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GTP具有与ATP类似的结构,二者的差异只是碱基不同。下列有关ATP和G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TP和GTP分子中都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B.GTP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G-P~P-P
C.GTP中所含有的碱基为鸟嘌呤,GTP的合成常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D.GTP中高能磷酸键全部水解后的产物能作为合成DNA分子的原料 2.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B. 记名计箅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 C. 太阳鱼遇仔鱼过多时,成鱼会吃掉部分幼鱼,属于捕食关系 D. 从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灌木层逐渐失去优势地位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2019年底,某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例为1.07:1 B. 近年来,淄博市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增大 C.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 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某松树种群死亡率升高
4. 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配制步骤②、②的培养基时,应先调pH值后高压蒸汽灭菌
B.步骤②纯化分解尿素的原理是将聚集的细菌分散,可以获得单细胞菌落 C.步骤②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②挑取②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5. 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是免疫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 B.突触小体可以和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等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
C.冬天,由于产热增多,机体会通过调节增加散热,以达到产热和散热的动态平衡 D.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一体液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 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且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孩子。下列示意图最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
A. B.
C. D.
7. 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浓度的脱落酸(ABA)和青霉素对小麦胚芽鞘切断伸长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实验有两个自变量,其中之一是青霉素的浓度 B.青霉素与ABA具有拮抗作用 C.ABA可抑制胚芽鞘切断的伸长
D.与经10-3ppmABA、10ppm青霉素处理后的胚芽鞘切段相比,经10-2ppmABA、1ppm青霉素处理后的胚芽鞘切段伸长量更大
8. 物质甲作为抑制剂能与蔗糖酶结合或分离,从而改变蔗糖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pH等条件下,某同学
将蔗糖酶和物质甲的混合液均分为若干份,分别加入到不同浓度的等量蔗糖溶液中,发现蔗糖的水解速率随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大。下列分析与该实验不相符的是( ) A.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能导致物质甲与蔗糖酶的分离 B.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使酶降低活化能的能力降低 C.物质甲与蔗糖酶的结合能改变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D.反应体系中没有甲时,蔗糖溶液的浓度不会改变酶活性 9. 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不包括( ) A.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F1在形成配子时,同一对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②1②1②1
10. 赫尔希和蔡斯分别用35S和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下列被标记的部位组合正确的是( )
A. ②② B. ②② C. ②② D. ②②
11. 染色体平衡易位是指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相互交换,仅有染色体片段位置的改变,没有片段的增减。这种易位造成了染色体遗传物质的“内部搬家”。就一个细胞而言,染色体的总数未变,所含基因也未增减,所以平衡易位携带者通常不会出现异常表型,外貌、智力和发育等通常都是正常的,常被称为平衡易位携带者。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平衡易位包括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B. 平衡易位携带者与正常人婚配,子代表现正常的概率为50% C. 平衡易位携带者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测发现 D. 平衡易位不会引发染色体DNA碱基序列的改变
12. 用新鲜制备的含过氧化氢酶的马铃薯悬液进行分解H2O2的实验,两组实验结果如图。第1组曲线是在pH=7.0、20②条件下,向5mL1%的H2O2溶液中加入0.5mL酶悬液的结果。与第1组相比,第2组实验只做了一个改变。第2组实验提高了( )
A. 悬液中酶的浓度 B.H2O2溶液的浓度 C. 反应体系的温度 D. 反应体系的pH 13.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 B. 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人体的内环境中 C. 有三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 D.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无关
14. 如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相关物质的结构变化,据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A可以为物质B提供活化能 B. 物质A在细胞内合成,但可以在生物体外起作用 C. 物质A可以催化物质C和物质D结合重新生成物质B D. 物质A和物质B的水解产物不可能相同
15. 列关于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②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 ②血浆蛋白、载体蛋白、消化酶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②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②人体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 ②过敏反应引起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水肿 ②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②坎农提出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调节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 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提高培养基中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含量的比值可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出根 B.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 C.用青鲜素处理马铃薯,可以抑制其发芽,利于储存 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促进柿子的发育
17. 钻天杨(杨树的一种)由于受到能分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病原体的侵袭,侧芽生长失控,形成大量侧枝,影响其成“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现象说明细胞分裂素能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 B.该病原体分泌的是一种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
