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
1.某县为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2007年投入3000万元,预计2016年投入5000万元.设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000(1+x)2=5000 B.3000x2=5000 C.3000(1+x%)2=5000
D.3000(1+x)+3000(1+x)2=5000
2.方程(x﹣2)2=9的解是( ) A.x1=5,x2=﹣1 B.x1=﹣5,x2=1
C.x1=11,x2=﹣7 D.x1=﹣11,x2=7
3.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00人患了流感,那么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的人数为( ) A.8人
B.9人 C.10人
D.11人
4.如果x=4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a2的一个根,那么常数a的值是( ) A.2 B.﹣2 C.±2 D.±4 5.方程x2=4x的解是( ) A.x=4 B.x=2 C.x=4或x=0 D.x=0
6.某商品经过两次连续降价,每件售价由原来的55元降到了35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55(1+x)2=35 B.35(1+x)2=55 C.55(1﹣x)2=35 D.35(1﹣x)2=55 7.方程x(x+2)=0的根是( ) A.x=2 B.x=0 C.x1=0,x2=﹣2 8.方程x2=4x的解是 .
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a=0.
(1)如果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2)如果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满足1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0…①
(1)若x=﹣1是方程①的一个根,求m的值和方程①的另一根; (2)对于任意实数m,判断方程①的根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1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m为实数),
1
D.x1=0,x2=2
,求a的值.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m为何值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12.刚回营地的两个抢险分队又接到救灾命令:一分队立即出发赶往30千米外的A镇;二分队因疲劳可在营地休息a(0≤a≤3)小时再赶往A镇参加救灾.一分队出发后得知,唯一通往A镇的道路在离营地10千米处发生塌方,塌方处地形复杂,必须由一分队用1小时打通道路.已知一分队的行进速度为5千米/时,二分队的行进速度为(4+a)千米/时.
(1)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问二分队几个小时能赶到A镇?
(2)若需要二分队和一分队同时赶到A镇,二分队应在营地休息几个小时? (3)下列图象中,①②分别描述一分队和二分队离A镇的距离y(千米)和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请写出你认为所有可能合理图象的代号,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 13.某商店购进一种商品,单价30元.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p(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关系:p=100﹣2x.若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商品要获得200元的利润,那么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每天要售出这种商品多少件? 14.如图①,在一幅矩形地毯的四周镶有宽度相同的边.如图②,地毯中央的矩形图案长6米、宽3米,整个地毯的面积是40平方米.求花边的宽.
15.如图,张大叔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矩形铁皮,他将此矩形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部分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m3的无盖长方体箱子,且此长方体箱子的底面长比宽多2米,现已知购买这种铁皮每平方米需20元钱,问张大叔购回这张矩形铁皮共花了多少元钱?
2
16.如图所示,在长和宽分别是a、b的矩形纸片的四个角都剪去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
(1)用a,b,x表示纸片剩余部分的面积;
(2)当a=6,b=4,且剪去部分的面积等于剩余部分的面积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17.(1)解方程求出两个解x1、x2,并计算两个解的和与积,填人下表
方程 9x2﹣2=0 2x2﹣3x=0 x2﹣3x+2=0 关于x的方程ax2+bx+c=0 (a、b、c为常数, 且a≠0,b2﹣4ac≥0) (2)观察表格中方程两个解的和、两个解的积与原方程的系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写出你的结论.
x1 x2 x1+x2 x1•x2 3
一元二次方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某县为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2014年投入3000万元,预计2016年投入5000万元.设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3000(1+x)2=5000 B.3000x2=5000 C.3000(1+x%)2=5000
D.3000(1+x)+3000(1+x)2=5000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增长率问题;压轴题.
【分析】主要考查增长率问题,一般用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如果设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根据“2014年投入3000万元,预计2016年投入5000万元”,可以分别用x表示2014以后两年的投入,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可得出方程.
【解答】解:依题意得2016年投入为3000(1+x)2, ∴3000(1+x)2=5000. 故选A.
【点评】找到关键描述语,就能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增长率问题的一般规律.
