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政治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河南大学

政治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河南大学

来源:爱站旅游
绪论单元测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答案:A

2. 政治经济学在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时必须联系( )

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 B: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利益 D: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 答案:B

3. 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 )

A: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 C:上层建筑决定的 D:生产方式决定 答案:B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

A: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B:辩证唯物主义方法 C:历史方法 D:科学抽象法 E:逻辑方法 答案:ABCDE

5.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们的生产关系。斯大林认为,生产关系包括( )

A:生产方式 B:上层建筑 C:产品分配形式

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生产关系

E: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 答案:CDE

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公开主张和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是无产阶级的政治

经济学。 ( ) A:错 B:对 答案:B

7. 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同西方经济学理论及各种流派根本区别开来的是唯

物史观。( )

A:对 B:错 答案:A

8. 政治经济学直接以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为研究对象。( )

A:对 B:错 答案:B

9.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关系。( )

A:对 B:错 答案:A

1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 )

A:对 B:错 答案:A

第一章测试

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是从( )开始

A:货币 B:商品 C:产品 D:纸币 答案:B

2. 资本主义社会最简单、最普遍和最基本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B:商品交换关系 C:金钱关系 D:阶级关系 答案:B

3. 不同的具体劳动能创造出不同的( )

A:商品的使用价值 B:商品的价值 C:商品的价格

D:商品的交换价值 答案:A

4. 一切商品对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的含义是

( )

A:这一论断否定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要素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主导因素 C: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的统一

5.

6.

7.

8.

9.

10.

D:商品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意义 答案:C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它是在( ) A: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答案:C 商品是( )

A: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体 B:是历史的范畴

C:为满足生产者自身需要的劳动产品 D: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E: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答案:BDE

商品的价值是( ) A:商品的社会属性

B:是商品使用价值大小的表现 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人类劳动

D:体现在物上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E:商品的自然属性 答案:ACD

当商品的实际生产量小于市场需求量时( ) A:供过于求

B: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小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大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供不应求

E:商品在市场上实现的价值量会大于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的量 答案:BDE

将经济现实作为研究的起点,从实在的经济现实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 ) A:错 B:对 答案:B

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满足人的需要的某种属性。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A:对 B:错 答案:B

第二章测试

1. 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 C: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D: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答案:D

2. 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可作为支付手段 C: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D:自身也有价值 答案:D

3. 形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是( )

A:纸币发行量等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B: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C:纸币发行量少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D:纸币发行量限于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 答案:B

4. 各种商品的价值统一地表现在某一种商品上,这一价值形式是( )

A:货币形式 B:一般价值形式 C:扩大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价值形式 答案:B

5. 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有( )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B:货币发行量 C:商品的价格水平 D:商品价格总额 E:货币流通速度 答案:ACDE

6.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A:错 B:对 答案:B

7.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

A:错 B:对 答案:A

8. 流通中的货币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和货币的总量。( )

A:错 B:对 答案:A

9.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 A:错 B:对 答案:A

10. 纸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

A:错 B:对 答案:A

第三章测试

1. 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A:对 B:错 答案:A

2.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

A:对 B:错 答案:A

3. 价格的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

A:错 B:对 答案:A

4. 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是有缺陷的。( )

A:对 B:错 答案:A

5. 商品经济最典型的形态是简单商品经济。( )

A:对 B:错 答案:B

6.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 B:按劳分配规律 C:价值规律

7.

8.

9.

10.

D:商品竞争规律 答案:C

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 A:机器的出现

B: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C:货币的使用 D:社会分工 答案:B

有关市场体系,正确的说法是( ) A:指互相联系的各类市场合同

B:指互相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整体 C:不包括消费资料市场 D:指互不联系的各类市场 答案:B

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价格与价值不一致,这说明( ) A: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B: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C:商品的供求关系可以改变价值规律 D:价值规律有时不发挥作用

E: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一种趋势 答案:AE

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 A:市场竞争

B:资源的有效配置 C: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D:供求关系的变化 E:价格波动 答案:ADE

第四章测试

1.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开始的时间是(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B:16世纪末 C:18世纪末 D:17世纪末 答案:A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物质技术基础是( )。

A:机器技术 B:新石器技术 C:旧石器技术

3.

4.

5.

6.

7.

8.

9.

