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吉林省长春市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很多传统村落已有数百年乃至逾千年历史,它们不仅留存着历史的“现场”,还接续文化传统,记录着一代代人的生活轨迹。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民族记忆。

保护传统村落,不能把保护与发展割裂开来。有人担心,对传统村落过度保护,会不会影响乡村发展?会不会掣肘乡村振兴?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保护和发展并不矛盾。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完全可以做到让村容村貌更美,让村民生活更便利。比如,每一个传统村落都有历史建筑。这些建筑镌刻着村落发展的印记,要对它们加大保护,而不是损害、拆除,这样才能提升传统村落的魅力。保护传统村落,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真正站在守卫乡村文明的高度,真正感悟保护耕读文明的意义,才能做好这项工作。

近年来,一些影视作品带火了不少传统村落,吸引很多人前去打卡。传统村落进入公共场域,并非坏事——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村落,走进传统村落,感受传统村落的魅力,体会兴于此的一些非遗,更激发人们的保护自觉,也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事实上,国家也提出“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保护、利用、传承是一体的,光有保护而不利用,或者光有传承而不保护,都是顾此失彼,不利于传统村落发挥作用。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才是真正对传统村落负责。在这个过程中,尤要增强传统村落的内生发展动力,让传统村落更有力量实现传承,为时代标注风采,为后人留存记忆。

(摘编自王石川《保护传统村落,留住悠悠乡愁》)

材料二:

日前,2023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名单公布,北京市密云区、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四川省南充市阆中市等35个县(市、区、旗)位列其中。据统计,目前,有8155个传统村落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保护了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挖掘了4789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匣”。传统村落保存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极具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一方面,每一处形态丰富、别具特色的传统村落都是鲜活的文化遗产,生动多元地诠释着乡土文明,自由展现着各自独特的物质、社会、精神文化传统,极具历史文化、科学研究、艺术审美价值;另一方面,传统村落如今仍是“一方人”生活栖居之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保护好“一方水土”,也是意在保护人们始终记挂的精神家园,给当下社会情绪带来调节和抚慰。

1

令人欣慰的是,为了让乡愁有“乡”可寻,近年来各地纷纷落实各项举措,积极守护好“一方水土一方人”。历史画廊、文化风情街、沉浸式街区……在湖北,许多传统村落改造秉持“修新如故”的理念,创意打造休闲旅游景区、展现乡土生活方式,保存并发扬着村落历代传承的生活文化传统和鲜活魅力。永子、乌铜走银、彩陶……在云南省保山市的板桥古镇,非遗、文创商家纷纷入驻,村民作为当地传统文化“推介人”笑迎八方游客,传统村落中的烟火气让人流连,村民生活水平也随“非遗+旅游”深度融合而持续提高。传统村落连接着历史与现代、乡土与人情,诸多实践生动表明,如此丰富多彩、极具现代魅力的文化风貌还需更多独特的“打开方式”,助力其传承发扬,

与此同时,还应当关注到,传统村落保护如今仍然面临一些客观难题与困境。从现实状况来看,有的地方将非遗项目打造成演出节目,却忽略了传统内容和特色道具,不恰当地加入现代元素,许多村民无法理解,参与度自然也低;一些传统村落基础设施落后,保护性开发不到位,仍需专业统一的设计改造,为村民提高生活质量,为游客提升旅游体验;还有地方对传统村落内涵与价值的认知不深、对传统村落申报不够积极,部分未进入保护名录的古建筑得不到妥善保护。

“保护为先、利用为基、传承为本”是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总体原则。一方面,应当挖掘并运用好传统村落自身资源禀赋,充分激发其传承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同时,还应积极推动“乡村古韵”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让更多传统村落的文化遗存焕发生机和风采。

传统村落文明价值的挖掘、传承与发扬离不开人。如今,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将目光放长远,多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重视当地群众意愿、态度及生活质量,调动村民积极融入传统村落的保护行动,主动诠释乡土特色禀赋;还要注重聆听广大游客真实反馈,及时回应大众物质、精神诉求,从而打造更宜居宜游的村落“新颜”。相信在各方积极关注、共同努力下,传统村落一定能够更好地焕发时代崭新风貌,留住记忆中的乡愁。

