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2021-2022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统考试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命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有学者指出,西周政体用模拟血缘的方式,将没有血缘关系的人放到家族性血缘亲属 的“位”上,人的“位关系”才是构建政权的纽带和维持政权的根基。这说明西周政 治制度( ) A. 依据血缘亲疏分享政治权利 使整个社会的血缘关系趋同
B. 以相同的血缘关系作为根基 C. D. 是对传统文明的继承和发展
2、西周时所有国家大事,君王都要以宗主的资格,按照礼制,到宗庙向祖先请示报告。 君王要发布命令,包括作战命令,必须在宗庙发布。君王要授给臣下官职,必须在宗 庙举行册命礼。由此得出西周时(
A. 西周王权受宗法制的严格制约 下等级森严
)
B. 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C.分封制度D.统治者借助祖先崇拜进行统治
3、历史上最早设县的是楚国和秦国。春秋后期各国县数骤增,到战国时成为较普遍的 地方行政区划。秦汉时期推行全国,达千余县之多;春秋至秦汉时期郡县制的变迁(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C. 实现了国家统一
B.
拓展了中国疆域
)
D. 推动了官僚政治
4、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汉代文 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是以文案为务。”这反映了秦 汉时期( ) A.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 5、观察下图,图片主要说明( A. 建立了系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B. 创新制度以便加强君主权力 C. 分割宰相权利并趋于完善 D. 三省六部制度已基本形成
)
B.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 C. D. 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
1 / 101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6、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不能为 其提供证据的是(
)
B.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 C.唐D.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
A.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 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
7、元朝行省官员通常有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分掌行政、财赋、军 事、刑名等庶政。另外,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体现民族平等
C.实现地方分权
D.加强中央集权
8、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 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是隶属于( 城 百分比(%) 镇 百分比(%) 乡 百分比(%) A.科举的社会流动功能凸显 教育具有较强功利性
23.49 23.67 22.03 23.34 人数(名) 18.32 291 21.85 972 30.32 258 22.7 23.34 人数(名) 58.19 227 54.48 897 47.65 355 53.96 1479 B.唐朝的节度使
C.唐朝的中书省
) A.唐朝的门下省D.唐朝的尚书省
9、下表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全国所有举子的城乡分布(不详除外)统计表。据此 表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人数(名) ) 进士 721 举人 2237 贡生 558 总计 3516 B.科举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封建D.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向农村延伸
10、从此“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 位”。由此可知(
)
B.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 D.清代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A.秦朝置三公成功地分割了相权 C.唐代三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
11、《明史解缙传》记载: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解缙等 人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属员。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材料 永乐元年,明成祖设立内阁 )
结论 由此解决了相权问题 协助皇帝,监察百官 内阁官员地位不高 内阁属于临时机构 随侍成祖,“从容献纳”,“朝夕左右”,“勤慎”有加 解缙为从五品最高者 内阁并没有固定官署,没有属员 12、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 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 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
B.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C.D.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
