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那些瓷器品牌(二)
原创 2017-03-13 卡姐 Olcaantiques欧卡古董
“
奥地利
”
Royal Vienna皇家维也纳
欧洲最大牌且最有影响力的瓷器品牌,如果要列数的话一定有这三家,一是德国的Meissen梅森,二是法国的Sevre赛弗尔,三是奥地利的Royal Vienna皇家维也纳。
当1710年“强力王”奥古斯特在上萨克森的领土第一次烧制出了“白色黄金”Meissen梅森硬瓷后,周遭的许多王公们羡慕不已。当时的罗马圣神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也是其中之一。奥古斯特因此对梅森制造的秘密看护极其严密。窥觑者实在太多了,真的是防不胜防。
查理六世当时有个手下 Claudius Du Paquier都帕曲尔,于1717年,成功通过外交渠道“偷渡”了一位来自梅森的技术人员。在成功掌握了梅森制瓷的秘密后,成立了自己的维也纳瓷厂。(全名Vienna Imperial and Royal Porcelain Manufactory维也纳帝国
皇家瓷器制造厂)这是继梅森之后的十八世纪早期欧洲的第二家硬瓷瓷厂。
早期的皇家维也纳瓷器的风格还在摸索的过程中,瓷器的器型多引鉴银器,装饰风格也多模仿中国的主题和风格。1744年杜帕曲儿因为财务困难将工厂卖给了王室,当时的统治者为有“欧洲王室之母”之称的Maria Theresa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自此,维也纳瓷器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背标Bindenschil皇家盾徽标记(俗称Beehive蜂巢标记,从上往下看是一面盾,从下往上看则像蜂巢的缘故)
早期杜帕曲儿时期的中国风格维也纳瓷
1760年前的作品大多是洛可可风格,1760年后开始转向新古典主义和帝国主义风格,大多还是抄袭或者借鉴法国的serve塞弗尔设计。直到1784年以及接下去的五十年,在新的领头人Sorgethal索格泰尔的领导下,维也纳瓷终于逐渐形成并稳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取得欧洲瓷器顶尖者的地位。
典型的维也纳瓷,多见古典细腻的人像以及寓言故事主题的绘画,很多画面是直接复制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名画。女子头像画也是他们的特色,画风柔美婉约,笔触极其细腻入微。简直就是一副副完整的古典绘画作品。在瓷器上作画有一个优点。经过高温烧制后,瓷画的颜色可以永久保存。也就是说200年前的画和200年后看到的效果完全一样。相比之下,油画年份久了画的颜色会便变暗沉,水彩画的色彩则会有些消褪。
这样的瓷器生产工艺的复杂度可想而知。不仅需要非常强大的绘画技巧,烧火也难,入窑次数一般高达六七次之多。每一个步骤稍有偏差工匠们就要面临重头再来的巨大工作量和压力。
出色的瓷器绘画再配以繁复奢华多鎏金装饰,背景色最常见深蓝色,深红色,宝石绿色,很少暴露底部白色的瓷体。(今天的藏家也是最喜欢他们的深蓝色瓷器。)形成典型的Vienna Style维也纳瓷风格。它征服了整个欧洲,也影响了欧洲其他瓷器厂家的设计风格。
可惜的是,1864年维也纳工厂因为各种原因关闭了。工厂的库存瓷卖给了工厂里最好的画匠和镀金匠们。这些工匠大师们纷纷自己开工作室继续做他们自己的维也纳瓷。于是渐渐的,维也纳瓷成为了一种风格的代言名词。位于柏林,维也纳,德累斯顿各地的许多装饰工作室纷纷出现,他们复制了维也纳瓷的风格做出了许多非常接近当年维也纳瓷厂水准的作品。
维也纳风格瓷,取决于工匠的水准,也出现许多非常杰出的作品。当然也有很普通的,比如20世纪早期出现的一些转印瓷。他们甚至也用到了维也纳的背章,企图以次充好。买家购买时要有所防备。
今天真正的官窑时期产于1864年前的维也纳瓷(俗称“old Vienna老维也纳”)在市场上很少出现,大多在博物馆或者私人藏家手中珍藏。产于1864年后,也就是维也纳风格的瓷器,有些也带有盾徽标记,那可能是因为是工作室早期的时候采购来自的维也纳工厂的库存素瓷。对普通买家来说,辨识和区分是否是老维也纳瓷还是维也纳风格瓷的确有比较大的难度,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
1923年维也纳老瓷厂的原址新成立了Augarten奥格滕瓷厂,他们恢复了老维也纳瓷的传统工艺继续在做瓷器。
“
匈牙利
”
Herend海兰德
