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10)申请公布号 CN 104958699 A (43)申请公布日(43)申请公布日 2015.10.07
(21)申请号 201510393503.4(22)申请日 2015.07.07
(71)申请人孙中明
地址563000 贵州省遵义市凤凰南路文庙巷
8号(72)发明人孙中明(51)Int.Cl.
A61K 36/9066(2006.01)A61P 29/00(2006.01)A61P 19/02(2006.01)A61P 19/0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54)发明名称
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57)摘要
本发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配制方便、成本低、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的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川芎、红花、防风、杜仲、川断、木瓜、牛膝、羌活、姜黄、制乳香、制没药、厚朴、肉桂、白芷、桂枝、三棱、莪术分别为30~50g,透骨草、寄生、伸筋草、鹿含草分别为110~130g,丁香10~30g,制川乌、制草乌分别为20~40g,木香2~6g。本发明中的药物成分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养肝健脾、补血活血、温经通脉、散寒祛瘀之功效,对痹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C N 1 0 4 9 5 8 6 9 9 A CN 104958699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30~50g、川芎30~50g、红花30~50g、透骨草110~130g、防风30~50g、杜仲30~50g、川断30~50g、木瓜30~50g、牛膝30~50g、羌活30~50g、姜黄30~50g、制乳香30~50g、制没药30~50g、厚朴30~50g、肉桂30~50g、寄生110~130g、伸筋草110~130g、白芷30~50g、桂枝30~50g、丁香10~30g、制川乌20~40g、制草乌20~40g、三棱30~50g、莪术30~50g、木香2~6g和鹿含草110~13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40g、川芎40g、红花40g、透骨草120g、防风40g、杜仲40g、川断40g、木瓜40g、牛膝40g、羌活40g、姜黄40g、制乳香40g、制没药40g、厚朴40g、肉桂40g、寄生120g、伸筋草120g、白芷40g、桂枝40g、丁香20g、制川乌30g、制草乌30g、三棱40g、莪术40g、木香4g和鹿含草120g。
2
CN 104958699 A
说 明 书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医药,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 《内经》有云:“风、寒、湿三气杂至而合,谓之痹”,历代中医学家总结临床经验认为“久病多为痰作祟”和“久病成瘀”。痹症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西医学的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均属于此症。中医认为痹症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另外饮食失调、外伤亦可以引起正气不足,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临床上采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作为控制肿胀、疼痛、僵硬和高烧的主要药物,该种药物虽然能很快缓解肿胀和疼痛,但停药易复发,并且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对人体有较大副作用。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制方便、成本低、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的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0004] 本发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30~50g、川芎30~50g、红花30~50g、透骨草110~130g、防风30~50g、杜仲30~50g、川断30~50g、木瓜30~50g、牛膝30~50g、羌活30~50g、姜黄30~50g、制乳香30~50g、制没药30~50g、厚朴30~50g、肉桂30~50g、寄生110~130g、伸筋草110~130g、白芷30~50g、桂枝30~50g、丁香10~30g、制川乌20~40g、制草乌20~40g、三棱30~50g、莪术30~50g、木香2~6g和鹿含草110~130g。[0005] 本发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40g、川芎40g、红花40g、透骨草120g、防风40g、杜仲40g、川断40g、木瓜40g、牛膝40g、羌活40g、姜黄40g、制乳香40g、制没药40g、厚朴40g、肉桂40g、寄生120g、伸筋草120g、白芷40g、桂枝40g、丁香20g、制川乌30g、制草乌30g、三棱40g、莪术40g、木香4g和鹿含草120g。
[0006] 本发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中: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红花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透骨草具有祛风除湿、舒经活络、活血止痛、解毒化疹的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的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治腰膝酸痛、足膝痿弱的功效;川断具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的功效;木瓜具有平肝舒筋、和胃化湿的功效;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的功效;羌活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的功效;姜黄具有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的功效;制乳香和制没药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气化湿、温中止痛、降逆平喘的功效;肉桂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筋脉的功效;寄生具有补肝肾、祛风湿、强筋骨的功效;伸筋草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消肿、舒筋活血的
