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儒林外史》 班级: 姓名: 填空题
1.《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 小说,书中表现的是 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是 。 2.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为长篇小说,这部名著在情节的组织上突出特点: 。 3. 自学成才后,不愿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来往,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后来,朱元璋取了天下,他为避免入仕,归隐 4.《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 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其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 如 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 。 5..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 、“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 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 。 6.《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少年时和王冕一样孝亲勤学,后来却日趋堕落,这个人物是 ,请概述一个他因追逐功名富贵而成为卑鄙小人的情节: 7.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 ,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 。
8.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 和 羞辱及市井小民的轻蔑,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9.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 替考,并顺利考中。
10. 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 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11. 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 “看破了相”。
12.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 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开始插科打诨的行骗之路,揭露当时社会骗人风气的败坏,讽刺社会上读书人的不学无术。
13.杜少卿家产将尽,听从老管家 的劝告,移家南京,得识各地齐集南京的名士。少卿与娘子同游 ,自由自在地生活。
14. 沈大年送其女 去扬州宋为富家完婚,但宋为富以讨妾对待,她只身逃往南京,写扇作诗,为人 谋生。
15.寻父二十年的 又来南京,杜少卿等南京名士并不因为他是王惠之子就冷落她,反而资助其银两,帮他前往陕、川寻父,到了 后找到了父亲,但王惠却坚决不认其子。
16.(人物不重复)在《序》中,作者认为自己笔下有些人物“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其中有:不慕富贵,以画家 为代表;蔑视科举,以名贤 为代表;悠然恬适,以学者为 代表;清闲世,以博士 为代表。 17.杜少卿 、 、 ,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对这类人物是 、 的。 18.周进 、 、 ,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腐儒。作者对这类人物是 、 的。 19.高要县知县 ,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 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傅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 20.(1)南昌知府 ,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2)“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中的“他”指 。 21. 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 、 的真儒。 22. 厌恶乡里那些虚张声势的腐儒,称他们“未见得好似奴才”;皇帝征辟,他装病拒绝出仕。由此可见他 、 的真性情,堪称真儒。 23.小说中 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的一个戏子。他清正廉洁、身虽贫贱却操守不移,是个大义不贪财的君子。 24. 因冒名刻书成了少年名士,他的表叔娄三公子、娄四公子都是附庸风雅的贵族子弟。 25. 少年匡超人得到 的赏识,用心读书,但后来堕落不堪。 26. 是个有侠骨的人,帮助朋友万中书,自己亲上公堂,甘受刑罚。他还替朋友讨还被骗的银两,表现出高超的功夫和侠肝义胆。 27.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是 ,被誉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28.《儒林外史》中贪官污吏的典型形象有 、 等。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他们是 、 。 29. 人物情节归纳: (1)“隐括全文”的“名流”—— (2)“暮年登上第”的老童生—— (3)中举前后对比鲜明的疯子—— (4)“添列衣冠”“胆小有钱”的兄弟俩—— 、 (5)“铮铮有名”的禀生—— 、 (6)“穷翰林”—— (7)庸中佼佼的制义选家—— (8)从拆字少年到内廷教习的—— (9)由“风流才子”而“铨选部郎”的—— (10)由“豪杰”堕落为败家子弟的—— (11)谦逊恬适的学者—— (12)“渐渐销磨”的“真儒”—— (13)“为人以忠孝为本”的父子—— (14)孝悌君子—— (15)自称“迂拙”其实“伪妄”的老秀才—— (16)极富“义气”的“壮士”—— 30. 民间四奇人:写字的 ,卖火纸筒子的 ,开茶馆的 ,做裁缝的 。 31. 我们在阅读《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体会 ; ②欣赏 ;③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32.全班共同阅读《儒林外史》,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进行探究。你选择的两个专题是① ;② 。
33. 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王冕,但是王冕与小说后面章节的人物关联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的开端用一章来写他呢?
