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清溪中学八年级周测自查题
语 文 试 卷(三)
(出题人: 2012年10月15日)
班别: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基础(35分)
1、古诗文默写。(10分)
(1)夜久语声绝, 。
(2)青青园中葵, 。 ,万物生光辉。
(3) ,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 。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 (5)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无丝竹之乱耳, 。 2、根据拼音写汉字。(10分)
(1)高高地耸立着一堆wǎ lì( ) ,它的本来面目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2)在不可名状的chén xī( )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3)只要有人提起南斯拉夫,我就想起克拉库耶伐次和那儿被敌人shā lù( )的那一刻。
(4)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huāng miù( )的画面。 (5)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g rán wú cún( )。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5分)
A.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5月21日清晨,福州市民如愿以偿地观赏到日环食奇观。 C.各地中小学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D.由于张丽莉老师舍己救学生,被网友誉为“最美女教师”。
4、从下列词语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描写父亲爱你的一个片段 (5分)
焦灼 悠闲 沙哑 颤巍巍 怒不可遏 温声细语
5、标题是对消息核心内容的概括,请在下面这则消息的横线上补写标题(10字以内)。(5分)
八年级语文周测试卷二(共4页)
- 1 -
本报讯,今天是徐州沦陷纪念日,9名抗日老战士相聚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记者了解到,9名老人分别来自上海、北京、镇江、济南、南京、长沙等地,但都是徐州籍,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也已83岁。值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老人们相约在徐州沦陷日前夕,相聚到徐州,重话昔日的峥嵘岁月,再游当年生活、战斗过的地方。
前日上午,他们参观后感叹徐州的变化太大了。这些耄耋老人谈起徐州沦陷前后的战斗经历,激昂慷慨,还激动地唱起了《救亡军歌曲》。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句中划线的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分)
A、花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皆叹惋 皆出酒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神情与苏黄不属 D、便舍船 屋舍俨然 7、翻译句子:(5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8、本文写到“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请你推测出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叹惋的是什么?(5分)
9、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处处志之”后却“不复得路”,说明桃花源里的人不希望自己被打扰。 B、“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 C、选文可以概括为渔人进入和离开桃花源。
D、桃花源景色优美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二)现代文阅读(40分)
阅读10—13题,回答文后的问题。 (20分)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
八年级语文周测试卷二(共4页)
- 2 -
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10、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5分)
11、联系上下文,说以说“敌人的愿望”是什么?(5分)
12、任选一句,品味语言(5分)
A、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 B、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13、请选择理解有误的一项( )(5分)
A、选文介绍了老头子生活的环境、外貌、性格、工作范围等方面。 B、第2段的景物描写起着渲染故事的气氛,增添战斗的诗情画意。
C、“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这句话体现了老头子过于自尊的性格。
D、选文提到老头子性格的核心是“过于自信和自尊”,也是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伏笔。 阅读14—17题,回答文后的问题。 (20分)
父 亲
⑴一个老者蹲在阳光里,从清早开始,他在这儿蹲了整半天了。
⑵此刻,他正清点他半天的收获,一张张皱巴巴的票子在他的膝盖上展平,然后,小心翼翼地叠好。他是来卖油果儿的。自从儿子娶了那个女人回来,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然而,他总得谋一个生计。于是他想出个主意,每天到对门店里揽一篮儿油果,拿到这儿来卖。行人如潮,谁也不去注意他。
