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站旅游。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最新 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最新 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来源:爱站旅游
最新 自然界的水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自然界的水选择题

1.2015年3月20日联合国发布报告:到2030年,全球将有40%的国家和地区面临干旱问题。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的义务。下列关于水的认识正确的是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可使其软化 C.工业废水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过滤只能除去天然水中不溶性的杂质,可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故A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但不能软化水,硬水的软化方法为生活中煮沸,工业上蒸馏,故B错误;

C、工业废水应该处理后再排放,故C正确;

D、过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D错误。故选C。

2.下列对几种有机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

B.乙醇(C2H6O)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C.尿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g 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详解】

A、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每个甲烷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错误;B、乙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6×1)=12:3:8,错误;C、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错误;D、葡萄糖(C6H12O6)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6100%40.0%,正确。故选D。

126121166

3.超导材料为具有零电阻及反磁性的物质,以Y2O3、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可合成一种高温超导物质Y2Ba4Cu6Ox,假设研磨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x的值为 A.12

B.26

C.15

D.13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研磨烧结过程中各元素的化合价无变化,则在Y2Ba4Cu6Ox中,Y的化合价为+3价,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有(3)2(2)4(2)6(2)x0,x=13,故选D。

4.对于下列化学用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 N2 ②Mg2+③SO2④A.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 B.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C.②和⑤均表示阳离子

D.④和⑤表示的微粒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A选项①可表示两个氮原子是错误的叙述,表示氮气的一个氮分子;B选项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⑤表示阴离子;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答案选择B 考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含义

5.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试管1中得到H2

B.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约为2:1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生成的O2 【答案】B 【解析】

【详解】

A、试管1与电源负极连接,得到的是氢气,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电解水实验中产生H2与O2的质量比约为1:8,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因此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 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D.硬水经过过滤后就能变为软水 【答案】D 【解析】

A.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正确 ;B.在水的净化过程中,自然沉降,是重力的作用下,水中的较大的、重的不溶物下沉;吸附沉降即化学沉降,是利用明矾在水中形成絮状物质,使悬浮颗粒聚集而沉降;过滤除掉沉降还不能除掉的小颗粒不溶物;蒸馏是加热到水的沸点使水从混合物中蒸发出来,然后再被冷凝成液态的水,得到的蒸馏水是纯净物。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C.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为硬水,反之,为软水;D、过滤只能除掉水中难溶性固体,硬水软化是除掉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煮沸可以将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降低水的硬度。选D

7.苹果中富含苹果酸,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苹果酸中含有12个原子 C.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2 4: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苹果酸的化学式为C4H4O4可知,应该为1个苹果酸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故错误;

B、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B.苹果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41.4% 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质量比为4:

124100%41.4%,故正确;

12414164C、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4+1×4+16×4=116,故错误; D、苹果酸中C、H、O三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4:4:4;故错误。

故选B

8.两种化合物AB和DB2,若A元素的化合价与H2O中O的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则D的化合价为( ) A.+4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求出A的化合价,再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利用化学式AB和A元素的化合价求出未知元素B的化合价,最后利用化学式DB2和B元素的化合价求出未知元素D的化合价. 【详解】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H2O中O的化合价为0-(+1)×2=-2,其绝对值为+2,即A的化合价为+2价,则AB中B的化合价为0-(+2)=-2,所以DB2中D的化合价为0-(-2)×2=+4。 故选A。

B.+2

C.﹣2

D.﹣3

9.尿素CO(NH2)2是农村常用的氮肥。有关CO(NH2)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NH2)2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B.CO(NH2)2的一个分子有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C.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式是14/60×100% D.CO(NH2)2由四种元素组成 【答案】C 【解析】

A、CO(NH2)2分子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2):16=1:4,正确;

B、CO(NH2)2的一个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正确;

C、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4×2)/60×100%,错误; D、CO(NH2)2由C、O、N、H四种元素组成,正确。故选C。

10.发芽的土豆中含有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称龙葵碱,它对人体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并有溶血及麻痹呼吸中枢的作用。发芽土豆的芽眼芽根和变绿的部位含量更高,人吃了会有咽喉痒、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重者会死亡。龙葵碱的化学式为C45H73O15N,下列有关龙葵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龙葵碱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67 g B.龙葵碱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龙葵碱是由45个碳原子、73个氢原子、15个氧原子和1个氮原子构成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根据物质的构成来分析。 【详解】

