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卷第2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Vo1.31 No.2 2015年2月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February.2015 《白苍鹭》中的自然因素 李 丹 阳 (太原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西太原030024;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部,陕西西安710061) 摘要:萨拉・奥恩・朱厄特的著名短篇小说《白苍鹭》是一篇成长小说,讲述了年仅九岁的主 人公西尔维亚如何经受住金钱和情感的考验,忠诚地保护稀有物种白苍鹭的故事。在西尔维亚成 长过程中,大自然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成长与大自然密不可分。 关键词:《白苍鹭》;成长小说;自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5)02—0100一O2 一、引言 有这样的小说中都包含主人公成长的背景、成长的 萨拉・奥恩・朱厄特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位著 困惑、离家出走、遭遇考验、陷入困境、获得醒悟和拯 名作家,她的作品大多是描写美国新英格兰的乡土 救等相似的经历,也就是说作家们都有意或无意地 风情…,她也因此被公认为19世纪末美国“乡土文 采用一种相似的结构模式”l6j8 。在《白苍鹭》中,主 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l 1。《白苍鹭》被认为是朱厄 人公西尔维亚也是经历了这样的成长过程。 特最优秀的短篇作品。自发表以来,批评家从不同 西尔维亚以前生活在一个大城市,但一直不能 角度进行了各种解读。有评论者认为《白苍鹭》从 适应城市的生活。她对城市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 主题和创作风格等方面体现了“女性自觉” ;有评 尤其害怕经常吓唬她的男孩。城市的生活使她忧 论者则认为《白苍鹭》是一篇具有环保意识的作品, 郁、胆怯,然而当外婆把她带到新英格兰的乡下时, 主人公西尔维亚拒绝金钱的诱惑保护了大自然 。 西尔维亚好像是突然找到了自我,一下子爱上了这 事实_卜^,《白苍鹭》同时也是一篇成长小说,其中的 片土地,找到了自己与自然的结合点,并再也不想回 自然因素更值得关注。 城市里的那个家了。她与各种小动物为伴,与奶牛 《白苍鹭》里处处体现了朱厄特对大自然的礼 玩捉迷藏游戏,听鸟儿歌唱,欣赏并享受着大自然。 赞。朱厄特自小与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她“熟悉 她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多种动物和植物都交上了朋 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她曾说家乡的每一处灌 友,已经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大自然正是西尔维 木丛和每株树都好像是她的表兄妹” 。“在朱 亚恢复天性的地方。在与大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西 厄特的作品里,自然不是人类施虐的对象,而被描绘 尔维亚逐渐摆脱了忧郁、胆怯的性格,变得活泼,善 成与人类密切相关、能够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 于交流。自然是她的亲密伙伴,使其恢复了本该有 的主体。”l5_2踮在《白苍鹭》中,大自然不仅是主人公 的活泼天性。 西尔维亚恢复天性的地方,更是其思想接受洗礼,得 2.所受诱惑 以成熟和升华的地方。大自然在西尔维亚的成长过 在一个夏t3傍晚,西尔维亚在赶奶牛回家途中 程中始终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突然听到一声口哨声。接着迎面走来一位英俊、魁 二、成长过程中自然的影响 梧的青年男子。他告诉西尔维亚他也非常喜欢鸟 1.成长背景 儿,熟悉各种鸟儿的生活规律,可以说是一个鸟类专 芮渝萍在其《美国成长小说研究》中提出,“尽 家。他这次来到这儿是为了寻找一种珍稀的鸟 管每个故事都不会按照相同的方式发展,但几乎所 类——白苍鹭,并要把它制成标本。西尔维亚摆脱 收稿日期:2014—09—1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美国成长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因素”(编号:13YJA752025)。 作者简介:李丹阳(1988一),女,河南安阳人,西安外国语大学硕士生,太原科技大学教师,主要从事美国文学研究。 第2期 李丹阳:《白苍鹭》中的自然因素 1O1 了最初的恐惧,认为这位年轻人善良而又富有同情 心,于是渐渐喜欢上了他。