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看法。 二 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信息质量相关分析 会计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 者据此做出各自的决策。会计信息又是靠会计政策的规范来生 成的,不同的会计政策规范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 而会计政策贯穿于日常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 计处理全过程,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的确认、计量和记录过程 中,由于对同一项经济业务存在不同的会计政策,往往因选择的 会计政策不同而产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会计结果,从而影响各 利益集团的经济利益,导致各利益集团做出不同的决策,最终影 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 不仅如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变化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 程,企业应该根据经济环境和发展状况的变化,做出适时和有效 的调整。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往往会利用会计政策的 自主选择权做出对自己有利的选择,从而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 这种对会计信息的影响表现为虚增利润和粉饰会计报表。一是 企业通过采用多计早计收入,少计晚计费用的会计政策,达到尽 量扩大利润的目的。其动机一般是为了表现良好企业形象和经 营业绩,从而达到增加企业市场价值、管理人得到更高的报酬和 奖励等目的。二是企业通过对不同会计政策的选择,在不同的会 计期间保持会计利润的均衡,从而达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传递 企业经营稳定,经营风险不大的信号。这对企业的市场价值和筹 集资金活动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三是已经发生亏损的企业,通 过不同会计政策的安排,掩盖亏损或亏损的程度,力争将会计报 表做到“微利”,这一点对上市公司尤其重要,是避免被特别处 理和停牌的“最佳”方法。四是企业采用税法所允许选择的会计 政策虚减利润,节约纳税,即通过选择少计晚计收入的会计政策 来减少缴纳增值税等流转税,或是通过选择少计晚计收入或多 计早计费用的会计政策来减少确认会计利润,从而达到节约缴 纳所得税的目的。 因此,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影响 造成了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只要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范围内 对会计处理方法有选择的权力,这种不确定性就始终存在。会计 政策的恰当选择与运用有助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相反,如果企 业编制会计报表所选用的会计政策不当,将使会计信息失真,误 导财务报告使用者,扰乱国民经济秩序。 需要指出的是,在这里讨论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是在符合 宏观会计政策条件下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信息的披露应当以 客观、真实、公允为标准,会计人员不能违背职业道德滥用会计 政策进行会计操纵,以误导乃至欺诈与其相关的利益关系方面, 否则,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ECONOMIC PRACTICE・经济工作——■■● 三、会计政策选择影响会计信息的实例分析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性越高,对决策就越有用。会计政策的选 择看上去是一个原则、基础、程序和方法方面的选择,实际上由 于选择不同的原则、基础、程序和方法,取得的会计信息是不同 的。而报表使用者凭借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企业财务成果、经 营业绩做出判断,从而做出自己的决策,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会 影响会计信息,进而影响会计目标的实现。 案例一,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随着损耗程度以折旧 费项目分期计入产品成本或费用,并通过取得相应的收入而得 到补偿。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 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同一项固定资产,由于选择 了不同的折旧方法,其折旧数额会产生很大差异,而折旧数额会 直接影响到当期利润,也会问接影响下期损益,进而也会影响到 所得税的数额。 例1:某企业某项固定资产原值为70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 为4%,预计使用年限为l0年,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为25%。年 限平均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各年折旧额及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计算如表。 通过实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平均年限法既不考虑固 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具有递减性的特点,也 不考虑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大的特 点,虽然计算的各个会计期间折旧额是不变的,各期对损益的影 响是相同的,但如果计算固定资产使用成本(折旧费和维修费之 和)的话,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就不均衡了。 而双倍余额递减法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因为这种方法前期计提 的折旧费用较多而维修费用较少,后期计提的折旧费用较少而 维修费用较多,从而保持了各个会计期间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 成本的均衡性。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当期损益 及所得税的影响。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的各个会计期间折旧额 是相等的,对当期损益的影响金额在各年也不变。