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日式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解析
———以味千(中国)为例
王 晖,李 岫
(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摘 要]中国快餐业的快速发展,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也提
出了对其成长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的要求。本文运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先行优势理论、代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对日式快餐典型企业———味千(中国)的成长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并归纳抽象出快餐连锁企业的一般成长模式及对中国快餐连锁企业成长的启示,以达到深化连锁经营理论研究,为快餐连锁企业发展提供借鉴的目的。
[关键词]日式快餐;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12-0040-05
期竞争优势与绩效的基础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的资源[1]
和能力。奥克斯菲尔德特和凯雷(Oxenfeldt,Kelly,1969)指出特许商成长受3种资源限制:管理
[2]
专业性、地方市场知识和资本。在此基础上,相关研究涉及:一是资金匮乏论,马丁和朱斯蒂斯(Martin,Justis,1993)认为信用市场状况对不成熟特许经营商拓展存在制约作用;考姆博斯和凯特臣(Combs,Ketchen,1999)揭示餐饮业特许商资金实力
[4]
影响其特许扩展规模。二是信息匮乏论,米克勒(Minkler,1992)认为公司在地理空间拓展时,需要评估当地市场状况,识别适当位置,而获取成本昂[5]
贵。三是管理资源匮乏论,汤姆普森(Thompson,1994)和沙恩(Shane,1996)指出特许连锁能克服管
[6,7]
理资源对连锁成长的限制。四是先行优势理论,先行优势理论认为进入市场的时间序列会影响到公
[8]
司的竞争优势(Stalk,1988),奥克斯菲尔德特和凯雷(Oxenfeldt,Kelly,1968-1969)认为先行优势是整合特许连锁系统的内在关键要素。雷伯曼和蒙特戈麦瑞(Lieberman,Montgomery,1988)指出先行优势的3个关键要素是可比优势技术、稀缺资源优先购
[9]
买权和改变顾客行为能力。斯蒂文(Steven,2003)认为先行优势是企业竞争战略的一个核心概念,并
[10]
实证先行优势适用于餐饮企业。五是资源理论对先行优势的整合,在先行优势的研究文献中,存在对先行者优势和劣势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在特定空间竞争框架下,首先或早期进入市场者会带来竞争优势(Prescott,Visscher,1977;Lane,1980;Chaffee,1985;Anderson,1987;Kerinetal,1992;
[11-16]
Tabuchi,Thisee,1995),而另外一些学者通过
①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6)。
[2]
[3]
从2003年至2006年,中国快餐业以年均20%
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餐饮业增长速度①。目前快餐业在中国餐饮业中所占比例为20%,而处于快餐业发展成熟期的欧美发达国家所占比例为60%,中国快餐业正处于高速成长期。在中西式快餐蓬勃发展之时,日式快餐悄然兴起。然而,对日式快餐连锁企业的研究尚处空白,本文以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对日式快餐典型企业———味千(中国)的成长模式进行系统研究,并归纳出快餐连锁企业一般成长模式及对中国快餐企业成长的启示。 一、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的理论基础国内外学者对连锁经营理论的研究集中于3个维度:(1)资源理论:阿克(Aaker,1989)认为组织长
[收稿日期]2008-04-30
[作者简介]王晖(1971-),男,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旅游学
院饭店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服务营销、酒店连锁经营、饭店营销;李岫(1954-),女,山东青岛人,青岛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教育。