13、修昔底德说:“雅典虽名义上是民主制,但事实上权力掌在第一公民手中。他的继任 者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们彼此间大都处于平等地位,而每个人都想力争居于首要地位, 最终他们竞准备靠牺牲整个城邦的利益来迎合民众的幻想。”修昔底德旨在论述( ) A.雅典比较适合采用寡头政治 雅典的民主政治存在着弊端
B.民众在城邦中起到巨大作用 C.D.平等观念较能迎合民众幻想
14、美国政治学家乔万尼•萨托利认为:“(雅典民主)社会不允许给独立性留出余地,也 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该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 ) A.剥夺了公民的个人利益 控制了公民的独立意识
B.属于奴隶主专政的工具 C.D.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
15、在奥古斯都时代(公元前 31~公元前 14 年),罗马统治者授予若干法学家公开解释 法律的特权,他们的意见一致时,便发生法律效力;纵使互有分歧,皇帝也责令裁判官 尊重他们的意见参酌判案。这表明( )
A.法学家的法律地位高于统治者 法学家的意见能影响司法判决
B.法学家是为统治者效劳的工具 C.D.法治是罗马统治者的治国传统
16、罗马法中规定:如果一群牲畜因病畜的传染而全部死亡,那么,(故意出售病畜者)就 要赔偿该群牲畜的全部价金。由此可知,这一规定( ) A.旨在维护罗马公民利益
B.明确反对侵占私有财产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C.提高了人们的风险意识 D.强调了贸易的诚信原则
17、罗马《查士丁尼法典》规定:在荒地、无主地或自己的土地内发现的主人不明的埋 藏物,归发现人所有;但如果是在他人的土地内发现的,土地主人有权获得埋藏物价值的 一半。这说明古代罗马( )
A.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重视利益的自然公平性
B.维护公民的土地私有权 C.D.鼓励公民追求社会财富
18、有学者认为,英国议会的两院制适应了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分享政权的需要,它的产 生和长期存在是英国宪政历史的合乎逻辑的发展,保证了英国社会的高度稳定。材料表 明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充满妥协 上下两院存在权力制衡
B.民主政体成为世界典范 C.D.两院制顺应了时代潮流
)
19、下表为“1832 至 1935 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A.议会改革促使民主化程度不断提升 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大增
D.贵族们忙于圈地运动无暇顾及政治
B.封建贵族逐渐放松了对内阁的控制 C.工业
20、19 世纪晚期英国政府在对地方自治政府进行民主化改革的同时,确定以伦敦为首的 80 多个大城市直属内政部管辖。这一举措( 矛盾
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 A.协调了行政与立法间的 B.有利于行政权力的扩张 C. D.适应了君主立宪制需要
21、美国 1787 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 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 1791 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 1787 年宪法的制定者( ) A.坚定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存在种族歧视的观念
B.致力于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C.D.南北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22、1954 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公立学校中黑白种族隔离制度违反宪法。1957 年,阿 肯色州州长福布斯禁止黑人学生入学。对此,美国总统有权( ) A.以违宪为由免除福布斯州长职务 请国会参议院弹劾州长福布斯 23、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 ) 1878 年 1912 年 主张赋予妇女投票权的修正案首次在国会提出 九个西部州通过了妇女选举权立法 B.下令联邦军队护送黑人学生入学 C.提D.要求州议会罢免福布斯州长职务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1919 年 1920 年 A. 众议院和参议院先后通过了该修正案 田纳西州成为批准该修正案的第 36 州,这标志着该修正案获得了四分 之三以上州的支持,最终得以通过 B.平等主义原则 C.D.联邦主义原则
共和主义原则 孤立主义原则
2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在实际政治操作中,总 统权力日益缩小,最终变成了礼仪性的角色;法律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很苛刻,但在实 际中议会倒阁却极为频繁。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君主派与共和派利益趋同 任内阁制不断发展健全
B.资产阶级代议制尚未完善 C.责D.《第三共和国宪法》名存实亡
25、俾斯麦用强权帮助普鲁士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一时 许多与他有关的现象出现:因俾斯麦曾拿香肠说法律,故早 在统一过程中就有了“俾斯麦香肠”及以此为主题的漫画 (如下图);就连统一后颁布的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也有人称为“俾斯麦帝国宪法”。以上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 是(
)
俾斯麦牌香肠 A.
俾斯麦获得肯定有其必然性 斯麦始终掌握着帝国实权
B.德国具有明显专制主义传统 C.俾 D.德国统一提高了其国际地位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第 26、27 为必考题,每个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8、29、 30 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35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 分) 材料一:唐朝“安史之
