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鬻鬻黼2012年筹5期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就业机制’’的构成及完善芮秀文(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江苏苏州215006)矿矿矿矿矿矿泸矿矿矿矿矿矿矿矿矿泸、8p泸扩矿矿矿矿、¥尹矿、8庐泸矿矿矿泸矿泸、8尹泸、e尹矿矿矿矿矿矿、9p。,8【摘要】通过“校企合作”,让企业参与到学校的学生培养和学生就业中来,不断地探索就业新模式,努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前就业机制”、“准就业机制”和“完全就业机制”的构建。从而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为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校企合作;就业机制;高等院校【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18(2012)05一0110—02【作者简介】芮秀文(1967一),男,江苏南京人,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讲师。一、“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前就业机制”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这些能力是通过长期锻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模式下的解炼而逐步获得的,因而,没有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是决就业的长效机制,就是要让企业不仅参与到学校不行的。再次,崇高的“职业性素养”。企业以盈利的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来,而且参与为目的,对于员工的职业性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到学校的专业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大力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使产业与专业相衔接,根据其热爱劳动、热爱工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市场用人需求和产业发展动态制定本专业的教学计作、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精神。因为这些都是企业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从对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它们具有可塑性,一开始就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方面,企业优秀是可以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而被培养和加强管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到高等院校的相关专的。业进行授课活动,着重讲解市场用人需求和产业发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中展动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另来,对就业是十分有利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一方面,高等院校的教师或优秀的大学生也可以到的“前就业机制”也是一种“长效就业机制”。因为企业中去,给企业的员工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培训,这一过程不仅是提高高等院校大学生专业理论水平通过培训,不仅有利于其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为企业培养和选解和掌握,而且有利于其沟通能力的提高,加强与企拔优秀人才的过程。业、企业员工以及企业雇主的联系,从而为就业打下二、“带薪实习”的“准就业机制”良好的基础。“带薪实习”,也称其为“合作教育”,其英文全校企双方的精诚合作,尤其是构建“校企合作”称为Co—operativeProgram,是由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模式下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前就业机制”,就是要教师赫尔曼・施奈德(HermanSchneider)于1906年让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为实现顺利就业不仅掌握完备最早提出的。其学工交替的模式,使学生把学习和的“职业性知识”,而且具备全面的“职业性能力”和工作、学校与社会结合起来了,从而为其提供了更为崇高的“职业性素养”。首先,完备的“职业性知广阔的发展空间。“带薪实习”教育模式在国外发识”。为了顺利就业,大学生就必须掌握能够顺利展迅速,但在国内发展相对滞后。2011年7月,笔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性知识,如专业知识、者对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university技术知识和商业知识等。这些知识不局限于书本或以下简称“麦大”)工程学院的“带薪实习”情况进行本专业的知识,还应包括大学生以往的经验或通过了考察。麦大工程学院现有本科生3400人,研究生自己的学习所掌握的事实材料、信息以及对人与物800人,教职工140人,然而就在这4000多人的群的看法。其次,全面的“职业性能力”。为实现工作体中,注册“带薪实习”的学生居然高达3000人,并目标,就必须全面培养大学生在就业后工作时为顺且每年有520人在学期间工作。那么,这么辉煌的利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性能力,如运用知成绩他们是如何取得的呢?经过考察,笔者发现:麦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手工操作能力、社交能力、大工程学院“带薪实习”的成功不仅得益于麦大工万方数据程学院为学生“带薪实习”的活动所设置的专门机构,即ECCS(工程学院职业服务中心)和学院教职工的广泛参与,而且更得益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因为企业雇主也是学院“带薪实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麦大工程学院,通过“校企合作”,企业雇主为不仅学生提供“带薪实习”的机会,而且还支持和参与到“职业发展中心”的各个项目中,给具有潜力、可能今后在本公司工作的有能力的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通过这种“校企合作”,企业雇主不仅发展了与教育机构的联系,宣传和推广了自己的公司,而且还招募到了符合自己公司发展前景的优秀的实习生或全职的正式员工。而积极参加“带薪实习”活动的同学不仅为今后的就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为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了依据。因此,通过“校企合作”,大力发展“带薪实习”活动,是有利于解决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在“带薪实习”活动中,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是以“准工人”或“准员工”的角色出现的,他们已处于“半就业”状态,他们为完全就业已经积累了良好的经验,甚至有些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直接成了该企业的正式员工。因而,“高校在推动‘校地互动’过程中特别要重视与企业的互动,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合作,把技术和资本更有效地结合起来,使成果和市场更紧密地对接起来”…,实现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学生通过这种一定时期(通常以月、学期和学年为单位)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带薪实习”的“半就业”状态的交替互动,使学生自主地把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形成了学习一实习工作的互动反馈机制,提高了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术能力,从而推动并形成“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准就业机制”的构建,为大学生完全就业打下良好基础。三、“校企合作”的“完全就业机制”根据国内外尤其是麦大工程学院“带薪实习”的经验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参加“带薪实习”活动,也并不是所有的参加“带薪实习”活动的同学都能如愿以偿地进入“带薪实习”的企业工作。在麦大工程学院中,只有那些成绩优异并经过严格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才难的矛盾,实现“校企合作”,不仅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企业万方数据羹蘩鬟瓣111首先,举办“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以学校为主战场的“就业培训”。众所周知,学校所举办的“就业培训”一般采用应届毕业生不分专业、不分学历层次都在一个教室里听课的讲座形式,其讲座的选题不外乎简历制作、面试技巧、求职途径等等,而这些选题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是很难深人到实际操作的层面以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的。但是,如果举办“校企合作”的模式下的“就业培训”,效果就大不一样。因为企业优秀管理人才或专业技术人才完全可以从市场用人需求和产业发展动态等方面到现场说法,着重讲解行业知识、企业知识、职业规划、求职心态、求职技巧、工作经验等大学毕业生关心的问题。而这种与大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的活动方式,不仅可以为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帮助,而且可以为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顺利工作提供经验。因此举办“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就业培训”意义非凡。其次,举办“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以企业为主战场的“上岗培训”。如果企业从高等院校招募的大学毕业生缺乏应有的职前培训,尤其是缺乏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训,那么,作为新员工的大学毕业生就不能在企业环境和企业岗位上有效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而处于不稳定的自发状态,这种状态不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将造成企业实际经济利益的损失。因此,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就业不仅要举办“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以学校为主战场的“就业培训”,而且要举办“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以企业为主战场的“上岗培训”。大学毕业生在通过努力获得就业机会之后,为了尽快适应职场或工作的要求,企业应该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需要在试用期前或试用期内对毕业大学生进行一定时期的职业性培训。培训完毕后,由企业自主地组织考核,学校不得干涉,但可将考核结果及时反映给学校,以便为学校修正相应的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对于通过考核的合格人员,签订就业协议书,按照协议书规定上岗就业;而对于未通过考核的不合格人员,在该企业还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应重新进行培训和考核,并决定录用与否;而在该企业没有就业机会的情况下应积极向其它企业推荐或者建议其微调就业方向,重新选择就业。实践证明,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完全就业机制”针对性强,突出了大学生职业性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因而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参考文献】[1]许霆.校地互动战略:背景分析、实施内容与机制保障[J].江苏高教2011,(6):42.(责任编辑沈广斌)考核的同学才能如愿以偿地参加“带薪实习”活动,也只有那些在“带薪实习”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同学才能如愿以偿地进入“带薪实习”的企业工作。因此,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并不等于人才的增加,为好。参与学生培养的“前就业机制”和“带薪实习”的“准就业机制”,而且要构建“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完全就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