40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实证研究指出,先行者并不必然会带来竞争优势(Gal2or,1985;Lilien,Yoon,1990;Golder,Tellis,
[17-20]
1993;Kalyanarametal,1995)。阿米特和斯高梅克(Amit,Schoemaker,1993)指出先行优势可以从
[21]
公司资源角度解释。路易斯和埃德沃德(Luis,Edword,2002)认为争论的原因在于方法、产品特征、行业以及公司拥有资源和能力的差异。吉等人(Jietal,2003)提出基于资源和能力的视角可以更
[23]
好地理解先行优势理论。(2)代理理论:为克服资源约束,连锁企业使用特许方式扩大规模,但特许双方在效应函数上存在差异,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相关研究涉及:一是代理的道德风险及利益调节,布瑞克雷和达克(Brickley,Dark,1987)认为加盟者存
[24]
在以特许品牌声誉为代价的道德风险;兰方泰尼(Lanfontaine,1992)提出通过契约调整委托代理双方
[25]
利益分配;龙勇等人(2005)研究了特许经营体系的协调机制。二是直营与特许经营的比较,与直[27]
营相比,特许经营有更高的收入(Norton,1988)、
[28]
收益(Shelton,1967)和较低的薪金支出(Krueger,
[29]
1991);特许经营可提供更好的激励(Rubin,
[30]
1978),降低监督成本(Fladmpr2Lindquist,Jacque,
[31]
1995);特许经营者向潜在加盟者传递专有知识
[32]
成本高昂(Jensen,Meckling,1995),而直营更易于
[33]
专有知识传播(Darretal,1995)。三是不同经营方式的选择,卡维斯和莫菲(Caves,Murphy,1976)分析了直营或特许经营的决定因素及条件,布拉达克和艾考斯(Bradach,Eccles,1989)以及丹特等人(Dantetal,1992)认为直营和特许经营相结合的方
[35,36]
式可获得更高收益。(3)规模经济理论: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是指在单店规模经济基础上,通过联合或兼并等手段,跨地域增设分支机构或协作单位,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益。连锁经营的规模经济体现在:一是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方惠等,
[37]
2005);二是布点严谨的规划系统和布局完整的
[38]
市场网络(黄丹峰,1999);三是品牌、名店的优势
[39]
(李陈华等,2004)。通过理论梳理,可以看出,企业为克服连锁经营的资源和能力限制,而选择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的组织形式———特许经营,这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而无论选择何种成长方式,必然涉及成长区域规模经济的问题。因此,在一定制度背景下,成长模式受资源和能力、代理成本以及成长区域布局的影响。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是指在一定制度背景下,快餐企业以连锁方式成长的逻辑规律。从战略层面看,
41
[34]
[26]
[22]
第23卷 2008年第12期 月刊
快餐企业应具备成长的资源和能力,选择合适成长
方式及空间维度布局,以实现时间维度的持续成长。因此,成长模式是快餐企业资源和能力、成长方式及空间布局的战略选择。以下使用基于资源和能力的先行优势理论、代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分析日式快餐企业味千(中国)的先行优势、成长方式选择和区域布局。
二、味千(中国)成长模式分析
2007年8月,笔者为青岛中通公司与日本花月
日式拉面合作项目做了商业计划书,在此过程中,对日式拉面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味千(中国)是国内日式快餐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因此选择味千(中国)作为日式快餐典型企业进行研究。
(一)味千(中国)概况1995年,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成立,取得
日本品牌“味千拉面”的中国总代理权。2004年和2005年,以收入计算,味千分别荣列“中国餐饮百强
