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兴建设有限公司
赵济生、黄林、生智勇、徐华荣、王晓松
1.前言
在较深回填土区,或软土地区土质等条件差的状态下,施工塔吊基础是较为麻烦的事,比较合理的塔基设计方案宜用桩基础。塔基采用桩基多用四根桩来承载,施工既复杂,又增加材料用量。本工法采用一根大直径的桩基础,即单桩承台式基础,来抵抗塔机的倾覆保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是在深回填土区和深基坑边施工塔机基础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法。单桩承台式塔机深基础,适用于不同土质类别的地基,不论是岩石或非岩石的土类,特别在西南部地区,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风化泥岩为持力层,最为方便。该施工方法在重庆市区已实施八个塔机基础,回填土深度10~20m,取得良好的效果。本工法是塔机深基础新型的施工方法,技术先进,工艺简单,施工方便,具有创新性。
2.工法特点
2.1塔机采用桩基础时,一般设计为四根桩,本工法采用一根大直径桩基,是塔机深基础新型的施工技术。
2.2 单桩承台式塔机深基础的地基,适用于岩石和非岩石的土类,具有它的普遍实用性。
2.3施工方便,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时,不用钻孔机械,减少环境污染。
2.4减少施工程序,工艺简单,节省施工费用,具有良好成效。 2.5施工现场场地狭小,在深基坑边立塔时,采用单桩承台式塔机深基础最为合适。
1
本工法是深回填土区和在深基坑边缘处安装塔机时,最经济合理的塔机基础施工方法。
3.适用范围
本工法用于回填土石方较深的场地和软土地区,也适用于直壁开挖的深基坑地下室基础、在靠近坑外侧立塔,并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的桩基础。
4.工艺原理
单桩承台式基础,是承台基础和桩基的联合体,承台支撑塔机,桩基传递荷载,它们共同起到抵抗塔机的倾覆,保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随着不同地区的不同风荷载,塔吊基础的受力最大值也不一样,还有在不同的地基土质状态的影响下,塔吊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是因地而异的。所以说,不论什么型式的塔机基础,它只是提供一种设计方案,还需因地制宜地重新进行设计计算。
5.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5.1施工工艺流程
5.1.1塔机基础的设计计算→塔机基础施工。 5.1.2塔机基础的设计流程
塔机基础抗倾覆的计算模式→确定承台和桩基的设计尺寸→塔机单桩基础桩顶水平位移计算→桩底地基承载力计算→承台配筋计算。
5.1.3塔机基础施工工艺
放线定位→承台基础开挖→人工挖孔桩施工→桩基和承台基础钢筋绑扎→预埋塔机地脚螺栓→浇筑基础砼→砼养护。 5.2操作要点
5.2.1 单桩承台式塔机深基础受力计算模式
固定式塔机基础的计算必须满足两项要求:一是能保证塔机在各
2
种不利工况下,其产生的荷载均能由基础来平衡而保持整体的稳定性;二是在承受塔机的上部传送的荷载到基础后,加上基础自重再传给地基时不会超过地耐力。
采用有桩基础的承台,特别是单桩承台基础,与筏板式承台基础的结构型式不同,它的受力计算模式不适宜采用《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中塔基抗倾覆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计算方式,需寻求新的计算模式。
塔机单桩基础考虑土的作用,在深回填土区或软弱土质中埋置一定的深度,在塔机非工作工况时的倾覆力矩和水平推力的作用下,计算桩基础的桩顶水平位移,当桩顶位移在允许位移值范围之内,则桩基础是安全的,它能满足抗倾覆稳定性的要求。
塔机单桩基础还需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所以要求塔机单桩基础地基的持力层,必须座落在老土层上,满足偏心受压作用下的地基承载力要求。
5.2.2 塔机基础的抗倾覆设计计算 1、确定承台和桩基的设计尺寸。
1)承台基础设计尺寸:平面尺寸b为4m×4m,高度为1.3m。 2)桩基础的设计尺寸:直径d=1.5m,桩深h=10m。
3)当桩基较深、直径较大时,则承台基础的平面尺寸b可缩小成3.5m,高度变成1.2m。
2、塔机单桩基础桩顶水平位移计算(m法,αh>2.5) 1)基本资料
以QTZ-63型塔吊为例,打一根圆形截面桩,直径d=1500mm;桩入土深度h
3
=10.00m。
桩类型:桩身配筋率
g<0.65%的灌注桩;
桩顶约束情况:桩与承台为固接;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f t=1.43N/mm2,Ec=30000N/mm2,
桩身纵筋(竖向钢筋)16@250,共18根,As=3617.28m㎡,螺旋箍筋Ф8@200,加强筋Ф14@2000;钢筋弹性模量 Es=200000N/mm2;
