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心脏导管室护士职业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心脏导管室护士职业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 568 ・ 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3月第25卷第6期 中国康复理论和实践。2003,9(10):621—622. 经济负担;并由于减少了换药次数,节省护理工作时 间,节余了大量的护士人力资源。 参 考 文 献 E2]李亚洁.密闭性敷料的研究和展望E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21(3):105。 (收稿日期:2009-09-04) Ell刘燕平,赵超男,周淑青,等.应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压疮EJ]. 心脏导管室护士职业不安全因素分析与对策 叶虹 王美兰 戴盈盈 林芳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导管室,浙江温州325000) 关键词 护士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Key words Nurses Insecurity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75(2010)06—0568—02 心脏导管室是进行诊治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是 发生医疗锐器损伤以护士最多,年发生率达2O 9,6~ 医院的重要技术部门。在这高危科室里,护士工作 40 ,其次是实习医生l1]。 在密闭环境中,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 1.1.3 噪声 长期在噪声下工作易引起疲劳、烦 泌物、感染性废物等多种有害因子,使得心导管室护 躁、头痛和听力下降等 ]。心导管室噪音来源为机 士成为高危群体。现将心脏导管室护士职业不安全 器声、门窗开关、工作人员对话、电话铃声、病人的呻 因素分析及防护报告如下。 吟、物品及仪器移动的声音等。 1职业危险因素 1.1.4 电损伤 现代心导管介入治疗室电器设备 非常多,如监护仪、射频消融仪、生理记录仪、高压注 1.1物理性危险因素 射器等,有些质量低劣及陈旧电器存在漏电现象,时 1.1.1电离辐射心导管检查、射频消融、经皮穿 有被电击或灼伤事件。 刺瓣膜球囊扩张等介入治疗术均在X光照射下进 1.1.5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 导管室护士的心理 行。然而电离辐射在造福病人的同时,对医务人员 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长期工作繁重、 的健康存在负面影响。一般认为长时间、大量、多次 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不定时,经常要抢救 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出现头昏、乏力、牙龈出 处理一些危重病人,加班加点的工作环境,是细致的 血、食欲减退、脱发、皮肤红斑、性欲降低、生育能力 脑力与体力劳动结合的工作性质,所以易患溃疡病、 下降、骨髓抑制、白细胞数降低等症状以及甲状腺功 心脏病、偏头痛、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痛等。同 能低下等不同程度的放射病。电离辐射不仅当时对 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如精神紧张、焦虑烦躁 机体产生病变,而且照射停止后还会产生远期效应 等。 或遗传效应,如引起DNA变异、增加癌症的发病 1.2生物性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不仅危害护士的 率,引起白内障、先天性缺陷、胎儿畸变等严重并发 健康,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已证 征,甚至导致死亡。 实有2O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或锐器伤传播,其中 1.1.2针刺伤和锐器伤是一种深入皮肤且足以使 最常见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 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其发生虽与工作粗心、技术 (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_3]。对于急诊 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漠等 手术而言,很多病原学检查缺失,加上病情危急,以 原因有关,另外主要还是与术中急救、工作紧张、精 抢救患者的生命为前提,而忽略了应有的防护,结果 神压力大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调查显示,医护人员 给医务人员带来了安全隐患。 1.3化学性危险因素 各种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 作者简介:叶虹(1979一),女,浙江,大专,护师,从事心导 化学因素无可避免地存在于导管室内环境中,主要 管室护理工作 有各种用于空气消毒以及化学消毒的消毒剂、麻醉 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3月第25卷第6期 废气等。