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奥匈帝国时期皇后茜茜公主曾经非常喜欢两个瓷器品牌,一个是Royal Vienna维也纳瓷,另一个就是同属奥匈帝国境的匈牙利国宝瓷器Herend 海兰德。海兰德也曾经和维也纳瓷是竞争对手的关系,毕竟都是为皇家供应瓷器的。
海兰德创建于1826年,是至今依然活跃的欧洲著名瓷器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厂。据说,现在也已经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最初成立的时候海兰德做的是陶器,到1840年左右开始做瓷器。 海兰德的瓷和梅森,维也纳一样都是硬瓷。而且完全手绘。
海兰德的成功归功于1839年接管公司的Mor Fishcer费施尔。他是个聪明且懂得经营的人,虽然并非做瓷器出身的工匠。当时,他发现欧洲贵族们花了大价钱从中国买了的瓷器一旦坏了一只两只,一大套瓷器不完整了就不太好用,主人们很是心疼。可惜哪个商人都不愿不远万里去中国只补订几个替补的碗。毕竟,那时的交通可没现在这么发达,飞机十几个小时就能跨域整个欧亚大陆大陆。费施尔察觉到了一个重要的商机,专门为贵族们做“原厂替补”瓷器。很快,连欧洲名厂的梅森,赛弗尔的破损瓷器也被送来修复以及定制替补件。时间久了,这些瓷器设计和款式甚至工艺都被费施尔琢磨了个透。设计就这样被海兰德兜入了自己的囊袋。
1851年,费施尔做了自己的一款设计,著名的中国蝴蝶“蝶恋花”款式,去伦敦参加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那里,得到了重多赏誉,包括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因而当场下了订单购买大套瓷器。从此这款花色被叫做Victoria维多利亚,一直沿用至今。
碟恋花的Vitorial细节
另外一款非常著名的款式叫做Rothschild罗斯柴尔德。一个几只喜鹊把玩一串项链的图案。据说这个概念是来自于欧洲巨富家族罗斯柴尔德家的一个闺女,有一日发现一串价值不菲的祖传项链突然不见了。后来在几只喜鹊盘旋后的树枝上发现了项链,总算有惊无险。传说的故事是这样的;费施尔在做出这套瓷器后,亲自上门送上一整套晚餐具,并亲手布席摆盘。主人最后见到瓷器非常开心,当问及价格的时候,费施尔据说是这么回答的:“我们正在欣赏杰作,哪有时间谈钱呐”。
海兰德的瓷器每一个细小的图案和细节都是全人手绘制。玫瑰花的每一朵花瓣镂空瓷的每一个小孔都是工匠细心地揉捏钻刻。今天的海兰德约有1200名员工,每年从海兰德
专属瓷器学校毕业的匠人有25人,其中一半是画师。新的画师必须在工厂工作五年以上才可以参加一个一年制精修考核项目,然后成为大师画师,有资格在瓷器底部签署自己的姓名。海兰德工厂现有20名大师级画师,他们不仅仅是工匠更是艺术家。
海兰德还有一个特色和其他的大部分瓷厂很不同,所有曾经做过的设计款式从不停产。也就是说,一百多年前买的一套瓷器,如果破损缺失,今天还可以购买到一摸一样的替补件。毕竟是做替补出身的老牌世家,这个特色永远不可以放弃。新的款式一直以来也是层出不穷的,到目前为止,总共有260个花色。
很多人比较熟悉的可能是这套出现在唐顿庄园里的Chinese Bouquet。
Zsolnay/索尔瑙伊
在匈牙利,Zsolnay索尔瑙伊和Herend海兰德是旗鼓相当的名声。但,两者的技巧和风格,其实有很大的区别。海兰德的特长是手绘,索尔瑙伊的特色则是釉色。
萦尔瑙伊的做法,和传统瓷器绘画非常不同的是,它将珐琅釉直接像颜料一样地画在瓷器的表面,做出的色彩非常强烈。这些珐琅釉经过高温烧烤,玻璃质地感突出,形成凸起的立体效果,另观者印象深刻。
这种工艺的创造者叫Vilmos Zsolnay维尔莫斯索尔瑙伊。1864年维尔莫斯加入到父亲创立的家族企业中,成为了带领索尔瑙伊走向艺术瓷器的引路人。Vilmos维尔莫斯还成功地把荧光色釉带入瓷器装饰。他叫这种釉色Eosin,取自古希腊曙光女神Eos。这种瓷器为索尔瑙伊带了了巨大的成功,分别两次在维也纳和巴黎的世博会上获奖。再加上他的两个女儿也都是成功的大师级画师,成功地设计了多款极有特色的瓷器。
Zsolnay索尔瑙伊还是在建筑中使用得最多的瓷器。很多新艺术主义风格的建筑用到他们做的装饰品。他们还生产色彩鲜艳的瓷瓦,布达佩斯著名的Matthias Church马提亚斯大教堂的屋顶便是铺满了索尔瑙伊的瓷瓦片,非常漂亮。
To be continued 下期继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