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 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教育技术学 班 级:13教育技术二班 学 号:130401041241 姓 名:徐瑛 日 期:2015.10.22
信息的智能化加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客观地认识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2.过程与方法
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及课时安排
1.教学重点
人工智能、利用人工智能加工信息 2.教学难点
1.智能和人工智能
2.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并且发展他们的辩证思维 3.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内容分析
1.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学科的历史。 2.能够各种途径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便利,认识到人工智能对人类学习、生活的影响。
3.通过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丰富魅力,增强对信息技术发
展前景的向往和对未来生活的追求。
四、学生情况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已将得到一定程度的完善,抽象思维能力正在发展,对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本质上的深刻的认识。需要在学习中加深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具体实例入手,贯彻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思路。
五、教学方法
1.兴趣激发法 2.情境创设法 3.问题解答法 4.小组活动法
六、教学过程
本教案教学过程见下表。
教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工信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教师提问:“更深的蓝”是如何战胜卡斯帕罗夫的呢? 教师展示“更深的蓝”运行的剖析视频片段。 学生回答问题 导入:播放卡斯帕罗夫和“更深的蓝”比赛的新闻报道片段;教师简单叙述“人机大战”的历史。
2.模式识别技术 指纹识别 语音识别 手写识别 (演示) 教师实践:课堂上把中文翻译成英文之后的英文重新利用百度翻译成中文,然后把翻译后的中文和原文相比较 学生例举并体验我们目前的现实生活中智能技术的模式识别拥有哪些应用呢? 体验了解模式识别技术 3.机器翻译 1、使用金山快译,练习中文翻译成英文(先演示后操作思考) 2、再把翻译过来的英文再译成中文 3、思考:与原来的中文是否有区别?为什么?怎样提高翻译质量? 安排学生体验“机器翻译”的智能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4.智能机器人 机器人灭火大赛视频片段、机器人跳舞视频片段 有兴趣的同学亲激发学生对自动手实践看看机器人技术能不能做出简单的兴趣 的智能机器人。 5.计算机博弈 指导学生从教师体验与机器人进给学生实践机下载“五子棋”行五子棋比赛。 一下和计算游戏程序 机对战的乐趣,体验智能信息技术。 提供OFFICE助手软件 使用OFFICE助手 预测计算机发展趋势:个6.智能代理技术
性化,人性化 教师提供相关网址 加深对人工智能信息加工技术的了解,通过实践,体会人工智能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反思与此同时而来的社会问题。 7.实践 1、访问http://www-ai.ijs.si/eliza/eliza.htm,用自然语言和机器人对话。 2、访问下列网站,了解机器人的有关知识。(具体网址参照书本P.50) 七、教学反思
本课在设计时,从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引入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关注学生认知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衔接自然、合理、紧凑、前后贯穿、环环相扣、层层启发、释疑解难。在引导、探究与讨论、讲授、启发的过程中,各方面融合自然,整个教学结构严谨有序、平实无华而又幽默风趣。本教案经过实践验证,教学目标达成较好,对学生意识和素养的提升自然而到位、水到渠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