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3套)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共3套)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1)

第六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1. 看拼音,写词语。(8分)

háng xíng chuán cāng hăi ōu fàng sì

shū yíng cā shì cè luè tuī jià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吓唬(xià)瞄准(miáo) 计策(chè) B.拳头(quán) 帽子(mào) 龇着牙(zhǐ) ......C.桅杆(wěi) 吾家(wú) 扭动(niǔ) D.撕坏(sī) ....3.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5分)

龇牙( ) 自相( ) 目瞪( ) 垂头( ) 胸有( ) ( )不得 心惊( ) 得意( ) (1)李明那“精彩”的回答令老师 。

(2)因为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都 地走进了考场。 4.写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3分) (1)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2)猴子十分灵巧,抓着桅杆往上爬。 ..(3)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

5.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3分)

利:①利益,好处 ②锋利,锐利 ③顺利,与主观的愿望相合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2)坐收渔翁之利。( ) . (3)出师不利。( ) .6.选词填空。(2分)

( ) ( ) ( ) 荣誉(yù) 海鸥(ōu) ..

因为 因而 之所以

(1)田忌( )能在赛马中取胜,是( )孙膑帮他安排了马的出场顺序。 (2)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更加放肆起来。 7.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 (5分)

(1)誉之曰 之: 。 (2)又誉其矛曰 其: 。 (3)吾盾之坚 之: 。 (4)其人弗能应也 其: 。 (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之: 。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跳水》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B.《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C.《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故事反映了人的思维很重要。

D.生活中遇到问题,我们都应该先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办法去解决。 9.按要求写句子。(5分)

(1)孙膑对田忌说:“你再同齐威王比赛一次,我有办法让你取胜。”(改为转述句) (2)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改为“被”字句)

(3)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 一定能获胜。(用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4)孩子掉河里,我们不能见死不救。(改为反问句)

(5)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10.日积月累。(5分)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而立, 不惑。”

(2)老爷爷笑着说:“我七十岁了, 之年,比不得你们年轻人有精神。” (3)小小十三岁了,正值 年华,活泼可爱。

(4)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 ,这时行冠礼,以示成年。

得分 二、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跳水》选段,完成练习。(13分)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心惊胆战: 2.用一句话归纳选文第1自然段的意思。(4分)

3.对选文中画线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B.“立刻”突出水手救孩子非常迅速。 C.“觉得时间太长”写出了人们焦急的心情。 D.写出了孩子在海中多停留一秒,就会多一分危险。

4.选文中描写了船长的语言和动作,你认为船长具有怎样的特点呢?(4分) (二)阅读欣赏。(17分)

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

一艘货轮在烟波浩渺的大西洋上行驶。一个在船尾搞勤杂的黑人小孩不慎掉进了波涛滚滚的大西洋。孩子大喊救命,无奈风大浪急,船上的人谁也没有听见,他眼睁睁地看着货轮拖着浪花越来越远……

求生的本能使孩子在冷冰的水里拼命地游,他用全身的力气挥动着瘦小的双臂,努力使头伸出水面,睁大眼睛盯着轮船远去的方向。

船越来越远,船身越来越小,到后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只剩下一望无际的汪洋。孩子力气也快用完了,实在游不动了,他觉得自己要沉下去了。放弃吧,他对自己说。这时候,他想起了老船长那张慈祥的脸和友善的眼神。不,船长知道我掉进海里后,一定会来救我的!想到这里,孩子鼓足勇气用生命的最后力量又朝前游去……

船长终于发现那黑人孩子失踪了,当他断定孩子是掉进海里后,便下令返航。这时,有人规劝:“这么长时间了,就是没有被淹死,也让鲨鱼吃了……”

船长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回去找。又有人说:“为一个黑奴孩子,值得吗?”船长大喝一声:“住嘴!”

终于,在那孩子就要沉下去的最后一刻,船长赶到了,救起了孩子。

当孩子苏醒过来之后,跪在地上感谢船长的救命之恩时,船长扶起孩子问:“孩子,你怎么能坚持这么长时间?”

