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第21卷第4期 电力 学报 Vo1.21 No.4 2006 (总第77期) JOURNAL OF ELECTRIC POWER (Sum.77) 文章编号:1005—6548(2006)04—0500—04 某发电厂DCS改造中电气系统方案设计 谢鹏 (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漳泽发电分公司,山西长治046021) Design of Electric System of a Power Plant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novation of DCS XIE Peng (Shanxi Zhangzhe Power Company Ltd.Power Subcompany,Changzhi 046021,China) 摘要: 发电厂电气保护、控制、信号回路如何在 度,而且非常安全可靠。由于DCS控制系统最初是 机组的技术改造中与DCS系统完美结合、扬长避 应用于机炉的控制系统,对电气系统的一些特殊要 短,既充分发挥DCS系统可靠、组态方便的优点,又 求并没有考虑,因而,电气系统的改造若要融人 保持传统电气系统响应快速的长处,是机组DCS改 DCS系统,在方案设计上要考虑电气系统的一些特 造中电气系统方案设计的出发点。结合漳泽发电 殊要求。本文结合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漳 分公司电气二次回路在DCS改造工作中的设计方 泽发电分公司210 MW机组DCS系统改造工作,从 案,从技术与应用的层面阐明了设计思路。 技术和应用等多个层面介绍了该厂的电气系统改 关键词: 火电厂:电气系统;DeS 造工作是如何与DCS改造相结合的。 中图分类号: 21.7 1 文献标识码:B 1 DcS系统的组成 Abstract: It is the designing start point of renovat—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系统即分散 ing the generator-unit’S DCS how to find a perfect 控制系统,是基于“4C”技术(Computer,Control, combination between protections,controls,singnal oCmmuniaction,CI汀)的7O年代中期出现的新型工 return circuits and DCS during the renovating process 业控制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机系统结构,目的是 and hon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DCS’S 为了减少风险,提高系统可靠性。其基本思路是: erliability and simplicity in makign up as well as how 将整个控制系统按照区域、功能和回路做适当的分 to maintain traditional long pointo of power system- 解,再通过总线或通讯网络将它们连接为有机整 quiek response.The paper illustratse the way of de— 体。这样,局部性故障不会影响整体的安全运行, signign form the riew of technology nad application. 同时可以保证各部分工作的高效率…1。 Key Words:power plnat;electirc system;DCS 大型火电机组的DCS系统,一般包括数据采集 系统(DAS)、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控制技术的不 统(SCS)、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和汽轮机 断提高,使DCS控制系统在发电厂的运行中发挥的 电液控制系统(DEH)。 