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杂交水稻六优385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杂交水稻六优385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来源:爱站旅游
试验研究2016.12 岩业 3j 杂交水稻六优385产量构成因子 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蔡 源1 黄宗洪z甘 雨z 向关伦 杨占烈z 郭 慧 潘建慧 龙江辉 (1.贵州大学农学院 贵阳5 50025;2.贵州省水稻研究所 贵阳550006) 摘要:为了进一步探究杂交水稻新品种六优385的高产潜力和高产途径,利用区域试验结果,对其 全生育期、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回 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六优385产量相关性最大的因子是穗实粒数,r= 0.598 1,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回归分析建立了与产量显著相关的3个性状的回归方程:Y=-204.868 4+ 4.114x 一1.142x +2.707 6X 。通径分析表明:实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明确了各性 状对产量的贡献大小顺序为穗实粒数>千粒重>有效稳>生育期>株高。 关键词:六优385:产量;相关性:回归分析:通径分析 在水稻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过程中 产量受品种 主要以山区为主,气候变化最为突出,低温危害是主 自身遗传因素和栽培、环境等外在因素双重作用。不 要自然危害,直接或间接影响水稻产量;产量是育种 同品种在相同自然生态条件和栽培措施下、同一品 研究的主要目标之一,与生育期、有效穗、每穗着粒 种在不同自然生态条件和裁培措施下,产量和植株性 数、结实率、千粒重等性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 状往往表现差异很大【lJ。水稻产量与生育期、株高、有 性[61,水稻产量是由亩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 效穗、穗长、穗实粒数、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粒重等多个性状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明确这些性 等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21。不同高产品种 状与产量及性状间的相互关系,对于制定水稻高产 间,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以及相关方程也不 栽培措施作用重大 。 同[31。黄一劲等【4】对杂交水稻汕优63的产量构成进行 为了探明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 研究,结果表明,产量与有效穗数、结实率和每穗总粒 六优385产量构成因子对产量的贡献,本文作者以 数呈显著相关,其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 2012—2013年区域试验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数据 次是结实率和每穗总粒数 千粒重对产量影响不大。 进行总结和分析,明确其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影响 梁世胡等【51对68个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 程度的关系,为进一步推广应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株高、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 1材料与方法 与单株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单株有效穗 以杂交水稻新品种六优385为供试材料.数据 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 来源于2012—2013年贵州省杂交水稻区域试验 大,均达极显著水平。提出杂交水稻高产育种应保持 20个(次)试点的汇总资料,试验点分布于贵州省海 高的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实粒数,将千粒重控制在合 拔254—1 300 m的l0个不同生态区域,各承试单位 适水平上。张家洪等t61研究表明.对于贵州来说,地域 均按统一的试验实施方案进行试验,田间试验设计 基金项目:贵州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GZCYTX2016—0601);水稻种质创新及高效育种与栽培技术体系研究[黔农科院自主 创新科研专项字(2014)19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与强优势杂交种的创制”(2016YFD010I100)。 作者简介:蔡源(1993一),女,贵州贵阳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 通讯作者:黄宗洪(1956一),男,贵州贵阳市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一153— 虐业相通地 2016.12试验研究 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0.02亩.四 15.93%之间。变异性状最大的是穗总粒数,变异系数 周设保护行,所有参试品种同期播种、移栽.耕作栽 为l5.93%;其次是穗实粒数,为15.61%;再次是有效 培措施比当地大田生产水平略高,防治病虫害。