式的特点,不断采用先进的数据融合系统建设方式,达到预期的融合目标。
[参考文献]
[1]黄裕文.二次雷达与ADS-B监视中的STCA虚警分析[J].通讯世界,2017(9):131-132.
[2]卢升云.空管自动化系统的多雷达与ADS-B数据融合技术综述[J].通讯世界,2016(6):109-110.
[3]王锐锋.浅析ADS-B空管监视系统的设计研究[J].科技尚品,2017(9):154-15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