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研究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中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研究
中职层次会计专业特色建设研究

初中后中专专业学生初中毕业升入中职学校后,学习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由纯粹的“学校人”忽然转变为“半学校人”,之所以说是“半学校人”,是因为学生的综合信息重心忽然从数理化转变为与职业有关的信息中来,在此之前,学生尚未做好于此相关的心理、知识上的准备。在教学研究中,我们常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这种初中后的学生在各方面都没有做好职业准备,加之年龄较小,对专业学习很难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入手。那么,让学生加快对职业的认知,提高机会让学生了解专业,思考专业,是让学生尽快产生专业兴趣的方法之一。如何创造这样的机会,如何培养有特色的中专会计专业学生,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 中职学生专业兴趣调查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会计专业一到三年级在校学生的专业兴趣做相关研究,共发放问卷600份,收回562份,回收率93.7%,其中男生69份,女生493份。对回收问卷进行整理归纳后,其结果是:

会计专业学生兴趣调查结果统计表 很感兴趣 一般感兴趣 无所谓 不感兴趣 合计 男生 人数 11人 28人 15人 15人 69人 比率 15.4% 41.3% 21.2% 21.1% 100% 女生 人数 351人 83人 37人 22人 308人 比率 71.1% 16.9% 7.5% 4.5% 100% 从调查对比结果可以看出:女生对会计专业很感兴趣的程度高于男生,男生对会计专业不感兴趣的程度高达21.1%。这种结果应该与学校课程设置、知识体系、学生个体特征及男女思维方式差别有关。根据研究显示男生更擅长逻辑思维,在会计领域应该有广阔的用武之地,但是对专业兴趣的丧失使我们失去了很多潜在人才。

二、 会计人员能力需求调查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会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调查,调查结果为: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并具备解决问题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

1、会计人员具备会计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逻辑、数学、语文、计算机、外语、写作等能力,以适应工作中的分析、语言、思维等能力的需求,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财经应用文写作有一定要求,要求能进行财务会计报告分析、审计报告等。专业知识包括: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信息系统、会计职业等有关知识,较多用人单位在录用会计人员时,需要会计人员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会进行纳税筹划。

2、会计人员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用人单位一般希望会计人员一走上工作岗位就能上手工作,能解决单位实际问题,因此,计算机文字录入速度、小键盘数字录入速度,成为会计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必备的岗位技能。由于会计电算化及金税工程的实施,会计软件、ERP软件、电子报税的具体操作也成为会计人员上岗的必备技能。

3、会计人员具有的一定社会适应能力

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之一,会计工作处理的是单位、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是一种群体工作岗位,协调上至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的工作关系,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与人沟通的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与人沟通能力是会计人员与企业任何一位员工为达到某一共同任务,有效交换意见,最终在思想、行动上达成一致,完成该工作任务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指从计划安排到组织实施直到贯彻落实、监督控制、协调配置企业资源的能力,因此会计人员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做好会计工作至关重要。

三、 建设中职会计专业特色的路径

1、 调整课程体系,培养职业综合能力

应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在保持专业主体框架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知识面,做到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的同步提高,目前中专课程体系与高职课程体系差异不大,中职课程体系中也是把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都上一遍,所用课时、涉及内容与高职高专相当。