Asg0.002048=0.20%20.25d桩身配筋率:;
土质状况:软弱土、回填土,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m=4MN/m4,
基本为最小值。
2)桩的水平位移计算
在塔机倾覆力矩和水平推力的作用下,通过计算桩的水平位移
x0=7.746mm<xOα=10mm;桩是安全的,塔机单桩基础桩顶水平位移在
规范的允许值内,所以单桩承台式塔机深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详细计算方法见附录。
5.2.3 桩底地基承载力计算及应用
单桩基础不能利用《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导出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中的地基承载力有关公式进行计算。
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值PKmax=
QKMK+≤1.2fa。 AW桩基础承受的垂直力QK=N+GC=464+(42×1.3+3.14×0.752×10)×25=1426KN;
4
桩基础承受的力矩MK=M倾+1.3H=1347+1.3×67=1434KN·m。 按偏心受压公式计算,则 PKmax=
QK+R2MK1R34=
14261434+
3.14.075213.140.7534=807.4+4330=5137.4KN/m2=5.14N/mm2。
1、当为岩石地基
1)中风化岩石,岩石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fk,式中折减系数
=0.5,泥岩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取fk=9N/mm2,则
fa=0.5×9×1.2=5.4N/mm2>PKmax=5.14N/mm2,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2)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相应的承载力修正系数,进行承载力的修正。
岩石的单轴抗压标准值,需对基岩取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如满足不了要求,则采取扩大底部桩头直径的技术措施。
2、对非岩石的土类地基,桩基础必须座落在老土层上,也必须采取桩底扩孔的技术措施;并根据埋置深度和桩底直径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进行修正,来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5.2.4 塔机基础施工
1、放线定位: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图,确定塔吊位置,放出塔机的
5
基础位置。
2、承台基础开挖。
3、人工挖孔桩:挖孔→护壁→直到老土层或岩石层→验收、检底。 4、基础钢筋绑扎:浇垫层砼→桩基钢筋安装就位→绑扎承台钢筋。 5、预埋塔机地脚螺栓:根据塔机基础图,放线预埋地脚螺栓,用模具或机座固定位置。
6、浇筑基础砼,先浇桩基砼,后浇承台砼,并制作砼试压块。 7、砼养护,覆盖麻袋浇水养护。
6. 材料与设备
6.1 主要材料
6.1.1 钢筋,HPB235,Ф8∽10圆钢 HRB335,Ф14∽20螺纹钢
6.1.2 塔机基础地脚螺栓 6.1.3 砼,C30 6.2 主要设备 6.2.1 铁铣、镐头。 6.2.2 运土器具。
6.2.3 砼泵车,振捣器,浇筑砼。
7.质量控制
7.1 桩基开挖必须到达老土层,而且持力层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7.2 钢筋绑扎按图纸要求实施。
6
7.3 地脚螺栓位置准确,用模具固定。 7.4 基础砼表面必须平整,达到塔机安装要求。
7.5 本工法参照的规范:塔式起重机设计规范GB/T13752-1992。 7.6 本工法遵照的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宁波市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细则(2001甬DBJ02-12)。
8.安全措施
8.1 施工人员戴好安全帽。
8.2 挖孔桩较深时,上面由专人照管孔内施工人员,并设置36V低压照明,采用防水罩安全灯具。为防止地毒,必要时进行送风。
8.3 对土质较差的孔壁,需做钢筋砼护壁,防止塌孔。 8.4 如有地下水,需及时抽排水,防止塌孔。 8.5 电器设备由专人管理维护,并安装漏电保护器。 8.6 桩口四周设置护栏。
9.环保措施
9.1 用风镐打岩石时,减少施工噪音。 9.2 夜间不施工。
9.3 运输出土渣的车辆,必须覆盖封闭,防止土尘飞扬。
10.效益分析
一根大直径比四根小直径的挖孔桩,节省护壁材料,少挖土,节省砼和钢筋,而且施工方便,减少污染。四根ф800的挖孔桩,每米长
