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2.3 大气的压强(一)
学习目标
1.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 2.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短时间内近地面的 大气温度 、湿度、 气压 等要素的 综合状况 称为天气。 2.天气的主要要素有气温、 气压 、风、 湿度和降水 。 [科学探究]
分组实验:
1.在玻璃杯里盛满水,在杯口覆盖一张硬纸片,先用左手托住纸片,将杯子倒转过来。当左手拿开后,水是否会流出来?试试看。思考:这是为什么?
2.把空可乐罐用橡皮塞塞住罐口,用抽气枪抽气,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讨论得出结论:大气压强的存在。
大气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这个压强称为 大气压强 ,简称 大气压 。
1.投影图片: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让学生观察并说明,这些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2.投影图片:图2—17,介绍并演示:1654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格里克的惊人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3.阅读:人体内的“马德堡半球”
4.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实例能说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讨论] 分组回答并能作出分析。
[课内补充例题]
[例1] 自来水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墨水就被吸到橡皮管里去了。这是为什么?
[解析] 自来水笔吸墨水时,当把笔上的弹簧片按几下时,就把空气从橡皮管内排出,使橡皮管里的气压变小,管外墨水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橡皮管里去了。
[答] 略
[例2] 如图2—2所示,将杯子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手按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不会流出来,这表明纸片受到空气和向上的大气压。如果将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位置,纸片不掉,水仍不流出来,这又说明了 大气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
1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6课时)课时训练
[解析] 当将杯子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后,杯内无大气也无大气压,而纸片外存在着大气压,故手按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水也不会流出来,说明纸片受到的大气压所产生的压力大于水对纸片产生的压力。故表明纸片受到空气和向上的大气压。 当杯子转到如图乙、丙所示的位置时,纸片仍不掉,水也仍不流出来,这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均有压强。 [笞] 略 [课内练习]
1.首先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马德堡半球实验 ,实验者为 德 国的 奥托·格里克 。
2.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的瓶口,瓶会变瘪,空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 瓶内气压变小,大气压把瓶子压瘪 。
3.由于空气有 重力 ,会对空气中的物体产生压强,这个压强叫做 大气压强 ,简称 大气压 。 [课时小结]
本课时学习了大气压的存在及日常生活中证明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的存在和用大气压来解释有关现象是本课时的重点。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注射器抽取药液,也是利用 大气压 进行的。当把针头放人药液中,向外拉活塞时,针头内的气体体积变大,气体压强 变小 ,大气
压把药液沿针头压人针管内。
2.如图2—3所示,在瓶底铺层沙子,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将剥壳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当火焰熄灭后,鸡蛋将 落入瓶中 ,这是因为 火焰熄灭,瓶内气体的温度降低,气压减小,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 。
3.喝饮料时,用嘴吸插入饮料中的塑料管,使管内的 气压 减小,饮料在吸管外的 大气压 作用下进入嘴里。
4.如图2—4所示,将试管口朝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3~5分钟,立刻竖直插入盛水的容器中不动。
(1)你猜想可能产生的现象是水在试管内上升;
(2)你猜想的依据是 试管内气压变小,大气压的作用使水上升 。
2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外衣”——大气(16课时)课时训练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