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藩镇类型 河朔型 中原型 边疆型 东南型 数 量 7 8 17 9 官员任免 藩镇自擅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朝廷任命 赋税供纳 不上供 少上供 少上供 上供 兵额与功能 拥重兵以自立 驻重兵防骄藩 驻重兵守边疆 驻兵少防盗贼 ——2021 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5 题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材料二: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无官职记录 20 15 12 24 南宋(62) 8 10 8 36 宰相人数
朝的影响。(9 分)
——2021 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5 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藩镇的特点,并任选两种类型藩镇势力分析其对安史之 乱之后唐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宰相出身的变化,简要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8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材料一
朱元璋把《大明律》和《大诰》(以重典惩治贪污为主的法规汇编)作为学 生的必修
课程,并把他们列为科举考试内容,就连农村最基层的单位里也要“置塾师教 之”。在中央朱元璋废除了元朝的御史台改设为正二品衙门的都察院,提升左右都御史的 地位,并使之与六部尚书合称“七卿”。在地方,设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凡吏政、刑名、 钱谷、治安、档案、学校、农桑、水利、风俗、民隐都是其职责考察范围。如果明朝官 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既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也可以直接扭送。
材料二
摘编自纪连海《明代反腐力度史上最大,最终却是“人亡政息”》
19 世纪美国官场乱象丛生和腐败的蔓延,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公众对“民众 政府”的
偏爱,从而导致舆论对“政党分赃制”带来的腐败持漠视和容忍态度;另一方面 是由于当时官员的选任没有明确的法律和制度约束,从而为总统和政党掌控用人权提供 了条件,同时也为私人利益集团和个人行贿政府官员打开了方便之门。为此,美国付出了 昂贵的代价。通过《彭德尔顿法》和文官制度改革,美国联邦政府废除了“政党分赃制”, 在法律和制度上界定了官员的身份和权限,对用人上的腐败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堵住 腐败源头,防患于未然;同时强化舆论监督,对腐败发起强大攻势,使其难有藏身之地。经 过这次治理,腐败在美国逐渐呈现下降趋势。
摘编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腐败研究》 材料三
虽然各国都把人民主权作为指导思想,但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使每一个人都去直接掌握国家权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因此,人民主权就只能是具有 法定选举权的公民通过选举产生代表,由代表代为议政。于是,以选举为基础的代议制 应运而生。……可以说,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代议制政治。对此,列宁十 分明确的指出,“如果没有代议机构,那我们就很难想象什么是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 民主。”而代议制是资产阶级的创造。这一创造解决了权力行使者的合法性问题,解决 了权力行使者是极少数、权力所有者是绝大多数这样的矛盾,标志着人类自我管理水平、 管理技术的巨大进步。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代和近代美国在反腐举措的共同点,并指出其反腐结 局不同的政治根源。(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19 世纪美国官场乱象丛生和腐败蔓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 识分析其反腐举措的重要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代议制的特点。(6 分)
(二)选考题,15 分。请考生从 28、29、30 三题中选择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 做的第一题计分。
28、[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宪宗元和 l0 年(公元 815 年)6 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他 一到任即发布政令,废除“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的残酷风 习,制订了一套释放奴婢的办法。规定那些已经沦为奴婢的人,都可以按时间算工钱, 抵完债即恢复人身自由,回家和亲人团聚。此举受到广大贫苦人民的欢迎。后来被推行 到柳州以外的州县。针对当地百姓迷信落后习俗,柳宗元严令禁止江湖巫医骗钱害人; 举办和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兴办学堂,推广医学。并在从不敢动土打井的柳州,接连打 了好几眼井。解决饮水问题,柳州荒地很多,柳宗元组织闲散劳力去开垦,仅大云寺一 处开垦的荒地、就种竹三万竿,种菜百畦。他还重视植树造林,并多次亲自参加了植树
活动。
——摘编自马国军等<柳宗元在柳州>
(1) 根据材料,概括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特点。(7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柳宗元在柳州改革的影响。(8 分) 29、[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材料一 越南战争是 20 世纪冷战时代一场重大的局部战争。从 1955 年开始到
