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6年卷
总第4期
总第4期)
第174~181页SSAP,2016
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
王书明
章立玲
**
*
摘要: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是现今世界范围内的新方向,其要
求我们从生态系统的特性出发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以科学管理和技术知识为基础,深化相关部门的分工与合作,缓解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渤海三面陆域环绕,流通性较差,海水自净能力不高,再加上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渔业管理面临巨大压力。因而,生态系统具有的整体性特征正好为渤海渔业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视角。实现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首先要在实践探索中建立合作发展协调机制,加强各省市政府横向间的合作;其次要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综合管理,建立海洋资源开发综合评价制度,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建立海洋生态监控区等;最后要建立渤海渔业共同管理模式,加强渔民参与、监督决策和管理,发挥社会力量在渤海渔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切实推进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在渤海区域的实施。
关键词:渤海
生态系统
渔业管理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环渤海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宏观路径研
究”(13YJA840023)阶段性成果。
*王书明(1963~),山东蓬莱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人文*
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
海洋社会学;章立玲(1990~),浙江定海人,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175
渤海生态系统脆弱,主要表现为开垦、污染以及过度开发利用等导致海域滩涂等大范围缩小以及鱼类资源大幅度减少。随着人类涉足大自然越来越深,人们渐渐走向大海,进行渔业捕捞,或者在岸边隔出一块块小的区域,开始海水养殖。海水养殖与捕捞能够带来经济收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着海洋生态环境。渤海三面陆域环绕,流通性较差,海水自净能力不高,再加上渔业资源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生态系统严重退化,渔业管理面临巨大压力。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人们已经领悟到渔业资源并不是无穷无尽的。可近年来,尽管能源紧张、渔业资源衰退,但增船增网的势头仍在持续,过度捕捞并未得到有效控制。
一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内涵与原则
(一)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内涵
虽然关于生态系统管理的概念尚未统一,各位学者对此有不同的提法,但都表达了整体、协调、统一管理的理念。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要求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协调好社会经济要素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以土壤、海洋、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与政策、科技、市场等社会经济要素相互融合。而且,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要求综合考虑环境、生活、经济、制度和技术等多个维度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把握事情开始和发展的来龙去脉,以政府管理为主导,结合市场和社会力量,运用行政、经济手段刺激和调
①基于生态系统渔业管理控渔业管理,减少成本,以寻求和实现最佳效益。
的方法不再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转而开始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最好的结果就是消除矛盾,进而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状态,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生态系统要素的剖析,增加对生态开始和发生过程的了解,使人们在进行日常生产生活和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把握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和环节,在最小限度
②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基于生态系干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生产作业。
统的渔业管理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以及发生发展的过程,将自然
:《基于生态系统的东海渔业管理研究》,《资源科学》2010年第4期。褚晓琳
:《渔业管理———以基于权利的管理为中心》,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第34页。慕永通
①②
176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6年卷总第4期)
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联系在一起,整体性考虑渔业管理需要注意的方方面面。
(二)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内容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包括资源、环境、生活、经济、制度和技术等多个维度。伯克斯·菲克列特等发现,新的管理方法包括强调渔业和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和参与式决策过程的方法论,而不像往常一样,主要关注捕捞量评估和种群动态,而很少关注人类的维度。这里包括新的治理机制,如社区管理和社区共同经营,这些都有可能成为解决经济发展及渔业
①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资源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内容:①通过对主要污染物、海水水质、沉积物、生物质量进行评价,分析海域主要污染物负荷情况和自净能力,预防生态系统的退化;②通过增强生态意识、及时修缮生态系统网络来降低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③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行为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适度、持续地开发项目,发展经济;④注重培养、学习和吸收生态系统相关知识,了解生态系统发展和演化过程,为预防生态破坏提供科学有力的措施,为预测生产行
②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不同于以为结果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往对“资源”的管理,而是认识到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并逐渐转向对“人”的管理。
(三)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原则
1.生态系统完整原则
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海洋的污染或是物种的减少甚至消失,都会牵
③鱼类大量减少会使水草疯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海洋生物链的平衡被打破。
狂繁殖以及大型海洋动物缺少食物而死亡。因此,我们在进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树立整体观、系统观,协调好渤海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BerkesFikret,MahonRobin,andMcConneyPatrick,ManagingSmall-scaleFisheries:A1tern-ativeDirectionsandMethods,InternationalDevelopmentResearchCentre,2001,p.227.