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常省略不写,不带单位g,故不符合题意; B.龙葵碱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73):(16×15):14=540:73:240:14,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符合题意; C.龙葵碱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5):(16×15)=9:4,故不符合题意;

D.龙葵碱是由龙葵碱的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1.下图是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最高 B.铝元素形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lO C.铝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7g D.反应中铝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A13+ 【答案】D 【解析】

A、地壳中的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不是铝,错误;B、铝元素形成氧化物时,铝元素显+3价,化学式为Al2O3,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铝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7,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错误;D、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反应中铝原子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A13+,正确。故选D。

点睛:地壳中元素含量顺序可记成:一只羊(氧),两只龟(硅),三头驴(铝)。

12.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性

B.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燃得更旺,b管的气体被点燃

D.由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于氢氧化钠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以增强导电,正确;

B.由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可知,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打开活塞,a管的气体较多是氢气,具有可燃性,气体被点燃,b管的气体较少,是氧气,具有助燃性,使燃着的木条燃的更旺,错误;

D.电解水实验得出结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故选C。

13.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利用,没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B.蒸馏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 C.矿泉水是纯净物

D.硬水通过活性炭吸附后可变为软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我国人均水量很少,故要节约用水,错误;

B.蒸馏水属于软水,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正确; C.矿泉水是混合物,错误;

D.硬水通过加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错误。故选B。

14.为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霉变大米热煮后食用 B.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 C.按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 D.用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烹调食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霉变的大米是有毒的,对人体是有害的,故不能热煮后食用,故错误; B、甲醛可以破坏人体蛋白质结构,故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虾仁防腐,故错误; C、食品添加剂不能添加过多,应该按规定添加,故正确;

D、工业用的亚硝酸钠和氯化钠的非常相似,但是亚硝酸钠是有毒的,故不能食用,故错误。故选C。

15.以下对O2、CO2、SO2、MnO2四种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氧分子 B.都含有2个氧原子 C.都含有氧元素 D.都是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由原子构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氧化物是指由氧元素和一种别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题中C说法正确;CO2、SO2、MnO2都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但不含氧分子;B应说成每个O2、CO2、SO2、MnO2 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

考点:分子;原子;元素;分子的构成;氧化物。

点评:注意区分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掌握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掌握氧化物的概念。

16.下面关于水电解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B.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D.如图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10mL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因此,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正确;B. 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错误;C.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D. 电解水时,正极生成的是氧气,气,化学方程式:2H2O === 2H2O2,错误;负极生成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若a试管气体为5mL,则b试管气体为2.5mL,错误。故选A。 【点睛】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故元素种类不变。

通电

17.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KMnO4)是氧化物 B.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C.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氧化物是含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高锰酸钾(KMnO4)由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 B、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2100%=5.9%,错误; 34C、根据元素化合价的规律: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错误;

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122:14:1636:1:12,正确。

故选D。

18.下列实验方案或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任何响声,表明氢气已纯净 B.为证明暴露在空气中的 NaOH 溶液已变质,可加入 BaCl2 C.要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可采用点燃的方法 D.用盐酸即可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点燃气体时,发出尖锐爆鸣声表示氢气不纯,听到“卟”的一声表示氢气较纯,没有听到任何声响,可能是没有收集到氢气,故不能达到目的;B、因NaOH不与氯化钙溶液反应,Na2CO3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因此可以通过滴加氯化钙溶液来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故能达到目的;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一氧化碳的含量也较低,不能将其点燃,故不能达到目的;D、应向鸡蛋壳上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因此应用盐酸与澄清的石灰水来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酸盐,故不能达到目的,故选B。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19.硼氢化钠(NaBH4,其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是一种安全车载氢源。有关硼氢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2个氢分子 B.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C.只含一种非金属元素 D.Na、B、H的质量比为1:1:4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只有氢气中含有氢分子,错误;

B、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硼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1)×4=0 解得x=+3,正确;

C、硼氢化钠含硼、氢两种非金属元素,错误;

D、硼氢化钠中Na、B、H的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1:4,错误 。故选B

20.苏州的“碧螺春”享誉全国。“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7∶23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单宁酸C76H52O46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正确;

B、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所含的原子个数,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76:16×46=57∶46,错误;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计算的表达式,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正确; 故选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azee.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