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店中学:邓华涛
时间如白驹过隙。 转眼间我毕业已有十年了,而我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也差不多有10年了。在这十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跌跌撞撞的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前走着,失望过,茫然过,也曾想放弃过,感谢的是我一直坚持到了今天。 因为我慢慢感受到了教师的魅力,始终深爱着我的语文教学工作,并且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我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来。做为一名语文教师是我的理想,如今我的理想实现了,我会更努力的工作,去做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尽职的老师的。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在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得到的一些浅薄的教学经验:
一. 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喜欢某一门课,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就必须要让他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应试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储存继承前人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体验,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经验,萌动求知欲望呢?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从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
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落实语文知识,为提高语文素质打好基础
我们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来说,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首先就要打下坚实的语文素质基础——学好语文知识。
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注重落实各项语文知识,以便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打好基础。我是这样做的:采取分阶段、分步骤、分类、分点的方法进行。初一时,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注意复习小学已学过的语文知识,并结合单元教学,介绍和讲解语文知识有哪些类别、哪些知识点;到初二时,有意识训练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找出相关的语文知识,并分类归纳,让学生在“找”的过程中熟悉和掌握各项语文知识;到了初三时,由我作示范,再让学生分类归纳,进行各项语文知识的梳理。
听说能力训练,这是最基本的语文能力训练。我结合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说准字音、把握语调、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等方面,充分利用听故事,听作文,说感受,评作文和课前三分钟讲演来训练学生听说能力。有时还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从课文复述、故事简介、口头作文等即兴发言,来训练学生.
阅读能力的训练时,我先让学生进行预习性阅读这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基本程序,如:标出自然段、阅读全文、画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障碍、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写作线索等。其次是思考性阅读根据不同文体提出不同阅读要求,如:阅读说明文时,考虑本文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文说明语言上有何特点。其中有些问题,是在熟练掌握相关语文知识后才能解决的,如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等等。
写作能力的训练,写作是一种艰苦的创造活动,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为使学生能进入“苦中有乐”的写作实践的最佳境界,我经常抽我的上课时间让学生看优秀作文,推荐优秀作文,朗读优秀作文,评优秀作文,谈收获的方式对待作文,并且注意课后的积累,坚持每周以我手写我心,不命题的方式写周记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语文知识,并且还能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综合运用。事实证明,准确掌握语文课中所涉及的各项知识,有利于进一步实施语文素质教育。
三 挖掘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 熏陶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师是情感性的人,我们大都有敏锐的眼睛,什么类型的学生,学生处于什么情绪状态下,用我们的火眼金睛一看便知。于是我们可以主动地接近他们,了解他们,并传授给他们一些人生的经验,往往会使他们转变观念,激发她们的学习兴趣。
平时经常利用作文,日记或周记让学生吐露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 和他们成为朋友。教学中利用语文课所传达的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地,乐观的、昂扬的、向上的情感。七年级上册课本中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文章,有很多优秀品质的人物。如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谈到了把困难化整为零,一个一个解决困难的人生哲理。席慕容的《贝壳》讲到短暂的一生是有限的,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细致、更加的一丝不苟。我就利用这些文章所传达的情感教育同学们如何面对困难,解决困难,怎样让我们的人生过的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同学们通过这一刻的学习,在思想境界上有了提升,在学习生活中也获益匪浅。
也能利用理解名言警句,激励学生的斗志。在初中教材中,有许多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如七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样写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诗人普希金用劝慰的口吻告诉我们该怎样对待逆境。我就要求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一棵背诵积累下来,并当作座右铭,遇到挫折时读一读,以激励自己。
更能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情感体验。培养优秀人格的教育要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中去完成。因此语文课可以通过生动的活动,设置特殊的情景,让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活动中的得到升华。如在学到《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他们的形象,在学习《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时,我让学生演课本剧,去体会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之间的互相关爱,体会弱小者在关爱中的成长,明白把爱带给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关爱的幸福。行动中他们的思想得到了净化,他们的道德观得到了加强。
以上就是我在从教的这些年中的一点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