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下线正线整体道床施工

来源:爱站旅游
导读地下线正线整体道床施工


地下线正线整体道床施工

4.2.1试验段

试验段位置,拟选定在DK3+550.8~DK3+650.8。

试验目的:检验铺轨龙门吊的运行情况、确定整体道床施工工序流水时间、检验盾构区间物流组织情况。

根据试验段实际情况及取得的数据,对方案的资源配置进行调整,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试验段的方案,在拿到设计图纸后,完成《铺轨龙门吊》设计的基础上,另行上报。

4.2.2施工方案

设两个作业面分左、右线由DK3+242铺轨基地向天津站方向依次组织施工,完成后再由铺轨基地车辆段进行施工。

地下线整体道床施工时,先在铺轨基地用25m待焊轨与混凝土短枕组装好的短轨排吊装到平板车上,每工作面用1台专用重型轨道车与2辆轻型专用平板车运送到施工现场;然后用2台铺轨门吊将轨排吊运至作业面并铺设;采用“轨排架轨法”进行整体道床施工。

道床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按照已确定的配合比由指定搅拌站实施供应,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至最近下料口,通过泵送至工作面完成道床混凝土浇筑。

“轨排架轨法”施工地下线整体道床工艺流程如下图示。

“轨排架轨法”施工地下线整体道床工艺流程 图7.4.3

拔钢支墩 拆除走行轨、 沟模板 4.2.3 基底处理

在进行基底处理之前,以轨面标高为基准线,先对轨道结构高度进行检测,确认整体道床底至钢轨顶面不小于设计高度。如有不足之处,将实测资料上报驻地监理核查,报监理部研究处理。

清理隧道结构杂物,对结构底面进行密集凿毛,凿毛后再次清扫杂物垃圾,并用高压水或高压风冲洗底板。

4.2.4 铺轨门吊走行轨的安装及钢支墩的设计

施工准备 道床底板凿毛、清理 安装钢支墩、铺设走行轨 铺设钢筋网 轨排吊运 铺设轨排 轨排支撑架架轨、调轨定位 设立沟模板、浇筑混凝土 道床养护、修补 钢轨焊接、应力放散及锁轨道检测 安装接触轨、线路及信号标志、挡车器自检整修、竣工验交 轨排运输 组装轨排 钢轨、短轨枕、扣件供应 基标交接 复测

1)走行轨采用24kg/m轨。两侧走行轨以线路中心线为其中心位置,以线路轨面为走行轨轨面水平基准。

走行轨与安装基准线水平位置偏差不大于5mm,两走行轨跨度偏差不大于±3mm,走行轨水平面标高允许偏差为±10mm,两走行轨水平偏差不大于±10mm。

2)铺轨门吊走行轨的支撑基础钢支墩的布设间距不大于1000mm,钢支墩应用4根M10以上膨胀螺栓固定在隧道底板上。螺栓扭力符合GBT16823.2—1997《螺纹紧固件紧固通则》的要求。

3)铺轨门吊走行轨基础为钢支墩底座,位于正式轨道两侧。其下部设法兰盘,用于和道床基底固定,钢支墩改造为螺栓内置式,将钢支墩改为密封式,并使钢支墩外部形成光滑的表面,一次性浇注混凝土道床;并将钢支墩灌注在混凝土道床内,在走行轨拆除后将钢支墩从成型道床上拔出,最后对钢支墩位置留下的砼坑位,进行填补即可。

4)钢支墩设计

用工字钢制作钢支墩,支墩两侧设有螺栓。砼浇筑前,支墩四周挡上模板。支墩如图示。

钢支墩设计图 图7.4.3

4.2.5 钢筋网的铺设

针对地下线整体道床,钢筋网采取在铺轨基地下料加工,洞内绑扎焊接的作业方式布设。钢筋在铺轨基地捆绑成束,龙门吊入敞开段洞口处平板车,运到铺设现场,布设时由洞内龙门吊吊运至铺设地段;散布前,根据设计钢筋网格间距在隧道底板上确定位置并弹出墨线;然后,人工抬运钢筋按照底板上墨线进行布设、绑扎固定,按规定要求在钢筋网下设置混凝土保护层砂浆垫块。钢筋网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焊接,应注意杂散电流专业的要求

4.2.6 短轨枕轨排组装

轨排组装前须做好配轨计算,并保证焊轨的需要,根据设计文件、技术资料及报经业主批准的无缝线路施工设计方案编制轨排表。直线段长度根据各坡段分段计算,配轨时应按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并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曲线段长度以外股为依据,配轨按外股钢轨长度和预留轨缝连续计算,并确定曲线始点前(或后)的钢轨接头到曲线终点的距离。同一轨排宜选用长度公差相同的钢轨配对,相差量不得大于3mm。

短轨枕按照设计规定数量等距悬挂,前后两块间距允许偏差为±10mm。枕位先用白油漆标于轨腰内侧,曲线段标于外轨轨腰内侧。短轨枕应与钢轨中轴线垂直,内外对齐,并根据不同地段组装不同型号扣件。轨排应根据铺设顺序来编号,先铺设者在上,后铺设者在下,顺序装车。

