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那么在欣赏中国的过程中主要体现在神、情、意、趣四个方面。 01、神
人们在观赏绘画作品时,往往着眼于画得像不像,迷恋于彩色照片的华丽细腻,跟真的一样。
中国画的排斥自然主义的逼真描绘,不仅不是它的缺点,反而是其艺术魅力之所在,是其立于世界艺坛独树一帜的特色。
关于欣赏和评价绘画的优劣问题,宋代苏轼一针见血地指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就是说只注意于外形的像不像,是不足以论画的,论画要以追求神似为宗旨。
神似论不仅是中国绘画艺术的优良传统,也是民族审美观的精华。 理论当然是来自实践的。
中国的绘画艺术以线造型,大胆概括提炼,讲究虚实相生,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艺术手法。
比如舍弃背景,留有空白,单线勾勒,水墨写意等等,都使得艺术更加纯美精粹。
02、情
在状物与传情的关系中,中国画崇尚的是主情说。
艺术家是多情善感的,他是怀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激情面对大自然的。
所以“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含情脉脉,乘兴挥毫。
炽烈的情思,通过自如的笔墨,落在纸绢上,物化为艺术作品。 所以,凡是好的艺术作品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洋溢着充沛的感情。
拿山水画来说,所描绘的对象是自然,但画中山水,绝不仅仅是
自然山水的如实写照。
外国风景画讲写生,中国画也讲写生,但不满足于直观之所见。 而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经过心灵的孕育升华,再创造第二自然。
所以我们不拘泥于焦点透视,不受光暗阴影的干扰,像一个令行禁止的将军,可以随心所欲地调遣山川木石,重新组合。
可以凌空俯视层峦叠嶂,也可以从一草一叶中品味出诗意,抒发感情。
有一位离休老干部在遍览故宫绘画馆的古代佳作之后说:
不见风雨之迹,可有淋漓润泽之感。他确实道出了中国画的妙处,堪称一得之见。
03、意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丹青引》中描写曹霸画马,曾有“意匠惨淡经营中”的句子。
说明运思立意是作画的关键。
讲究意境是中国绘画艺术思想的优良传统。
所谓意境,是通过严密、巧妙的构思和独到的艺术表现,在画中形成一种境界,取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升华至诗的境界。
画论中说“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 诗论中也讲“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真,既有真景物,又有真感情,情景交融,主客观结合,方能曲尽其妙。
曹霸正是在面对健美的御马玉花骢的感应下,经过“惨淡经营”酝酿构思设计等一系列形象思维的功夫之后,才画出“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的杰作。
就是说, 艺术家没有“意”,是作不出“宛然如真”的艺术表现的。
04、趣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讲道: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
这里道出了中国画艺术表现上的美学情趣是笔墨,而中国画的笔墨与书法艺术同源同法。
中国画是以线造形的,笔墨技巧不仅准确描绘对象就算完事。 而是要能够表达情绪,还要有艺术的美感,由于与书法艺术相结合,还形成了具有美感的形式美。
比如衣纹的描法,游丝描,行笔细劲;铁线描,凝重沉着;柳叶描(莼菜描)则雄浑圆厚。
还有战笔、曲笔、泼墨法等等,具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它是由于描绘对象、 艺术家个性、爱好以及需要表现的效果等因素构成的。
山水画中的种种皴法,也大致与此相同。
书法中,属于方笔的线条,状如“折钗股”,令人感到一种雄俊美感。
而状如“屋漏痕”的圆笔线形,给人一种丰厚美、浑穆 美感。 其次,如气势、骨肉、刚柔、张弛、巧拙、节奏感等等,都和笔墨有关系。
所以在品评中国画作品中,笔墨功力是否纯熟老到是一个内容相当丰富的概念。
明清文人画,特重笔情墨趣的追求。
尤其是写意花鸟,在淋漓奔放中,抒发胸中逸气,而笔墨技艺既凝炼简括,又变化微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