(摘编自陈之琪《焕发传统村落的时代生机与魅力》)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加大对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的保护力度,不仅不会影响乡村发展,还能够提升传统村落的魅力。 B.保护传统村落,积极守护好“一方水土一方人”,需要更多独特的“打开方式”,助力其传承发扬。 C.保护传统村落,应该把挖掘并运用好传统村落自身资源禀赋放在首位,而不需要靠加入现代元素, D.打造更宜居宜游的村落“新颜”,要多从以人为本的视角出发,注重聆听广大游客真实反馈及诉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保护传统村落,不过材料一更侧重于论述当前保护传统村落的得失与前景。 B.在保护传统村落的同时,让其进入公共场域,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村落,激发人们的保护自觉。 C.材料二既肯定了近年来各地落实的保护传统村落的各项举措,也指出了所面临的一些难题与困境。 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使读者能更好理解所论述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广西某地加强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把村中居民全部迁出,打造村落旅游景点。 B.福建某地模仿欧洲古城堡的样式对古村落的古建筑进行改造,吸引了很多人前去打卡。 C.安徽某地对某古村落进行修缮,拆除现代建筑,并拒绝游人进入,让其完全保持原汁原味。 D.北京某古村落既保留了天井、老树,又增加了容纳更多住户之能,满足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4.“相得益彰”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指相互配合得好,各方的长处就更能显现。请根据此说法对材料一进行分析。(4分)

2

5.保护传统村落有何重要意义和价值?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红楼梦》(节选) 曹雪芹

至晚饭后,待贾母安寝了,宝钗等入园时,王善保家的便请了凤姐一并入园,喝命将角门皆上锁,便从上夜的婆子处抄检起,不过抄检出些多余攒下蜡烛灯油等物。王善保家的道:“这也是赃,不许动,等明儿回过太太再动。”

于是先就到怡红院中,喝命关门。王善保家的等搜了一回,又细问这几个箱子是谁的,都叫本人来亲自打开。袭人因见晴雯这样,知道必有异事,又见这番抄检,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不过是平常动用之物。随放下又搜别人的,挨次都一一搜过。到了晴雯的箱子,因问:“是谁的,怎不开了让搜?”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王善保家的也觉没趣,看了一看,也无甚私弊之物。回了凤姐,要往别处去。

一径出来,因向王善保家的道:“我有一句话,不知是不是。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王善保家的笑道:“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凤姐点头道:“我也这样说呢。”一头说,一头到了潇湘馆内。

黛玉已睡了。那个王善保家的带了众人到丫鬟房中,也一一开箱倒笼抄检了一番。

又到探春院内,谁知早有人报与探春了。探春也就猜着必有原故,所以引出这等丑态来,遂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

一时众人来了。探春故问何事。凤姐笑道:“因丢了一件东西,连日访察不出人来,恐怕旁人赖这些女孩子们,所以越性大家搜一搜,使人去疑,倒是洗净他们的好法子。”探春冷笑道:“我们的丫头自然都是些贼,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既如此,先来搜我的箱柜,他们所有偷了来的都交给我藏着呢。”说着便命丫头们把箱柜一齐打开,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请凤姐去抄阅。凤姐陪笑道:“我不过是奉太太的命来,妹妹别错怪我。何必生气。”因命丫鬟们快快关上。

平儿丰儿等忙着替待书等关的关,收的收。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这却不能。我原比众人歹毒,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凤姐只看着众媳妇们。周瑞家的便道:“既是女孩子的东西全在这里,奶奶且请到别处去罢,也让姑娘好安寝。”凤姐便起身告辞。探春道:“可细细的搜明白了?若明日再来,我就不依了。”凤姐笑道:“既然丫头们的东西都在这里,就不必搜了。”探春冷笑道:“你果然倒乖。连我的包袱都打开了,还说没翻。明日敢说我护着丫头们,不许你们翻了。你趁早说明,若还要翻,不妨再翻一遍。”凤姐知道探春素日与众不同的,只得陪笑道:“我已经连你的东西都搜查明白了。”探春又问众人:“你们也都搜明白了不曾?”周瑞家的等都陪笑说:“都翻明白了。”