轨排在基地组装作业台组装。先将扣件与短轨枕组装在一起,再用弹条将组装了扣件的轨枕挂到钢轨上,组成轨弦,采用轨距控制装置将轨弦组装成25m轨排。

轨排组装工艺流程 图7.4.4

依据轨排表,取相应数量扣件 吊运轨枕、均匀散布于组装台散布扣件于轨枕上 安放橡胶垫板Ⅱ及铁垫板、拧入螺旋道钉 技术要求:1.吊运轨枕严禁碰撞、过量; 2.严重缺角、开裂的轨枕禁止使用; 3.严禁组装过程中用重锤敲击扣件和轨枕。 技术要求:1.螺旋道钉套上弹簧垫圈后,须涂上黄油,再拧到尼龙套管内; 2.铁垫板翘曲超标者禁止使用。 专用工具紧固扣件 安放橡胶垫板Ⅰ、吊装钢轨(丈量、配轨、校直) 技术要求:1.螺母扭力距为100N.m。 技术要求:配对的钢轨满足焊接要求,左、右股钢轨相差量不得大于±3mm。 技术要求:1.轨枕间距偏差小于10mm; 2.用长钢尺划分,避免偏差积累。 技术要求:使用专用工具安装弹条,严禁用力锤击弹条。 技术要求:1.间距布置均匀; 2.轨距控制装置必须打油。 轨排装车及运输 划分轨枕位置 组装扣件、摆正轨枕、安装弹轨距控制装置组装 报请监理检查

4.2.7 轨排洞内的运输与组织

轨排在存放台位用龙门吊吊放到平板车上,轨道车推至道床混凝土已施工完毕且强度已经达到70%设计强度的地段,再用两台铺轨门吊抬至待铺位置。

施工注意事项:

⑴ 装车时轨排间应放置垫木,且后铺轨排先装车,先铺轨排后装车。 ⑵ 运输轨排时,轨排与平板间要绑扎牢固。 ⑶ 停车时要及时放入铁靴,防止平板车滑行。

⑷ 两台龙门吊共同作业时,要专人指挥,口令统一、清晰,司机操作熟练,配合默契。

轨排吊装运输见下图。

轨排吊装运输状态示意图 图7.4.5

4.2.8 轨排架设与轨道状态的调整 xx、轨排架设

当2台铺轨门吊将轨排吊运到待铺地段就位后,开始轨排架设。轨排架设采用上承式钢轨支撑架,钢轨支撑架设置间距为直线3m、曲线2.5 m一个。

直线段支撑架应垂直线路方向,曲线段支撑架应垂直线路的切线方向。并将各部螺栓拧紧,不得虚接。轨枕、支撑架如与预留管沟等重合时,前后适当

调整,力求均匀。

Ⅱ、轨道状态调整

轨排支撑架立柱上需套设高于道床灌注高度的PVC管,以便拆除轨排支撑架;轨排架起后按设计和规范要求对其几何状态进行粗调、细调、精调。具体做法是:先调水平,后调轨距;先调基标部位;后调基标之间;先粗后精,反复调整。经过精调后,其精度必须符合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精度要求。允许偏差应符合《铁路轨道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并经现场监理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支墩浇筑作业。

4.2.9 整体道床混凝土的浇筑

地下线隧道主要采用“轨排架轨法”进行整体道床施工。隧道全部为圆形。轨道板混凝土一次浇筑砼,待强后拔出钢支墩,并进行砼填充。施工中,做好相关专业的配合,提前通知并按照供电、通信信号、给排水等专业的设计要求位置预埋过轨管线的预埋。

整体道床施工步骤

⑴ 基底处理及材料机具运输:对基底进行全面密集凿毛后清扫干净;将组装好的轨排及选配好的钢筋、钢轨支撑架、模板等料具运至整体道床作业区段,铺设并散布至作业面后再进行整体道床施工。

⑵ 钢筋网铺设

详见本章4.2.4“钢筋网的铺设”。 ⑶道床混凝土施工

①灌筑混凝土前立伸缩缝和水沟模板。模板应支立牢固,其允许偏差:横向位置±5mm,高度±2mm。灌筑混凝土的脚手架需独立设置并应牢固。混凝土应分层、水平、分段灌注,并振捣密实,严禁振捣器触及支撑架和钢轨。

②道床混凝土初凝前应及时进行抹面,并将钢轨、轨枕、扣件、支撑架等表面灰浆清理干净。抹面允许偏差:平整度为3mm,高程为0~5mm。混凝土淋水养生不少于14天,其强度达到5MPa时方可拆除钢轨支撑架;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道床上不准行驶车辆和承重。

③ 整体道床按照设计要求在设计位置设置道床伸缩缝。隧道内整体道床每隔12.5m左右设置道床伸缩缝一处;伸缩缝以20mm沥青板形成。结构沉降缝处

应设道床伸缩缝,施工缝应在伸缩缝处;短轨枕应避开道床伸缩缝。

④ 道床混凝土由搅拌站采用混凝土搅拌车运输至最近下料口,利用泵送至作业面浇筑。浇筑前要对每车混凝土进行坍落度试验,必须保证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浇筑时用编织袋覆盖钢轨及轨枕,以免对轨枕及扣件造成污染。

⑤混凝土抗压试件留置组数,同一配合比每浇筑100m(不足100m者按100m计)应取二组试件,一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另一组与道床同条件下养护,试件取样时监理必须在场。

⑥钢支墩需涂抹脱模剂,以便走行轨拆除后可顺利拔出钢支墩。空缺部分内部凿毛处理、清理干净并涂抹混凝土粘合剂后再进行整体道床混凝土的填补。

⑷轨道状态检验

严格按照《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xx3.5条执行,并注意以下几点:

① 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并应无蜂窝、麻面和漏振。表面清洁平整,变形缝直顺。

②轨道扣件、接头夹板螺栓应拧紧并涂油。

③直线地段两股钢轨轨顶标高应一致,曲线段外轨标高为中线标高加超高值之半,内轨标高为中线标高减超高值之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