7
的砼用量为2m3,而一根ф1500的挖孔桩,每米长的砼用量为1.76 m3,,而且节省承台中的暗梁钢筋,其它用量相应的也减少。如采用ф600的钻孔灌注桩基础4根,桩基砼量虽小,但需增加钻孔机械费用,现场污染也大。通过计算每个基础节约施工费用约3500元,经济数值虽不大,但比值较大,占塔机基础费用约1/6的节约率。它的施工工艺简便,节省施工材料,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11.应用实例
11.1 本工法在重庆地区应用,2006年5月份施工的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新校区,9栋6~7层楼的教学楼工程,共安装塔吊12台。其中A3、A5和A7教学楼,场地回填为土夹石,深10~12m,这三台塔吊基础,都采用本工法施工的单桩承台式基础,桩基为人工挖孔灌柱桩,取得较好的效果。
11.2 2007年11月施工的重庆恒大城首期工程,12栋32层的高层建筑,建筑面积21.5万m2。该场地为深回填土区,回填土深度为13~20m,现场布置六台塔吊,其中五台都采用本工法施工的塔机基础,确保了塔吊的安装和工程施工,取得良好的效果。
8
附录:
塔机单桩基础桩顶水平位移计算(m法,αh>2.5) 1)基本资料
以QTZ-63型塔吊为例,打一根圆形截面桩,直径d=1500mm;桩入土深度h=10.00m。
桩类型:桩身配筋率g<0.65%的灌注桩; 桩顶约束情况:桩与承台为固接;
混凝土强度等级 C30,f t=1.43N/mm2,Ec=30000N/mm2, 桩身纵筋(竖向钢筋)16@250,共18根,As=3617.28m㎡,螺旋箍筋Ф8@200,加强筋Ф14@2000;钢筋弹性模量 Es=200000N/mm2;
净保护层厚度C=50mm;
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的比值E=6.667; 桩身配筋率:gAs0.002048=0.20%; 20.25d桩身换算截面受拉边缘的表面模量w0:
w0d322
(6.667-1)×0.20[d22(E1)gd02]π×1.500/32×[1.500+2×
%×1.4002]=0.3377m3;
桩身换算截面惯性距:I0=WO×d/2=0.3377×1.500/2=0.253m4; 桩身抗弯刚度EI:对于钢筋混凝土桩,EI=0.85×Ec×Io
9
EI=0.85×30000×106×0.253=6458.51MN·m2 2)桩的水平变形系数
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 查表2-1,取m=4MN/m4;
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表 表2-1 序号 1 2 淤泥, 淤泥质土 流塑(液性指数IL>1.0)、软塑(0.75<IL≤1.0)粘土、粉质粘土及松散细砂、填土 可塑(0.25<IL≤0.75)粘土、粉质粘土、稍密粉质粘土、粉细砂及中密填土 硬塑粘土(0<IL≤0.25)、粉质粘土及中密砂 注:《宁波市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细则》(2001甬DBJ02-12)
地基土类别 m(MN/m4) 2~3 4~5 3 4 6~8 10~14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求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当直径大于1米时,b0=0.9(d+1)= 2.25米:
5mb0542.250.268(1) mEI6458.53)桩的水平位移计算
按塔吊独立高度基础最大荷载计算,见表3-1。
计算单位力作用于桩顶时,桩顶的水平位移和转角,根据《宁波市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细则》(2001甬DBJ02-12)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94)计算。荷载计算简图如图3-1,塔机基础受力简图如图3-2。
10
QTZ-63型塔吊独立高度基础最大荷载(重庆地区) 表3-1 塔机垂直力 水平力 倾覆力矩 扭矩 工况 N(KN) H(KN) M(KN•m) (KN•m) 工作状态 514 30 1035 266 非工作状态 464 67 1347 0 N
M
H 0h 图3-1 荷载计算简图
图3—2 塔机基础受力简图
(1)单位水平力(H=1)作用于桩顶时,桩顶的水平位移HH与转角MH按下式计算:
HH
Af3EI
BfMH2EI
Bf=1.9724当桩的换算深度h=0.268×10=2.68时,式中Af=3.0586,
11
(插入法),见表3-2。
HH
3.05862.460310-5(m)3kN0.2686458512.5 1.9724-64.25210(1)2kN0.2686458512.5
MH(2)单位弯矩(M=1)作用于桩顶时,桩顶的水平位移HM与转角MM按下式计算:
HMMH(位移互等定理)
MMCfEI
当h=2.68时,式中Cf=1.9634(插入法),见表3-2。
