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内窥镜下经椎问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下经椎问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来源:爱站旅游
284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o13年第23卷第3期 Chinese Journal of ine and Spinal Cord,2013,Vo1.23,No.3 内窥镜下经椎问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under endoscopy for 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 黄承军,唐汉武,梁冬波,娄宇明,关(广西柳州市中医院骨二科545001) 威 doi:10.3969 ̄.issn.1004-406X.2013.03.19 中图分类号:R681.5,R6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06X(2013)一03—0284—03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 niation,RLDH)是指腰椎问盘切除术后经过6个月以上的 护出椎间孔处的神经根,必要时切除外侧黄韧带及外侧椎 板,达椎管外侧,显露硬膜囊及神经根管内走行的下位神 经根(椎间盘位于该两条神经根之间的区域内)。锐性分离 神经根周围粘连的瘢痕组织,找到并摘除突出的髓核,用 神经根拉钩保护神经根,在纤维环上开一矩形窗12I.其内 缘达硬膜侧方边缘,用铰刀、髓核钳和刮匙去除椎问盘和 软骨终板。在无症状侧取后侧髂骨(LJ4,5节段手术者沿髂 棘做一约1~2cm小切口,L5/Sl节段手术可采用切口皮下 游离的方法显露髂骨。用环钻和刮匙取适量松质骨)备植 “无痛期”,原手术节段残留的椎间盘组织于手术侧或对侧 再次突出引发神经症状…。而初次手术后形成的硬膜外瘢 痕、解剖结构紊乱往往给再次手术造成困难。我科自2008 年8月~2010年12月采用内窥镜下经椎问孔减压椎问融 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14 例RLDH患者,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4例患者中,男5例,女9例;年龄35~ 56岁,平均45.7岁;复发时间为初次手术后6~84个月,平 骨用。椎弓根螺钉置入采用“人”字嵴定位法,结合透视确 认椎弓根进钉点,用长柄高速磨钻磨平进钉点处骨质,钻 好椎弓根螺钉孔道,透视确保钉位满意后双侧各拧入2枚 椎弓根螺钉,对侧减压后取出X—Tube通道管,安装连接 杆并适度撑开椎间隙.从减压侧向椎体间前方和对侧植入 骨粒,然后将填满松质骨的椎间融合器置入,安装减压侧 连接杆并适度加压后锁固。两侧切口各置一条半胶管引 均32个月;初次手术方式: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10例,内 窥镜下髓核摘除术4例:手术节段:I4/5 9例.L5/S1 5例。 所有病例复发前均有外伤、劳累或剧烈运动史,表现为不 同程度的腰痛和下肢根性症状,棘突和棘旁有压痛,直腿 抬高试验阳性,小腿、足背、足底皮肤感觉减退,蹰背伸肌 力减弱,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术前均拍摄腰椎正侧 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并行腰椎MRI或CT检查,表现为 椎间隙狭窄、椎体移位、牵张性骨刺等腰椎不稳征象,并证 实为原手术节段同侧或对侧椎间盘突出。 流,24h后拔除引流管,静脉用抗生素3~5d。3 7d后在腰 围保护下起床活动,术后腰围保护3个月。 术前、术后及1年随访时均采用JOA评分法(15分 法)[21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评估,术后1周根据 JOA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手术时间100~180min.平均138min,术中出 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俯卧位,腹部悬空。C型臂 X线机透视确定手术节段及双侧椎弓根位置,并在体表标 记,同侧上、下椎弓根体表投影的外侧作一连线,在此连线 上做一长约2.5cm纵行皮肤切口,切开筋膜,插入定位导 针使之位于关节突关节上,并透视确认。沿导针逐级插入 扩张管.最后插入X—Tube可扩张通道管,自由臂锁定,置 管时注意将管道外倾15。左右以确保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可 获得所需要的外倾角。取出扩张管后用扩张钳张开x— Tube可扩张通道管的底部,使之底部内径扩大到4.0cm, 直视下清除通道内软组织,显露上、下椎体关节突关节、椎 弓峡部.置人椎问盘镜,镜下用骨凿或椎板咬骨钳切除上 血100~350ml,平均208ml。术中取出的神经根致压物经病 理检查主要为纤维和软骨组织 术后均不需要使用镇痛药 物,术后3~7d下床活动。所有患者切口一期愈合,12-14d 拆线.术前JOA评分4~8分,平均5.79 ̄1.19分,术后1周 提高到10~l4分,平均12.43 ̄1.22分。术后1周根据JOA 评分改善率评价手术疗效,优7例,良5例,可2例,优良 率85.7%。术后1年随访JOA评分10~14分,平均12.90+ 1.35分.植骨融合率100%.内固定无松动(图1)。 讨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的相关因素非常复杂, 位椎的整个下关节突和下位椎的上关节突上部,分离并保 本组病例术中观察及术后病理发现,再次复发的椎间盘突 第一作者简介:男(1972一),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研究方向:脊 柱退行性疾病 电话:(0772)2309408 E—mail:bone90@163.COi ̄l 出物多为纤维环和终板软骨组织,与车艳军等[311 ̄床观察 的结果相同。