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及其趋势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及其趋势
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及其趋势

钟中;侯笑红

【摘 要】近年来,与传统工业园相区别的新兴产业园,伴随电子、信息、生物等新产业的出现而蓬勃发展.该文从新兴产业园的规划、建筑风格、空间塑造等方面,通过对传统工业园及其传统工业建筑,新兴产业园及其园区建筑的对比研究,分析了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策略及其趋势.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15(000)006 【总页数】5页(P142-146)

【关键词】新兴产业园;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策略;趋势 【作 者】钟中;侯笑红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U984 1.1 传统产业园 (1)概述

起初,工厂集中地称“工业园”,也称“传统产业园”。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若干“传统产业园”组成“传统产业园区”,在城市中占据重要位置,不仅给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也在以特有的方式塑造城市景观,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历史上,由于受经济条件及思想认识等限制而片面追求经济实用,传统产业园建筑大多简陋、灰暗、

环境质量差,设计上只考虑满足企业生产使用的基本要求,忽视内部和外部空间环境质量,甚至成为城市景观的污染源。

传统产业园建筑的排列方式多为行列式,厂房尺度巨大。由于技术原因跨度较小,整体缺少人性化感受及亲切感;内部空间单一,功能简单。传统产业园区内绿化面积较少,给人冰冷的感受。

此外,随着传统产业园在各地的发展,出现了诸多其他问题:传统产业园片面追求利益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政府急于发展地方经济,导致传统产业园用地不平衡;随着传统产业园区开发规模和程度的扩大,所消耗的资源越来越多,但由于技术水平不高及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规划与建筑设计特点

传统产业园规划大都停留在传统城市规划模式的层面,功能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厂房建筑多为单层和多层,造型呆板基本无变化,立面简单,建筑材料单一,建筑设计手法千篇一律。建设者一般只注重生产效率和减少造价,而忽视了园区的舒适性和空间体验。

1.2 从传统产业园到新兴产业园

20世纪80年代,传统产业园随着技术的发展爆发产业革命,产业形态由传统纺织、煤炭、钢铁、机械等工业,转变为以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等产业集群;园区由传统的人力密集、污染严重、资源浪费,转变为新型的人才、技术、资金高度密集的创新产业模式;配套设施也从无到有,集居住、办公、商业为一体,可自给自足。 1.3 新兴产业园 (1)概述

新兴产业园在其园区规划上,从传统产业园的单一行列式变得更加灵活,布局及园区内空间场所的设定因地制宜、更为合理,空间营造自由开放;灵活的建筑布局和

配套设施有利于提高生产率,功能分区也更人性化;重视生态绿化,园区内或遍植绿树、或水体环绕,景观贴近园林。

新兴产业园大都位于市郊,交通便利,临近港口、码头、高速公路、铁路或机场,从合理的分期开发到逐步完善配套设施,例如综合楼、食堂、宿舍、幼儿园、住宅、酒店等。

(2)规划与建筑特点

新兴产业园在规划上因地制宜,注重空间的合理高效运用,配套设施较完善。在建筑形态上与以往也有较大不同。2014年8月1日执行的《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2.1.15中“新型产业建筑:区别于传统产业建筑,供人们从事各类新型产业的研发、设计及推广、应用等的建筑,也成为研发用房或新型产业用房。”

新兴产业建筑已经摆脱工业建筑的束缚,在立面造型上或简约或丰富,与办公建筑愈加相像。通过各种建筑手法,从传统工业建筑的巨大尺度在外观上转变为人性化的尺度。同时,由于科技的进步,大空间、大跨度的厂房更能满足各种工艺流程的需要,内部功能划分更趋合理。

新兴产业园中除了工业建筑,更多出现办公、居住、文体等建筑类型,如高层办公楼在园区中往往成为地标性建筑。总部办公楼的地标性与群体建筑的统一性是现代产业园的一个新特点(图1)。 2.1 国外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

国外新兴产业园大多规划在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区,自成一体,发展较为成熟,建筑造型新颖,运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法和建筑材料,如太阳能光伏板、光电玻璃等。配套设施完善,包含生产、办公、科研、生活、娱乐、教育等功能,为园区的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表1)。 2.2 国内新兴产业园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

国内新兴产业园较传统工业园有很大改观,提倡“洁净园区”的概念,绿化率高、

污染现象较为罕见;规划于城市郊区,靠近高速公路、港口或机场,交通便利;有居住、教育、商业等较全面的配套设施,但对于员工休闲娱乐方面较疏于照顾。建筑造型灵活多变立意各有不同,有重视造型胜于功能的倾向(表2)。 3.1 产业战略

新兴产业园区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区位时应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园区内的建筑布局符合工艺流程。我国城市地区之间环境资源条件制约因素很大,新兴产业园通过自身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部门和地区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园区在规划上有将来转型的可能。 3.2 区域位置

新兴产业园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集聚形式,需较大用地面积,很少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大都地处交通便利的城市郊区,或临近高速公路,或靠近港口、铁路和机场。有利于产品的供销和运输方便,且不会对城市造成干扰。 3.3 园区规划