那王善保家的本是个心内没成算的人,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那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他敢怎么。他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何况别个。今见探春如此,他只当是探春认真单恼凤姐,与他们无干。他便要趁势作脸献好,因越众向前拉起探春的衣襟,故意一

3

掀,嘻嘻笑道:“连姑娘身上我都翻了,果然没有什么。”凤姐见他这样,忙说:“妈妈走罢,别疯疯颠颠的。”一语未了,只听“拍”的一声,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一掌。

探春登时大怒,指着王家的问道:“你是什么东西,敢来拉扯我的衣裳!我不过看着太太的面上,你又有年纪,叫你一声妈妈,你就狗仗人势,天天作耗,专管生事。如今越性了不得了。你打谅我是同你们姑娘那样好性儿,由着你们欺负他,就错了主意!你搜检东西我不恼,你不该拿我取笑。”说着,便亲自解衣卸裙,拉着凤姐儿细细的翻。又说:“省得叫奴才来翻我身上。”

凤姐平儿等忙与探春束裙整袂,口内喝着王善保家的说:“妈妈吃两口酒就疯疯颠颠起来。前儿把太太也冲撞了。快出去,不要提起了。”又劝探春休得生气。探春冷笑道:“我但凡有气性,早一头碰死了!不然岂许奴才来我身上翻贼赃了。明儿一早,我先回过老太太、太太,然后过去给大娘陪礼,该怎么,我就领。”

那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在窗外只说:“罢了,罢了,这也是头一遭挨打。我明儿回了太太,仍回老娘家去罢。这个老命还要他做什么!”探春喝命丫鬟道:“你们听他说的这话,还等我和他对嘴去不成。”待书等听说,便出去说道:“你果然回老娘家去,倒是我们的造化了。只怕舍不得去。”凤姐笑道:“好丫头,真是有其主必有其仆。”探春冷笑道:“我们作贼的人,嘴里都有三言两语的。这还算笨的,背地里就只不会调唆主子。”平儿忙也陪笑解劝,一面又拉了待书进来。周瑞家的等人劝了一番。凤姐直待服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

(选自《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有删改)

[注]①故事的起因是傻大姐无意中捡到一只香袋,恰被邢夫人看见,邢夫人转交给王夫人。事情几经发酵,于是王夫人下令开始抄检大观园。②薛大姑娘,即薛宝钗。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众人抄检到怡红院时,袭人率先打开自己的箱子、匣子,任凭王善保家的搜检,体现了袭人温顺的性格。 B.“闯进来”“掀开”“捉着”“一倒”“倒出”等动作一气呵成,表现出晴雯性格直率,且对抄检一事极不满。

C.同样是亲戚,薛宝钗处未被抄检,而林黛玉处却被抄检,可见这些人对待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态度是不同的。 D.当探春询问抄检原因时,凤姐先说“丢了一件东西”,后又说“奉太太的命来”,可见凤姐对抄检也很无奈。

7.根据小说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去自领”“该怎么,我就领”等语言描写,表现出探春敢作敢为的性格和对自我尊严的维护。 B.探春对自己被当作贼一样地被下人抄检,感到十分羞辱、委屈,因此“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C.王善保家的以为庶出的探春好拿捏,又自恃身份,僭越封建礼仪去拉扯探春,不料挨了探春一巴掌。 D.平儿、周瑞家的虽然言语不多,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她们在调节、缓和矛盾冲突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8.探春是如何应对抄检事件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小说涉及的人物众多,事件复杂,但叙述有条不紊,这与作者高超的写作手法有关。请结合小说对其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常居门下。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4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逐连兵入城。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诸将乃服曰:“不战而下城,非众所及也。”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武阳以东诸小城皆降。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B.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C.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D.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数相荐举”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含义相同。

