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68例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68例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爱站旅游
68例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刘洋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6期

刘 洋

长春市中心医院,吉林长春 130051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抗真菌药物治疗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抽取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8例,将其为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方法当患者临床出现症状后给予用抗真菌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方法患者临床未出现症状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并对两组患儿体温、咳嗽、咳痰、肺部啰音消退时间及治疗起效时间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较用对照组消失早(P<0.05),改善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用对照组总有效率78.79%,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者采用预防性药物治疗,疗效显著,降低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肺部真菌感染;重症患者;ICU

[中图分类号] R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9(b)-0122-02

近几年来,ICU患者肺部真菌感染比例呈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ICU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带有多种插管,使患者正常的消化气道不能正常使用,从而使患者生理屏障严重受损,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由于ICU重症是高危患者,身体虚弱,自身免疫力低,促使病情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目前我院采用预防性抗真菌药物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疾病,取得了良好临床治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ICU重症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8例,本组患者入ICU之前均无肺部真菌感染,转入ICU重症室一周后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选取68例患者均符合《重症患者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随机将68例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3.3±1.6)岁。对照组33例,其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54~82岁,平均(65.6±1.3)岁。基础疾病情况分布:肺部感染13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5,高血压引起脑出血8例,重型脑外伤1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16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1例。两组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方法 患者在临床出现症状后给予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1.2.2 治疗组采用方法 患者临床未出现症状预防性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1.2.3 应用抗真菌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及结合病原学的检查结果,选用抗真菌药物。给予两性霉素28例,给予氟康唑20例,氟康唑和异性霉素联合使用的15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5例。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病症体征消失的时间长短来判定疗效。①显效:体温正常,咳嗽、咳痰、肺部啰音及呼吸困难明显消退、1周内胸片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上述症状基本消退,1周内胸片吸收好转。③无效:上述症状没有减轻或病情略有加重。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型资料采用χ2分布检验方法,计量型资料采用t分布检验方法,所有计量型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高度显著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临床疗效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及治疗起效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2.2 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体温、咳嗽、咳痰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真菌检查结果

68例患者的真菌类型实验检查结果,其中曲霉菌28例(41.18%),白色念珠菌18例

(26.47%),光滑念珠菌3例(4.41%),新生隐球菌4例(5.88%),肺孢子菌2例(2.94%),**滑念珠菌7例(10.29%),热带念珠菌6例(8.82%)。

3 讨论

ICU患者病情程度危重、长时间的昏迷、咳嗽、吞咽能力下降,加之一直使用广谱抗生素及皮质激素、机体营养状态相对较差、免疫功能下降等特点,促使真菌感染几率发生,并且患者使用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增加了肺部真菌感染机会,使得ICU重症室患肺部真菌感染病例增多。由于肺部真菌感染临床表现复杂,目前诊断手段滞后,再加肺部真菌感染受基础疾病或药物治疗掩盖,使临床表现不典型,而且胸片或CT上表现无明显的特征,与其它细菌性肺炎有些相似,往往肺部真菌感染早期不被发现,不能得以及时的治疗,造成了ICU重症室死亡率上升,因此,临床上目前采用预防性治疗肺部真菌感染方法,取得满意的疗效。常用药有: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抗真菌药物。在选择抗真菌药物时要结合病原学的检查结果来确定。两性霉素B的抗菌谱广,对多数的真菌均有较好的作用,尤其治疗严重深部真菌感染效果最佳,但是副作用很大。初始剂用量1~5 mg/d,,1~2周内剂量20~40 mg/d逐渐增加,不得超50 mg/d;氟康唑的抗菌谱广,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的优点,目前已成为一线药物,主要用于侵袭性曲霉菌、念珠菌等感染,初始剂用量400 mg/d,静脉滴注,以后200 mg/d,口服;新研制两性霉素B脂类药物目前已上市,有两性霉素B脂复合物,两性霉素B脂质体等,脂类药物其抗真菌活性强,此药减轻肾毒性,适用于两性霉素B常规剂治疗无效患者。

本组实验表明,采用预防性的治疗,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79%,P<0.05。且患者退热情况、咳嗽消失、咳痰、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及治疗起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预防性的治疗肺部真菌感染疗效好,能够迅速改善病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治龙.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122-123.

[2]高志凌,俞兴群,刘宝.ICU重症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抢先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2):205-206.

[3] 龚杰,韩卫全.ICU病房136例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及药敏试验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1,13(9):1032-1033.

(收稿日期:2013-07-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