孩子回答:“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一定会的!” “怎么知道我一定会来救你的?” “因为我知道您是那样的人!”

听到这里,白发苍苍的船长扑通一声跪在黑人孩子面前,泪流满面:“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

一个人能被他人相信也是一种幸福。他人在绝望时想起你,相信你会给予拯救更是一种幸福。

1、解释下面词的意思。(4分)

不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犹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着写出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局。(3分)

( )——( )——( ) 3.第四五自然段中写其他人的话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孩子,不是我救了你,而是你救了我啊!我为我在那一刻的犹豫而耻辱……”船长这一席话的意思是( )。(多选)(3分)

A.是孩子对船长的信任让船长感到耻辱的。 B.实际上并不是船长救的这个孩子。

C.如果当时船长毫不犹豫地去拯救小男孩,他就不会感到耻辱。 5.你觉得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有人一听到父母让他们读书就很烦,可有些人一听到“读书”这两个字就心生喜悦。你喜欢读书吗?请以“读书”为题写一篇习作。要写出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要求:语句通顺,感情真挚;450字左右。

答案

一、1.航行 船舱 海鸥 放肆 输赢 擦拭 策略 推荐

2. D.

3.龇牙咧嘴 自相矛盾 目瞪口呆 垂头丧气

胸有成竹 哭笑不得 心惊胆战 得意扬扬(1)目瞪口呆 (2)胸有成竹 4.(1)镇静 (2)笨拙 (3)称赞 5.(1)② (2)①(3)③ 6.(1)之所以 因为 (2)因而

7. (1)代指他的盾。(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3)的。(4)卖盾又卖矛的人 (5)的。 8. A.

9.(1)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 (2)帽子被猴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 (3)只要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就一定能获胜。 (4)孩子掉河里,我们怎能见死不救呢?

(5)我们迈着轻松的步子、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 10.(1)三十 四十 (2)古稀 (3)豆蔻 (4)弱冠 二、(一)1.心里很害怕。

2.孩子遇到危险,在船长的命令下跳进了海里。 3.A 4.机智勇敢、镇定自若。

(二)1.不小心。 拿不定主意。

2.孩子掉入海中 孩子拼命求生,船长发现孩子失踪,决定返航 子

3.通过对比,反衬船长的善良和负责任。 4.AC

5.他是一个慈祥、善良、负责的人。 三、习作例文略。

船长救起了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2)

第六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2. 看拼音,写词语。(8分)

máo dùn róng yù dă quán jì cè

tuī jiàn háng xíng xià hu fàng sì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艘(sōu)引荐(jiān) 咧嘴(liè) B.吾辈(wǔ)逗弄(dòu) 吓唬(hǔ) C.弗能(fú) 龇牙(zī) 钩住(ɡōu) D.帽子(mào)撕扯(sī)输赢(yín) 3.辨字组词。 (5分)

瞄( ) 矛( ) 钩( ) 讥( ) 欧( ) 喵( ) 予( ) 构( ) 饥( ) 鸥( ) 4.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吾盾之坚 坚固 B.问其故 缘故 ....C.又誉其矛曰 其人弗能应也 D.目瞪口呆 瞪眼 ....5.用“然”字组词,并分别填入下列句子中的括号里。(2分) (1)猴子( )知道大家拿它取乐。

(2)猴子( )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 (3)爷爷今年八十岁了,他( )能爬上五指山顶峰。

(4)孩子的手( )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6.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老师表扬才才上课回答问题夸夸其谈。 ....

B.他胸有成竹地说:“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你放心吧!” ....C.春风吹拂着湖面,我看着这水平如镜的湖水,如痴如醉。 ....