②③
①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中国水产》2013年第3期。刘淑娟、E.K.Pikitch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理论探讨》,《中国渔业经济》2006年第3期。张义龙、慕永通
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177
2.生态系统动态性原则
海洋生态系统有一定的阈值,在这个范围内,系统能够消化和分解渔业养殖、入海河流或是船舶运输带来的污染。若是任意倾倒、排放污染,肆意捕捞鱼类等海洋生物,生态系统还未调节过来,新一轮的污染和捕捞便会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导致生态系统的发展进入恶性循环。
3.影响最小化原则
世间万物都在一个大系统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类由于聪慧的头脑和勤劳的双手改变着、影响着自然景观的呈现、动物群落的分布甚至大气中水滴和尘埃的数量和状态。影响最小化原则要求我们在海水养殖或者渔业捕捞过程中,遵循和坚持客观规律,减少在环境和声波等方面干扰性较强的船只和渔具的使用。
4.共同参与原则
渔业管理涉及众多的目标主体,海事部门、环保部门、渔民等不同的主体有着相互冲突的利益诉求。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应充分考虑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使每个利益主体都能够较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确保所有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参与到公共事务的决策中。只有各方广泛参与,才能充分协调各方的利益,减少渔业管理中的阻力。
二渤海渔业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渤海因有辽河及大、小凌河水系,以及滦河、海河、黄河、小清河等河流注入,受外海影响很小。而且,从地理学角度看,渤海处于中纬度地带,几乎封闭式的地理状态决定了其难以具有暖流流经海域那样大的生物量,其渔业资源的种类及数量有限,开发利用程度却很高。
(一)渔业资源过度开发
随着渔业发展的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大大提高了养殖和捕捞的效率,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滥捕、小孔捕捞、多次捕捞的现象层出不穷。伯克斯·菲克列特等指出,大规模商业渔业(也称为工业渔业)占据世界数量相对较少的鱼类或亚种的捕捞量的大部分,其高度机械化,使用大型且技术复杂的船舶和设备;而小规模商业渔业除开发跟大规模商业渔业一样的海洋
178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6年卷总第4期)
资源,还开发大量的小型渔业资源,包括热带大陆架斜坡的深底栖鱼类、珊
①在经济利益瑚礁鱼类和无脊椎动物,沿海泻湖和河口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等。
的驱使下,我国海洋捕捞产业常以获取利润最大化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索取海洋渔业资源。基于这种目的,部分渔业从业者在捕捞中不考虑可持续发展,不讲科学生产和资源合理利用,无视法律法规的限制,对渔具进行改造,肆意捕捞鱼仔和鱼苗,也不顾禁渔期的限制,不断增加捕捞作业时间。
(二)渤海生态环境恶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城市人口不断增多,与此同时,工农业废水、城市污水也大量排放入海,导致各类渔业污染事故频发。逐渐增多的涉海工程,也给海洋带来了严重的污染,破坏了渔业生态环境。对于渔业资源的肆意捕捞,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是减少了海洋生物量,虽然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但其反应速度较慢;而对海洋的污染,虽然没有直接对海洋鱼类造成危害,却直接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其危害和破坏力远远大于前者。从最新的海洋公报中可以发现,渤海是中国四大海区中面积最小的内海,但其接纳的陆源污染和船舶、鱼
②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类养殖等海洋污染达到了中国全部海域的近1/3。
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工作却相对滞后。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陆域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工业污染、市政生活污水、城市综合污水、农业生产活动污染物都通过入海河流进入渤海区域,再加上船舶污油、石油钻孔泄漏等事故频发且得不到有效控制,以及环渤海地区13城市总的海水养殖面积快速增加,渤海氮和磷含量居高不下,进而引发富营养化污染,导致赤潮时有发生。
(三)资源修复成效较差
虽然渤海三省一市多次开展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常规监测和其他相关科研调查项目及国家重大海洋调查项目等大规模渔业资源调查课题,但还不足够使我们具体、充分地了解现在的渔业状况。主要原因有:渤海渔业
BerkesFikret,MahonRobin,andMcConneyPatrick,ManagingSmall-scaleFisheries:A1ternativeDirectionsandMethods,InternationalDevelopmentResearchCentre,2001,pp.8-9.
②
①
:《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4。国家海洋局
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179
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等基础研究比较薄弱,牧场建设等渔业资源修复关键技术深入研究缺乏基础资料支持,尚未建立科学系统的修复生态安全与效果评价体系,生物养护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和科学指导且科技支撑不足,渔业资源修复技术含量低,等等。对于海洋资源的修复和重建,海洋景观生态学可以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但其原理和方法主要来源于陆地景观生态研究,针对海洋景观专项修复的理论和技术尚未健全和成熟。
(四)渔业生态意识薄弱
渤海的渔业管理和保护是区域的责任,也是整个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内容。环渤海地区政府是渤海环境治理的重要主体,但并不是渤海环境治理的唯一主体。当前的渔业管理依然是政府主导格局,存在严重的“政府失灵”问题。此外,渤海地区渔民的生态道德意识还较为薄弱,缺乏应有的绿色养殖和适度捕捞意识。在现有的渔业管理知识结构体系下,环渤海地区政府对生态渔业的教育涉及甚少,渔民对参与渔业管理的愿望不够强烈。渔业管理等公共事务长时间以来被认为是政府部门的专门职责,导致。因此,亟须加强各个主在生态保护的问题上一直是政府部门“孤军奋战”
体的生态渔业意识,发挥社会力量在渤海渔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三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构想
(一)深化环渤海政府横向合作管理体系
伯克斯·菲克列特等指出,小规模渔业的愿景之一是强调横向之间的
①渤海渔业管理涉及水利资源部门、过程,如合作、伙伴关系和社区赋权。
环境保护部门、海洋局、渔业管理局等多个部门,也涉及省市间的协调。以渤海为中心的区域成员主体间存在利益冲突、妥协、博弈和协调,各个
②要想改变各个主体都会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从而产生许多障碍和隔阂。
①②
BerkesFikret,MahonRobin,andMcConneyPatrick:ManagingSmall-scaleFisheries:A1ternativeDirectionsandMethods,InternationalDevelopmentResearchCentre,2001,p.226.