企业”第7位和第5位①。2007年3月,味千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以内地为基地的快速休闲餐厅连锁经营商。截至2007年年底,味千有210家分店,是中国日式快餐的第一品牌。
(二)味千(中国)先行优势分析
11可比优势技术
可比优势技术是指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具有的技术优势。在快餐业中,体现为前向生产工业化技术、运营技术和信息技术。中式快餐门店前向工业化水平较低,使门店不能获取工业化的延伸效应,导致门店运营效率较低。另外,中式快餐企业的信息技术不能有效整合内部资源。对味千而言,首先,公司在配送基地生产半成品拉面和调味料,工业化生产的拉面质量与手工制作没有区别,但效率更高。其次,工业化的延伸效应是门店运营技术的简化,以保证高效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第三,信息技术将公司总部、生产基地、物流配送、门店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保证总部控制下高效率的信息反馈和产品配送。与西式快餐相比,味千使用浓缩、油分离等工艺技术,从豚骨、肉、海鲜、蔬菜等天然原料中萃取而成天然调味料,经简单加工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更符合中国人口味。可见,味千具有中西式快餐企业所不及的可比优势技术。
21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
①http:ΠΠwww.ajisen.com.cn.文中味千资料来自味千中国网站
以及实地调查。
第23卷 2008年第12期 月刊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障碍(Mascarenhas,1992),使顾客对多样化搜寻
和竞争性吸引的转变能力减弱,增强了味千产品改变顾客行为的能力。
(三)成长方式选择
在快餐业中,成长方式一般包括直营和特许经营。味千一直坚持自营方式成长,原因在于:一是日式快餐市场规模较小,直营经营成本较低(张荣齐,
[43]
2007)。二是科层组织易于管控,有利于专有知
[33]
识传播(Darr,etal,1995),形成统一管理模式。三是培育品牌。直营能实现质量稳定,建立一致化品牌形象,提高顾客品牌认知度,从而为特许经营建
[44]
立直接信任信号(Rajiv,Patrick,2003),公司经营时间和规模也为特许经营建立了间接信任信号(Gallini,Lutz,1992)[45]。四是中国特许经营制度建设相对落后,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委托代理关系冲突。随着市场规模扩大,在成长动力、品牌、配送基地、融资等特许条件已具备的前提下,公司计划在2007年下半年有选择地开展特许业务,主要目标是二、三线城市。同时,味千制定严格加盟条件,采取地区代理方式,不接受个人代理加盟,规定加盟者必须是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流动资金600万元的企业,有实力承担整个地区的经营管理。因此,味千未来选择以直营为主、特许经营为辅的成长方式是对内外条件综合权衡的结果。
(四)成长区域路径选择成长区域路径是指起点城市选择、同区域成长和跨区域成长的有机衔接。(1)起点城市选择:味千将连锁发展起点城市选在公司总部所在地香港,以实现低成本配送和高效管控。(2)跨区域成长:在香港扩张获得成功后,味千将深圳作为实现进入内地市场、实现跨区域成长的平台。深圳作为特区区位优势明显,可辐射珠三角地区。(3)跨区域成长的对接:在以深圳为中心,初步实现珠三角地区布局的规模经济后,1999年,味千进入上海,在上海不同商圈、CBD、高档社区已拥有58家门店,初步实现同区域的规模经济。同时,以上海为轴心,向中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拓展,包括北京、江苏、浙江、福建、山东等省市。(4)地区对接:在东部地区有效布局后,味千实施跨区域成长的地区对接,向中西部地区拓展市场,已在武汉、重庆、四川开设门店。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味千将继续在东部地区拓展市场空间,实现区域内规模经济,并将发展重点放在中西部地区,从而实现中国市场的合理空间布局。
[42]
稀缺资源优先购买权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关键资源的优先获取权。巴内(Barney,1991)指出稀缺资源是一种异化资源,其有效获取可保持企业持续
[40]