作用越来越大,它不仅降低了运行人员的劳动强 a.数据采集系统。它具有在CRT上显示各种 ・收稿日期:2006—07—24 修回日期:2006—09—02 作者简介:谢鹏(1971一),男,河南洛阳人,助理工程师,电力系统自动化。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谢鹏:某发电厂DCS改造中电气系统方案设计 501 参数、表格、曲线、系统图、棒图、趋势图、模拟流程 图等功能,报警功能,事故顺序记录和追忆打印功 能,显示操作指导信息功能,还具有在线的性能效 率计算和经济分析功能。 b.模拟量控制系统。亦称机组协调控制系统。 其设计思想是将机电炉综合控制,以自动调节为 主,将逻辑控制、联锁保护等功能结合在一起。构 成1种具有多种控制功能,满足不同运行工况要求 的综合性过程控制系统。它是在常规机炉局部控 制系统上发展起来的。在局部控制子系统上加入 协调控制器,对各子系统进行协调。它是实现机组 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基础,也是DCS最基本的控制 功能。 c.顺序控制系统。与模拟量控制系统不同,顺 序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断续生产过程,在发电厂中主 辅机启停、输煤自动化、化学水处理等生产过程大 量需要顺序控制。顺序控制系统是DCS的重要组 成部分,其核心部件微处理器或可编程控制器代替 了常规继电器,使顺序控制的功能有了很大进步。 大机组中的顺序控制系统以子功能级及执行级控 制为主,1个功能组可能包含若干顺序控制系统。 d.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和汽轮机电液控制 系统。是专门针对锅炉和汽轮机设计的控制系统, 这里不再赘述。 2电气系统控制的特点 电气系统与热工自动化相比,在控制要求以及 运行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同之处,主要特点表现为: a.电气设备的保护、控制、信号回路要求可靠 性高,响应速度快。如发变组保护动作速度要求在 几十毫秒以内;自动准同期采用同步电压方式,转 速、电压调整和压差控制要求在5 ms内;电压自动 调整装置强励要求时间极短;厂用电快切装置切换 时间一般<60 ̄80 ins,同步鉴定相位差5。~20。。 b.电气设备相对机炉设备而言,控制对象少, 操作频率低,有的系统或设备运行正常时,经常1 个月或更长时间才操作1次,但在故障时又要求快 速动作。 c.电气设备的联锁逻辑比较简单,但电气设备 本身的操作机构比较复杂。 因而,机组的电气系统纳入DCS控制系统,要 求控制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除了能实现正常 的起停和运行操作外,尤其要求能够实现实时显示 异常运行和事故状态下的各种数据和状态,并提供 相应的操作指令和应急处理措施,保证电气系统自 动控制在最安全合理的工作状况。 3电气系统D( 改造方案的设计思路 虽然DCS系统是非常先进的控制系统,但它也 存在致命的弱点。DCS系统实际上是1个计算机 网络系统,数据系统存在固有的扫描周期、广播周 期和数据处理周期,而且有可能出现死机、网络堵 塞等现象,也就是说DCS系统无法保证较高的时间 要求:稳定、响应速度极快。而且,就目前的技术条 件,将发变组保护逻辑以及励磁调节逻辑做到DCS 系统中,会使整个DCS系统不堪重负。因而,保护 回路仍然要独立于DCS系统之外。有人可能会有 疑问:微机保护也是计算机,它的响应速度为什么 能满足要求?答案是由于微机保护只是在不断地 对电流、电压信号进行计算,功能比较单一,而DCS 系统是1个庞大的、综合性的控制系统,数据的信 息量很大,为了能够处理这些信息,就必须以降低 处理速率为代价,这就是二者最根本的区别。 电气部分的控制回路是和DCS系统结合得最 好的一部分,DCS系统的响应速度虽然满足不了保 护的要求,但用来处理开关量还是有着不可比拟的 优势的。首先,可以利用DCS系统来简化外部回 路,很多传统的接点可以通过DCS系统用编程、用 “软接点”来实现,既简化了二次回路,又提高了可 靠性,不存在接点接触不好、接点氧化等问题。