7.下面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B.“你饶恕我!”他又接着说:“我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了。” C.田忌有些不明白:“那怎么能有赢的把握呢? D.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 8.下列句子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的“鬻”是“买”的意思。 B.《田忌赛马》是典型的以强胜弱的故事。

C.《跳水》告诉我们要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遇事应该冷静思考,不要一时冲动。

D.“弱冠”是指女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9.句子练习。(8分)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修改病段(用修改符号)

五岁的小松,矮矮的个子,脸蛋园园的像个大皮球。别看他年纪小,却很聪明。他穿着一件漂亮的海军服和一顶小海军帽。腰上系着一根皮带,皮带上别了一支“手枪”真是极神气了。

1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4分)

(1)《自相矛盾》是一篇________(体裁)。“自相矛盾”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 (2)《田忌赛马》记叙了__________的故事,反映了孙膑的足智多谋,说明___________。 (3)《跳水》按照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了孩子在陷入绝境的危急时刻,船长命令孩子__________,使孩子转危为安的故事,表现了船长的__________、机智、果断,同时也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

得分 二、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跳水》选段,完成练习。(15分)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1. 选段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读选段,写出孩子的表情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猴子如果会说话,它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对于选段中水手们的两次“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水手们又大笑起来”是因为猴子摘了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让水手们觉得猴子特别调皮。

B.猴子不仅不还帽子,还故意逗孩子,猴子的表现让“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C.水手们之所以“笑”是因为孩子无助的样子很好玩。

D.水手们的两次“笑”,让孩子觉得很尴尬,也为后文孩子爬上桅杆推波助澜。 (二)阅读欣赏。(15分)

__________________

公元前353年,魏国出兵攻打赵国。精通兵法的魏国大将军庞涓率领军队一直打到赵国的都城邯郸城下。赵国将有亡国危险,连连向齐国求救。

这一天,齐威王召来军师孙膑,准备拜他为将。

孙膑辞谢说:“我受过酷刑,是个身体残缺不全的人,不适宜担任主帅。” 原来,孙膑曾和庞涓一起学兵法。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自知才能不如孙膑,就把他骗到魏国,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削去了他的膝盖骨,还在他脸上刺字,好叫他永远不能出来做官。不久他被救到齐国,齐威王拜他为军师。

现在,齐威王见孙膑这样谦让,就改派田忌为将,仍让孙膑作为军师。 大队人马到达齐国国境线上时,田忌准备挥师直往赵国,以解邯郸之围。 孙膑劝阻道:“且慢,将军先听我打两个比方——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而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地解;假如去排解互相凶狠地斗殴的人,千万不可卷进去打成一团,而要避开双方的拳脚,只消找个空当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部,待挨揍的那个对手捧着肚子跪了下来,那么原来互相殴斗的局面,

也就会改变了。”田忌问:“您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先不去赵国,是吗?”

孙膑慢条斯理地说:“是的。现在魏国主力正在猛攻赵都邯郸,国内相当空虚。我们只要直捣魏都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那么魏军主力必然会从赵国撤兵,赶回去抢救。这样,我们既可解邯郸之围,又能狠狠打击魏军,不是比赶到邯郸去厮杀要便利得多吗?”

田忌采纳了孙膑“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军直奔大梁。魏军主帅庞涓得到这个消息,只得丢下邯郸,慌忙回国解大梁之围。可是,当魏军赶到桂陵,田忌、孙膑却在这里设下了伏兵。疲惫不堪的魏军刚一交手,就被打得溃不成军。这一仗,庞涓损失了两万人马,自己也险些当了孙膑的俘虏。

1.将这个故事的名字写在文前的横线上。(3分)

2.孙膑采取这种办法营救赵国有哪些好处?根据下面的提示来分析。(4分) (1)在赵国求救时,孙膑带兵进攻魏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 (2)孙膑率兵占据魏国交通要道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孙膑所说的话应该用( )的语气来朗读。(4分) A.激动、高兴 B.沉着、自信 C.焦急、慌张 4.结合短文内容,分析下列人物的性格。(4分)

庞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孙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分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你喜欢探险吗?你想到哪里去探险呢?请展开你丰富的想象,编一个刺激的探险故事。题目自拟。要把遇到的困境、求生方法写具体,如果能把心情的变化写出来就更好了。不少于500字。

答案

一、1.矛盾 荣誉 打拳 计策 推荐 航行 吓唬 放肆

2.C.