试验 穗,为10.77%;最小的是千粒重,只有3.47%。各性状 观察记载按《贵州省水稻品种区域试验技术操作规 的变异系数大小为: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有效穗>结 程》执行。数据采用Excel统计,用DPS数据处理系统 实率>产量>株高>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而对照品 分析【81。 种中优169(见表2)的变异系数范围于3.2% 32.18% 之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株高,最小的是千粒重。整 体变异系数大小为:株高>穗总粒数>穗实粒数>产 2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变异性分析 杂交水稻新品种六优385的9个农艺性状的变 量>有效穗>结实率>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结果表 异性分析如表1所示,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在3.47%~ 明:六优385各个农艺性状中主要品种自身遗传因 表1 六优385主要农艺性状变异性分析 稳产、高适应性的品种。 素控制的千粒重等性状在不同生态区域表现变异性 优169.是一个高产、2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 较小.而受外界气候环境和栽培水平等因素影响的 2.的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有效穗、结实率等性状变异 六优385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相关分析结果 株高、穗长、穗总粒数、穗实粒 略大。与对照中优169基本一致,但对照变异范围较 见表3。产量与生育期、大.且同一性状的变异系数较大,表明其受环境影响 数、结实率、千粒重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大小为:穗实 较大,因此.六优385的主要性状稳定性优于对照中 粒数>穗总粒数>株高>全生育期>结实率>千粒重>穗 一】54- 试验研究2016.12 摩业孛臼ijt 注:“ 表示在0.05水平上的相关显著性;“ 表示在0.01水平上的相关显著性。 长>有效穗。产量与有效穗呈负相关(rz一0.198 7),而 (X )、穗实粒数(X )、结实率(X )、千粒重(X。)为自变 与其他农艺性状均呈现正相关,其中与穗实粒数、穗 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与产量(Y)的最优回 总粒数相关系数r=O.598 1料和r=O.460 3 。在其他 归方程:Y=一204.868 4+4.1 14X广1.142X5+2.707 6X6, 性状间,穗总粒数与穗实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z 方程共筛选出3个对产量有显著效应的自变量。分 0.810 7),与有效穗呈极显著负相关(r=一0.62);穗实 别为全生育期(X。)、穗总粒数(X )、穗实粒数(X ),方 粒数与株高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O.605 4),与穗长达 程的意义为:当3个自变量中其他两个取固定在试 到显著正相关(r=O.570 8),与有效穗达到极显著负相 验范围内某一水平时,生育期(X。)每增加1天,产量 114 kg;穗总粒数(X5)每增加l粒,产量 关(r一0.757 7);穗长与株高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 (Y)增加4.142 kg;实粒数(X6)每增加1粒,产量(Y) 0.741 1),与有效穗达到极显著负相关(r一590 2),与 (Y)减少1.7076 kg。通过该方程可来预测其产量。 生育期达到显著负相关(r=一0.453 4);有效穗与株高 增加2.达到极显著负相关(r:=一0.607 8)。相关分析的结果说 2.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分析 明.要保证六优385获得高产应重点以提高穗实粒 期,增加结实率。 2.3各性状的回归分析 利用通径分析可以区分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直接 数和穗总粒数为主.控制无效分蘖、保证株高和生育 作用和间接作用.并可估量各分量对总决定度的相 对贡献。本研究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通径分析 如表3所示,探讨全生育期(X。)、株高(X:)、有效穗 为了定量描述各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全生育 (X,)、穗长(X )、穗总粒数(X )、穗实粒数(X )、结实 期(X,)、株高(X:)、有效穗(X,)、穗长()【4)、穗总粒数 率(X7)、千粒重(X8)对产量(Y)的直接作(下转212页) 表4六优385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一155— 摩业 jj抛 2016.12粮食作物 (上接1 5 5页)用和间接作用。根据表3可知.8个农艺 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对六优385的产量都有不同程 性状对产量(Y)直接通径系数的大小顺序依次为:穗 度的作用,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是对产量高低的影 实粒数(x )>穗总粒数(X )>结实率(X )>有效穗(x ) 响更为重要的主要性状。相关系数大小为:穗实粒 >千粒重(x 穗长(x )>全生育期(X )>株高(X:),穗 数>穗总粒数>株高>全生育期>结实率>千粒重>穗 实粒数、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全生育期的直接正效 长>有效穗,其中与有效穗呈负相关。 