1969 年,美国经历了从“扶持南越(吴庭艳)政权”、“特种战争”、“局部战争”的过程, 规模越来越大。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越南投下了 800 万吨炸弹,远远超过二战期间弹药 的总和。美国超过 5.8 万人丧生,30 多万人受伤,耗资 4000 多亿美元。
——摘自《越南战争》
材料二
巨额的战争开支加剧了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逆差,使整个经济
长期陷于滞胀状态。……由于经费短缺,美军武器装备不能及时更断,并丧失了相对于 苏联的长期核力量优势。战争还对美国的社会心理造成巨大震撼。……美国自杜鲁门时 代以来高度膨胀的扩张欲望开始冷却,孤立主义思潮重新泛起……。美国中止了自二战 结束以来 20 余年的过度扩张,而在 70 年代实行适度收缩。——摘编自邓红洲、李玉兰 《越南战争的经验教训、特点及影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爆发的背景并归纳这场战争的特点。7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对外政策的变化及其的原因。8 分
30、[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
材料
马相伯,清末民初的政治活动家、教育家。l900 年他将自己的全部家产—
—3000 亩田产捐给教会,规定将其作中西大学的学生助学金。l903 年创办震旦大学院, 学校以“广延通儒,培养译才”为宗旨,专业分为文学、质学(科学)两类,后发展为 文学、致知(哲学)象数(数学)形性(理科)四大学科。1905 年筹建复旦公学(今复 旦大学)。辛亥革命前后,创办辅仁社(即后来的辅仁大学)和培根女校。
热衷教育救国的马相伯对革命也非常支持。1904 年夏。破格录取讥讽时政而被清廷 通缉的“要犯”于右任。辛亥革命前后,因其德高望重,孙中山将他聘为南京第一任市 长。他还曾代理北京大学校长、参政院参政、平政院平政等职。袁世凯称帝后,他痛加 抨击,认为“天下之大盗.莫大于君主”。
九一八事变时,他发表《为日祸敬告国人书》,亲自挥毫作榜书、对联义卖,所得 款项全部支援抗日义勇军。自 1932 年 11 月起,他连续四个月发表了 l2 次国难广播演 说。他先后发起组织多种爱国救亡团体,被公认为救国领袖、爱国老人。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 DDDCB 16-20 DCDAB
——摘编自李天纲《马相伯卷》等资料
(1) 根据材料,概括马相伯的主要活动。(9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马相伯活动的主要因素。(6 分)
6-10
21-25 BDAAB 11-15 CACDC BBDBB
26、(1)特点:类型多样;数量多;对国家的影响(或所起到的作用)不同。(每 点 1 分,共 3 分)
影响:(任意选取两种类型回答即可)(每点 2 分,共 6 分) 河朔型:擅自任免官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员,无视中央权威;拥兵自重威胁唐王朝;不上交赋税,控
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中原型:由朝廷任免官员,维护中央权威;部分上交赋税,
影响朝廷财政收入;
驻重兵防骄藩,有利于维护朝廷安全; 边疆型:由朝廷任免官员,维护中央权
威;部分上交赋税,影响朝廷财政收入;
驻重兵守边疆,有利于维护边疆安全; 东南型:由朝廷任免官员,维护中央权威;
上交赋税,维持了朝廷财政收入;
驻
兵少防盗贼,有利于维护地方秩序;
(2)变化:宰相的家庭出身背景逐渐弱化(其他表述合理即可,如祖辈没有当 官的人越
来越多;平民出身的宰相越来越多,都可以。)(2 分)
原因:科举制的发展;门阀士族衰落;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教育发展,书 院兴起;平民政治;文人政治;重文轻武(每点 2 分,共 6 分)
27、(1) 同:加强立法,通过法律规范约束官员的行为;改革用官制度,加强制 度监察;发
挥民众(舆论)的监督职能。(每点 2 分,答出两点 4 分)
根源:明代实行由君主独断决定一切的封建专制主义;美国实行分权 制衡、政党政治为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每点 1 分,共 2 分)
(2)原因:当时公众及舆论对“政党分赃制”带来的腐败持漠视和容忍态度;当时 官员的选
任没有明确的法律和制度约束;资本主义私人利益集团和个人的 行贿行为。(每点 2 分,答出两点 4 分)
影响:进一步推进和完善了民主体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为社会发展提供政 治保障;
为世界各国反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每点 1 分,答出两点 2 分)
(3)特点:以人民主权为指导思想;是一种间接民主;以选举为基础;实行代 表资格制;
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是人类自我管理的进步。(6
优质资料\\word可编辑
分,任答三点即可)
28、(1)特点:以改革陋习为突破口;改革领域多;注重生态建设;影响到附近 州县;关注民生(或主动性、针对性、示范性、广泛性、前瞻性)。(每点 2 分, 共 7 分)
(2)影响:①释放奴婢解放了生产力,缓和了阶级矛盾。②破除迷信,传播了 知识、改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提高了文化素养。③改善和丰富了人 民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④改善了生态环境. (每点 2 分,共 8 分) 29、(1)背景: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美国推行霸权政策;越南南北分裂。(每 点 2 分,共 4 分) 特点:局部战争;时间长;逐渐扩大;损失大。(每点 1 分,共 3 分) (2)变化:扩张走向适度收缩。(2 分) 原因:经济衰落;军事力量下降、优势丧失;社会压力大;孤立主义思潮重新泛 起。(每点 2 分,共 6 分) 30、(1)活动:①专注近代教育的发展:捐资办学;创办大学和女校;②支持革 命,反对袁世凯称帝;③抗日救亡:九一八事变后呼吁团结御侮;为抗日救亡提 供援助;组织抗日救亡团体。(每点 3 分,共 9 分)
(2)因素:①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②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③坚定的爱 国主义信念;④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动。(每点 2 分,共 6 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