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视野局限

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视野局限

来源:爱站旅游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焦 第29卷 第3期 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视野局限 罗 恒 (贵州大学,贵州贵阳550025) 摘要:日本追求政治大国已经在实践之中。2O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对外政策几经变化,显示出缺乏与其经济实 力相匹配的具有影响力的政治理论相提倡,这与日本经济、科技体制中的日本式特点直接关联,也与日本泛集团化 社会缺乏修改提倡相联系。 关键词:政治大国;经济制度;局限 中圈分类号:D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2)-03-0141--02 (一) 论激烈。但是,走向政治大国总目标始终如一。日本在权衡 我们以20世纪8O年代自民党强派代表人物曾根康弘 利弊,为实现政治大国而进行的外交把握方面认为,能否成 为亚洲的主导者,是衡量其能否发挥政治大国作用的重大标 志,但是这又必然涉及到与美国争夺亚洲控制权的问题,美 日关系十分微妙。起码目前日本仍然采取了靠近美国政策. 提出的政治大国理论为基本代表,对日本政治大国理论和实 践作简要追溯。中曾根提出“用毫无顾忌的新眼光重新认识 以往的基本制度和结构,在国内促成统一认识,并推动日本 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朝着国际国家的 目标推进。”【zl(嘲’在其宏大的思想理论中.涉及了日本追求政 治大国的全方位发展的构想:其一。日本社会经济稳定增长 和持续发展,与追求独立的外交政策直接挂钩,寻求经济长 远发展的政治保障。其二,提出“人格主义”“国民主义”和道 德教育,要在“本民族或国家个性的传统中具体展开”。要培 养爱国心,重视日本的“民族脊梁”其三,仍然保持了1945年 战败初期日本政界对战争的基本话语,即为将亚洲从帝国主 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而进行的错误战争。军部的错误是“把日 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下的赌注”.“把赌注下到德国人身上 结果失败了。”也就是说与一般的战败没有什么两样。战争 这就意味着美国为日本提供军事安全保障并将日本变成自 己的亚洲小伙计的局面仍将维持下去。日本要实现其大国 梦,首先需要冲破的是美国的控制,这对日本来说颇为棘手。 这不决定了日本与美国的关系既对立又联合。而日本采取维 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继续依靠并采取不断变化政策的手法 争取实现政治大国,政策取向极为和实用主义。日本欲在亚 洲有所作为并实现政治大国,必然要与亚洲国家搞好关系并 寻求共同语言,这就涉及到对过去历史的总结问题。由于日 本右翼势力一贯主张以强烈的民族主义凝聚社会。因此日本 政府一方面希望加强与亚洲国家关系的同进。另一方面又不 肯对战争历史做出深刻的反省和彻底的清算。将大国政治地 位、重新军事武装、不断突出的民族主义意识表达、活跃的右 翼政治倾向、参拜靖国神社等政治较长景联系在一起.不能 的结果。“事实上是帝国主义诸国在亚洲的殖民地土崩瓦解 了”。以此事实出发,应该“从世界史的角度来判决大东亚战 争”。I小啪’因此。在表达对亚洲人民的歉意时。多使用添 “麻烦”.而没有采用正面坦诚的谢罪态度。1983年中曾根康 弘成为战后第一个以责任首相身份参拜靖国神社的政治人 不引起周边国家的反感。特别是将战争谢罪与“民族脊梁” 问题联系在一起。使人们对产生于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政治 态度深感谢忧虑,日本强大的物质文明中缺乏具有影响力的 精神文明感召。精神理念中存在若干封建的因素至今仍无法 物。其四,对待宪法问题,既肯定宪法是破坏旧体制,确立基 本人权。“有一种像宝石似的璀璨闪光的东西”。同时又对美 军控制和强行制定表示极大不满。认为应由日本人充分享有 意志自由来加以实现。 摆脱。甚至于进入2l世纪,美国体育场层对日本体制变革缓 慢。领导者作为不力甚感焦虑,美国舆论警告“如果日本真的 没希望。他们可能弄好考虑默许中国势力的警告”。f・】( ’中国 正在成为亚洲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事实上近几睥日本经 中曾根政治蓝图设计至今历时20年的不断更额.日本 基本上延续此思路推进自己的政治大国进程。特别是进入 9o年代,(日本历经八任首相),对外政策三次较大变动。争 济复苏,中国因素的带动十分明显。客观地说,日本希望彻底 走出战争阴影,实现政治大国地位无可厚非,换句话说也非 作者简介:罗'1 ̄(1982一),女,贵州贵阳人,贵州大学马列主义教学部2010级在职研究生.思想政治专业。 ・141. 别国一句话就能阻止得了的。