西尔维亚领他到外婆家 借宿,外婆热情接待了他。这时这个年轻人提出愿 意出十美元来奖励任何向他提供寻找白苍鹭线索的 人。西尔维亚认为这十美元简直就是给自己的,因 为她对这片森林和在其中栖息的鸟儿非常熟悉。她 甚至幻想得到十美元之后的生活。此时的西尔维亚 受到了诱惑,一方面是十美元的酬劳对于生活贫困 的她和外婆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另一方面,她也 期望她爱慕的这位年轻男子能够喜欢她。大自然的 美丽、宁静与这位捕鸟者的突然闯入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他不仅打破了大自然的和谐,也打破了西尔维 亚无忧无虑的乡村生活,使她受到诱惑,开始成长。 3.离家出走 爬上松树之巅去眺望大自然的深处本就是西尔 维亚的梦想,加上受到的金钱与情感的诱惑,她决定 离开家独自去寻找白苍鹭,此时西尔维亚开始了人 生中第一次具有象征意义的旅程。第二天天刚亮, 西尔维亚就起床,满怀憧憬和希望地来到森林中那 棵最高、最大,也是白苍鹭栖息的松树前。她开始艰 难地攀爬这棵松树,这对于年仅九岁的西尔维亚来 说是一次冒险和挑战。然而,当她站在古松之巅,第 一次从高处眺望这个奇妙的自然世界时,她觉得之 前艰难的攀登是值得的。西尔维亚不仅第一次看到 了远处的大海,还看到了教堂、庄稼地和村庄,更目 睹了白苍鹭从巢中飞起,飞到她所在的这棵松树上, 与其他伙伴相嬉戏的动人场景。这是西尔维亚第一 次俯瞰广阔的海洋,第一次领略到自然深处的壮观, 也是第一次与白苍鹭共同欣赏这壮美的大自然,她 感受到了自然对她的包容及给予她的震撼。 4.经受考验 脸色苍白、满身松胶的西尔维亚回到家时,男青 年和外婆都在等着她。面对男青年期盼的目光,西 尔维亚陷入了痛苦的矛盾之中:一边是带给她快乐 及震撼的白苍鹭和大自然,另一边是难以割舍的友 情和爱情。选择白苍鹭和大自然,她就需要保守秘 密,这样会伤害青年男子,甚至会失去可能得到的友 情和爱情;若选择说出白苍鹭的栖息地,她就出卖了 大自然,这样白苍鹭可能会受到伤害。最终,在男青 年的苦苦乞求及外婆的责备声中,西尔维亚坚持什 么也不说。她在白苍鹭和男青年之间作出了艰难的 选择:她不愿让年轻男子失望,但她更不愿意透露白 苍鹭的栖息之所,使它们受到伤害。亲眼目睹了白 苍鹭在大自然中和谐生活的西尔维亚经受住了考 验,拒绝泄露白苍鹭的栖息地。 5.获得顿悟 年轻男子失望地离开了,西尔维亚心里很失落、 很难过。然而,她并不为自己的选择后悔。西尔维 亚攀上松树之巅举目远眺大自然的经历正是“一场 成年仪式,一次自我发现和走向成熟的旅途”_5I2m。 她的思想接受了一次洗礼,变得成熟起来。看到白 苍鹭在林中飞起的动人画面,西尔维亚受到了深深 的震撼,自己也想张开双臂与白苍鹭一同飞翔。大 自然是如此的和谐美丽,白苍鹭是如此的纯洁自由, 她不想因为人类的捕杀而破坏和谐的大自然。在与 自然的交流中,她感悟到了自我与自然融为一体以 及自然对她的包容与信任,她已经变成大自然的拥 有者,从心底涌起了对自然的热爱。在成长过程中, 她获得了关于自然与自我的认知以及自我与自然融 为一体的体验,这种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境界使她作 出了放弃金钱与情感的决定 。这次经历象征着 西尔维亚的顿悟与成熟,她从此有了自己的价值观。 三、结语 自然是《白苍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大 自然不仅使西尔维亚恢复天性,完善性格,更给予她 启迪与力量,使其思想得以升华和成熟。由此可以 看出,在《白苍鹭》中,西尔维亚的成长过程与大自 然密不可分,大自然对其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塑 造其性格、启迪其心灵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芮渝萍.论朱厄特小说的女性话语特征[J].解放军外国 语学院学报,2000(5). [2]Maria B.Littenberg.From Transcendentalism to Ecofemi— nism:Celia Thaxter and Sarah Orne Jewett’S Island Views Revisited[M]//Jewett and Her Contemporaries:Resha— ping the Canon.Gainesville:University Press of Florida, 1999. [3]芮渝萍.《白苍鹭》中的女性意识[J].四川外语学院学 报,1999(4). [4]井卫华.生态批评视野中的“一只白苍鹭”[J].外语与外 语教学,2005(12). [5]金莉.文学女性与女性文学:19世纪美国女性小说家及 作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芮渝萍.美国成长小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2004. [7]朱振武,杨瑞红.《一只自苍鹭》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 [J]-夕 国语文,2009(2). 【责任编辑:郭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