竞争优势。快餐业依靠位置传递产品,不同位置门店的商业潜力存在差异。斯蒂文(Steven,2003)认为位置是餐饮企业的稀缺资源,其供给有限。因此,位置优越的物业成为快餐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首先,味千在不同区域制定明确市场发展规划以识别有价值或有潜力的物业资源。以味千北京市场开发战略为例,第一阶段目标是在核心商圈建立样板店;第二阶段目标是结合旧城改造,发掘有潜力商圈建立品牌店;第三阶段目标是在北京周边地区的科技园区、涉外设施、交通枢纽、卫星城开发门店。其次,在规划基础上,味千与家乐福、招商地产等商业、地产巨头签订战略协议,保证优先获得稀缺物业资源。稀缺物业资源的优先购买权为味千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
31改变顾客行为能力改变顾客行为能力是产品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力。根据卡彭特和纳克马图(Carpenter,Nakemato,1989)的研究,与老产品相比,顾客更渴望认知新产品属性。因此,新产品具有满足顾客偏好,改变顾客行为的能力。对快餐企业而言,产品体现为菜品、服务、环境的组合。在菜品方面,一是味千在全国门店中有100个以上的菜品,涉及面、饭、小食、汤和饮品五大系列,给顾客很大选择空间,可满足目标市场不同顾客的偏好。二是菜品做工精细,无论蒸、煮、烤、炸、炒,都能保证菜品统一质量,降低了顾客的购买风险。三是注重菜品合理营养。味千菜品以青菜、豆制品、豚骨、肉、海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经过合理搭配和烹饪,使顾客能均衡营养。四是菜品观感特征显著。不同配料与面有机搭配,盛器、菜品、餐具颜色协调,增加了顾客消费体验。五是专业化研发团队保证菜单每半年更换一次,每年菜品更新率达40%,使顾客保持口味新鲜。在服务方面,味千服务模式实现了休闲与快餐服务的平衡,提供迎客、引位、桌前点餐、上餐服务,以区别中西式快餐,提升了产品价值。在用餐环境方面,味千以传统日本文化和现代快餐文化相结合为主题,以红、黄、白色调,简洁的装饰风格突出快餐环境特征,以武士、相扑健将的装饰画、浅黑色家具、长圆筒灯、粗青石地面突出日本传统文化。三方面的有机协调满足了顾客对多样化选择、低风险、营养、求新、快捷与休闲体验的价值诉求,建立了转换
42
[41]
[10]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三、启示与结论(一)结论
通过对连锁经营理论的梳理,以及对味千(中国)的系统分析,我们归纳出快餐连锁企业的一般成长模式(见图1)。快餐企业成长模式如同稳健行驶的汽车,应具备基本要件———发动机和车轮。其中,以资源和能力为基础的先行优势如同为汽车安装发动机,是第一核心要素,它能使企业具备成长动力;成长方式选择和成长区域布局如同汽车双轮,可保证快餐企业顺利扩张。快餐连锁企业持续成长机制是建立在先行优势、经营方式选择、区域布局与外在条件战略整合的基础上,只有在战略层面形成清晰的成长机制,才能保证快餐连锁企业的持续成长。
第23卷 2008年第12期 月刊
[参 考 文 献]
[1] AakerDavidA.Managingasset
andskills:thekeytoasustainablecompetitive
advantage
[J].
Review,
CalifomiaManagement
1989,(Winter):99-106.
[2] OxenfeldtAR,KellyAO.Will
successful
franchise
systems
ultimatelybecomewholly2ownedchains?[J].Retailing,1968-1969,44(4):69-83.
[3] Martin
R
E,Justis
R
T.
Franchising,
liquidity,
constraint,andentry[J].Appl.
Econ,1993,25(9):1269-1277.[4] CombsJG,KetchenDJ.Can
capitalscarcityhelpagencytheoryexplainfranchising?atestofthecapitalscarcityhypothesis[J].
AcadManage,1999,42(2):196-207.
[5] Minkler
A
P.
Why
Inst.
firms
Theor.
franchise:asearchcosttheory[J].JITE,J.
Econ,1992,148:240-259.
[6] ThompsonRS.Thefranchiselife
图1 快餐连锁企业成长模式
cycleandthepenroseeffect[J].
EconBehavOrgan,1994,24:
(二)启示11整合先行优势
207-218.
[7] ShaneS.
Hybridorganizational
arrangementandtheirimplicationsforfirmgrowthandsurvival:astudyofnewfranchisors[J].
Acad.Manage,1996,39(1):216-234.
[8] StalkJrG.Time2thenextsource
ofcompetitiveadvantage[J].
