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周刊内容文字版概括

新闻周刊内容文字版概括

来源:爱站旅游
新闻周刊内容文字版概括

开篇语

中国老龄化的进程显然在提速之中,像上海更是老龄化程度严重的城市。最近,上海宁区江苏路街道为辖区内一千二百余名独居老人安装了智能水表,如果十二个小时内智能水表的读数低于零点零一立方米,明显低于老人身体正常时的用水情况,平台就会及时向街道和居委会发出预警,居委会干部就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的情况。这个街道六十岁以上户籍老年人两万余人,占全街道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九左右,是深度老龄化的社区。因此智能水表的这个绣花功夫出现在这里是极有必要,也给其他地区有益的提醒。

本周视点 “公开”的个人信息

白岩松:

进入冬季,疫情的发展果然如人们担心的一样,这不,连很久没有本土确诊病例的四川成都都在本周一、周二接连通报了六名新增本土病例和一名无症状感染者。然而,人们关注成都,除了疫情本身,还有一位20岁的确诊病例赵某个人信息被公然泄露的细节,一张带有赵某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活动轨迹等隐私信息的图片在网上流传。随之而来就是谩骂、诽谤和谣言,虽然本周三泄露赵某隐私的男子王某被警方找到并予以行政处罚,但他是谁?为什么能得到这样的信息?而公然传播他人隐私信息的人们就真的法不责众吗?个人隐私的泄露是不是更长远的一种疫情?

谁泄露了新冠患者的隐私?

本周二,在成都市召开的本轮疫情第二场发布会上,女孩赵某某因为出行轨迹较为复杂,成为了通报的重点。

但与官方发布的脱敏和加密的信息不同,更为详尽的赵某某相关信息开始在微博上流传,她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隐私疑似被泄露,谩骂和调侃的言论也在网上出现。这位刚住进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新冠患者,不堪漫骂诽谤以及骚扰,在周三发表了声明。

赵某某:我不太清楚是谁暴露了我的个人信息,包括我的手机号,从昨天开始一直有人给我打电话、发短信。我只是不小心感染了新冠,我也是一个受害者。网上的谩骂和诽谤,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上多多少少会有影响,也对我的家人造成了伤害。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劳东燕:这个女孩患上新冠肺炎本身是应该值得同情的,社会这样的人肉搜索甚至辱骂,甚至实际上把这样的人,宣告了社会性死亡,其实就是对当事人和家属其次就是二次伤害,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被泄露的当事人,只不过现在就变成说这个事情有没有轮到你头上。

本周三,成都成华区警方调查称,发布赵某某隐私信息的是24岁的男子王某,因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他已被行政处罚。他究竟是什么身份?从何处获取的信息?警方应一查到底。而有媒体梳理,疫情发生以来,仅媒体报道的新冠患者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就超过10起,泄露者包括卫生部门人员、医生、派出所辅警、人员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 周汉华:每个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可能有的是从一种能尽快的控制这个疫情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但是我们说不排除有好些出于一种其他的心理,觉得自己本事大,就是说掌握了这些信息,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来泄露、散布、传播这样的个人的信息是非常明确的,这是违法行为。

个人隐私权不可侵犯,在疫情防控面前也不例外。早在今年2月,就发通知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公开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等个人信息,因联防联控工作需要,且经过脱敏处理的除外。

在专家看来,绝大部分地区在官方的疫情信息发布中,都较好地落实了“脱敏处理”和“防疫需要”的要求,但在信息采集环节中,部分地区曾出现过过度采集的现象,比如有的地区甚至会采集普通居民的收入、身高、血型、人脸信息等,专家认为,疫情信息采集应该本着“最小必要”的原则。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 周汉华:有些不相关的信息,那么这个时候就不应该采集,所以你这个时候来采集了这些信息,如果安全保护和后面的使用环节不能够有效的得到规范,就可能会产生各种负面的作用,尤其是我们说随着疫情逐步被控制,那么从比例原则的要求,相应的管控措施就要进行灵活的调整。尽量地来维护公共健康的前提下,来有效保护个人的权利,减少对个人信息的采集量。

而在疫情个人信息的存储上,今年8月征求完意见的《网络数据处理安全规范》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结束后,指定机构应在60天内或者国务

院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限内,删除事件应对中已收集、调用的个人信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5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