3.瞄(瞄准) 矛(矛盾) 钩(钩住) 讥(讥讽) 欧(欧洲) 喵(喵喵) 予(给予) 构(构件) 饥(讥饿) 鸥(海鸥) 4.C.

5.(1)显然 (2)忽然 (3)居然 (4)竟然 6. B 7.D 8.C

9.(1)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刺得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柳条像一根根绿丝带随风飘扬。 (3) 即使天上飘着鹅毛大雪,也阻挡不了同学们的热情。

(4)五岁的小松,矮矮的个子,脸蛋圆圆的,像个大苹果。他穿着一件漂亮的海军服,戴着一顶海军帽,腰上系着一根皮带,皮带上别了一支“手枪”,真是神气极了。

10.(1)寓言 说话办事前后不一致或互相抵触

(2)孙膑帮助田忌在和齐威王赛马时取得了胜利 要对客观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并合理分配使用力量

(3)事情发展 跳水 冷静 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要沉着、冷静,并且能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办法

二、(一)1.猴子抢走了孩子的帽子,孩子追猴子

2.开心→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 4.C (二)1.围魏救赵

2.(1)使魏军从赵国撤兵

(2)在魏军撤回的途中设下埋伏,以打击魏军 3.B 4.阴险狡诈 足智多谋 _三、习作例文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测试卷(3)

第六单元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得分 一、积累与运用。(40分)

3. 看拼音,写词语。(8分)

háng xíng shǎng shí yǐn jiàn fàng sì

miáo zhǔn chuán cāng wéi gān xià hǔ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计划. 划.分 B.转.身 打转. C.大将. 将.军 D.恐吓. 吓.唬 3.选择正确的字括号。(4分)

[矛毛茅] 长( )( )草 ( )孔 [峰烽蜂] 蜜( ) ( )火 山([仓苍舱] 船( )( )库 ( )白 [形型刑]( )罚 图( ) 发(4.把成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7分)

胸有( ) ( ) 得意( ) ( ) ( ) ( )不得 ( )惊( )战 目( )口( ) 转( )为( ) (1)这次比赛,多亏他及时出现救场,我们才能 ,摘得桂冠。 (2)王明那不着边际的回答令老师 。

(3)因为考前我已经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这次我 地走进了考场。 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掉进,坠入,沉下;B.攻破,占领;C.穿透。 ( (2)不可同世而立.。 A.做出,定出;B.存在,生存;C.马上,即刻。 ( )

(3)弗.

能应。 A.不;B.仿佛 ( ) (4)冀复.得兔。 A.又,再;B.回答,回报;C.重复,重叠。 ( ) 6.选一选。(3分)

A.豆蔻年华 B.而立之年 C.花甲之年。

))) (1)爷爷已经到了( ),刚刚退休的他却做起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社区居民。 (2)叔叔三十岁了,他说:“我已经到了( ),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得过且过了。” (3)我很佩服刚上初中的姐姐,( )就已养成了独立的性格。 7.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一点点的风吹草动,都会令他们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

B.老人胸有成竹,站在马路中间拼命挥手,那辆面包车才刹住,司机吓得面色煞白。 C.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D.一说起钓鱼,小强就表现得兴致勃勃。 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解释句子的意思)

(2)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 田忌获得了比赛的胜利(用关联词将两句合并成一句)

(3)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颗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待着。(缩句)

(4)水手们立刻把孩子救了上来。(改为被字句)

(5)绿树环抱着村庄。(扩句至少扩两处)

(6)通过老师的帮助,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修改病句) 。 9.口语交际(4分)

小明一放学就回家打游戏,不听别人的劝告,爸爸对他说:“你玩的那么好,学习成绩肯定不错啊。”

(1)爸爸的言外之意是 (2)小明要怎样回答才好?