参考答案
1.《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书中表现的是普通士人日常生活中的生存状态与精神世界,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是 封建科举制度。 2..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为长篇小说,这部名著在情节的组织上突出特点: 这部名著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主要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3.王冕自学成才后,不愿与知县时仁和乡绅危素来往,避走山东济南卖画为生。后来,朱元璋取了天下,他为避免入仕,归隐 会稽山。 4.《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其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如周进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5.吴敬梓善用讽刺艺术塑造人物,在《儒林外史》中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喜极而疯”的范进、“伸着两根指头难以咽气”的严监生以及标榜自己“从不晓得占人寸丝半粟的便宜”却拦劫别人家猪的严贡生。 6.《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少年时和王冕一样孝亲勤学,后来却日趋堕落,这个人物是 匡超人,请概述一个他因追逐功名富贵而成为卑鄙小人的情节:匡超人的老师欣赏他的才学,要把外甥女嫁给他,他谎称未婚,就成了亲。
7.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王玉辉,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 殉节 。
8.周进前半生生活在社会底层,穷困潦倒,不得不忍受着士林人物梅玖和王惠 的羞辱及市井小民的轻蔑,但他始终坚信科举是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
9.金东崖的儿子想考学,但没有学问,想出银五百两找人替考。经过潘三爷仔细筹划,由匡超人替考,并顺利考中。
10.牛浦郎原本与祖父相依为命,后隔壁开米店的卜老爹做主把自己的外孙女嫁与他为妻,但他后来却撇下妻子。为了结交官府,追求名利,他冒名顶替、到处招摇撞骗。
11.张铁臂曾在娄家人头会事件中骗取钱财。此后,他以张俊民的身份,出入天长杜府,后被蘧公孙“看破了相”。
12.牛浦郞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当时已经逝世的一位诗人牛布衣的诗集,就动了歪心思,摇身一变成了著名诗人,开始插科打诨的行骗之路,揭露当时社会骗人风气的败坏,讽刺社会上读书人的不学无术。
13.杜少卿家产将尽,听从老管家 娄焕文 的劝告,移家南京,得识各地齐集南京的名士。少卿与娘子同游 清凉山 ,自由自在地生活。
14.沈大年送其女沈琼枝去扬州宋为富家完婚,但宋为富以讨妾对待,她只身逃往南京,写扇作诗,为人刺绣 谋生。
15.寻父二十年的郭孝子又来南京,杜少卿等南京名士并不因为他是王惠之子就冷落她,反而资助其银两,帮他前往陕、川寻父,到了成都后找到了父亲,但王惠却坚决不认其子。 16.(人物不重复)在《序》中,作者认为自己笔下有些人物“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其中有:不慕富贵,以画家王冕 为代表;蔑视科举,以名贤杜少卿为代表;悠然恬适,以学者为 庄征君/庄尚志/庄绍光 代表;清闲世,以博士虞育德 为代表。 17. 杜少卿淡泊名利,蔑视礼法,仗义疏财,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作者对这类人物是欣赏、歌颂的。 18. 周进热衷科举,醉心功名,迂腐可笑,是一个典型的封建腐儒。作者对这类人物是批判、否定的。 19. 高要县知县汤奉,为了表示自己为政清廉,对朝廷各项法令严加执行。朝廷有禁杀耕牛的禁令,汤奉不问因由,竟然将做牛肉生意的老师傅活活枷死,闹得群众义愤填膺,鸣锣罢市。 20.(1)南昌知府王惠,是一个贪官的典型。他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2)“这些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爷的利害,睡梦里也是怕的。”中的“他”指王惠。 21. 虞博士他中进士后如实上报年龄,为遭污蔑的杜少卿辩解,可见他是光明磊落、仗义执言的真儒。 22. 杜少卿厌恶乡里那些虚张声势的腐儒,称他们“未见得好似奴才”;皇帝征辟,他装病拒绝出仕。由此可见他豪放狂傲、傲岸不羁的真性情,堪称真儒。 23.小说中鲍文卿是崔按察(负责上参失职官员)门下的一个戏子。他清正廉洁、身虽贫贱却操守不移,是个大义不贪财的君子。 24.蘧公孙因冒名刻书成了少年名士,他的表叔娄三公子、娄四公子都是附庸风雅的贵族子弟。 25. 少年匡超人得到马纯上的赏识,用心读书,但后来堕落不堪。 26.凤四老爹是个有侠骨的人,帮助朋友万中书,自己亲上公堂,甘受刑罚。他还替朋友讨还被骗的银两,表现出高超的功夫和侠肝义胆。 27.儒林外史》中有较多作者本人影子的人物是杜少卿,被誉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 28.《儒林外史》中贪官污吏的典型形象有汤奉、王惠等。在第二、三回中分别着力塑造的两个年纪老大而没有考中科举的可怜虫,这是两个腐儒的典型。他们是周进、范进。 29. 人物情节归纳: (1)“隐括全文”的“名流”——王冕(2)“暮年登上第”的老童生——周进 (3)中举前后对比鲜明的疯子——范进(4)“添列衣冠”“胆小有钱”的兄弟俩——严贡生、严监生 (5)“铮铮有名”的禀生——王德、王仁(6)“穷翰林”——鲁氏父女 (7)庸中佼佼的制义选家——马静(8)从拆字少年到内廷教习的——匡迥 (9)由“风流才子”而“铨选部郎”的——杜倩(10)由“豪杰”堕落为败家子弟的——杜仪 (11)谦逊恬适的学者——庄尚志(12)“渐渐销磨”的“真儒”——虞育德 (13)“为人以忠孝为本”的父子——萧浩父子(14)孝悌君子——余特、余持 (15)自称“迂拙”其实“伪妄”的老秀才——王蕴(16)极富“义气”的“壮士”——凤鸣岐 30. 民间四奇人:写字的季遐年,卖火纸筒子的王太,开茶馆的盖宽,做裁缝的荆元。 31. 我们在阅读《儒林外史》这部讽刺小说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体会批判精神;②欣赏 讽刺笔法 ;③联系现实深入理解。
32 全班共同阅读《儒林外史》,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题进行探究。你选择的两个专题是①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 ;② 续写故事。 33. 第一回的主要人物是王冕,但是王冕与小说后面章节的人物关联不大,作者为什么要在小说的开端用一章来写他呢?先写王冕这样一个行为高洁的隐士,然后再写纷纷乱乱的儒林官场。王冕与书中那些被科举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之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