如紫外线对皮肤、眼睛有刺激性,其在空气 中形成臭氧,过多可使人中毒,轻则有呼吸增快、变 浅、胸闷等症状,重则出现心率加快、疲倦、头痛,持 续停留1 h以上可发生肺气肿;一次性医疗用品的 广泛应用,使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也越来越多;空气 污染是极微量,但长期低剂量存在于导管室,通过皮 肤、呼吸道而进人人体。 2职业安全防范措施 2.1 电离辐射的防护 介入手术应在设有防护措 施如选用铅、铁、水泥、砖等作防护材料的导管室进 行,吸收或减弱放射线的能量。医护人员应配戴放 射防护镜、铅帽、铅脖套,穿防护铅衣,每次手术必须 穿戴整齐,有条件者加用防护铅屏,必须减少不必要 停留时间,轮换作业,提高操作技术等措施,尽量减 少受照射时间。要随时清除工作环境介质的污染, 监测污染水平,控制向周围环境的大量扩散,同时手 术结束后工作人员应立即沐浴、更衣。禁止一切可 能使放射性元素侵人人体的行为,如禁止饮水、吸 烟、进食、化妆等。科学排班,劳逸结合;合理膳食, 加强营养,减少放射损伤;孕期护士调整工作岗位。 2.2生物性因素的预防 2.2.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术前了解病人的病史, 病毒及性病的检查结果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对阳 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 伤。当预料到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污染物时,尤其 是清洗血液污染的器械、导管等,均需戴手套进行; 地面、墙壁、家具上有血渍清理时戴上手套用抹布擦 拭,擦后立即彻底洗手。为了提高洗手的质量和效 果,实行科学洗手。接触每个患者前后都要洗手, 包括脱手套后。如果手或身体的其它部位被血液、 体液污染,需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及酒精消毒。有 研究表明,用酒精擦手比用肥皂洗手能更明显地使 手部细菌数量减少l_3j。 2.2.2对手术中使用的各种导管、注射器等物品 (除手术器械及某些特殊用物外)一律销毁,避免二 重感染。并对回收的物品进行二次高压蒸汽灭菌。 2.3化学性损伤防护 消毒剂浓度要配制准确,现 配现用;改变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 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操作前后正 确洗手,严格无菌操作;紫外线消毒时,不应直视灯 管,应戴墨镜,穿防护服;电刀烧焦的刺激味中含对 人体有害的有机成分,电切或电凝时要备好吸引器, ・ 569 ・ 尽量吸走黑烟;目前空气消毒最好的方法是空气净 化消毒,也可使用空气净化消毒器,二者均能够达 到动态的持续过滤、消毒、除菌。 2.4锐器损伤的预防 2.4.1安全处理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帽,可采用 单手回套技术,防止刺伤另一只手;手持针头和锐器 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免刺伤他人;刀片传 递和接收时要放在容器内,避免手对手传递。严格 管理各种锐器,用过的针头不可丢在一般的垃圾桶 内,防止误伤清洁工,应置入耐刺防渗漏的容器内, 消毒后焚烧处理;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各 种一次性检查导管消毒后毁形处理;绝对不要徒手 处理破碎的玻璃。 2.4.2针刺伤后的处理若在工作中不慎被污染 的锐器刺伤时,应立即挤血(由近心端挤向远心端), 清水冲洗,碘伏消毒。若患者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则 应积极注射免疫球蛋白,填写针刺伤报告单,上报院 感科备案,作为观察的依据。 2.5噪声的预防提高认识,对新建工作间应从声 学设计角度考虑采用隔音设备;在工作中应尽量减 少噪音,操作迅速、准确,做到“四轻”;对科室使用仪 器、设备,定期进行普查、检修。如对器械台、麻醉 机、推车等的活动部件上润滑剂,尽量减少其推拉的 次数,减少异常噪声。 2.6安全用电 心导管室的所有电器应定期请有 关部门检修,要有可靠的地线连接;陈旧性电器及时 更换;每台仪器配备操作程序卡,护士要熟悉各种操 作,操作前严格遵守规章无误后方可使用。 2.7心理疾患的预防措施 要求手术室护士要加 强身体锻炼及心理素质训练,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全社会越来越关注的话题。心脏 导管室护士只有采取各种有效消除和控制职业危害 因素的措施,积极开展职业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 地防止和减少职业损伤的发生,维护心脏导管室护 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她(他)们的健康水平。 参 考 文 献 [1]郭莉.艾滋病医源性传播及预防[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 (10):819-82. [2]董慰慈.护理学基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42. [3]张锦.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护理环节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 1988,33(7):431. (收稿日期:2009—10—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