⑶一天,她背了画夹子偶尔经过这儿,目光一下子被他吸引住了。她胸前别着枚好看的校徽。这些日子,她正为毕业作品犯愁。
⑷她走向他,像株小白杨。小白杨轻轻叫了一下:“老人家,我给您画张像,好吗?” ⑸画像?他瞪起眼,脸绷得紧紧的。继而,他抬起头,眯着眼睛打量了她一会,嘴角狡黠地咧了一下:“好吧。不过,这些油果儿你全买了。”
⑹“嗯。”她应着。
⑺“五毛一个,十个,拿五块吧!”他转而一想,忽然想“敲”她几个。她踌躇了一会儿,
八年级语文周测试卷二(共4页)
- 3 -
掏出钱递过去。他犹豫了片刻,将五块钱捏在手里。
⑻他往阳光里挪了挪,背靠着一截老树。她打开画夹子,用恬静、温柔的眼睛注视他。他让她看得浑身不自在,避开她的目光,朝远处看去。远处,有些迷蒙,一位年轻的父亲牵着他的儿子,一路上蹦过来,那顶小花帽真漂亮,他叹了口气,眼底闪过一丝温情,然而,温情一瞬间便过去了。
⑼她合上画夹子,将十个油果儿留给老人,要了他的地址和姓名,像一朵云飘走了。 ⑽两个月后,他收到她寄来的信,信中还有一张市美术馆画展的参观券。
⑾展览厅里,许多人围着一幅画,他也好奇地挤了进去,画面上一个苍老、寂寞的老人,蹲在一株老树下。老人的目光阴沉而悲哀,一缕阳光留恋地停在他的脸上,他的眼里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他和他对视着。他猛然间发现这个老人正是自己,他的脸陡然羞得绯红。半天,他将目光游出这幅画,在一张小纸片上,吃力地读到那两个字:“父亲”。
⑿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有那么好几次,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像虫一样爬出眼眶。
⒀好些日子过去了,美术馆前,有个老者总蹲在那儿,手里捏了把皱巴巴的票子,说是要给女儿的。
14、第⑵段中画线的“那个女人”改为“媳妇”好不好?为什么?(5分)
15、你怎样理解第⑿段中的“父亲,这熟悉而遥远的名字”?(5分)
16、为什么画面上父亲的目光“阴沉而悲哀”,又透出“一丝慈祥与温情”?(5分)
17、对文中“父亲”的行为你如何评价?(5分)
(三)课外文言文(5分)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 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分)
①永之氓咸善游 咸: ②有顷,益怠 怠: 19.翻译句子。(2分)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20.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八年级语文周测试卷二(共4页)
- 4 -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清溪中学八年级周测自查题
语文试卷(三)答案
一、基础(40分)
1、古诗文默写 (1)如闻泣幽咽
(2)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3)牧人驱犊返 长歌怀采薇(4)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5)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6)无案牍之劳形 2、瓦砾 晨曦 杀戮 荒谬 荡然无存 3、B
4、我不小心把爸爸珍爱的花瓶打碎了,我知道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果然,爸爸怒不可遏地挥起巴掌,但看到我颤巍巍的样子,他跺跺脚,叹了口气,把高扬的手放了下来。 5、老战士聚徐州话往昔 6、B
7、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都可以听到。 桃源人就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 8、①渔人说 的内容:朝代的变更、到处都充满战争。②为外面的 世界如此黑暗动乱而叹惋;为外面的人没过上安定平和的生活而叹惋。 9、A
10、交代老头子生活的背景,说明敌人封锁严密,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 11、封锁苇塘,使我们的队伍缺少粮食供给而被打垮。
12、A句,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头子的精干、机警、老当益壮。 B句,“飘”字,写出了老头子划船技术熟练,小船行驶快,活跃在白洋淀英雄们的乐观、积极。 13、C
14、不好。感情色彩不同。“那个女人”中包含了“怨恨”“讨厌”的感情,而“媳妇”有喜欢之情。 15、“熟悉”是因为他有儿子、儿媳,是一位父亲。“遥远”是因为儿子、儿媳对他不孝,远远地躲开他。
16、儿子、儿媳的不孝,生活的艰难,使他的目光充满“阴沉”和“悲哀”;每当他看到年轻父亲牵着儿子时,总会牵动他内心深处的“温情”和曾作为父亲的“慈祥”;但这“温情”和“慈祥”只是瞬间便逝的,因为现实中父亲的角色已离他十分遥远了,所以这“慈祥”“温情”只是“一丝”而已。 17、“父亲”是一位温和、善良、勤劳和质朴的老人,同时带有几分小商贩的狡黠。 18、咸,全,都 怠:疲倦、疲惫
19、其中一个人竭尽全力也游的不像平常那么远。
20、原因是他腰上缠了钱又不舍得扔。道理是一个人盲目崇拜或迷恋某件东西已到了成为痼疾的时候,就会完全丧失理智,在生死关头分不清主次利弊,连性命也不顾了。
翻译:
永州的百姓都善于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涨,有五、六个人乘着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时,船破了,船上的人纷纷游水逃生。其中一个人尽力游泳但仍然游不了多远。他的同伴们说:“你最会游泳,现在为什么落在后面?”他说:“我腰上缠着一千文钱,很重,所以落后了。”同伴们说:“为什么不丢掉它呢?”他不回答,摇摇他的头。一会儿,他更加疲困了。已经游过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极点,愚昧到了极点,自己快淹死了,还要钱财干什么呢?”他又摇摇他的头。于是淹死了。我对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这样,难道不会有因为大的利益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吗?于是写下了《哀溺》。
八年级语文周测试卷二(共4页)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