B.“遂见亲信”与“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见”字含义相同。 C.“帝闻大惊,让汉曰”与“是以太山不让土壤”(《谏逐客书》)两句中的“让”字含义不同。 D.“欲潜师就尚于江南”与“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两句中的“就”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因此受到光武帝的亲近和信任,并常常住在光武帝的门庭之下。 B.吴汉禀性坚忍,他作战时从马上摔落下来,伤了膝盖,依然裹扎好伤口站起来犒劳士兵,振奋军心。 C.建武十二年春,吴汉率军攻占了广都,又派轻装的骑兵烧了成都市桥,又收服了武阳县以东各个小城。 D.谢丰、袁吉带着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他们还另外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进攻刘尚,使刘尚不能援救吴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4分) (2)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4分) 14.吴汉是如何让鬲县的五姓“相率归降”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满江红·于湖怀古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5

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于湖:县名,今安徽当涂南。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宋金议和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晋明帝所乘的骏马。晋明帝曾暗中骑马探查叛臣王敦的军营。③老奸: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轺:使者所乘之车。⑤渡江天马: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建立南宋王朝。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阕首句中的“千古”“兴亡”“陈迹”等词语紧扣标题“怀古”二字,统领全词。 B.“笑老奸、遗臭到如今”既刻画了反叛者的形象,又直接表达了对反叛者的嘲讽之意。 C.“边书静,烽烟息。通轺传,销锋镝”这几句话很有画面感,且动静结合,含意丰富。 D.这首词运用抒情、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没有运用叙事,感情深沉,语言奇丽。 16.有人说,张孝祥的作品“忧国慨敌的情怀无所不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认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他可以用三年时间达到富民的目的。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对比的手法突出阿房宫中音乐声之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洵《六国论》中,苏洵讲述赵国败亡的原因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杀害良将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表现词人登高望远,所看到的金陵深秋时节最具典型特征的景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舟”是古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常被用来表情达意或营造凄清的氛围,如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句子“____________”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句子“____________”。

④⑤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档案记载,1935年时的统计,平凉境内左公柳的数目多达八千,而到了1998年,新疆全区的左公柳只剩二百零二棵。其中大部分存于柳湖公园,有一百八十七棵。看来我十年间两到柳湖还是来对了,这里确是左公遗泽最多处。但1998年到2013年又过了十五年啊, ① ,大树飘零,左公柳还在锐减。

那天,我到柳湖去,想穿越时空一会左公的音容。只见湖边星星点点,隔不远处就会出现几株古柳,躯干总是抬头向上的,但树身实在是老了,表皮皴裂着满是纵横的纹路,如布满山川戈壁的西北地图;齐腰处敞开黑黑的树洞,像是在 ② 地呼喊;而它的根,有的 ③ 地抓地入土,吸吮着岸边的湖水,有的则青筋暴突、抱定青石,如西北风霜中老人的手臂。但不管哪一棵,则一律于枝端发出翠绿的新枝。新枝密浓如发,披拂若裾,在秋日的暖阳中绽出恬静的微笑。柳湖公园正在扩建,岸边补栽的新柳的柔枝嫩叶随风摇曳,如儿孙绕膝。而在柳湖之外,已是绿满西北,绿满天涯了。我以手抚树,读着左公柳这本岁月的天书,端详着这座生命的雕塑。古往今来于战火中不忘栽树且卓有建树的将军恐怕只有左宗棠一人了。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6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书店可以提供一种情绪的交换,它的情感抚慰作用在电商的影响下一度被轻视。书店的书香以及安静的氛围, ① 。在书店看几页书,喝一杯咖啡,轻声聊几句天,对于浮躁的城市人而言具有明显的治愈作用。即便身边是陌生人,也会因为共同拥有的爱书人的身份,而 ② ,从而得到一份群体认同感。平静而愉悦的书店体验,不可被替代。

长久以来,书店一直被当作城市景观和重要的文化地标。前几年,每逢实体书店倒闭,总会出现不小的惋惜声浪。人们在路过书店时看到紧闭的大门,也会感到惆怅与失落。从各种层面来看,大家都没有做好接受实体书店消失的心理准备。而2022年的春天,实体书店在全国范围内的复苏,可以被视作读者群体的一次集体的文化行动。他们积极投票,尝试挽留和保护实体书店。对这一意识与行为,我们要加以引导并重视,将其有效地发挥到实体书店的发展与维护的工作当中。