D:手工技术 答案:A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是( )。 A:18世纪70年代 B:18世纪30年代 C:18世纪60年代 D:18世纪末 答案:C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 )。 A:生活享受

B: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C:剩余价值生产 D:人民大众的消费 答案: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方式有( )。 A:对农村居民土地的剥夺 B:殖民制度 C:国债制度

D:惩治被剥夺者的血腥立法 答案:ABC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的经济必备条件是( )。 A:拥有大量货币财富的少数人 B:创新精神

C:资产阶级政治革命

D: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并具有一定人身自由的劳动者 答案:AD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有( )。 A:私人资本所有制 B: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C:国家资本主义私有制 D:法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答案:ABC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市场运行角度有( )。 A: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 B:垄断资本主义 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答案:BCD

20世纪初工业垄断组织有( )。 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答案:ABCD

10.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外经济关系主要是商品资本输出。( )

A:对 B:错 答案:B

第五章测试

1. 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 ) 。

A:抽象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C:抽象劳动而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D:具体劳动而增殖 答案:B

2.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

( )。

A:劳动者创造剩余价值的时间

B:劳动者再生产自身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C:具体劳动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D:劳动者创造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 答案:B

3. 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 。

A: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B:绝对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C:个别企业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D: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答案:A

4. 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耗费的

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的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属于( )。 A:超额剩余价值 B:剩余价值 C:相对剩余价值 D:绝对剩余价值 答案:A

5. 从整个社会来讲,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 )。

A:剩余价值率仍会提高

B: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量不会增加 C:劳资矛盾会完全消除

6.

7.

8.

9.

10.

D:工人所受剥削程度就会有所减轻 答案:A

某资本家经营的服装厂工作日为12小时,剩余价值率200%,在工人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了20%,假定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剩余价值率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变化变现为( )。

A:剩余价值率提高至275% B:剩余价值率提高至300%

C:剩余劳动时间延长为8.8小时 D:剩余价值率提高至250% E:剩余劳动时间不变 答案:AC

雇佣工人创造的新价值在量上等于( )。 A: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B: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C:不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之和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E:商品价值与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的差额 答案:AE

工人的工作日分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 ) A:对 B:错 答案:B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力并让劳动力的承担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因此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可以在任何社会形态下存在,并不具有特殊性。( ) A:对 B:错 答案:B

剩余价值生产的三种基本方法分别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超额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A:对 B:错 答案:B

第六章测试

1.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 ) 。

A: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统一 B: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 C: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2.

3.

4.

5.

6.

7.

D: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答案:B

生产资本的循环特点是( )。 A:表达了生产目的是满足社会需要 B:充分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C:表达了生产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 D:包含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循环 答案:B

生产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 ) 。 A:资本的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B:资本磨损程度的快慢

C: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 D:资本的补偿金额的多少 答案:A

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资本有机构成4:1,m’=100%,其年剩余价值量和剩余价值率分别是( )。 A:40万,100% B:80万,400% C:80万,100% D:40万,400% 答案:B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使( )。 A:年剩余价值率提高 B:剩余价值率提高 C:劳预付总资本增加 D:预付可变资本增加 答案:A

货币资本是( )。 A:生产资本的组成部分 B: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

C: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种职能形式

D: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做准备的资本 答案:BCD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B:生产阶段 C:流通阶段 D:销售阶段 答案:ABD

8. 固定资本就是不变资本,流动资本就是可变资本。( )

A:对 B:错 答案:B

9.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就是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 )

A:对 B:错 答案:A

第七章测试

1. 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 。

A:价值率等于利润率 B: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 C:价值率小于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答案:B

2.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竞争形成:( )。

A:垄断价格 B:商品平均价值 C:生产价格 D:平均利润率 答案:D

3.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内部竞争形成:( )。

A:商品垄断价格 B:商品社会价值 C:商品生产价格 D:商品个别价值 答案:B

4. 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 )。

A: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B: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D: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 答案:D

5.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商业电源的劳动

B: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

C: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D: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 答案:C

6. 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 )。

A: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 C: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 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 答案:CD

7. 资本主义地租的具体形式有 ( )。

A:矿山地租 B:垄断地租 C:绝对地租 D:级差地租 答案:ABCD

8.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个别企业有机构成提高,利润率就会降低,两者成

反比。( ) A:错 B:对 答案:A

9. 商业资本参加利润平均化降低了平均利润率,这对产业资本是不利的。( )

A:错 B:对 答案:A

第八章测试

1.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进步性的具体表现有( )。

A:促进了表面上的法律平等和自由 B:推动了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 C:促进了资源配置世界市场化 D:促进了生产社会化 答案:ABCD

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有( )。

A:生态恶化 B:经济危机 C:自由平等 D:两极分化 答案:ABD

3. 资本主义国家对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有( )。

A:经济自由主义 B:经济计划化

C:实施“私有化”政策 D:建立国有企业 答案:CD

4. 资本主义国家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有( )。

A:货币政策 B:收人政策 C:产业政策 D:财政政策 答案:ABCD

5. 资本主义国家对收入分配关系的调整有( )。

A:税收调整 B:失业保险 C:养老保险 D:医疗保险 答案:ABCD

6. 资本主义国家对国际经济政策的调整有( )。

A:国际经济组织

B: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 C:国际会议 D:货币政策 答案:ABC

7.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 A:对 B:错 答案:A

8.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共产主义生产方式取

代。( ) A:对 B:错 答案:A

9.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诞生以来从未进行过自我调整。( )

A:错 B:对 答案:A

10. 在资本主义国家,国有化和私有化不过是实现资本利益的两个不同手段。

( ) A:错 B:对 答案:B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