应,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表现为负效应 (3)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六优385产量(Y)与全 穗实粒数(X )与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P:6.517 4, 生育期(X )、穗总粒数(X )、穗实粒数(X )的最优回 穗实粒数通过生育期、有效穗、穗长、穗总粒数及结 归方程:Y:一204.868 4+4.1 14Xl—1.142Xs+2.707 6X6, 实率对产量产生负的间接作用,结实率的间接作用 方程共筛选出3个对产量有显著效应的自变量。 最大,间接通径系数为一1.226 7;有效穗对产量的直 (4)通径分析发现产量贡献大小的顺序是穗实 接作用为0.808 4,通过株高、穗实粒数、千粒重对产 粒数>千粒重>有效穗>生育期>株高.对产量制约因 量产生负的间接作用,穗总粒数的间接作用最大,间 素的顺序是穗总粒数>结实率>穗长。 接通径系数P=一4.938 0:结果说明通过增加穗实粒 综合分析结果可看出,在合理群体穗粒结构下 数和有效穗来提高产量的效果比较明显。但从变异 提高结实率是六优385增产的关键。在栽培上.做到 系数结果可看出,穗实粒数、有效穗的变化比较复 前期肥水充足,中期适时晒田,保证有效穗,后期不 杂,既受栽培条件的控制,又受多个性状的间接影 脱肥,保证籽粒灌浆有充足营养,提高结实率.增加 响。因此在六优385栽培技术的配套方面,以提高穗 实粒数夺取高产。 实粒数为突破口增加产量的效果最好,但是其通过 参考文献 穗总粒数、结实率对产量的通径系数为负值,因此 也不能一味的追求穗实粒数的增加.还应注重其他 构成因子的协调统一,这有待进行一步的栽培试验 研究来完善。 [1]杨悦林.水稻品系比较试验研究初报[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出版),2004(8):75-77. 【2]高良艳,周鸿飞.水稻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分析[J】.辽宁农 业科学,2007(1):26—28. 【3】胡蓉.杂交中稻产量构成冈素与产量相关性的分析【J】.福建 农业学报,201 1,26(2):2l1—214. 3 结论 (1)杂交水稻新品种六优385各个农艺性状中 [4]黄一劲,沙永秀.釉优63的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其增产途径『JJ. 杂交水稻,1987(3):20—21. 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有效穗等性状变异性较大,易 『5]梁世胡,李传国,伍应运,等.杂交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通径 JI.广东农业科学,1999(6):4-6. 受环境和栽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全生育期、穗长、 分研[6】曾正明,况浩池.罗俊涛.Ⅱ优系列杂交稻组合主要经济性状 千粒重等性状的变异性较小,受环境影响小。其变异 f系数的大小关系是穗实粒数>穗总粒数>有效穗>结 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JJ.中国稻米,2009(5):36—38. 袁伟玲,曹凑贵,程建平.水稻产量性状相关性及通径分析m. 垦殖与稻作,2005,4(6):6—7. 实率>产量>株高>全生育期>穗长>千粒重。 (2)相关分析表明有效穗、穗长、穗总粒数、穗实 f8】唐启义.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blight.net)等。 参考文献 5.5建立预警体系 利用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与菌源、品种抗性、 1]t江柱,解金斗,郭桂仙.马铃薯晚疫病科学防治及有效药剂 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特性,设立田间小气候观测仪, 『对马铃薯生长环境中的温度、湿度、雨量进行监控和 『2]谭宗九,王文泽,丁明亚,等.气象因素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 数据采集,按照“标蒙氏规律”(Beaument S law)对马 行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01(2):96-98. 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程度进行预测预报。 【3]张厚桐.春季马铃薯晚疫病的气象因素分析Ⅲ.山东气象, 分析[J].中围马铃薯,2008,22(3):189—190. 也可以利用国内现有的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对病 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如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WWW.Chinaplb.corn)。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开发 2002(2):12—13. f4】马丽杰,杨海萍,马云芳。等.种薯药剂处理防治大田马铃薯晚 疫病试验….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165—169. 与药剂防治Ⅲ.中国马铃薯,2012(5):302—307. 中心主办的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http:// [5】董爱书,胡新,邵晓梅,等.12个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抗性比较 的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http://www.china一 一212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