城市离不开实体书店。越是繁华的商业地带,越需要实体书店的存在。 ③ ,可以对冲强烈的商业味道。虽然在众多争抢眼球的广告品牌包围中,实体书店像一座孤岛,但正是这座孤岛的存在,让人拥有了一份安定与从容。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两千多年前,孟子在谈到人与动物的区别时说道:“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正如孟子所言,人与动物相区别的东西其实就那么一丁点儿,这一点也正是人禽相别的界线及做人的底线,坚守住这一点(存之)就能成为君子,而丢掉了这一点(去之)就和动物差不多。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7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而不需要靠加入现代元素”分析错误,材料二第5段指出,应积极推动“乡村古韵”与“现代气息”相互交融)

2.A(“材料一更侧重于论述当前保护传统村落的得失与前景”说法错误,材料一并没有论述当前保护传统村落的得失与前景)

3.D(D项把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相结合,符合材料一的观点。A项,“把村中居民全部迁出”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发展。B项,“模仿欧洲古城堡的样式对古村落的古建筑进行改造”不是对传统村落的保护。C项,只保护不发展)

4.①保护传统村落,要保护与发展相配合。既要保护传统村落,也要让村容村貌更美,让村民生活更便利。②保护、利用、传承是一体的,不能顾此失彼,只做好其中某方面不利于传统村落发挥作用。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才是真正对传统村落负责。(每点2分,能结合材料内容分析,意思接近即可)

5.①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的缩影,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记忆。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民族记忆。②保护传统村落能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③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基因库”,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藏匣”。传统村落保存着珍贵的历史信息与文化景观,极具文明价值和传承意义。④保护传统村落,推动“乡村古韵”与“现代气息”相交融,能让更多传统村落的文化遗存焕发生机和风采。(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能结合材料分析即可)

6.D(“可见凤姐对抄检也很无奈”错误,那只不过是凤姐的推托之词)

7.B(“……因此‘说着,不觉流下泪来’”说法错误,流泪是因为探春认为抄家是“自杀自灭”的行为,为贾家痛心疾首)

8.①探春认为抄检是“丑态”,早早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②探春把自己的箱柜等物全都打开,请凤姐去抄阅,但不许他们搜查自己的丫鬟。③面对凤姐的托词,探春明嘲暗讽,据理力争,不卑不亢。④面对刁蛮无理的下人,探春训斥怒骂,出手教训。(每处1分)

9.①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叙事。抄检先从上夜的婆子处开始,依次经过怡红院、潇湘馆、探春处。②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在抄检的过程中重点写在探春处的故事,突出探春的形象,其他都略写。③运用对比、类比的手法。面对抄检时,将袭人与晴雯的态度进行对比,将晴雯与探春的态度作类比。④运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叙事。第三人称叙事不受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展现各色人物的形象特点,反映现实更加灵活自由。(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0.C[(原文标点)明年春,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11.B(A项,两个“数”都译为“多次”。B项,第一个“见”译为“被”,第二个“见”译为“看见”。C项,第一个“让”译为“责备”,第二个“让”译为“拒绝”。D项,两个“就”都译为“靠近,靠拢”) 12.A(“说话少有文采”不是吴汉受到光武帝的亲近和信任的原因)

13.(1)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依凭江的北岸为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的南岸。(2)于是竖起许多旗帜,使烟火不熄,叫士兵在夜里衔枚前进,他带领士兵与刘尚合并了兵力,谢丰等没有发觉。 [第(1)小题的关键点:“乘利”译为“趁着胜利”;“阻”译为“依凭”;“将”译为“率领”。第(2)小题的关键点:“绝”译为“灭绝”,引申为“熄灭”;“引”译为“带领”;“不觉”译为“没有发觉”。每小题关键点各1分,大意1分]

8

14.①吴汉下令禁止攻打鬲县五姓。②吴汉送上檄书,上报郡里,让他们逮捕有罪的地方长官。③吴汉派人前往鬲城谢罪。(每点1分) 【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匆忙之际便不能用言辞表达自己的意图。邓禹和众将很多人都了解他,多次向光武帝举荐他。等到后来有机会被召见时,便受到光武帝的亲近和信任,并常常住在光武帝的门庭之下。建武二年,(光武帝)封吴汉为广平侯。第二年春,吴汉把苏茂围困在广乐,周建招集十多万人去广乐援救苏茂。吴汉率领轻装的骑兵冲上去,与敌人作战,结果没有取得胜利,自己从马上摔落下来,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周建等人于是集结军队进入广乐城。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而您现在躺卧在床,众人的内心都非常恐惧啊。”吴汉这时猛然裹扎伤口,站起身来,叫人杀牛犒劳士兵,并下令军中说:“今天是封侯之时,大家好好努力啊!”于是士兵们激奋起来,气势倍增。第二天,大家一齐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