HarvardBusinessReview,1988,
首先,可比优势技术能实现前向生产工业化,并将效率和质量优势延伸
到门店运营层面,保证门店运营技术的高效率和一致性质量。另外,信息技术能将配送物流、整体运营、门店销售整合为一体化的高效运营系统。其次,战略性规划物业资源的解决路径。一是制定清晰物业资源选择规划;二是建立有价值或有潜力物业资源识别、评价系统;三是与相关商业零售商、房地产开发商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第三,培育动态满足顾客偏好能力。一是以菜品研发为基础,实现菜品种类、创新、营养、口味、观感的系统整合。二是服务模式与定位相吻合,在有限服务与自助服务之间寻找效率与效果的平衡。三是服务环境体现快餐文化与产品发源地文化的结合,同时,可注入门店所在地典型文化要素,以增加顾客的认同。
21针对内外条件选择不同成长方式
在发展初期,快餐企业以自营方式建立品牌,形成成熟管理模式,并培育先行优势。在内在条件具备后,可有条件实施特许经营,实现自营与特许经营对接,在特许经营制度环境改善后,扩大特许经营比例,逐渐过渡到以特许经营为主的成长方式。
31成长区域的科学布局
首先,快餐企业应结合公司实力、品牌优势、产品特点及城市特征,建立成长区域布局的战略性规划。其次,选择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起点城市实现同区域规模经济。第三,科学选择跨区域成长的核心城市,以核心城市带动周边区域布局,有效实现跨区域成长的规模经济。从而实现快餐企业从起点城市选择、同一区域扩张、跨区域成长有效对接的战略性区域布局模式。
43
66:41-51.
[9] LiebermanMB,MontgomeryD
B.Firstmoveradvantage[J].
StrategicManage,1988,9:41
-58.
[10] StevenCMichael.Firstmover
advantagethroughfranchising[J].
JournalofBusinessVenturing,
2003,18:61-89.
[11] Prescott
EC,
Visscher
M.
Sequentiallocationamongfirmswithforesight[J].378-393.
[12] LaneWJ.Productdifferentiation
inamarketwithendogenoussequentialentry[J].237-260.
TheBell
JournalofEconomics,1980,33:
TheBell
JournalofEconomics,1977,(8):
第23卷 2008年第12期 月刊
[13] ChaffeeEE.Threemodelofstrategy[J].AcademyofManagement
Review,1986,10(1):89-98.
旅 游 学 刊 TOURISMTRIBUNE
18.
[33] DarrED,ArgoteL,EppleD.Theacquisition,transfer,and
depreciationofknowledgeinserviceorganization:productivityinfranchises[J].Manage.Sci,1995,41:1750-1762.
[34] CavesRichardE,MurphyWilliamF.Franchising:Firmsmarkets
andintangibleassets[J].SouthernEconomicJournal,1976,42(April):572-586.
[35] BradachJeffreyL,EcclesRobertG.Priceauthority,andtrust:from
idealtypestopluralforms[J].AnnualReviewofSociology,1989,15:97-118.
[36] DantRajivP,KaufmannPatrickJ,PaswanAudheshK.Ownership
redirectioninfranchisedchannels[J].JournalofPublicPolicyand
Marketing,1992,11(spring):33-44.
[14] AndersonSP.Spatialcompetitionandpriceleadership[J].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1987,(5):367-
398.
[15] KerinRA,VaradarajanPR,PetersonRA.Firstmoveradvantage:
asynthesis,conceptualframework,andresearchpropositions[J].
JournalofMarketing,1992,56:33-53.
[16] TabuchiT,ThiseeGF.Asymmetricequilibriainspatialcompetition[J].
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1995,13:213-227.
[17] Gal2orE.Firstmoverandsecondmoveradvantage[J].International
EconomicsReview,1985,26:649-653.
[18] LilienGL,YoonE.Thetimingofcompetitivemarketentry:a
exploratorystudyofnewindustrialmarket[J].ManagementScience,1990,38:568-585.
[19] GolderPN,TellisGL.Pioneeradvantage:marketinglogicand
marketinglegend?[J].JournalofMarketingResearch,1993,30:158-170.
[20] KalyanaramG,RobinsonWT,UrbanGT.Orderofmarketentry:established
empirical
generalizations,emergingempiricalgeneralizations,andfutureresearch[J].MarkSci,1995,14(3):212-221(summer).