中职课程与高职课程设置对比表 高职 理论课 德育 语文 数学 公共课 英语 专业英语 经济地理 课时 实训课 课时 中专 理论课 课时 实训课 课时 2 4 4 4 美文精读 书法 2 2 应用文写作 2 口语与沟通 2 实用英语 经济数学 成功教育 4 4 4 体育与健康 2 计算机录入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 网络技术与安全维护 4 哲学基础 2 法律基础 2 创业与就业 2 社交礼仪 2 经济学认知 4 4 体育与健康 8 计算机录入技术 计算机应用基础 4 企业经营管理认知 财政与金融基础 统计认知与技术 基础会计 专业课 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 经济法 4 4 经济学认知 4 基础会计 6 7 4 3 会计电算化 4 经济法 2 财政与金融 2 财务会计实务 6 成本会计实务 4 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 财务管理 4 财务会计实务 6 成本会计实务 6 会计电算化实务 4 4 财务管理实务 6 常见财务软件应用 纳税申报与会计处理 财务报表分析实务 审计认知与技术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4 会计报表分析 4 会计基础考证 4 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收银员 4 4 4 6 4 4 会计认知实训 会计环境认知实训 2 2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2 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2 企业岗位流程实训 2 会计应用技术实训 模拟企业经2 实训 课 ERP沙盘项目实训 2 营流程 实训 2 会计应用技术实训 2 会计岗位项目实训 2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 3 ERP项目实训 2 会计岗位项目实训 3 ERP项目实训 ERP沙盘实训 2 1.5 会计综合模4 拟实习 电算化会计核算实1.5 施与维护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专与高职课程在内容设置相似率很高,课时分配略差异,但是中专学制短,工作岗位群与大专明显有差异,应用笔者认为中专会计专业课体系应简化,有针对性面向岗位,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重心应围绕从业资格考试及职业技能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直接面向岗位,而从业资格证书既能面向岗位,也能为学生继续深造、持续发展打好专业基础。而对职业判断能力要求更高的课程可以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在中职适合开设的专业课程包括:企业经营管理基础、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含资格认证)、纳税申报实务、收银员基础知识、收银员岗位实务、出纳会计实务(含考证)、点钞与账表算、计算技术、办公自动化、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财经应用文写作、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等。

2、 优化教学内容,扎实专业基础

对一些课程内容有些宜深入挖掘,例如:企业经营管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以基础会计课程为例,可以将该课程分解为多个项目课程,例如:会计专业知识技术、会计处理技术、会计凭证填制与审核技术、会计记账技术、会计报表编制技术、财产物资管理与清查技术、会计档案整理与归档技术,按项目设置内容,按项目学习、考核,把这些技术的着眼点适当前移到经济业务领域,以经济业务发生、原始凭证的填制与传递为学习基础,这种课程知识体系的设置有一举两得的作用,一方面能使学生掌握会计技术,另一方面学生的这种知识体系能使工作岗位群扩展出纳、仓库管理、企业内勤、文档管理等岗位。又如财务会计课程,可以重组为:出纳岗位实务、存货核算与管理实务、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实务、涉税会计岗位实务、主管会计岗位实务等,课程讲解以小型企业常用业务为主,对小型企

业不常用经济业务可以删除,把常用业务牢固掌握。总体原则是实用、简洁,不宜贪全、贪大,那样反而造成在有限的学时中学了全部知识,但是又全部学得不深。

3、 弹性学分制度,让兴趣引导学习

在中专第2年,开设以选修课为主的选课制度,在学生掌握基本会计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学习兴趣,向不同方向拓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学生选课的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会计从业资格证类课程(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特殊会计事项课程(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涉税会计课程(学习纳税会计实务)、计算机会计类课程(取得用友会计电算化资格认证)、计算机在财务上的应用(学习办公自动化实务)等,学生根据学习兴趣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向,便于优势学生组合,挖掘学生潜力,避免目前存在的由于学习环境影响,有学习欲望学生成为另类的现象发生。

4、 研发配套校本教材,突出层次特色

目前的会计专业教材百花齐放,各有特色,中职教材也进行了更新,在虚心汲取他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校的中职教材建设也应与时俱进,教师团队应着力开发与现有院本教材配套的教材,突出中职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贴近实践,贴近岗位的特征,避免教材内容重叠或遗漏,力争教材内容覆盖中职岗位群。同时与教材配套的教辅书籍也应一并研发,因为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有限,教辅书籍的编写应力求与教材内容同步,有先难后易的梯度,便于课堂授课和课后自测。

会计系

2010年10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