绝大多数病例复发节段主要表现为椎间隙、 椎间孔及神经根管狭窄、小关节增生以及继发性腰椎不 286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年第23卷第3期 Chinese Journal of ine and spinal cord,2013,Vo1.23,No-3 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Transforaminal selective nerve root injection for lumbar disc herniation 刘鹏飞,张 为,王会旺,汤 优,刘元彬,丁文元,申 勇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050051石家庄市) doi:10.3969/j.issn.1004—406X.2013.03,20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06X(2013)一03—0286—0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但因其发病 时间长短、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多种多样。2010 年2月~2011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间孔选择性神经根封 突出节段神经定位统一,直腿抬高试验(+),MRI示椎间盘 突出但无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或侧隐窝狭窄等。术前行 腰椎正、侧位x线片、腰椎CT及MRI检查,均存在腰椎间 盘退变、突出,均为单侧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左侧突出l4 例,右侧突出12例;单节段22例(L3/4 5例,IA/5 15例, L5/S1 2例),双节段4例(L3/4、L4/5 2例,L4/5、LS/S1 2 例);均无腰椎不稳。所有患者碘过敏实验(一)。 手术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 定位病变节段,确定相应椎间隙,根据Yeung和TsouI 1描 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其中26例获得12—23 个月(平均l8_3个月)随访,短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病例纳入标准:(1)腰腿疼痛患者,直腿 抬高试验阳性.有感觉或反射异常等脊神经根受压的定位 体征;(2)腰椎CT或MRI显示腰椎间盘突出,且影像学与 临床表现一致者:(3)经卧床、药物或理疗等保守治疗1周 效果欠佳或症状反复发作者。排除:(1)髓核脱出、游离者; 述的方法确定穿刺针进针点,一般为椎旁旁开10~12cm 处,针道方向与冠状位成25。~3O。夹角,轴位上与椎间隙平 行,局部皮肤浸润麻醉后,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引导穿 (2)伴有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或侧隐窝狭窄者;(3)腰椎 滑脱不稳等。获得12 23个月随访的26例患者中,男15 例,女11例;年龄35~60岁,平均47.5岁。病程6个月一8 年。其中单纯腰痛者11例.表现为顽固性腰痛,口服药物、 刺针穿抵椎间孔神经根出口处,注入泛影葡胺约2ml,C型 臂X线机透视见造影剂沿神经根周围间隙分布.显示行走 根及出口根轮廓(图1),注入2%利多卡因与复方倍他米 松l:1混合液约2ml,拔出穿刺针,术毕创可贴贴敷伤口。 术后常规应用脱水和神经营养药物,第2天在腰围保护下 下床活动。 随访方式及疗效评定l4例为门诊复查.12例为电 卧床休息治疗效果欠佳.下肢无明显症状;体征:腰椎活动 度差,腰椎压、叩痛(+),直腿抬高试验(一);MRI示椎问盘 突出但无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或侧隐窝狭窄等。腰痛伴 下肢疼痛者15例,腰椎压、叩痛(+),下肢症状表现与相应 第一作者简介:男(1985一),住院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脊 柱外科 电话:(031 1)88602016 E—mail:lpfspine@sina.corn 话询问。分别于术后1周与3、6、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 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评估标准:(1)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评分)。(2)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疼痛评分标准[21 评估(15分评分法).无症状和体征者满分为15分。改善 通讯作者:张为E-mail:zhangweisurgeon@sina.tom 结。 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1.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 参考文献 1.Lee JK,Amomsa L,Cho SK,et a1.Recurrent lumb ̄disk 17(21):1667-1669. 5.张剑刚,丁文元,申勇,等.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 herniation[J].J Am Acad Orthop Surg,2010,18(6):327-337. 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J.脊柱外科杂志,2011,9(4): 232—235. 2.张光铂.对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评定的建议[J].中国脊柱脊髓杂 志,1994,4(5):240. 6.黄民锋,陈锋,许建文,等.后路椎间盘镜(MED)治疗破裂型 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6(19):1512— 1514. 3.车艳军,陈亮,杨惠林,等.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 术式选择及疗效分析『J1.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0,20(9): 730—735. (收稿日期:2012—07—02修回13期:2012—08—09) 4.卓祥龙,胡建中,李兵,等.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 (本文编辑卢庆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