扮演什么国际角色取决于各国 综合国力,但是作为昔El的侵略者,在追求新的政治地位时, 缺乏新的政治思维定位,必然导致其外交政策的短视性,这 一点在国际社会有太多的历史教训。历史上。在新一轮国际 格局生成中崛起的大国必然明显地表现其定位于世界的大 思路,并显示其中蕴涵的价值理想追求,而日本表现出的基 调姿态都极为狭窄。 (二) 首先,经济、科技模式存在缺陷是制约日本政治视野的 原因之一。日本与其它西方大国相比,地域最小、资源最少、 人口密谋最大,在战后初期彷徨无着饥寒交加威胁之中,能 迅速摆脱困境异军突起,自然有其精明之处。其中,最值得称 道的要数El本的拿来主义.这种在积极模仿的基础上革新的 开发“比起一些发展中国家停留在只会使用引进设备基础 上,不知要高明多少倍。”翩 鳓这种拿来主义就是要花再多 的钱也在所不惜的技术引进,远比自己头脑创造要快捷得 多,而拿来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引进、提高。这是日本产品走向 向世界的经验和法宝。日本雄踞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就是建 立在占世界第一位的实用专利技术和高素质的劳动力水平 基础上的。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强国.日本科技模式存在着突 出的弱点。从基础科学研究方面。日本的实力远远比不上美 国乃至于西欧国家。也就是说重视技术开发应用,做得非常成功, 但科学研究方面却远远做得不够。科学、技术发展不平衡。“犹如 一辆国一阵子的两个轮子;大小不一,行走颠簸。”p】 71995 年日本科学技术厅对国内15oo名高技术研究人员进行分析 调查.表明日本在生命科学、物质和材料、信息和电子、海洋 和地球4个领域都不可能超过美国,甚至于对欧洲国家,日 本也仅仅在物质和材料、信息和电子两个领域略占优势。 1992年日本通产省统计了基础科学(数、物、化、生物、地学) 和新材料、生物技术、通信物微电子、信息和软件、机械]jn-r"、 环保、能源和环境、航空航天等领域的调查情况,结果显示除 了信息和微电子两项外,日本都落后于美国和欧洲。I51从科学 论文的数量看.El本比起美国仍然有一定的距离。在1982年 全世界41-3万篇科学论文中。美国占去36.6%日本仅占 6.8%。此外.诺贝尔奖一向都被作为衡量一国科学水平的重 要尺度,在这方面日本与美国有正面天壤之别。到1995年 止.美国共获175项,而日本只有5项。日本甚至在科学技术 的研究开发的经费总额中。在基础科学领域的资金比例也是 发达国家中最少的。日本社会虽然具有高超的仿照、推广、开 发产品的经验和能力,尽管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日本做到 非常优秀和出类拔萃,但是不能做到推陈出新,善于精仿而 拙于独创是制约一个国家开阔眼界、活跃思维的障碍。日本 诺贝尔奖获得者江崎玲於奈认为。El本人“有高超的育儿”, 但不幸的是.日本“是一个不会生育的女人”。认为从更为深 层的原因分析,“是日本人尚未充分掌握欧美探索自然的精 神。也没有形成尊重这种精神的社会风土”1"31[ ’例如,日 本从美国引进电视机技术并使之发展为彩色电视机,进而将 彩电大规模制造、销售到全世界。此后,El本埋头苦干研制成 功了高清晰度电视机。自1986年公诸于世后引起了不少的 轰动。但是欧美却技高一筹,在新的思路上研制了更高级的 数字或高清晰度彩电,使日本的新产品遭到沉重打击,面I临 被淘汰的命运,仅此一项日本广播协会就耗资7亿美元,历 时20年,原打算一呜惊人,以新一代国际规格产品独霸世界 ・142・ 的电视机市场,结果败下阵来,迫使日本不得不再次向美国 靠拢。Et本输在技术的原创性不足方面,如果产品仅仅是在 原技术上的改进提高,缺乏独创性的思想源泉.那么也不能 算作世界真正的经济强国。 日本社会从为生存而战到实现富裕的继续发展.对西方 倡导的充分伸张个性自由、自主精神的认识尚未形成完全的 社会认同。以至于到2O世纪80年代日本认为赶超西方已经 实现,海外已经没有日本可学的东西了。今后的发展要靠自 己取得突破性进展了。因此,在科技立国的口号中。日本制定 了多项政策、战略、项目,并投入不少资金。但是时至今日.日 本并没有提出更多轰动世界的研究性内容,一些高技术产品 的热点都是源于美国,还是跟在美国的原创性思路后面进 行。与欧美国家相比之下,欧美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中的活 力十分明显并有自己的制度保障。例如美国根本做到了汇集 世界各路科技精荚并为他们充分发挥才能提供宽松的研究 环境和资金来源。并非那么急功近利、吹糠见米式的运作方 式,也不存在门户之见、等级差距,唯一崇尚的是科学求真、 求实的严肃精神。欧盟也洪了世界几十个国家的科技人员的 联合协作,从制度上实现了跨国合作。而日本作为一个相对 封闭的单一民族国家来说则逊色得多。90年代中期以来。日 本经济的动荡和低速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鲜明的对 照,正因为美国抓住了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 社会,而日本还只是站在信息化的门槛之外不知所措,日本 经济仍然没有摆脱赶超型的发展模式。