新兴产业园应规划合理,既考虑功能又与当地环境相融合。总图布局可以满足功能的要求,又各有特点。总部办公楼一般是产业园的标志,位于园区中心或重要地段;厂房、办公、宿舍及配套按照使用要求分区布置在园区内。附属建筑的布置临近厂房且绿树环绕。园内多植被,舒适宜人(图2)。 3.4 功能分布

新兴产业园功能分布合理,除了生产车间外,综合办公、多功能厂房、研发中心等位于园区重要位置。新兴产业园往往分期开发,配套设施逐步完善。住宅、宿舍位于园区较安静的地段,且与生产区相距不远。商业、社康则分布在生活区内,有条件的园区配备幼儿园、小学等配套设施。 3.5 交通组织

由于功能分区严谨、生产流线等特殊的工艺要求,新兴产业园应内外分流、人货分

流,员工的生活、生产活动有规律,交通便捷、通畅。货运的流线安排则要考虑货运车的进出、装卸货避免对生活区、生产区造成影响。 3.6 空间景观

新兴产业园讲究外部空间的序列性,设立视线走廊,园区内或设轴线,并配合道路节点设置地标建筑,比如总部办公楼等高层建筑,园区内的景观系统应经过设计。园区要重视绿色生态,建筑周围绿树围绕,有集中绿地和小广场给人提供休闲交流的场所,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活和生产氛围(图3)。 4.1 平面布局

从平面上看,新兴产业园较传统产业园相比更合理。柱距经济合理(8.4m/9m);客梯、货梯的尺寸、数量及载重量按照使用要求设置;洁、污分区,人、货流线便捷且相互不干扰;安保系统先进,大多设置24小时门禁(图4)。 4.2 垂直交通

新兴产业园在交通组织上加强垂直交通,从功能分区看垂直交通更有利于提高效率。电梯宜设于人、货流线的节点处且不干扰车间工艺流程,可以节约更多时间以提高效率。 4.3 空间塑造

新兴产业园建筑内部空间往往舒适合理且灵活多变。多设置大空间、跃层、夹层、连廊及空中花园。层高6m是考虑到将来发展改造的可能而进行设置。 4.4 造型设计

与传统工业园建筑立面单调呆板不同,新兴产业园建筑立面造型多变,开窗方式以及百叶、格栅等除了满足功能需求外,也符合立面造型美观的需要。新兴的现代产业园在设计上大都以现代、时尚、生态为概念,或用建筑语汇诠释当地特色、文脉,例如山石、流水等(表3)。 4.5 绿色建构

新兴产业园中的建筑材料满足安全、实用、美观、舒适等功能,多采用可降解的新型建筑材料。除了传统的钢材、混凝土等材料外,也使用多孔混凝土、节能材料、利用天然能源的功能材料,如太阳能光电玻璃等,主要制约因素是成本过高。目前,国家提倡建设绿色建筑,主要有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方面,采取了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光伏发电等技术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兴产业园在功能布局、交通组织、空间塑造、立面风格等方面更合理、高效、人性化。新型产业园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改变,也在平面布局、层高等方面积极应对,有将来发展改造的空间和可能,而新型绿色建材的使用也令产业园更趋“洁净”。 资料来源:

图1~3:来自网络(百度、维基);

表1~3:部分源自网络;部分源自参考文献[1];

图4:来自深圳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钟中+钟波涛工作室”; 其余表格由作者自绘。

【相关文献】

1 《设计家》编. 最新产业园建筑设计(2版).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 2 佳图文化编. 总部科技园Ⅱ.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2.

3 高迪国际出版社有限公司编. 产业园. 苏艳娇,李品,马赛,译.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4 高迪国际出版有限公司编. 科研建筑.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3. 5 深圳市规划和国土委员会. 深圳市建筑设计规则,2014.

6 罗蓉,李杰. 建筑的理性之美——深圳华星光电TFT—LCD8.5代线项目设计. 时代建筑, 2014,4(138):178-183.

7 卢丘. 欧洲总部园区与产业园的规划建设. 建筑师, 2009(2):124-125.

8 王慧, 吴晓, 孙世界. 科技产业园设计策略初探 ——以苏州太湖科技产业园城市设计为例. 华中

建筑, 2013(8):100-105.

9 龚恺,吉英雷. 南京工业建筑遗产改造调查与研究——以 1865 创意产业园为例. 建筑学报, 2010(12):29-32.

10 李贻传. 工业园区、工业建筑的规划与建筑设计体会. 建材与装饰, 2007(7):21-23. 11 陈林玲. 工业园区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2,14(2):41-44.

12 贺业贵. 规划城市工业园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四川建筑, 2006, 26(9):10-12.

13 魏利,王玉光. 浅议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及规划对策.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56. 14 韩育丹. 从传统工业区到创意产业园的建筑更新. 洛阳大学学报, 2007, 22(2):95-97. 15 焦红,吴佳乘,王莹. 基于新都市主义的高新产业园研究. 低温建筑技术,2013,35(12):29-3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