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投壶游戏在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时代的繁荣发展

投壶游戏在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时代的繁荣发展

来源:爱站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投壶游戏在中国古代唐宋元明时代的繁荣发展

作者:张璐

来源:《体育时空》2015年第11期

中图分类号:G899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摘 要 投壶作为一种已经失传的中国古代传统游戏项目,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也是一项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产生于春秋时期,是由“六艺”中的“射礼”演变而来的。在两汉三国时期,投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向游戏靠拢。魏晋南北朝时期,游戏本身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更为明显。唐宋元明四个朝代是投壶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其发展最为繁荣的一个阶段,本文就唐宋元明各个时期的投壶游戏的发展特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 投壶游戏 古代传统游戏

《左传》是最早记述投壶活动的文献。西周时期,燕射作为礼射的一种,还不是一种游戏,而重在“明君臣之礼、长幼之序”,有着严格、繁杂的礼仪要求,《周礼·春官·乐师》记载:“燕射,帅射夫以弓矢舞,乐出入,令奏钟鼓。” 到战国时期,投壶游戏开始从统治阶层向民间流传,其礼节性成分逐渐减弱,而游戏性则不断加强。到了汉代,特别汉武帝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大一统,政治文化政策也较为宽松。投壶在这种政治文化环境下,重新开始流行起来。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在长期的分裂和动荡中,社会总体的经济水平较低,下层民众的稳定生活得不到保障。在这样的环境里,下层人民的游戏热情降低,投壶游戏在民间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这一时期的上层社会,投壶依然是士人宴饮是必不可少的助兴内容。

从唐代开始至明代,投壶游戏进入了它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特别是唐代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社会文化发展的高潮阶段,被认为是我国封建历史上最强大也最开放的时代,这样的社会环境为人们参加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投壶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宋时期的投壶活动,表现出空前的广泛,以上流社会的文人、士大夫为最主要、最活跃的参与者,宫廷、民间都普遍开展,甚至开始向邻近国家流传。

这一时期,关于投壶的记载也丰富起来。以唐诗为例,为我们记录下当时投壶活动广泛开展的情况。唐彦谦的《游南明山》中的诗句:“阄令促传觞,投壶更联句。”记录了文人雅士集会时玩投壶游戏的场景;李白的《江夏寄汉阳辅录事》中“他日观军容,投壶接高宴”则描写军中宴客同样不可缺少投壶;而王建的《宫词》中有这样的诗句:“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则是对宫人闲时靠投壶消遣的描绘……在投壶如此流行的当时,也出现了一些投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技艺高超的人,《全唐诗》卷五四记载唐代诗人薛昚惑“善投壶,背后投之,龙跃隼飞,百发百中,时推为绝艺”,可见其投壶技艺的水平之高。

而南唐画家周文矩的《重屏会棋图》中,作为晋王景遂与南唐中主李璟、齐王景达及江王景逖下棋背景出现的插有数支投矢的投壶,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当时投壶活动开展的广泛程度。

宋代投壶的一大亮点是其在普通民众中的流行,融入市民文化。《梦梁录》中记载:“正宜凉亭水阁,围棋投壶,吟诗度曲,佳宾劝酬,以赏一时之景。”《都城记胜》记录的“杂手艺”中也有投壶的身影:“小则剧术射穿、弩子打弹、攒壶瓶(即投壶)。”这些都说明了宋代时投壶游戏在市民中受到的喜爱。投壶游戏的发展已经真正深入到了“寻常百姓家”,给普通民众带来游戏的欢乐。上层社会虽然依旧热衷投壶游戏,投壶爱好者司马光还创制《投壶新格》。不过作为政治保守派的司马光在编撰此书时制定的游戏规则礼教特征明显,虽维护了统治者的礼教规范,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壶活动的娱乐性,阻碍了投壶游戏的发展和普及。 进入明代,投壶活动的发展并没有停滞,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变得更加活跃、通俗。 “今则以跃为贵,谓之骁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其妙者有莲花骁。……今之投壶,名最多,有春睡、听琴、倒插、卷帘、雁衔芦、翻胡等项,不下三十余种。” 在明代著述《玉芝堂谈荟·投壶百娇》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对投壶多样性发展的记载,当时的人们不仅通过改变投掷方式等增加投壶的趣味性,还会根据不同的情况,自创一些独特的招式,这些都使得投壶游戏能更深地融入到当时的社会生活中。 参考文献:

[1] 《中国体育百科全书》编委会编著.中国体育百科全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319.

[2] 王文锦译解.礼记(下)[M].上海:中华书局.2006:882.

[3] 国家体委体育文史工作委员会&中国体育史学会编.中国古代体育史[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9:107.

[4] 明汪禔编辑,嘉禾周履清校,王云五主编.图书集成初编之《投壶仪节》[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13.

[5] 葛鑫远.我国古代的伦理思想与体育的关系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08. [6] 李小成.投壶考[J].江汉论坛.2005(4):99. [7] 李延寿.南史[M].上海:中华书局.1986:279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8] 杨逢彬,杨伯峻.国学基本丛书[M].湖南:岳麓书社.2000. [9] 陈志坚.诸子集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

[10] 黄伟,卢鹰.中国古代体育习俗[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