与这种科学技术现状 配套的是日本的教育制度,日本重教育、重知识、重人才的培 养是国际公认的。社会中升学竞争激烈,人们将孩子的安身 立命出人头地的惟一道路锁定在进好学校进大公司.学校基 本上都是按预先规定好的程序培养规格人才,至于人的有个 性的独立思考的培养是欠缺的。同时。大学教育也存在极为 突出的近亲繁殖,妨碍独创性发挥的“学阀”,以同窗,师生关 系纽带组成覆盖社会的关系网现象十分突出,可以说日本仍 然是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也存在缺乏竞争,派系、帮伙、学阀 势力严重,在日本同样也盛行迷信权威和崇洋思想。 总之,作为后发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经济虽然已经 排行世界第二.如果将其科技、教育的缺陷放大到影响国家 精神理念层面来认识.我们是否有理由说正是这种缺陷的不 良后果.在制约在日本社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科学 研究滞后现象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是“缺乏新技术种子的 供应源”,最终技术上还得依赖别国,技术创新也缺乏保障。 而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更是一个民族不断产生新的科学 思维,推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基本源泉。其次,经济结构的双重 性和经济生活的泛集团体影响。日本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 低迷.引起各界的关注。人们认为“独特的日本式体制”在各 个方面都是露出了问题,要改革的呼声不断。甚至一些研究 机构将体制改革能否顺应历史的变革提到战略高度。认为这 “将决定企业在21世纪的兴盛和衰败”。我们不难看出,创造 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日本特色的双重经济结构已经面临新的 抉择。应庆大学教授神原英姿认为,日本经济的双重结构体 现在。整个国家经济生活分为两个领域,一个面向出口的大 企业,主要包括像索尼、丰田这样的大公司,他们具有很强的 面向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企业也没有享受过政府的任何补 贴政策。这些大企业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抗风险性,具有 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直接融资的能力。这些大企业虽然在 日本数量不多.但是它对日本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榜样和示 范意义。另一种就是面向国内的各生产部门,一般政府都有 严格的管制和保护政策,它们享有各种补贴优惠。[41由于日 本政府有很强的忧患意识,日本社会建立了门类齐全,享有 不同补贴优惠的各类企业,使社会经济带有很强的计划性。 这也造成了一部分企业竞争能力低下。基本上是在享受国家 政策倾斜的条件下培养起来的产物,例如农业就是如此。时 至今日,我们看到的日本国内经济体制仍然具有这种浓厚的 “日本经济特色”。相对于西方市场经济来说,虽然以世贸组 织规则衡量。日本的市场准人方面没有什么问题,政府的政 策、制度方面都符合国际规定。但是要真正进入时,就会面对 各种标准和为难。日本市场的封闭性。排外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经济生活中,日本形成了一个行业内的众多企业由少数龙 头老大控制的局面。少数大企业拥有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左右市场价格的能力。大企业发挥着表率作用.打着行会、 高会的旗帜。左右市场、排斥不守行规的“不法行为”。结成全 行业共进退的局面。这种共生共存的经济关系与政府的政 策呼应,造成日本社会中大企业为核心,小企业为外围,多层 次结构的集团群。这些企业一般都互持股。以长期的交易关 系结成各种纽带的“同系”公司。社会的各种商会和中介机 构,乃至于政治家竞选筹集竞选资金的渠道也都与这处经济 布局密切相联,形成日本社会从上至下,由经济到政治的复 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例如发球某一政治集团的政治家.一定 会专门到某个经济集团去筹集政治资金.而属于某一经济集 团的员工也决不会去消费其它集团的同类产品。13本社会 极为明确的社会交际圈,人们称为“泛社会集团”。如此分明 的社会界限和人际关系网,加之缺乏提倡修改的社会群体意 识,使日本这个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在一个侧面显示了十分明 显的封闭性。美国人称其经济体制为“异质”。 这样,二战后日本埋头苦干,一举创下了拥有巨额的财 富积累和大量专利技术,具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荣登第二 世界经济大国的排行榜的辉煌业绩。