MM1.96341.13410-6(1)mkN0.2686458512.5
Af、Bf、Cf影响函数表 表3-2 h Af Bf Cf 2.4 3.526 2.327 2.227 2.6 3.161 2.048 2.013 2.8 2.905 1.859 1.889 3.0 2.727 1.758 1.818 3.5 2.502 1.641 1.757 4.0 2.441 1.625 1.751 注:表中α为桩的水平变形系数,h为桩的入土深度,当αh>4.0时,取αh=4.0。 《宁波市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细则》(2001甬DBJ02-12)
(3)计算在水平力与弯矩M作用下桩顶的水平位移x0和转角0。
x0HHHMHM
0(HMHMMM)
其中:M=1347+H×1.3=1434.1kN·m
x0(672.4603+1434.10.4252)10-5=774.610-5(m)
12
-6 0(674.252+1434.11.134)10-6=1911.210(rad)x0=7.746mm<x0a=10mm,桩是安全的。
x0a——桩顶的水平位移容许值,当以位移控制时取10mm。
0=1.911×10-3(rad)
塔机单桩基础桩顶水平位移在规范的允许值内,所以单桩承台式塔机深基础的抗倾覆稳定性满足要求。
4)计算桩身最大弯矩Mmax及其位置yMmax: 先计算C:
CM=0.2681434.1=5.7364
H67
从表3-3中按h与C查得y值(插入法):0.4362
yMmaxy1.628(m) 最大弯矩在地面下1.628米处。
从表3-3中按h和y查得C值(插入法):1.0531
MmaxMC=1434.11.0531=1510.3(kNm)
13
桩身最大弯矩截面系数C、最大弯矩系数C 表3-3 C C 2.8 ∞ 112.954 29.090 13.003 7.176 4.385 2.811 1.826 1.160 0.683 0.327 0.049 -0.172 -0.355 -0.508 -0.639 -0.758 2.6 ∞ 102.805 26.326 11.671 6.368 3.829 2.400 1.506 0.902 0.471 0.149 -0.100 -0.299 -0.465 -0.597 -0.712 -0.812 2.4 ∞ 90.196 22.939 10.064 5.409 3.183 1.931 1.150 0.623 0.248 -0.032 -0.247 -0.418 -0.557 -0.672 -0.769 -0.853 4.0 1 1.001 1.004 1.012 1.029 1.057 1.101 1.169 1.274 1.441 1.728 2.299 3.876 23.408 -4.596 -1.876 -1.128 3.5 1 1.001 1.004 1.013 1.030 1.059 1.105 1.176 1.289 1.475 1.814 2.562 5.349 -14.587 -2.572 -1.265 -0.772 3.0 1 1.001 1.004 1.014 1.033 1.066 1.120 1.209 1.358 1.653 2.252 4.543 -12.716 -2.093 -0.936 -0.574 -0.365 2.8 1 1.001 1.005 1.015 1.036 1.073 1.134 1.239 1.426 1.807 2.861 14.411 -3.165 -1.178 -0.628 -0.378 -0.240 2.6 1 1.001 1.005 1.017 1.040 1.083 1.158 1.291 1.549 2.173 5.076 -5.649 -1.406 -0.675 -0.383 -0.233 -0.146 2.4 1 1.001 1.006 1.019 1.047 1.100 1.196 1.380 1.795 3.230 -18.277 -1.684 -0.714 -0.381 -0.220 -0.131 -0.078 y h 4.0 ∞ 131.252 34.186 15.544 8.781 5.539 3.710 2.566 1.791 1.238 0.824 0.503 0.246 0.034 -0.145 -0.299 -0.434 3.5 ∞ 129.489 33.699 15.282 8.605 5.403 3.597 2.465 1.699 1.151 0.740 0.420 0.163 -0.049 -0.229 -0.384 -0.521 3.0 ∞ 120.507 31.158 14.013 7.799 4.821 3.141 2.089 1.377 0.867 0.484 0.187 -0.052 -0.249 -0.416 -0.559 -0.684 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注:《宁波市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细则》(2001甬DBJ02-12)
14
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