:《试论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管理是海洋综合管理的新发展》,《海洋开发与欧文霞、杨圣云
管理》2006年第4期。
180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016年卷总第4期)
部门相对孤立、各自为政的状况,而行政制度上的设置又不能突破,那就需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要使合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强化区域具体职责分工与力量整合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实施政府问责制的前提。至于对行政责任的明确和约束,则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定,也可以写入政府阳光誓言等公开性的书面文件中,以为后续政府工作的责任追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二)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综合管理
想要了解渤海的整体状况,最重要的是对其介质、生物主体、植物环境等各方面进行评估。通过科学的渔业资源评估,可建立一个渤海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对氨氮、悬浮物、生化需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全面、动态、
①这里还需要一个信息共享的管理系统,且及时了解渤海渔业的生态状况。
必须明确共享的范围、内容、权限、获取方式,主要涉及渤海海洋水质等级、鱼类资源数量和分布的图像资源、统计数字、技术要领等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各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污染物的来源、分布、消散情况以及鱼类资源分布情况,对是否施行海洋污染紧急预案进行判断。伯克斯·菲克列特等也认为,沿海地区综合管理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渔业问题合并到沿海经济发展的总计划中,从而为决策提供强大的视觉信息和冲突管
②遥感技术具有动态、覆盖面广的数据获取优势,地理信息技术以数据理。
处理与分析著称,这些科学技术能大大提高观测效率、减少信息提取时间。
(三)建立渤海海洋渔业共同治理模式
在市场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渔业管理、污染治理应不再局限于政府单方面的给予,而应多多考虑企业、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等多元化的提供模式,从而形成渤海海洋渔业共同治理模式。传统的渔业管理往往将渔民这个重要的主体排除在外,渔业管理少了渔民的参与就成了政府的渔业。渔业共同治理应将政府、企业、渔民、船民等主体集中在一起,赋予他们
:《基于中加比较的我国海洋渔业管理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王冠钰
2013。
BerkesFikret,MahonRobin,andMcConneyPatrick,ManagingSmall-scaleFisheries:A1ternativeDirectionsandMethods,InternationalDevelopmentResearchCentre,2001,p.227.
①②
基于生态系统的渤海渔业管理研究181
发言、建议、投票的权利,充分了解各个主体的想法和困难,在协调各方
①渔业共同治理模式不仅需利益的同时,增强各自主体的意识和参与热情。
要深化政府部门渔业管理生态观念,而且需要加强对企业、渔民等相关主
②对于政府,环渤海各级地方权力机关要严格检查滥捕滥体的教育和引导。
捞以及违法排污行为,并在社会中广泛宣传基于生态系统理念的渔业管理模式;企业则要树立绿色发展的概念,自觉遵守捕捞作业时间;渔民则要增强主体意识和参与自觉性,积极参与到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事务中来。
四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启示。
第一,虽然关于生态系统管理尚未有统一界定,各位学者对此有不同的提法,但都表达了整体、协调、统一管理的意愿。生态系统管理理念要求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协调好社会经济要素和自然资源的关系,以土壤、海洋、生物等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与政策、科技、市场、劳动力等社会经济要素相互融合。
第二,渤海处于中纬度地带,半封闭式的地理状态决定了其难以具有大规模的生物量,渔业资源的种类及数量也不丰富,开发利用程度却很高,存在较多的渔业问题,如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恶化、资源修复成效较差和渔业生态意识薄弱等。
第三,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是目前全球渔业管理的大趋势,也是解决渤海渔业问题的较佳选择,为此,我们可以从深化渤海政府横向合作管理体系、运用科学技术进行综合管理以及建立渤海渔业共同治理模式等几方面逐步展开。
(责任编辑:佟英磊)
①②
:《“共同管理”模式———我国海洋渔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中国渔业经济》曾淦宁、叶婷
2009年第5期。
:《对美国渔业管理模式的初步探讨》,《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陈刚、陈卫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