当时鬲县有五个大的家族一起驱逐他们的地方长官,占据县城造反。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他们,吴汉没有接受这种说法,说:“导致鬲县人造反的原因,都是县里的长官有罪啊。胆敢轻率冒失进兵的人,斩首!”吴汉于是送上檄书,上报郡里,让他们逮捕那个地方长官,并派人前往鬲城谢罪。那五个大的家族非常高兴,随即相继归顺投降。各位将领这才心服,说:“不用交战就夺得城池,这不是大家能赶得上的。”第二年春季,敌人带着五万多人夜里进攻吴汉的营垒,军中士兵受惊,一片混乱,而吴汉仍然卧着不动,不久士兵们就安定下来。就在当夜,吴汉派遣精干的士兵冲出营帐,突然攻击敌人,大败敌人的军队。

建武十二年春,吴汉进军进攻广都,攻下了它。接着,吴汉派轻装的骑兵去烧成都市桥,武阳县以东各个小城便尽数投降。光武帝告诫吴汉说:“你只坚守广都,等待敌人来进攻,不要与他们交兵作战。如果敌人不敢来犯,你就转移营地,逼近敌人,等待他们力气衰弱,才可以攻打他们啊。”吴汉趁着胜利进逼成都,依凭江的北岸为营垒,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的南岸。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大吃一惊,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呢!与刘尚的营帐隔开来,如有紧急情况,就不能再互相联系了。”诏书还没有到达,这时谢丰、袁吉带着十多万军队进攻吴汉,他们还另外派别的将领带着一万多人进攻刘尚,使他不能援救吴汉。吴汉与敌人大战一天,军队失败,逃入营垒。吴汉于是召集诸位将领激励他们说:“我想要把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成败的关键,就在此一举了。”于是竖起许多旗帜,使烟火不熄,叫士兵在夜里衔枚(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前进,他带领士兵与刘尚合并了兵力,谢丰等没有发觉。第二天,吴汉全部的士兵迎战敌人,于是大败敌人。

15.D(“没有运用叙事”错误,下阕前两句运用了叙事)

16.①开篇直抒胸臆,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担忧。直言自古以来,国家兴亡都让人倍感凄凉。②运用晋明帝平反的典故,表达了对晋明帝的赞扬,意在提醒当今朝廷要对敌人保持高度的警惕。③“销锋镝”意味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表达了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④词人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的中兴,而不要只图一时的苟安。⑤词人盛赞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传承千载的气象,表达了对南宋朝廷能重振基业的期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7.(1)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 (2)管弦呕哑 多于市人之言语 (3)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4)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

9

(5)老病有孤舟 着我扁舟一叶

(每空1分,若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均不得分)

18.①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光阴荏苒) ②撕心裂肺(声嘶力竭) ③悄无声息(不声不响、默不作声)(每处1分,若有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也可得分)

19.古往今来,恐怕只有左宗棠这一位将军在战火中不忘栽树,并且卓有建树。(写出两个分句得1分,写出三个及以上得2分)

20.①“躯干总是抬头向上的”将左公柳拟人化,写出了左公柳昂扬向上、努力求生的生命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左公柳的赞美。②把“表皮皴裂着满是纵横的纹路”比喻成“布满山川戈壁的西北地图”,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左公柳历经岁月沧桑的特点。(每点1分,言之成理的即可得分)

21.我们要重视并加以引导,将其有效地利用到实体书店的发展与维护的工作当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加以引导并重视”应改为“重视并加以引导”;二是搭配不当,“发挥”应改为“利用”。改对一处得1分,改对两处得3分,意思改对即可)

22.①拥有去除浮躁的功能 ②产生一种无形的共鸣 ③实体书店的文化气息(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23.略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