得分 二、积累与运用。(30分)

(一)读《跳水》选段,完成练习。(14分)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用“ ”画出选文中的比喻句。(3分)

2.画“ ”的句子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3分)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意思的递进

3.“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这句话是对孩子的 描写,从中体会到了孩子的 。(4分) 4.判断船长逼迫孩子跳水的原因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4分) (1)因为孩子处境太危险,只有跳到水里,水手把他搭救上来,才有可能脱险。( ) (2)船长知道孩子渴望跳水,但缺少勇气。 ( ) (二)阅读欣赏。(16分)

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很久以前,德国一家电视台推出高薪征集“10秒钟惊险镜头”活动。在诸多的参赛作品中,一个名叫“卧倒”的镜头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

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而其他参赛选手多是一些在圈内很有名气的大家。所以这个10秒钟镜头一时引起轰动。几个星期以后,获奖作品在电视的强档栏目中播出。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

镜头是这样的: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小站。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铁轨边上,丝毫无伤。那一幕刚好被一个从此经过的记者摄入镜头中。

人们猜测,那个扳道工一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后来,人们才渐渐知道,那个扳道工

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许多记者在进一步的采访中了解到,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旷工或误工过一秒钟。

这个消息几乎震住了每一个人,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他告诉记者,他曾一遍一遍地告诫儿子说:“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能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1.“拍摄这10秒钟镜头的作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句中的“名不见经传”的意思是: 。(2分)

2.“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这句话是( )说的。(2分)

A.儿子 B.父亲 C.火车司机 D.车上的旅客

3.对于“卧倒”这个作品,人们为什么都渴望一睹为快?(4分) ( ) A.因为这个作品体现了父亲的睿智。

B.因为这是一位名不见经传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的作品,他又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冠军,而其他参赛的圈内有名气的大家却落选了。

C.因为这个作品体现了父亲的忠于职守。

D.因为扳道工机智,在关键时刻不仅救了孩子,还完成了任务。

4.“那天晚上,大部分人都坐在电视前边观看了这组镜头,10秒钟后,每一双眼睛里都是泪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德国在那10秒钟后足足肃静了10分钟。”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分)

5.那位名不见经传的记者的作品,为什么会以绝对的优势夺得冠军?(4分) _

得分 三、习作与表达。(30分)

题目:我战胜了

在你的成长历程中,一定遇到过挫折、困难、失败……你是怎样战胜它们的?请你选择一件事写下来。注意把你战胜它的过程写具体。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作。不少于400字。

答案

一、1.航行 赏识 引荐 放肆 瞄准 船舱 桅杆 吓唬

2. A.

3.矛 茅 毛 蜂 烽 峰 舱 仓 苍 刑 型 形 4.成竹 扬扬 哭笑 心 胆 瞪 呆 败 胜 (1)转败为胜 (2)哭笑不得 (3)胸有成竹 5. C B A A

6.(1)C.(2)B.(3)A. 7.B.

8.(1)有的人说:“用你的矛刺破你的盾,会怎么样?” (2)因为田忌采纳了孙膑的建议,所以田忌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3)老奶奶等待着。

(4)孩子立刻被水手们救了上了来。

(5)许许多多枝繁叶茂的绿树环抱着这个小小的村庄。 (6)通过老师的帮助,我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9.(1)你应该多学习少打游戏。

(2)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会多花时间学习,少打游戏。 二、(一)1.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2.B

3.心理、动作 恐惧心理和危险处境 4.(1)√ (2)✕ (二)1.没有名气 2.B 3.B

4.对比的写法。这样写可以更鲜明地突出“卧倒”这部作品的震撼力。

5.因为他捕捉到的这10秒钟的镜头,足以震慑观众的心灵。同时,这部作品也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个普通父亲的高大形象。 三、习作例文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