[21] AmitR,SchoemakerP.Strategicassetsandorganizationalrent[J].
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3,14:33-46.
[37] 方惠,乞建勋.连锁企业规模扩张机理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
中国软科学,2005,(2);91-95.[38] 黄丹峰.商业规模经济初探[J].重庆商学院学报,1999,(1):28
-30.[39] 李陈华,文启湘.流通企业的规模边界[J].财贸经济,2004,
(2):43-48.
[40] BarneyJ.Firmresourcesandsustainedcompetitiveadvantage[J].
Manage,1991,17(1):99-120.
[41] CarpenterGS,NakematoK.Consumerpreferenceformationand
pioneeringadvantage[J].Mark.Res,1989,26(3):285-298.[42] MascarenhasB.First2movereffectinmultipledynamicmarkets[J].
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2,13:237-243.
[22] LuisELupez,EdwordBRobert.First2moveradvantagesinregimes
ofweakappropriability:thecaseoffinancialservicesinnovations[J].
JournalBusinessofResearch,2002,55:997-1005.
[43] 张荣齐.连锁经营模式的构造及运行[J].商业研究,2007,
(6):135-139.
[44] RajivPDant,PatrickJKaufmann.Structuralandstrategicdynamics
infranchising[J].JournalofRetailing,2003,79:63-75.[45] GalliniNancyT,LutzNancyA.Dualdistributionandroyaltyfeesin
franchising[J].JournalofLaw,EconomicsandOrganization,1992,8(3):471-501.
[23] Jili,KevinCK,LamLeonard,Karakowsky,GongmingQian.Firm
resourceandfirstmoveradvantages:acase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inChina[J].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2003,12:625-645.
[24] BrickleyJA,DarkFH.Thechoiceoforganizationalform:thecase
offranchising[J].FinancEcon,1987,18(2):401-440.
[25] LanfontaineF.Agencytheoryandfranchising:someempiricalresults
[J].RandEcon,1992,23(2):263-283.
[26] 龙勇,张球明.特许经营体系的协调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经
AnAnalysisoftheGrowthModeofJapaneseFastFoodChainEnterprises
WANGHui,LIXiu
(TourismCollegeofQingdaoUniversity,Qingdao266071,China)Abstract: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fastfoodindustryhasarousedwidespreadconcernandcallsforanin2depthstudyonitsgrowthmode.ThepapermakessystematicanalysisofthegrowthmodeofAjisen,atypicalJapanesefastfoodchainenterprisebyusingtheoriesoffirst2moveradvantage,principal2agentandscaleeconomybasedonresourcesandcapability.ItsumsupanordinarygrowthmodeforfastfoodchainenterprisesanditsenlightenmenttoChinesecounterparts.ThepaperaimstodeepenthestudyofchainoperationandprovidereferenceforthedevelopmentoffastfoodchainenterprisesinChina.
Keywords:Japanesefastfood;fastfoodchainenterprise;growthmode
[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王玉洁]
济,2005,5(24):23-25.
[27] NortonSW.
Franchising,
brand
name
capital,
andthe
entrepreneurialcapacityproblem[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8,(9):105-114.
[28] SheltonJ.Allocativeefficiencyversusx2efficiency:comment[J].
AmEcon.Rev,1967,57(5):1252-1258.
[29] KruegerAB.Ownership,agency,andwages:anexaminationof
franchisinginthefastfoodindustry[J].QJE,1991,106(1):75-101.
[30] RubinPH.Psychometrictheory(2ndEdition)[M].NewYork:
McGrawHill,1978.335-342.
[31] Fladmpr2LindquistK,JacqueLL.Controlmodesininternational
serviceoperations:thepropensitytofranchise[J].Management
Science,1995,41:1238-1249.
[32] JensenMC,MecklingW.Specificandgeneralknowledgeand
organizationalstructure[J].Appl.Corp,Finance,1995,(8):4-
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