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

来源:爱站旅游


《文化生活》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50分)

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 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美国的“麦当劳”在全球开设了那么多连锁店,靠的不是资金,而是“麦当劳”文化。这说明 A.经济与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重要 D.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3、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4、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下列属于文化传播途径的是

①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涵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 ②通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来传播文化 ③通过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形式来进行文化传播 ④通过展销图书的文化活动来进行文化传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灯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 B.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 7.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过“兼收并蓄、全盘继承”的守旧主义,也有“全盘抛弃,彻底西化、完全欧美”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在于

A.否定了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B.违背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C.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D.违背了对待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 8、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他的诗中写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说明的道理是

A.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目的 B.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途径 D.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手段 10.对“前贤”的文章,杜甫主张既要兼取众长,加以继承(“转益多师是汝师”);又要区别真伪(“别裁伪体亲风雅”)。反对一味因袭(“递相祖述复先谁?”)。这对我们进行创新的启示是 A.亲自实践是创新的根本途径 B.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力军 C.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统一 D.科技是创新的重要工具

11、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比较小,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1

12、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艺术无国界。优秀的文化是没有国界的,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以众为师,以各国人民为师,不断学习和创造的过程。这体现了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D.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 1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①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②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③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④剔除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代诗人王勃的这句名言体现的民族精神是

A.团结统一 B.爱好和平 C.勤劳勇敢 D.自强不息

16、 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任务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 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③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对“八零后”而言,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A.勿忘国耻,居安思危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C.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18.“互联网有点杂草难免,但不能有毒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网络文化都是我们所倡导的先进的健康有益的大众文化

B.应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C.应借鉴外来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 D.应倡导经典文化,抵制和拒绝流行文化

近年来,我国社区不同主题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异彩纷呈,有文明社区、绿化社区、平安社区、和谐社区、特色社区、无毒社区、零家庭暴力社区等。据此回答19~20题。 19.发展先进文化本质上是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②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③创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 ④是一个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 A.③④ B.①② C.①④ D.②③ 20.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实践活动

①使青年学生思想觉悟感情得到熏陶提高 ②使青年学生道德意识境界得到增强升华 ③能够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有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21、近年来,我国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树立来自基层、来自群众的道德楷模,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我国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它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②能提供精神动力和正确价值观,决定社会发展进程和方向 ③体现了先进文化性质和前进方向,有利于培育“四有”新人 ④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现在的年轻人早就抛弃了老泪纵横的日剧和无比冗长的韩剧,或思维缜密或天马行空的美剧才是最佳选

2

择,要说现在最流行的美剧,除了《英雄》第二季之外,受关注最长最具悬念的美剧非《越狱》莫属。回答22~23题

22.一些青少年对外国影视的兴趣日渐深厚,并逐渐形成了一股追捧外国当代文化的热潮。这反映出

①我们青少年精神颓废、空虚 ②人们的文化生活面临多种选择

③文化的多元化趋势阻碍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 ④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加强管理和正确引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上述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

A.必须坚决抵制一切外来文化 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人们的文化生活 C.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D.奏响主旋律,反对多样化 24、当前,文化市场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的同时,也出现了“娱乐化”“低俗化”的倾向。针对这种现象,在文化消费时我们自身应当

①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②选择个性新潮的文化价值取向 ③发展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④提升自身的文化审美品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作为文化大家的余秋雨,首先不忘对年少者的耳提面命。他说“好书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年轻人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的精神依托和人生可能。”这表明

A.人们常常遭遇思想道德上的“两难选择” B.多读书才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文化水平 C.要在知识文化的陶冶中不断升华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D.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有人认为:“统筹城乡发展,政府只要多出钱就行了,不必搞什么文化工程。”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8分)

27. 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隆重举行。

材料一:第16届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征集于2008 年9 月启动,经过激烈的竞争,最后湖南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师生合作完成的作品“粤剧花旦”被正式采用。右图是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标志的原型取自粤剧脸谱,标志传神地演绎了花旦唱念间的飞扬神采和眼神回转的动人瞬间,具有浓厚的岭南韵味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是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标志设计表达了广州亚运会不仅成为亚洲多元文化交流的盛会,也将为国内外来宾展示独特精彩的岭南文化活动。

材料二:亚运会是促进亚洲各国和地区体育运动交流和进步、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盛会。广州亚运会是对志愿者服务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次绝好的交

3

流和学习的机会。亚运志愿者以“一起来,更精彩”为口号,为前来竞赛、观看比赛和旅游的中外人士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一流服务,集中展示了中国志愿者的风采。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过程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8

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面对世界各地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你认为志愿者在服

务过程中应当如何做文化交流的使者?(8分) 28.材料一: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300家传媒企业中,144家是美国企业,80家是欧洲企业,49家是日本企业,美国及其他西方发达国家控制了全球媒体的90%.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有的占到80%以上,而在美国,外国节目仅占1%~2%。美国电影的总产量仅占世界电影产量的6%,而在世界电影市场的总体占有率达到80%。

材料二: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育民族精神,美国以强化\"美国精神\"为公民教育的重点。韩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土不二\培育\"韩国精神\"。

材料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材料二、三共同说明了什么现象? (4分)

(2)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6分)

29.材料一:美国通过好莱坞电影等大众文化产品大肆推销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法国为了保卫法兰西文化,非常重视在世界上传播法兰西文化;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建立文化发达国家“的战略构想,意图成为亚洲乃至世界的文化基地。 材料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1)联系当前国际竞争的形势,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8分)

(2)当代中国应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8分)

4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 2 C A 14 15 A D 3 B 16 B 4 C 17 B 5 D 18 B 6 C 19 A 7 D 20 D 8 B 21 A 9 B 22 C 10 C 23 B 11 C 24 B 12 A 25 C 13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农村的发展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然而文化对经济有反作用。

实施一系列农村文化建设工程,可以为农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建设既需要物质载体,也需要正确引导,实施文化工程,不仅有助于农村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也有利于保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方向。因此,统筹城乡发展,政府既要给钱,也要加强文化工程建设。(8分)

27(1)①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

计立足于广东社会文化生活的实践。(2分)

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活动标志设计融入粤剧等岭南文化特色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2分)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广州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的设计,正确的把握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体现了岭南文化内涵和国际设计风格的完美结合。(2分)

④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亚运会文化活动标志设计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充分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创造主体作用。(2分)

(2)①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各国文化差异。

②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

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③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主动向客人宣传中华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

响力。(答对3点给6分)

28.(1)材料一说明了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材料二、三共同

说明了当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①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设

的重要任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29. (1)(4分)①当今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

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的重要因素。(2分)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1分) ③要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1分) (2)(4分) ①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1分)②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1分)③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1分)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分)

(若从中以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角度答可酌情给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