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施工相对较为复杂且存在一定的技术难点,但其也因自身独特的优势而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建筑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优点,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以期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的优点 1.1绿色环保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绿色环保的优点。选用传统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现场浇筑时,在天气、施工人员及模板材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就会导致资源浪费问题,而使用装配式混凝土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因为其只需在现场安装即可,同时还可重复利用,所以说其具有绿色环保的作用。
1.2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多是由工厂集中生产,然后再运往施工现场,这样不仅可有效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帮助建筑企业节省人工成本,同时使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也可大幅缩减材料损耗问题,减少养护费用,进而方可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1.3缩短工程施工周期
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其施工工期有着较大调整空间,建设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过程中,方可提前准备好原材料、施工装备等,但传统建筑工程必须是在建设好相应的主体结构后才可运输施工所需材料,而装配式结构的建筑则可有效避免这些弊端,提前完成前期工作,这样不仅可有效缩短工程施
工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也能大幅降低施工成本,并且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按时完成工程施工,按时交付。
1.4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建设建筑工程的过程中,使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方可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加工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的过程中也摆脱了技术的单一性,施工过程中,施工方也可根据要求适时调整安装组件,这样不仅可大幅降低工程施工难度,也可有效提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施工效率。
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 2.1模板安装技术
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应坚持先水平后竖向、先模块后异型的原则,按照这样的安装原则安装各构件,以确保安装模块结构的统一性,确保其结构满足项目建设要求。安装模板时,首先则需凿好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面,并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要求安装斜模板,以确保剩余浮浆能够自行流入模块顶端,新的混凝土能够与原结构的混凝土融合于一起。其次,新旧混凝土相互融合后,在其强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自密实混凝土呈溢出状态时,方可停止混凝土浇筑施工。重点需注意的是,浇筑混凝土时,则必须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科学选择机械设备,以防出现浇筑不均匀或者冒泡等问题。浇筑完成后,还需使用振捣器振捣,但振捣时间不宜超过15秒。而且混凝土浇筑必须一次完成,且不可重复振捣,这样PVC管才能够完全被混凝土填充,待填充完成后,静压5分钟即可关闭阀门。
2.2 PC板安装技术
安装PC板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则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工程施工要求安装PC板。首先,则必须固定好临时支撑、支架,并将PC板平稳的放置于堆放架旁边;此外,吊装过程中,还需事先预留好吊环,在所安装的PC板与预制板之间无任何裂缝产生的情况下,才可拼装PC板。拼装完成后,还需进一步校正PC板的安装位置,校正完成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3 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
浇筑墙体混凝土前期,必须在墙体底层铺设3-5厘米的碎石子及水泥砂浆,以防浇筑过程中出现混凝土渗漏问题,与此同时,还需有效控制浇筑时间及浇筑厚度,浇筑时间一般不得大于混凝土凝固时间,浇筑厚度通常需控制在40cm左右。为避免浇筑完成后墙体出现缝隙,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则需选用分层浇筑法。浇筑完成后,还需使用振捣棒分层振捣,插入振捣棒的过程中也必须坚持先慢后快的原则,且必须保证每一层的插入深度不低于50cm,插入深度即不能过浅也不能太深。此外,振捣过程中,还需观察振捣时有无出现下沉或者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的问题,若出现上述问题,应立即停止振捣。浇筑混凝土砂浆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预埋件跟模板的位置,以防出现其与钢筋相碰撞的问题。浇筑完成后,还需进行钢筋找平处理,且必须保证墙体的浇筑高度距离顶板、顶面的距离必须在2-3cm,确保混凝土浇筑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2.4 预制阳台板、叠合板、楼梯板安装技术
吊装预制板的过程中,则需将预制板吊装在事先预留好的顶板位置,并绑好预留吊环,查看预留吊环是否绑紧。吊装阳台板时,需将阳台板缓慢放置于距离工作面50cm的位置,为确保阳台板的安装高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则必须控制好阳台板的水平高度,并校正阳台板的安装角度,以防其标高无法满足工程施工要求,而引发质量问题。与此同时,安装叠合板时,也应缓慢起吊叠合板,并保证吊装平稳性,以防放置过程中叠合板晃动,而引起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安装楼梯板的过程中,必须保证楼梯板与作业面的间距保持在5cm范围内,确保安装的方向、位置满足工程施工要求,在此基础上才可焊接楼梯板。吊装好预制板之后,方可进行预埋管线的施工,但必须保证设计管道与叠合板的规格、位置及管线走向保持一致,同时还需避免多层管线交错的问题,最多只能有两条管线相互交叉。其次,由于叠交层梁柱所在节点位置的缝隙较为狭小,若浇筑混凝土柱根部高于板的位置,浇筑的混凝土就会出现空洞等质量问题,所以,浇筑叠合板梁柱节点时,需选用小振动棒振捣,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就需对混凝土进行刮平、抹面及收光等施工作业,待其凝固后,还需在其表面喷洒适量的水,做好后续养护工作,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2.5吊装技术
吊装过程中,则必须科学控制墙体的高度及垂直度,只有有效管理吊装角度及吊装位置,才可确保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吊装施工的顺利完成。为确保吊装施工能够顺利完成,首先则必须保证后浇段位置露出部分钢筋,并做好相应的标记,标记好之后,还需在露出的钢筋部分的控制线上放置垫铁,且必须保证其厚度在2-3mm之间,确保墙板的高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此外,还需在墙板所在位置用墨线做好相应标记,并记录好控制线所在位置,以确保墙体高度在标高控制范围内,与此同时,还需在墙体部位架设斜支撑,通过斜支撑来调整墙体的垂直度。重点需注意的是,若需调整墙体的垂直度,则必须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施工人员来完成该项工作,同时还需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信息,在此墙体吊装完成的情况下,则需继续吊装下一块墙体,直至所有墙体的吊装施工顺利完成方可。
2.6连接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经常会选用螺栓连接技术及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连接各构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选用套筒灌浆连接技术连接各构件,则可有效保证纵向受力钢筋的受力状态及方向。当前,建筑预制柱钢筋的受力方向则处于连续性传力状态,但楼板及外挂板则需使用螺栓连接技术来连接,外观底板与下层楼板之间则需使用L型角钢将其连接于一起,连接好各构件之后,还需对各连接部位进行预埋处理,完成预埋处理工作后,则需全面浇筑所有楼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市场经济以及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行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具有绿色环保、缩减工程施工周期、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等诸多优势,所以,在现阶段的建筑施工中该技术有着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美观度及舒适度,建筑企业则需不断优化、改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针对于施工过程中,其所存在的问题也应进一步改进,以便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建筑资源的利用率,缩减工程施工成本,确保建筑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研究[J].施工技术,2019(02):78. [2]董继东,王海潮.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J].材料分析,2021(10):35-3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