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临床观察。
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相关科室就诊的50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实验组25例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两组患者护理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实验组患者中,7例治愈,11例显效,6例进步,1例无效,总有效率高达96%,对照组患者中,3例治愈,7例显效,9例进步,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6%,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1.2.2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
(1)功能锻炼。由不同患者的身体情况与病情以及各自的爱好选择锻炼方法:①步行。早晚各一次,持续半小时,速度保持50-100m/min;②慢跑。每天1-2次,持续20分钟,速度保持100-120m/min;③气功。每天2次,每次持续20-30分钟。吐纳炼丹功结合足趾的伸缩、抬脚运动,膝盖屈曲、下垂并进行左右摆动,辅以踝关节抖动等活动。④布格运动。患者保持平卧,将患肢抬高40-50°并保持2-3分钟。与此同时,活动踝关节与脚趾,重复6-8遍,每日两次[2]。
(2)负压治疗。采用“肢体正负压四功能治疗机”进行治疗。首先将患者保持坐卧或者仰卧体位,把患肢置于机器的治疗舱,如果是双患肢,需进行分次的治疗。仓内的治疗压应控制在
-10.7-17.3kpa,通常取13.3kpa为常用值,10-20次是1个疗程,每次治疗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进行1-2次治疗。如果患者存在感染的现象,应先将感染控制以后再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感染的扩散[3]。
1.3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情况对比详见表1。
注: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主要表现症状为:动脉内膜有粥样硬化的斑块,腔内形成可继发血栓,管腔逐渐变窄,严重的会造成闭塞,导致缺血性病变的发生。诱发该病的确切原因尚待考证,通常情况下将该病与感染、寒冷、激素、吸烟以及血液凝固性的提升联系起来,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属于某种遗传因素的自身免疫性病症。目前的公认学说主要有血栓形成、脂质渗入、平滑肌增值以及内膜损伤等学说。到目前为止,该病的治疗还不存在指定的特效药物,通常采取
的治疗手段是活血化瘀、抗血小板的凝聚以及扩血管等,而在这个基础之上,再采取综合性康复护理就显得异常重要。
根据本研究得出的结果不难看出,以常规药物辅以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作用,可将普通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从76%提升至96%,充分体现了康复护理的效果。所以,针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个体差异与爱好,对其制定合理的运动锻炼以及负压吸引的康复护理方案,不但对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的临床症状起到了有效的缓解作用,还能有效预防它的发生与发展,达到良好治疗的效果[4]。
综上所述,相比于传统的常规护理手段,康复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并不断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吴荔红,易志刚,方青枝等.65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4):77-78 [2]方青枝,易志刚,陈爱珠等.康复护理应用在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1):68-69,103
[3]冯银平.老年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6):1390-1391
[4]张红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6):56-5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