2.方程(x﹣2)2=9的解是( ) A.x1=5,x2=﹣1 B.x1=﹣5,x2=1
C.x1=11,x2=﹣7 D.x1=﹣11,x2=7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分析】根据平方根的定义首先开方,求得x﹣2的值,进而求得x的值. 【解答】解:开方得,x﹣2=±3 解得x1=5,x2=﹣1. 故选A.
【点评】(1)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类型有:x2=a(a≥0);ax2=b(a,b同号且a≠0);(x+a)2=b(b≥0);a(x+b)2=c(a,c同号且a≠0).法则:
4
要把方程化为“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
(2)运用整体思想,会把被开方数看成整体.
(3)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要仔细观察方程的特点.
3.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00人患了流感,那么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的人数为( ) A.8人
B.9人 C.10人
D.11人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其他问题;压轴题.
【分析】本题考查增长问题,应理解“增长率”的含义,如果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的人数为x人,那么由题意可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的人数为x人,
第一轮过后有(1+x)个人感染,第二轮过后有(1+x)+x(1+x)个人感染, 那么由题意可知1+x+x(1+x)=100, 整理得,x2+2x﹣99=0, 解得x=9或﹣11,
x=﹣11不符合题意,舍去.
那么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的人数为9人.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增长率问题,可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判断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舍去不合题意的解.
4.如果x=4是一元二次方程x2﹣3x=a2的一个根,那么常数a的值是( ) A.2 B.﹣2 C.±2 D.±4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即用这个数代替未知数所得式子仍然成立. 【解答】解:把x=4代入方程x2﹣3x=a2可得16﹣12=a2, 解得a=±2,
5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即方程的解的定义.
5.方程x2=4x的解是( ) A.x=4 B.x=2 C.x=4或x=0 D.x=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可先进行移项得到:x2﹣4x=0,然后提取出公因式x,两式相乘为0,则这两个单项式必有一项为0.
【解答】解:原方程可化为:x2﹣4x=0,提取公因式:x(x﹣4)=0, ∴x=0或x=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运用提取公因式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6.某商品经过两次连续降价,每件售价由原来的55元降到了35元.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55(1+x)2=35 B.35(1+x)2=55 C.55(1﹣x)2=35 D.35(1﹣x)2=55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增长率问题.
【分析】如果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则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是55(1﹣x),再在这个数的基础上降价x,即可得到35元,可列出方程. 【解答】解:设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55(1﹣x)2=35; 故选C.
【点评】掌握好增长率问题的一般规律,找到关键描述语,找到等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7.方程x(x+2)=0的根是( ) A.x=2 B.x=0 C.x1=0,x2=﹣2
D.x1=0,x2=2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6
【专题】压轴题;因式分解.
【分析】本题可根据“两式相乘值为0,这两式中至少有一式值为0”来解题. 【解答】解:x(x+2)=0, ⇒x=0或x+2=0, 解得x1=0,x2=﹣2.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
8.方程x2=4x的解是 0或4 .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压轴题;因式分解.
【分析】此题用因式分解法比较简单,先移项,再提取公因式,可得方程因式分解的形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原方程可化为:x2﹣4x=0, ∴x(x﹣4)=0 解得x=0或4; 故方程的解为:0,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此题方程两边公因式较明显,所以本题运用的是因式分解法.
9.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a=0.
(1)如果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a的取值范围; (2)如果此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为x1,x2,且满足【考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分析】(1)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必须满足△=b2﹣4ac>0,从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
7
,求a的值.
(2)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根据的值.
+=即可得到关于a的方程,从而求得a
【解答】解:(1)△=(﹣2)2﹣4×1×(﹣a)=4+4a.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0.即4+4a>0 解得a>﹣1.
(2)由题意得:x1+x2=2,x1•x2=﹣a. ∵
, .
∴a=3.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
10.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mx﹣2=0…①
(1)若x=﹣1是方程①的一个根,求m的值和方程①的另一根; (2)对于任意实数m,判断方程①的根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考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1)直接把x=﹣1代入方程即可求得m的值,然后解方程即可求得方程的另一个根;
(2)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可以转化为判别式△与0的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解:(1)因为x=﹣1是方程①的一个根, 所以1+m﹣2=0, 解得m=1,
∴方程为x2﹣x﹣2=0, 解得x1=﹣1,x2=2. 所以方程的另一根为x=2;
,
8
(2)∵b2﹣4ac=m2+8, 因为对于任意实数m,m2≥0, 所以m2+8>0,
所以对于任意的实数m, 方程①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点评】本题主要是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求得未知系数,把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转化为根据判别式判断式子的值与0的大小关系的问题.
