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
何丽梅
摘 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发挥学习过程的德育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该阶段良好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结合德育工作要求,联系文学作品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应当具备哪些品德;发掘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品质,引导学生向榜样学习;组织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使学生形成有目的的自主德育习惯。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教育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德师既要重视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也要结合语育文学科特性,引导学生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承载着丰富实的情感和德育切入点,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的情感特质要明显很多。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文章,大都情感丰富,教师要效
运用好这一特点,合理开展学生德育渗透教学。
一、引导学生进行道德角度的思考,增强道德认同感 有的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是基于一定时代背景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时代的思考,充满忧国忧民的思想,利用这样的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较为适宜的。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传统道德礼仪,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提倡的精神。利用好文学创作者的创作目的,深刻发掘文中内容或人物特性的品德品质[1]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良好的氛围把这些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给予学生生动课堂体验来使他们对这些道德品质产生足够的认同。在此基础上,这样才能渐渐的使学生以具备这些道德品质为荣,见贤思齐。
例如《最后一课》的学习,文章以普法战争法国战败、部分学校被迫改教德语为背景,文中透露着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可以抓住下面两处对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引导学生进行切身体会:“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多么懊悔!”“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然后就语文学习内容与国家的关系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作为学生,爱国就要首先学好自己的母语。
二、在写作训练中引导学生思考人生,增强对所具有的品德的积极认识
人生的意义是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思考的一个问题,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展望未来,或者借鉴文学作品中的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要实现未来的理想应当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从而增强学生进行的自主德育的积极性[2]。
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审美和品质等价值观念的引导,在写作训练过程中,通过指导对真、善、美的讴
22┆好日子
歌和对假、恶、丑的鞭挞,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正确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以“战“疫””为题目或话题,指导学生作文注意从生活中的小事着眼,谈谈自己得责任和做法,谈谈应该滴出的行为,歌颂逆行者。老师要指导学生多从符合自己生活的小角度,开展真挚的细节描写,并在作文批改时对有关德育内容进行突出点评,引起学生注意,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引导。
三、指导学生体验语言的特点,引导学生把情绪表达出来 文本中的人物各有特点,其对话往往能反映该人物的性格和道德品质。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体验教材内容的丰富精神内容或引导学生开展有目的语言理解训练,帮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可以带领学进行朗读,帮助学生
真实体会文章的情愫,实现情感的外部散发[3]
。
例如,《背影》的教学,教师可以首先交代“父亲”当时所处的境地:奔丧回家,又失业了,此时又要送儿子远行读书。然后,开展配乐朗读,让学生扮演朱自清,体会父亲过铁道时的艰难,并朗读:“我看见他带着黑布小帽,……显出努力的样子。”接着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学生想一想自己的父母每天的日常,以及自己被照顾的细节,教会学生学会感恩。
四、结语
初中语文课堂上良好的德育渗透,需要指导学生从搞明白道德品质的内涵开始,增强学生道德品质的认同感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责任感、使命感,找到增强自我修养的目标和途径。语文教师要把握好课程教材的运用,优化德育工作方法与语文教学的结合方式,使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道德因素更加敏感。这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语文课堂的的德育功能才能较好的发挥出来。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其策略要顺应学生情感运动的轨迹,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把课堂导入、文本感知、语言研究和认知拓展融合起来进行教学引导;通过增强学生体验性,促进学生主体情感交流与融合。
参考文献:
[1]王建军.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性策略[J].名师在线,2019(27):16-17.
[2]马晓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开展的策略[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42.
[3]黄燕飞.初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创新性策略研究[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九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110-11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南县实验中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