C.侧芽生长失控是因为该部位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比值增大 D.正常生长的钻天杨侧芽生长受抑制是因为生长素含量不足
18. 细胞膜上的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其中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快1000倍以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转运蛋白参与的物质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B. 载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会受到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C 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D. 通道蛋白介导的运输速率较快是因为有ATP驱动 19. 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的季节性是指群落的类型和物种组成随季节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B. 沙漠植物都能适应缺水的环境,只在有水时才发芽、开花和产生种子 C. 苔原气候严寒,植被为更好适应环境通常依赖有性生殖增加后代的变异性 D. 由冰山岩向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中有机物越来越少,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加大
20. 某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为XY型,其叶型有宽卵型和倒卵型两种,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用纯种植株进行的杂交实验如下:
实验1:宽卵型♀×倒卵型♂→子代雌株全为宽卵型,雄株全为宽卵型 实验2:倒卵型♀×宽卵型♂→子代雌株全为宽卵型,雄株全为倒卵型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实验1、2子代中的雌性植株基因型不同 B. 实验2结果说明控制叶型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仅根据实验2无法判断两种叶型的显隐性关系 D. 实验1子代雌雄杂交的后代不出现雌性倒卵型植株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 下图1、2分别是某二倍体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示意图,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b、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1中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找到与图2中甲细胞所处时期对应的时期。图2的乙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_________,这是在间期发生______________的结果。 (3)该动物的性别是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4)图2中丙细胞所处时期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_时期,该时期的下一个时期对应图1中的_________时期。
22. 生物量是指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因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的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科研人员在两个群落中随机选取多个样地,收获全部植物,按照植被类型分类后,测定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图中代表恢复群落的生物量的是________(S1/S2)。
(2)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已不存在,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演替。原因是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或其他繁殖体。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__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利用率。恢复群落植被不易恢复的关键限制因素是土壤条件,可利用人工措施重建其微生物群落,帮助群落植被快速恢复。
23. 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植物体重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过程,某校生物小组为了探究这两项生理过程,设计了图1的实验装置,并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等设备,测量了图1所示密闭装置中一昼夜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2。
(1)ab段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2的____________点时,图1装置内的氧气浓度最大。
(2)在光下,植株的根尖细胞内合成ATP的场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利用图1装置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请简述如何对装置进行改动和调整?__________________。应如何检测因变量进行比较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回答下列与种群数量有关的问题。
(1)将某种单细胞菌接种到装有10mL液体培养基(培养基M)的试管中,培养并定时取样进行计数。计数后发现,试管中该种菌的总数达到a时,种群数量不再增加。由此可知,该种群增长曲线为_________型,且种群数量为_________时,种群增长最快。
(2)若将该种菌接种在5mL培养基M中,培养条件同上,则与上述实验结果相比,该种菌的环境容纳量(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若在5mL培养基M中接种该菌的量增加一倍,则与增加前相比,K值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原因是_________。
25. 下图甲是观察某动物卵巢细胞分裂过程中m(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图,图乙是该动物卵巢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图甲表示的是有丝分裂中m的变化,则CD段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若图甲表示的是减数分裂中m的变化,则___________段既包括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又包括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 (2)图乙中位于图甲CD段的细胞有___________,细胞乙中有___________个四分体.
(3)卵细胞中的DNA数/染色体数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原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C 3. C 4. C 5. B 6. D 7. D 8. C 9. D 10. C 11. C 12. B 13. C 14. B 15. A 16. ABD 17. BCD 18. AD 19. ACD 20. AC 21.
(1).染色体 (2).染色单体
(3).核DNA (4).不能
(5).姐妹染色单体(或染色单体)
(6).染色体复制(或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7).雄性
(8).图2中的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9).② (10).② 22. (1). S2 (2).次生 (3).种子 (4).阳光等 23.
(1).黑暗中植株只进行细胞呼吸和在弱光时光合作用弱于细胞呼吸 (2).c
(3).细胞质基质、线粒体(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
(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用不同强度的光源代替自然光源照射该装置 (5).分别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装置内二氧化碳浓度 24. (1).S (2).a/2 (3).减小 (4).不变
(5).K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接种量无关 25. (1).2 (2).CD
(3).甲、丁、戊 (4).0 (5).大于
(6).由于卵细胞中的DNA包含线粒体DNA和细胞核中的DNA,因此,此时卵细胞中的DNA数/染色体数大于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