其 次,通过DCS系统,组态非常方便,如果二次回路的 逻辑功能要变更,只要在工程师站进行更改即可, 而不用象以前那样变更二次回路。另外,通过DCS 系统,还可以对发电机的并网、解列操作实现顺序 控制,实现一键自动并网,使以前复杂的并网操作 变得既安全可靠,又快速准确。 电气部分的信号回路也能够较好地与DCS系 统相结合,除了很好地完成传统信号回路的报警功 能外,还能够较好地再现报警过程和报警顺序。 通过上面的阐述可看出,电气系统在DCS改造 中主要是在控制和信号回路上进行改进,而发变组 保护和辅机的保护则仍然使用独立的保护装置。 4发变组开关控制系统的设计 下面以该厂4#发变组断路器204开关并网、解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电力 学报 2006年 列操作回路的改造工作为例,来阐述设计方案。 4.1发变组开关控制系统 相关设备:①204开关(204A、204B、204C);② 204东刀闸; ̄204南刀闸;④204—0接地刀闸;⑤ 自动准同期装置(合闸脉冲)。 4.1.1合闸允许条件 4.1.1.1 自动并网合闸允许条件 a.同期开关TK投入(D( 内部生成点); b.同期闭锁开关1STK在同期位(D( 内部生 成点); c.手动同期开关STK在细调位(D( 内部生 成点); d.同期检查继电器TJJ接点闭合; e.自动准同期开关DTK合闸位(D( 内部生 成点); f.204—0接地刀闸在合闸位。 注:靠同期装置合闸继电器H『合闸。 注释:①TK,在画面上设计“投入/退出”自保 持开关,输入2对接点(输出接点用双线圈继电器 实现保持功能),投入时通,退出时断; ̄trrK,在画 面上设计“合闸徽人/退出”自保持开关,输出8对 接点(输出接点用双线圈继电器实现保持功能),合 闸时8对全通,投入时其中7对通,退出时全断;③ 1S'TK,在画面上设计“同期/解除”自保持开关,同 期位时断,解除位时通;④STK,在画面上设计“退 出 调/细调”自保持开关,输出5对接点,粗调位 4对通,细调位5对通,退出时全断;⑤“同期装置复 位”键,输出一对接点,每点击该键1次,输出接点 闭合1.5 s。 4.1.1.2手动并网合闸允许条件 a.同期开关TK投入(D( 内部生成点); b.同期闭锁开关1S'TK在同期位(D( 内部生 成点); c.手动同期开关STK在细调位(D( 内部生 成点); d.同期检查继电器TJJ接点闭合; e.204—0接地刀闸在合闸位。 注:靠204开关控制系统中“合闸”键合闸。 4.1.1.3非同期合闸允许条件 a.同期闭锁开关1S'TK在解除位(D( 内部生 成点); b.同期开关TK投入(D( 内部生成点); c.手动同期开关STK在细调位(D( 内部生 成点); d.204—0接地刀闸在合闸位。 注:靠204开关控制系统中“合闸”键合闸。 4.1.1.4说明 a.DTK用途。2对接点用于电压切换,3对接 点用于同期装置,1对接点用于闭锁调速,1对接点 用于闭锁调压。 b.TK接点用途:2对接点用于切换发电机及 系统电压。 c.STK接点用途:共5对接点,3对用于整步 表及TJJ的电压切换(粗调时2对通,细调时3对 通),另外2对接点分别用于闭锁调速和调压。 4.1.2分闸允许条件 无限制条件。 4.1.3顺控步序 4.1.3.1 自动准同期合闸并网 步序1:204东或204南刀闸在合位,将1STK 置于同期位。 步序2:步序1完成,投入同期开关TK。 步序3:步序2完成,如果发电机电压>13.4 kV并且发电机频率>49 Hz,将STK置“细调”位, 将DTK开关置“合闸”位。 步序4:步序3完成,检查204A、204B、204C全 部合闸后,置TK、STK、DTK“退出”位。 4.1.3.2非同期并网步序 步序1:204东或204南刀闸在合位,将1S'TK 开关置“解锁”位。 步序2:步序1完成,将TK开关置“投入”位。 步序3:步序2完成,将STK开关置“细调”位。 步序4:步序3完成,合204开关。 步序5:步序4完成,检查204A、204B、204C全 部合闸后,置TK为“退出”,1STK为“同期”,STK 为“退出”位。 4.1.3.3手动准同期并网单操步骤 ①检查204东或204南刀闸在合位,204—0在 合闸位,将1 <置“同期”位。②将TK置“投入” 位,将STK置“粗调”位。③检查电压差,频率差符 合要求后,将STK置“细调”位。④监视整步表,选 择时机点击204开关“合闸”键,将发电机并人系 统。 ̄204开关合闸后,将STK、TK、1STK开关置 “退出”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4期 4.1.4联锁逻辑 4.1.4.1 204开关 谢鹏:某发电厂DCS改造中电气系统方案设计 503 的可靠性。传统二次回路中的闭锁逻辑也全部是 在计算机中用逻辑块搭接,同样安全可靠。 主断路器的几种合闸方式实际上是几种顺控 如果204开关分闸,(包括全部情况)联合204 —0接地刀闸。 模式,比如自动准同期合闸并网的过程实际上就是 —4.2发电机主励控制系统 相关设备:发电机灭磁开关;励磁机灭磁开关。 个按照预定程序进行的顺序控制过程:先检查 204东或204南刀闸的位置,当这一信息反馈给计 4.2.1允许条件 合闸允许条件:无限制条件。 跳闸允许条件:无限制条件。 4.2.2顺控步序 4.2.2.1发电机升压 步序1:合励磁机灭磁开关; 步序2:合发电机灭磁开关; 步序3:发开机令(输出二对空接点,一对用于 励磁机启励,另一对用于发电机启励,先发励磁机 启励令,当检测励磁机电压>500 V时,发出发电机 启励令,每个指令持续时间60 S); 步序4:开机令结束后,如果发电机电压> 11 kV,步序成功。 注:执行开机令前需运行人员检查4F一0发电 机出口地刀在分闸位。 4.2.2.2发电机灭磁 步序1:发停机令(输出二对空接点,一对用于 励磁机灭磁,另一对用于发电机灭磁,指令持续时 间60 S); 步序2:(检查发电机电压<5 kV)断开发电机 灭磁开关; 步序3:断开励磁机灭磁开关; 注:画面中设计励磁机灭磁开关、发电机灭磁 开关、主励增磁开关,主励减磁开关。 增、减磁指令:脉冲宽度为0.8 S。 4.3发电机自动升压并网控制步序 步序1:执行发电机主励升压步序; 步序2:执行发电机自动准同期合闸并网步序。 4.4发电机自动解列灭磁控制步序 步序1:断204开关; 步序2:执行发电机自动灭磁步序。 从上面的方案设计中可看出,在发变组出口断 路器204开关的控制回路中,TK、STK、1STK以及 DTK等开关接点,已完全被逻辑回路中的“软接点” 所代替,不仅简化了外回路,而且大大提高了接点 算机后,DCs系统发出指令将1STK置位,1STK置 位完成后,再将“同期开关”TK置位,如此下去,直 到最后发出204开关的合闸指令,并检测到204开 关的位置反馈信号,这个顺控才算结束。同样,在 励磁系统中,可实现发电机升压顺控和发电机灭磁 顺控。发电机自动升压并网顺控和发电机自动解 列灭磁顺控则是在前面几个小的顺控基础之上实 现的较大的顺序控制,使得以前复杂的发电机并网 和解列操作变为一键控制的“傻瓜”操作,非常安全 可靠。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自动准同期装置的功能仍 然由外部独立的自动准同期装置来实现,之所以没 有将这部分内容做进DCS系统,是因为对自动准同 期的一些细节问题不够清晰,可能在DCS组态时会 出现漏洞,而准同期并网又是电气系统中非常重要 的操作,为慎重起见,还是选用了成熟的准同期装 置。有的厂在改造时将自动准同期这部分功能也 在DCS中实现,效果也不错。 5结束语 通过DCS系统的组态工作和电气系统改造后 的运行情况证明,电气系统在与DCS系统的衔接上 应相互扬长避短,DCS固然有着巨大的优势和先进 性,但是如果不加分析地利用DCS系统,纯粹依赖 DCS系统,不仅不能够很好地实现既定功能,而且 会影响DCs系统自身功能的发挥。特别是继电保 护功能,绝对不能在目前DCs系统中实现;其他的 一些控制方式,如果对其实现的原理、细节不清楚, 最好也不要用DCS系统去实现,因为在编程时难免 出现漏洞。只有在对DCS系统的结构有了清晰的 认识,并对电气系统有着丰富的检修经验,才能够 将设计方案做得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王常力,廖道文.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M].北 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0—25. [责任编辑:任云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