11.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2)x+2m﹣1=0(m为实数), (1)求证: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当m为何值时,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并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考点】根的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 【专题】计算题;证明题.
【分析】(1)只要证得△=b2﹣4ac>0,就说明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方程的两根互为相反数,说明m+2=0,从而求得m的值,再代入原方程求出此时方程的解.
【解答】(1)证明:∵a=1,b=m+2,c=2m﹣1, ∴△=b2﹣4ac=(m+2)2﹣4(2m﹣1)=(m﹣2)2+4 ∵(m﹣2)2≥0, ∴(m﹣2)2+4>0 即△>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解:∵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 ∴两根之和=﹣(m+2)=0, 解得m=﹣2
即当m=﹣2时,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 当m=﹣2时,原方程化为:x2﹣5=0, 解得:x1=
,x2=﹣.
9
【点评】(1)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 ①△>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②△=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③△<0⇔方程没有实数根.
(2)解题时注意方程两根互为相反数,说明b=0.
12.刚回营地的两个抢险分队又接到救灾命令:一分队立即出发赶往30千米外的A镇;二分队因疲劳可在营地休息a(0≤a≤3)小时再赶往A镇参加救灾.一分队出发后得知,唯一通往A镇的道路在离营地10千米处发生塌方,塌方处地形复杂,必须由一分队用1小时打通道路.已知一分队的行进速度为5千米/时,二分队的行进速度为(4+a)千米/时.
(1)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问二分队几个小时能赶到A镇?
(2)若需要二分队和一分队同时赶到A镇,二分队应在营地休息几个小时? (3)下列图象中,①②分别描述一分队和二分队离A镇的距离y(千米)和时间x(小时)的函数关系,请写出你认为所有可能合理图象的代号,并说明它们的实际意义. 【考点】一次函数的应用. 【专题】压轴题;开放型.
【分析】(1)根据题意可直接求出二分队赶到A镇的时间为2.5+0.5+5=8小时; (2)先求出一分队需要的时间是7小时,分两种情况考虑:①若二分队在塌方处需停留;②若二分队在塌方处不停留,经过讨论后舍去第一种取第二种情况即二分队应在营地休息1小时或2小时;
(3)根据实际题意可知合理的图象为(b),(d). 【解答】解:(1)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 则a=0,速度为4千米/时,行至塌方处需因为一分队到塌方处并打通道路需要
(小时), (小时),
10
故二分队在塌方处需停留0.5小时,所以二分队在营地不休息赶到A镇需
(小时);
(2)一分队赶到A镇共需(小时).
①若二分队在塌方处需停留,则后20千米需与一分队同行, 故4+a=5,则a=1,
这与二分队在塌方处停留矛盾,舍去;
②若二分队在塌方处不停留,则(4+a)(7﹣a)=30, 即a2﹣3a+2=0, 解得a1=1,a2=2.
经检验a1=1,a2=2均符合题意.
答:二分队应在营地休息1小时或2小时;
(3)合理的图象为(b),(d). 理由是:
图象(b)表明二分队在营地休息时间过长(2<a≤3),后于一分队赶到A镇; 图象(d)表明二分队在营地休息时间恰当(1<a≤2),先于一分队赶到A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利用一次函数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读图能力.要先根据题意列出函数关系式,再代数求值.解题的关键是要分析题意根据实际意义准确地列出解析式,再把对应值代入求解,并会根据图示得出所需要的信息.
13.某商店购进一种商品,单价30元.试销中发现这种商品每天的销售量p(件)与每件的销售价x(元)满足关系:p=100﹣2x.若商店每天销售这种商品要获得200元的利润,那么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多少元?每天要售出这种商品多少件?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11
【专题】销售问题.