而双倍余额递 减法则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折旧费用大,后期折旧费用小。以第 一年为例,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比平均年限法多计提折旧 72800元,意味着会减少当期利润72800元,从而使企业的财务 状况较为可靠,利润指标质量较高。企业如果在税法允许的范围 内选择了双倍余额递减法,还能获得延缓所得税等利益。因为折 旧的多提可使企业第一年少交纳所得税18200元,享受到延缓 纳税的利益。而将延缓纳税暂时节省下来的现金流量用于其他 急需发展的方面,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使企业受益,但这只是延 缓纳税效益,这种效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回。比如,到第l0 年,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就比平均年限法少计提折旧22479.7 200@・7经济论坛 135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一经济工作・ECONOMIC PRACTICE 表 年份 当年折旧额 对当期损益的影响 对所得税的影响 年限平均法 第一年 67200 第二年 67200 第三年 67200 第四年 67200 第五年 67200 第六年 67200 第七年 67200 第八年 67200 第九年 67200 第十年 67200 合计 6720oO 双倍余额递减法 140o00 l12ooO 89600 71680 57344 45875.2 36700.16 29360.128 4720.256 4720.256 672O00 年限平均法 67200 67200 67200 67200 67200 67200 67200 67200 67200 67200 6720oO 双倍余额递减法 140Oo0 l120oO 89600 71680 573;4 45875.2 36700.16 29360.128 4720.256 4720.256 6720oO 年限平均法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 。168000 双倍余额递减法 350oO 280oO 224o0 17920 14336 l1468.8 9175.04 7340.032 11180.064 l1 180.O64 1680oO 元,会增加当期利润22479.7元,从而会增大当期所得税5619.9 元。 例2:某企业3月份存货收发情况,1日,期初结存20000公 斤,单价20元,金额合计4000( ̄元;2日发出15000公斤;5日 当然,加速折旧法并非总对企业有利。会计折旧政策的选择 一购人20000公斤,单价22元,金额合计440000元;7日发出 11000公斤;10日购进20000公斤,单价25元,金额合计500000 元;15日发出12000公斤;20日发出13000公斤;22日购进 100000公斤,单价28元,金额合计2800000元;27日发出15000 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应一概而论。比如,企业若处于 减免税期间.则采用平均年限法会比双倍余额递减法更会有利 于企业增加免税所得。仍以第一年为例,平均年限法下计提折旧 额为67200元,比双倍余额递减法少计折旧费72800元,增加当 期利润72800元,当期少纳所得税18200元。企业如果处于亏损 状态时,也宜采用平均年限法,因为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平均 年限法比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额少,从而使利润增加,隐瞒 一公斤。假如企业适用所得税税率25%。 首先分析一下本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用先进先出法计 算得出的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为1508000元,如果采用加权平 均法计算的话,得出的本期发出存货成本为1524600元,二者相 差16600元。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如果企业仍旧采用先进先 出法,就将导致销货成本低估16600元,利润虚增16600元,所 部分亏损,使企业的社会形象提升,经营者的报酬增加,但它 不能保全所有者的资本,债权人的风险加大。而双倍余额递减法 尽管能使固定资产投资尽早收回,降低投资风险,但利润减少会 影响企业的筹资能力,影响股票的市场表现,影响经营者的报酬 水平。可见对同一会计事项的处理,往往因选择的会计政策不同 而产生不同的会计结果,所以,会计政策的选择绝不是一个单纯 得税多缴4150元,使公司每股收益额上升,诱使市场参与者购 买该公司的股票,不能正确反映企业存货及损益情况。不仅如 此,这种影响还会延缓到以后各期。这一点通过对期末结存存货 的成本计算可以看出,用先进先出法计算月末结存成本为 2632000元,用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结存存货成本2175160元。 二者相差456840元,这将造成以后各期销货成本增加456840 元,相应会减少以后各期的利润。 的会计问题,会计政策变更的本质是一种社会利益的重新分配, 它是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集团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 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恰当选择会计政策,对于保证 会计信息的质量,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案例二,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 可见,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质量, 关系到会计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各方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会 计政策的选择结果主要取决于选择主体更多考虑哪一方主体利 益,企业往往从经营者的角度选择对其有利的会计政策,这是企 业现实的选择。 f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平均法或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在价格比较稳定的 情况下,企业对出售、领用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比较合 理的,但是,如果近期由于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就应及时变更会 计政策,而会计政策的重新选择,必然会影响企业会计信息。 136 经济论坛100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