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 (2分) (2016九上·济源期中)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 冰雪融化 B . 纸张燃烧 C . 水果榨汁 D . 海水晒盐
2. (2分) (2017·衡阳模拟) 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 稀释浓硫酸
B . 加热液体
C . 滴加少量液体
D . 过滤
3. (2分) (2016·高淳模拟)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
B .
C .
第 1 页 共 7 页
)
D .
4. (2分) (2016·准格尔旗模拟)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不相符的是( ) A . 2O﹣﹣2个氧原子 B . Al3+﹣﹣氯离子 C . 2H2O﹣﹣2个水分子
D . ﹣﹣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5. (2分) (2018·菏泽) 宏观辨识和微观剖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及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B . 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4:3 是由原子构成的单质,只有
属于氧化物
C . 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D . 该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3:20
6. (2分) 人体缺铁会造成贫血,缺碘会造成甲状腺肿大,缺钙会造成骨质疏松。这里的铁、碘、钙是指 A . 单质 B . 元素 C . 金属离子 D . 分子
7. (2分) (2019九上·睢阳月考)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 )
A . 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 . 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8. (2分) (2017·重庆模拟)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氧化物都含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第 2 页 共 7 页
B . 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 , 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是碳元素 C . 置换反应必须有单质参与,有单质参与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D . 原子和分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因此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就一定是由原子构成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
9. (4分) (2019九下·宜昌期中)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2个氢原子________;3个铵根离子________;锌元素显+2价________;4个亚铁离子________。
三、 简答题 (共1题;共4分)
10. (4分) (2017·吉林模拟) 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操作X 的名称是________,试剂A 的名称是________;
(2) 上述的净水过程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硬水软化的方法是________; (3) 目前自来水厂常用液氯(Cl2)消毒,其原理是Cl2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盐酸和具有杀菌作用的次氯酸(HCl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四、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
11. (2分) (2014·钦州) A、B、C、D、E、F、G分别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铜、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中的一种.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图中相连的两个方框表示相应物质间能发生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 B、E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 A与D反应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 (3) F与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五、 计算题 (共1题;共4分)
12. (4分) (2019九上·新疆期中) 近来,乳酸(其化学式为C3H6O3)成人们研究的热点,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1) 乳酸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 (2) 乳酸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第 3 页 共 7 页
(3) 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
(4) 90克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计算过程)
六、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
13. (3分) (2015九上·重庆期中) 实验室制取气体是初中非常重要的一组实验,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小强想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小红想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择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装置序号),请你比较小红和小强的方法,期中小红选择的方法的优点有________(答一条)
(2) 小刘同学在复习“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后,他认为若收集一瓶氧气供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使用,最好选择气体收集装置中的E,理由是________.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氮气是由氧化铵与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钙与水,请写出制取氨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显碱性:小刘同学想收集一瓶氨气,它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七、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
14. (1分) 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 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 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 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填“有”或“无”),理由是________.
第 4 页 共 7 页
(4) 【发现问题】虽然课本上这个实验的现象明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氨水的用量大、实验装置无法固定、有很多氨气逸出大烧杯等.
【查阅资料】
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②T形三通管属于微型化学仪器.
【实验改进】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改用图丙装置探究微粒的运动性. 在T形三通管的粗玻璃管里,固定一根湿润的酚酞纱布条.
用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 (5) 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变成红色. (6) 微热细弯管处的浓氨水,纱布条变红的速率会加快.
【实验反思】改进实验与课本实验相比较,有不少的优点,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________.
第 5 页 共 7 页
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 (共8题;共16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二、 填空题 (共1题;共4分)
9-1、
三、 简答题 (共1题;共4分)
10-1、
10-2、
10-3、
四、 推断题 (共1题;共2分)
11-1、
11-2、
11-3、
五、 计算题 (共1题;共4分)
12-1、
第 6 页 共 7 页
12-2、12-3、12-4、
六、 实验题 (共1题;共3分)
13-1、
13-2、
七、 科学探究题 (共1题;共1分)
14-1、
14-2、
14-3、14-4、14-5、14-6、
第 7 页 共 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