同时,国内经济存在的 问题却使日本经济达到其鼎盛之后逐渐显示体制的弊端。 1996年以前,日本的金融改革主要从放松管制开始。由于巨 额不良资产主要是那些国内的生产率低下的企业造成的,因 此整顿社会不良资产就意味着需要涉及国家经济政策的变 革,减少对企业的保持性措施,否则金融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由于这些内容涉及到制度问题。也就是说改革涉及的将是深 层次的从行业到企业运行的各方面存在的连锁性问题.因 此。无论是金融管理机构还是企业的内部调整都将是日本今 天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日本三和综合研究所将作为社会经济基础细胞的美日 企业作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美国企业特点是尽力扩大股东 的利润,而日本的企业目标则是公司的延续和繁荣:美国企 业看重股东、经营者的利益,而日本企业的排序是职工、经营 者、股东;从企业和职工的关系看,美国企业是雇佣式劳资关 系,而日本则是忠诚心强的终身雇佣制:从企业的组织特征 看,美国企业重视个人、创造性和多样性.而日本企业则主张 共命运、秩序和均等性。|31(Pt4)尽管这种分析显示了各自企业 模式的不同特点,但是从最近几年日本推进改革的内容看. 显示了改革性对日本国内企业竞争性不足的内容.例如 1997年以来据推进的贯彻公平竞争和自我责任意识:贯彻 全球性经营战略;推进信息化;加强法人支配权;引进雇佣体 制等内容。它的意义就在于推动“日本式体制朝着国际标准 的方向”变化。显而易见,日本经济所存在的弊端,已经成为 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羁绊。那么,新的历史时期采用旧式的 国际关系的手段和思维实现政治大国,显然存在明显的思维 弊端。 其三.独特的社会精神面貌与经济模式结合所形成的障 碍。由于经济生活的“泛集团化”,日本同时又是一个社会精 神生活中团体意识极为强烈的国家。正如人们所认为的那 样,在日本生活中,对团体的忠诚在各行各业显得很普遍,使 团体产生极强的内聚力。日本社会中存在着三大至高无上的 权力。这就是政权、企业经营权和主权。在学校中有“师徒之 道”,在企业中,社会里都有各种金字塔成的社会结构,人们 按照自己所应有的位置和谐相处,大家重义理、讲人情。在一 个集体优先的社会中。个人的言论和行为往往受到某种制 约,任何违规,冒头现象,都会碰得头破血流,也许日本岛国 常常伴有地震等自然灾害,单一民族的日本的预防灾难和风 险的意识很浓。应对任何不测的最好办法就是群体抱团的集 体主义。此外,“和”的精神影响,“日本是个人人都相信凡事 总有一定规则的民族”。而他们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就在 于社会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是其民族的财富。“和”的思想 就是要求个人的顺从、忍让乃至于做出牺牲。因此,现实中日 本社会高度一致的精神状态在与外来思想融通时。既表现了 集体性的渴望新知识的民族心理,又有单一民族所具有的自 傲性的一面。特别是当自己的自尊受到冲击时.甚至会出现 极端化的行为,这一点从日本与别国的交往关系中可以找到 它的痕迹。随着日本对政治大国的追求,大国意识的上升的 同时带来日益增长的民族主义情绪。2O世纪80年代以后。 日本的大国意识不断冒头,并且常以民族形式加以表述,例 如以现任政府首脑现职身份,公开祭拜放有二战后被判绞刑 的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自中曾根之后,差不多历届政 府的首相和议员们都要进行此项事务。 过去,像自卫队重新武装、修改宪法日本人认为连想都 不敢想的事,现在已经如何操作的问题了。伴随这些具体操 作的进行,日本却依然采用二战后初期政界对战争历史问题 的基本论调,也就是说历经半个世纪的现代经济的发展,日 本并没有展现出应有的现代性思维并对日本进入创造性发 展的新阶段进行社会思维引导,那么日本年轻一代在这种社 会氛围中又如何能吸取教训,产生有益的思索呢?日本作为 后发的追赶国家实现了经济现代化之后。仍然存在思维创新 问题。新加坡的李光耀曾大声疾呼。“给予一现代化的表达方 式,就是要对文化传统给予创造性转型”。i'61 ̄P12) 参考文献: 【1】[日1中曾根康弘.新的保守理论[M】.北京:北京知识出版社,1984. I2】江西元,大国战略与未来中国【M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3】冯昭奎.张可喜.科技立国之路一科学技术与日本社会【M】.陕西人 民教育出版社.1997. f4】【日】神原英姿.日本的结构改革Ⅲ.新华文摘.2oo2(7). [51【日】三和研究所.1998日本与世界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6】吕元礼.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编辑:林军 ・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