【分析】本题的等量关系是每件商品的利润×每天的销售量=每天的总利润.依据这个等量关系可求出商品的售价,然后代入p与x的关系式中求出p的值. 【解答】解:设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x元,每天要销售这种商品p件. 根据题意得:(x﹣30)(100﹣2x)=200, 整理得:x2﹣80x+1600=0, ∴(x﹣40)2=0, ∴x1=x2=40 ∴p=100﹣2x=20;
故,每件商品的售价应定为40元,每天要销售这种商品20件.
【点评】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求解.
14.如图①,在一幅矩形地毯的四周镶有宽度相同的边.如图②,地毯中央的矩形图案长6米、宽3米,整个地毯的面积是40平方米.求花边的宽.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本题可根据地毯的面积为40平方米来列方程,其等量关系式可表示为: (矩形图案的长+两个花边的宽)×(矩形图案的宽+两个花边的宽)=地毯的面积. 【解答】解:设花边的宽为x米, 根据题意得(2x+6)(2x+3)=40, 解得x1=1,x2=﹣x2=﹣
,
不合题意,舍去.
答:花边的宽为1米.
【点评】本题可根据关键语句和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判断所求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舍
12
去不合题意的解.
15.如图,张大叔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矩形铁皮,他将此矩形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部分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m3的无盖长方体箱子,且此长方体箱子的底面长比宽多2米,现已知购买这种铁皮每平方米需20元钱,问张大叔购回这张矩形铁皮共花了多少元钱?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压轴题.
【分析】本题可设无盖长方体箱子宽为x米,则长为(x+2)米,根据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米3的无盖长方体箱子,结合图形可列出方程,求出答案. 【解答】解:设长方体箱子宽为x米,则长为(x+2)米. 依题意,有x(x+2)×1=15. 整理,得x2+2x﹣15=0, 解得x1=﹣5(舍去),x2=3,
∴这种运动箱底部长为5米,宽为3米. 由长方体展开图可知,所购买矩形铁皮面积为 (5+2)×(3+2)=35
∴做一个这样的运动箱要花35×20=700(元). 答:张大叔购回这张矩形铁皮共花了700元
【点评】题目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但难度不大,同学应注意的是所求问题用到的是长方体的表面积,即表面展开图的面积,并非体积.
16.如图所示,在长和宽分别是a、b的矩形纸片的四个角都剪去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
(1)用a,b,x表示纸片剩余部分的面积;
(2)当a=6,b=4,且剪去部分的面积等于剩余部分的面积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13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几何图形问题.
【分析】(1)边长为x的正方形面积为x2,矩形面积减去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
(2)依据剪去部分的面积等于剩余部分的面积,列方程求出x的值即可. 【解答】解:(1)ab﹣4x2;
(2)依题意有:ab﹣4x2=4x2, 将a=6,b=4,代入上式,得x2=3, 解得x1=
,x2=﹣
(舍去).
即正方形的边长为
【点评】本题是利用方程解答几何问题,充分体现了方程的应用性. 依据等量关系“剪去部分的面积等于剩余部分的面积”,建立方程求解.
17.(1)解方程求出两个解x1、x2,并计算两个解的和与积,填人下表
方程 9x2﹣2=0 2x2﹣3x=0 x2﹣3x+2=0 关于x的方程ax2+bx+c=0 (a、b、c为常数, 且a≠0,b2﹣4ac≥0) (2)观察表格中方程两个解的和、两个解的积与原方程的系数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规律?写出你的结论.
【考点】根与系数的关系;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压轴题;阅读型.
14
x1 x2 x1+x2 x1•x2
【分析】(1)能够熟练运用直接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解方程,再进一步求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
(2)根据(1)中的第四行的结论,推广到一般进行总结. 【解答】解:(1)如下表:
(2)已知:x1和x2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 那么,
方程 9x2﹣2=0 2x2﹣3x=0 x2﹣3x+2=0 关于x的方程ax2+bx+c=0 (a、b、c为常数, 且a≠0,b2﹣4ac≥0) 【点评】熟悉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猜想过程与证明过程.
,
.
x1 x2 x1+x2 0 x1•x2 0 1 0 2 2 3 15
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