[0003]
3
CN 104958699 A
说 明 书
2/3页
功效;白芷具有祛风、燥湿、消肿、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丁香具有温中、暖肾、降逆的功效;制川乌和制草乌具有散寒止痛的功效;三棱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莪术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功效;鹿含草具有补肾强骨、祛风除湿、止咳、止血的功效。本发明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中的药物成分经辨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养肝健脾、补血活血、温经通脉、散寒祛瘀之功效,对痹症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0008] 实施例1
[0009]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40g、川芎40g、红花40g、透骨草120g、防风40g、杜仲40g、川断40g、木瓜40g、牛膝40g、羌活40g、姜黄40g、制乳香40g、制没药40g、厚朴40g、肉桂40g、寄生120g、伸筋草120g、白芷40g、桂枝40g、丁香20g、制川乌30g、制草乌30g、三棱40g、莪术40g、木香4g和鹿含草120g。[0010] 实施例2
[0011]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30g、川芎50g、红花30g、透骨草130g、防风30g、杜仲50g、川断30g、木瓜50g、牛膝30g、羌活50g、姜黄30g、制乳香50g、制没药30g、厚朴50g、肉桂30g、寄生130g、伸筋草110g、白芷50g、桂枝30g、丁香30g、制川乌20g、制草乌40g、三棱30g、莪术50g、术香2g和鹿含草130g。[0012] 实施例3
[0013]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50g、川芎30g、红花50g、透骨草110g、防风50g、杜仲30g、川断50g、木瓜30g、牛膝50g、羌活30g、姜黄50g、制乳香30g、制没药50g、厚朴30g、肉桂50g、寄生110g、伸筋草130g、白芷30g、桂枝50g、丁香10g、制川乌40g、制草乌20g、三棱50g、莪术30g、木香6g和鹿含草110g。[0014] 实施例4
[0015]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35g、川芎45g、红花35g、透骨草125g、防风35g、杜仲45g、川断35g、木瓜45g、牛膝35g、羌活45g、姜黄35g、制乳香45g、制没药35g、厚朴45g、肉桂35g、寄生125g、伸筋草115g、白芷45g、桂枝35g、丁香25g、制川乌25g、制草乌35g、三棱35g、莪术45g、木香3g和鹿含草125g。[0016] 实施例5
[0017]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中的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当归45g、川芎35g、红花45g、透骨草115g、防风45g、杜仲35g、川断45g、木瓜35g、牛膝45g、羌活35g、姜黄45g、制乳香35g、制没药45g、厚朴35g、肉桂45g、寄生115g、伸筋草125g、白芷35g、桂枝45g、丁香15g、制川乌35g、制草乌25g、三棱45g、莪术35g、术香5g和鹿含草115g。[0018] 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将各中药原料装入事先准备好的纯棉布药包中缝合,药包大小为25×30cm,将药包放入温水中浸泡,待充分吸收水分后滴水晾干,第二天置入蒸锅内高温蒸热蒸透,取出药包用干毛巾包裹后熏敷患处,药包温度以不烫伤皮肤为宜,每次熏敷40分钟,每天2次,10天一疗程。
[0019]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4
CN 104958699 A[0020]
说 明 书
3/3页
1、治疗颈型颈椎病100例的疗效观察
[0021] 2002年至2009年期间共收治颈型颈椎病100例,男42例,女58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44.6岁,经过1-3疗程的治疗,痊愈20例,显效34例,好转30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0022] 2、关节腔内外用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6例[0023] 2006年至2010年治疗36例膝骨性关节炎,男14例,女22例,共46个膝关节,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岁,病程6个月-26年,平均8.5年,经过1-3疗程的治疗,疗效显著86.9%,有效4个膝关节占8.7%,稍有效、无效各1个膝关节占2.2%,总有效率95.6%。[0024] 3、中药包熏敷配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2例[0025] 2001年至2008年住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2例,男性87例,女性65例,年龄14-67岁,平均年龄45.6岁,病程3天-5年,平均24.3个月,腰椎间盘突出节段L3/4,L4/5,71例;L3/4,L4/5,L5/S1,59例;L4/5,L5/S1,22例;治疗1-2个疗程后按JOA评分,近期有效率98%,1年、2年、3年的远期疗效优良率分别为83.5%、85.2%、86.3%。[0026] 4、遵义市中医院骨伤科从2006年至2014年共收治3000例颈肩腰腿痛患者,经1-3疗程用中药包熏敷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总有效率达90%以上。[0027]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